揚州慢 漫揚州

​​沒有“煙花三月下揚州”,抓住了十一假期的小尾巴,遇到了“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揚州,美好、靜謐,些許寂寥。

揚州慢 漫揚州

煙雨朦朧醉揚州

和同行的小夥伴開玩笑,調侃我們這群“破落戶”沒有腰纏十萬貫,卻也敢上揚州。在後來幾天的行程中發現,揚州這座城市真的太有包容性,用不徐不慢的態度歡迎著八方來客,不知不覺中撫慰遊客工作、生活中的鬱結、不快,最後感染著每個人用一種緩慢的腳步穿梭在這座小城,放空、療愈,感受揚州慢。

揚州巷弄 煙火人間

第一站是東關街,卻是誤打誤撞的看了御馬頭,遊覽了天寧禪寺。我的出行總是沒有什麼計劃,有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隨性。出了天寧禪寺,就被對面一條彎彎曲曲看不著頭兒的巷弄吸引了過去,巷子的名字是天寧寺巷。

揚州慢 漫揚州

“家”門口的一條路

從地圖上看這條巷子離著揚州熱門打卡地“東關街”很近,但卻是異常的安靜。巷子的頭上有幾家古玩店,店主坐在搖椅上有一搭沒一搭的哼著小調兒,看上去悠閒的緊。這種氣氛也感染了我,按下想要擠進人群湊熱鬧的心,在小巷子裡慢悠悠的走了起來。

揚州慢 漫揚州

越往裡走越安靜,先是出現了小時候才會看見的家庭式“春娟理髮館”,然後是砌在自家門口的磚石花壇,裡面開著不知名的小花,卻撓的的我心頭癢癢,鼻子很酸,因為這就是小時候家門前的情景。

揚州的小巷沒有直來直往,都是曲折蜿蜒,據說這些巷弄在揚州城裡橫豎曲折,密如蛛網,大約有六百多條。揚州的老民居不高,和北方民居很像,青磚壘建,對著小巷各家會開一個小門,門裡面或是廚房或是客廳。好多人家是敞著門的,我亦忍不住好奇心往裡瞅,竟也能看到院子裡的小花或者桌子上的點心,偶爾和主人對上眼,人家也只是友好的笑笑,我卻像是犯了錯的孩子趕緊把眼睛移開,生怕主人拿著一塊點心出來遞給我,因為這就是我小時候“吃”遍鄰居家的情景。

揚州慢 漫揚州

走上幾步就會看到爺爺奶奶們聚在一起聊天,偶爾走過的年輕人會熱情的打招呼,這是久居高樓大廈的我們好久沒有體驗的鄰里情、煙火氣。

當然,如果說揚州這座城只活在過去,我也是不認可的。因為哪怕是這些老巷子、老街,也會有年輕人們熱愛的咖啡館、書店,這些有著自己調調兒的小店囿於歷史感很強的老房子,做著自己喜歡的生意,迎來送往想要搞懂揚州這座城的遊客,毫無違和感。我想這便是老巷老街的包容性,包容了所有人對於煙火人間的期待。

活色東關街 聲慢皮市街

揚州古城的城牆早已不在,甕城遺址和孤零零聳立在東關街頭上的東門城樓似乎還在向世人訴說揚州的往昔和繁華。曾經一入東關聲慢慢,如今的東關街卻是熱鬧繁華、活色生香,是絕大多數遊客初識揚州的第一站。


揚州慢 漫揚州

揚州城老東門

與其說揚州的人文景點很集中,不如說東關街附近在歷史上是揚州最繁華的地區,這裡老字號商鋪林立,鹽商園林眾多,小街小巷四通八達,熱鬧異常。

旅行的路上需要清淨、放空,也需要加入熱鬧的人群,體驗陌生環境裡的未知快樂。到了東關街,就不得不敞開肚皮一吃再吃了。

揚州慢 漫揚州

熱鬧異常的東關街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揚州人”在吃早茶這方面可是究竟的很,皮薄湯汁濃郁的蟹黃湯包,湯美味鮮的煮乾絲,鮮美異常的三丁包,肉質緊實卻不油膩的獅子頭等等,絕對讓你愛上揚州的早茶。

東關街上吃東西的地兒挺多,但還是有些實惠又好吃的推薦給大家,綵衣巷頭上的蔣家橋餃面,東關街上的粗茶淡飯,東圈巷上的陳家菜館,或者被人們追捧的“三春”、“四春”等等,不過大家要知道美食是需要等待的。

東關街,長短不過1022米,卻是揚州歷史的縮影。這裡小巷眾多,街巷相連,站在街頭巷尾,或熱鬧、或安靜,彷彿可以一瞬間追憶百年、千年歷史,看到揚州的繁華更替的盛景。

東關街上的個園,中國江南園林的代表之作,翠竹掩映,房舍成片,朝代更替,幾經易主,就是一部瞭解當時鹽商和園林造景的活歷史。

揚州慢 漫揚州

個園的挺拔翠竹

皮市街離著東關很近,我是穿過東圈巷走過去的,溫馨提示,東圈巷也是一條寶藏小巷,箇中驚喜,期待大家擁有自己的答案。

揚州慢 漫揚州

“聲聲慢”的皮市街

我沒有翻什麼資料,從字面意義上看皮市街以前應該是買賣皮料的街,正理八經的商業街,所以和東關街一樣,直來直往,很是敞亮。不同的是,這裡更加安靜,老房子大多保留著原樣,青磚民居,小店食肆,來往的人多是些老揚州。

揚州慢 漫揚州

上世紀的老廠房

正是這樣一條有特色的老街,內裡也是另有乾坤。被很多雜誌和網友種草的浮生記書店以及開了十一年的邊城書店都坐落在此。除此之外,文創店、雜貨鋪、西餐、港式餐廳同原有的古玩店、音像店、油餅店一起組成了皮市街最新街景,既有老味道也有新血液,何嘗不是老街保護的一種探索的方式呢。

揚州慢 漫揚州

“浮生記”書店

所以,遊園子、吃小吃、看城門樓子就在東關、東圈走上一走;想坐在老房裡來一杯咖啡,看著窗外緩緩而過的居民,體驗最真最慢的揚州城,就去皮市街走走,世界很大也很小,追隨自己的心了。

煙雨朦朧,醉在瘦西湖

一場秋雨,一場涼。去瘦西湖那日的早上,揚州迎來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雨,氣溫驟降,套上所有能套的衣服,一切都是天意,煙雨朦朧中的瘦西湖應該更是迷人、妖嬈不是嗎?!

沒到揚州前就對瘦西湖有著諸多幻想,西湖十景已經美得不可方物,怎麼還會有比西子更清瘦、妖嬈的湖景,見了瘦西湖,一切便有了答案。

揚州慢 漫揚州

二十四橋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經歷了唐朝至清朝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湖景觀。從景區門票的說明圖上也可以看到,湖修長似玉帶,人文景點點綴其兩岸,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瘦西湖,建議大家單獨拿一天遊覽,半天只能看她二分之一不到的嬌顏。

揚州慢 漫揚州

五亭橋

隋唐起,瘦西湖沿岸就陸續有人建造園林。清康乾時期揚州鹽業發達,揚州鹽商出資沿著瘦西湖修建了一系列的亭臺樓閣,挖湖中淤泥堆積造山設景,因此乾隆年間,錢塘詩人汪沆慕名上揚州,遊覽一番沿岸美景之後,不由得與家鄉西湖作比較,遂有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留給了後人對於揚州自然風貌和繁華街景的無限想象。

揚州慢 漫揚州

似“玉帶”的瘦西湖

瘦西湖的美在於“一步一景,步步皆為景”。她河道發達且修長,站在“二十四橋明月夜”的二十四橋兩邊遙望,遠可看到平山堂的棲靈塔,然後就是一條碧水和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組成的玉青色帶子由遠及近映入遊人眼簾,與下著雨的石青色天空交映,宛如一幅展開的煙雨朦朧江南山水圖。

瘦西湖景區內有好些個亭臺樓閣、書院琴室,像是徐園、釣魚臺、藤花書屋等,他們如同一顆顆“明珠”點綴在湖兩岸,見證著歷代文人墨客對於瘦西湖的偏愛和追捧。


揚州慢 漫揚州

坐畫舫於瘦西湖上,近看、遠觀瘦西湖諸景,水柔似清麗少女,有萬種風情,又嬌羞柔媚,純粹疏朗。湖面時寬時窄,蜿蜒曲折,兩岸林木鬱鬱蔥蔥,園林建築古樸典雅。大約是明白了杜牧那首“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箇中意思,那種對江南風光和友人歡聚的無限嚮往。

揚州慢 漫揚州

白塔

避雨於五亭橋,可見白塔樹木中掩映,一路尋去,看到了那座彰顯著揚州鹽商財力修建的白塔,聽著耳邊導遊介紹的“一夜建塔”的故事,感慨萬千。白塔旁又見一座寺廟,名曰“蓮性寺”,廊下聽雨落,耳邊嫋嫋佛音,牆上繪有諸多業障對應的諸多苦難,有警醒也有體會,不由得眺望遠方,心中祈願,歲月靜好。


揚州慢 漫揚州

一杯讓人“思考”的咖啡

在浮生記書店買了一張“古城散策”的揚州半日閒地圖,上面有句話吸引我也給了我揚州遊的啟示,“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但在揚州可以慢上幾拍”。那日皮市街上的一杯咖啡,我望著窗外,想著清人沈復的《浮生六記》在蘇州,就在想如若我的浮生有六記,我願一記在揚州,慢慢走,慢慢想,漫揚州,揚州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