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那麼火,為什麼電影資源那麼少呢?

瘋捉影


娛樂是個圈,雖然演員眾多,但是也是一個小型社會,演員的等級也是很分明的。

拍電視劇的基本上會一直拍電視劇,拍電影的一般也會一直拍電影。而胡歌在電視劇圈混的風生水起,為什麼電影卻拍的很少呢?

公司資源

胡歌自出道起,經紀公司就一直是唐人,之後因為出車禍,公司並沒有因此放棄他,他也就知恩圖報,一直留在唐人,儘管近幾年唐人的資源並不好。

而唐人,我們都知道,一直都是擅長拍攝古裝,仙俠劇,曾經靠著古裝劇、仙俠劇捧紅了一批人,劉亦菲、安以軒、唐嫣、楊冪、霍建華等等都拍攝過唐人的劇。然而在電影資源方面,唐人卻並沒有什麼,所以連帶著胡歌也就沒有什麼資源。

拍電視劇和拍電影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電視劇擅長長篇敘事,而電影卻是要在幾個小時內把整個故事敘述完美,人物形象立體;從拍攝手法看,電視劇拍攝的手法、鏡頭轉換也不會很多,而電影卻不是。所以,單單從導演來說,擅長拍電視劇的導演可能並不適合拍電影,同理。

其次,電影演員和電視劇演員區別也很大。舉個例子,孫儷,公認的電視劇優秀女演員,然而她參演的電影卻很少叫好,甚至被人稱很尷尬,所以優秀的電視劇演員不一定能拍好電影,所以沒有拍攝電影經驗的演員,導演和投資方也是不太敢用的。

不過好在胡歌今年參演了《南方車站的聚會》,並且有望獲獎。希望胡歌藉此能打開電影拍攝的大門,躋身電影大咖行列。

八卦小蝸牛


胡歌作為演藝圈口碑極好,演技炸裂的男明星,一直以來為人困惑的是為什麼電影資源那麼少呢?接下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1,胡歌所在的公司是唐人影視公司,唐人的資源主要就集中在電視劇。胡歌也是唐人的門面人物,曾經的唐人也是風光無限,出品的仙劍奇俠傳,步步驚心,射鵰英雄傳等等,都是一代經典的電視劇。但是

如今的唐人資源不如從前,為了捧紅新人,會把資源讓給新人,顯然胡歌已經很紅了,而且得到了大眾的認可,所以資源自然不會對他傾斜。

<strong>

2,胡歌本身性格。胡歌的性格屬於低調型的,他不炒作,可能本身也不擅長交際,在演藝圈他有常年累積的口碑和不容置疑的實力,所以他對於電影資源抱著不爭不搶的態度。而且胡歌的情商也是一直未業內稱讚的,所以這些年他可以說是緋聞最少的男明星。胡歌得到很多導演的青睞,其實有很多電影找上門。翁子光就在微博上對胡歌大加讚賞,楊慶也找胡歌演過電影,但是檔期問題婉拒了。


3,胡歌對於電影劇本也有著很高的要求。他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被問過為什麼沒有考慮進軍電影界,他本人的回答是“如果是作為踏入電影圈的作品,它沒有說服力,那還不如再等等。”可見他也是有踏入電影圈的想法,但是很明顯對於一部如果他認為是踏入電影圈的作品,他的要求很高,他希望通過作品信服人,劇本的質量一定要過關,拍出來也應該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

所以劇本挑他的時候,他也在挑劇本。

4,還有一點就是胡歌車禍後的眼部的傷疤,這的確是限制他上大銀幕的一點,而且之前看偽裝者,疤痕不僅僅在眼皮,脖子上也有。在大銀幕上,對於表演的要求與電視劇還是有區別的,電影對於細節和微表情要求更高,會放大老胡眼睛的疤痕。

當然個人還是很期待胡歌的電影,感覺疤痕這一點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只要演技好。今年胡歌也正在準備幾部電影,大家拭目以待吧。

我是裁縫方師傅,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


裁縫方師傅


嚴格意義上來說,喜歡胡歌的人會覺得胡歌很火,不過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覺,我也喜歡胡歌,感覺他很火,不過後來我問了問身邊不粉胡歌的人,發現其實胡歌客觀上來講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


不得不說胡歌這個演員我喜歡的完全沒毛病,原因也很簡單,作為演員,演好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胡歌毫無疑問的做到了,《仙劍一》《仙劍三》我們說無胡歌不仙劍,後來也拍過別的仙劍系列,特效進步了,收視率是慘談收場。《偽裝者》的明臺,《琅琊榜》的蘇哲,《神話》易小川,還有《獵場》等等胡歌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角色,但是胡歌這個明星,他沒有緋聞,沒有炒作,這就導致觀眾更多的是記住了這個角色,而沒記住這個演員。中國明星一火就演電影,中國明星為了火也會炒作緋聞爆熱度。老胡就厲害了,除了演戲,做公益,你看不到老胡的信息,國內演藝圈像老胡這樣的還有張譯啊,段奕宏啊,彭于晏啊古天樂啊等等。毫無疑問,我以上舉的例子都是可以直接轉移到另一個問題“有哪些沒得黑的明星”問題下的回答的。

這些演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於選劇本選角色,有自己的底線,他們基本沒有接過低質量的劇本(古仔除外,感覺古仔已經為了建學校不要底線了)。所以胡歌不是不想去演電影,而是需要一個好的機會,誰的第一次都是寶貴的,第一次成功了,以後在電影界的局面肯定比第一次撲街的效果要好得多。而限制胡歌的條件,一方面眼睛疤痕已經有回答說過了,我就不陳述了,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現在發達的科技,服化道能力,女人化妝美顏完可能搖身一變就是美女,小小疤痕自然也可以解決。而資源問題,老胡演藝圈打拼這麼多年,再加上自己的路人緣和一大幫子粉絲,不謙虛的說,也能算個靠臉吃飯的流量明星。所以,不是他資源少,而是他沒準備好所以不選擇亮劍。

《武林外傳》秀才在拍完以後大紅大紫的時候選擇了出國深造。現在博士學位。胡歌前不久也選擇了去戛納繼續學習。而在學成歸來後,老胡估計是感覺可以了,決定邁出拍電影這一步了,接拍了《攀登者》。即將在國慶上映,其他主演還有胡歌,章子怡,張譯,看名字就知道這個片子質量絕對是差不了的。胡歌在影片裡飾楊光,人如其名,影片裡的開心果。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老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看了這麼多胡歌的電視劇,我覺得《軒轅劍》裡的喜魄估計是老胡本色出演了,楊光,帥氣,調皮,帶給別人快樂。類似這樣的還有景天和易小川。所以,老胡選擇第一次進軍電影選擇了一個自己好駕馭的或者說得心應手的性格來演。

最後期待《攀登者》上映大爆,一起欣賞老胡的熒屏首秀吧。


青岑可浪


胡歌出道十幾年,在電影領域的成就幾乎為零,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內因:胡歌因為車禍受到重傷,雖然經過搶救和休養恢復的七七八八,但是眼部仍然留下了永久性的疤痕。

這個疤痕對胡歌的影響其實是很深的,它的存在直接影響到了胡歌的業務能力。

一是在演技上,因為傷疤,胡歌的面部表情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這造成胡歌在演戲過程中,很難使用細微表情和眼神表演來詮釋人物,所以後來胡歌的表演方法開始轉為注重臺詞表演和肢體語言,這種表演方法對於電視劇來說綽綽有餘,但是電影是大熒幕,人物經常會有面部特寫,這便嚴重限制了胡歌的演技。

二是在電影觀感上,上面也說了,電影時常會有面部特寫,胡歌的傷疤,放在電視劇屏幕上其實不怎麼顯眼,幾乎可以忽略,但是在電影這種大屏幕上,就尤為顯眼,這是嚴重影響電影觀感的。

外因:資源和時機。

資源方面,我見很多回答裡說,胡歌電影資源很豐富,其實不然。的確,胡歌如果想演電影,那麼是可以有不少資源接的,但是問題在於,這些電影資源,質量很一般,演了還不如不演,基本上可以斷定,就是三流的編劇導演製片,加上三流劇本和小成本製作,好一點的班子和大一點的製作是不會去找胡歌的。所以這些資源,胡歌客串一下就夠了,真要去演是得不償失的,浪費時間浪費熱度還沒有收益。

這資源方面的問題,都得歸咎於唐人公司,唐人在電影圈的勢力和人脈幾乎為零,根本無法為胡歌拿到好的資源。大家可以看看,楊穎、包貝爾、陳赫這些演員業務能力直接被胡歌秒成渣,黃曉明、林更新、彭于晏業務能力上也不見得比胡歌強,但是人家就是能接到大製作,甚至是轉型當導演,那就是因為他們的公司華誼光線都有獨立製片獨立發行的能力,大樹底下好乘涼。

胡歌自己也沒有認識到一些新生代的導演和製片人,比如甯浩、陳思誠、徐崢、吳京,劉昊然就是因為和陳思誠熟,才能連演兩部唐探。

時機上,也不湊巧。胡歌現在的年齡是36歲,這意味著,胡歌就算進入電影圈,適合他的戲路也只能是中年男子、俠客,時尚達人,都市精英這些類型,而這些類型,市場上幾乎已經飽和了。

最要命的是,胡歌自從十年前的那個606拍完,再也沒做過電影主演,所以他能不能扛得住票房,是個未知之數,以如今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態勢,很難有人敢賭上一賭。

不過我私心是非常希望胡歌進軍電影圈的,因為電視明星太不保值了,胡歌到了44歲左右,戲路會限制的越來越窄,人氣和熱度也會因為新人的層出不窮而慢慢降低。

當年羅嘉良可是tvb的三屆視帝,在電視圈的影響力碾壓古天樂,你看現在呢?羅嘉良上了年紀幾乎沒什麼好的片約能接,古天樂卻始終是一線港星。

還有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吳京和趙文卓。趙文卓電影圈闖蕩不順,回電視圈安安穩穩做了多年大咖,在年齡步入40歲後, 幾乎就沒什麼好資源了,近幾年更是隻能吃過去的老本。而吳京呢?你看看人傢什麼樣子。是趙文卓業務能力差嗎?實在是電視圈太不保值了。

希望胡歌能早日接到好的電影資源,胡歌的路人緣是很好的,不能白白浪費了。




燈小瓶


胡歌自出道以來一直都很火,但他都是出現在電視劇中,很少活躍在娛樂節目上,也基本沒有主演的電影作品。“難道是胡歌沒有電影資源嗎?”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都知道電影和電視劇是兩種不同的形式,胡歌自出道以來基本都是主演電視劇,或許他更習慣於這樣的表達方式,一直沒有做好向電影行業的轉變。有些人比如同是《攀登者》主演的吳京和章子怡主打的是電影行業,電視劇則很少拍。電視劇更能培養流量明星,電影卻能早就票房之王。


午夜錄像廳


近些年來娛樂圈模糊了“演員”和“歌手”之間的界限,不少明星對於自己的定位都是:演員+歌手。

比如吳亦凡的微博的簡介到現在還掛著“歌手吳亦凡。其實我是個演員。”毫不顧忌的表達自己影視歌壇雙棲的優異能力。

雖然模糊了演員與歌手的定義,但在演藝界裡,演員是電視咖還是電影咖還是有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

其中最典型的兩個人就是胡歌和孫儷。一位憑藉《仙劍奇俠傳》和《琅琊榜》成為多少女性心中的白月光,一位憑藉《甄嬛傳》和《羋月傳》斬下國內不少電視劇獎項。

但在電影圈裡,兩位反而有些水土不服。前一陣子打著胡歌參演的電影《你好,之華》被觀眾吐槽打著胡歌的名字騙票房。而孫儷主演的《惡棍天使》更是被觀眾貶低到塵埃裡。


但是依據我的分析,胡歌臉上的傷痕才是阻擋他進入電影圈的最大阻礙。章子怡的臉稜角分明,被喻為“專演電影的臉”,而胡歌早些年的車禍卻在他的眼角留下一道“天使傷痕”。大屏幕的比例讓演員的臉備受考驗,對於普通演員而言尚且如此,更別提胡歌的那道傷痕將在大屏幕上放大多少倍。

再說好作品難得,那些合作慣了的導演大多都專拍電視,很少有導演能夠電視電影兩頭跑,可想而知胡歌平時能夠接受到的電影資源了。

好的電影資源本來就難碰,差的電影資源除了給自己演繹生涯留下敗筆之外,並無作用。所以對於胡歌來說,他只要等就行了。

等一部好適合他的好電影。


芋泥追劇


胡歌的電影資源少這個提法是有問題的,準確的說是胡歌很少拍攝商業電影,而是奔著拿獎去的,所以對劇本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2019-2020年胡歌就會有三部電影上演,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作品,分別是《攀登者》《南方車站的聚會》《李娜》。

最讓人期待的其實是《南方車站的聚會》

《南方車站的聚會》是由刁亦男執導,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等主演的犯罪題材電影,於2019年5月18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胡歌是男一號,出演一位小偷,演的是在被追捕的過程中絕望地尋求救贖的故事。

能夠入圍戛納,那麼影片的藝術性和深度都是有保證的。而演對手戲的桂綸鎂、廖凡和萬茜都是好戲之人,導演刁亦男是《白日焰火》的導演,自然非常值得期待。


《攀登者》是獻給祖國生日的鉅作,明星雲集。

該片故事背景發生在1960年,主要講述我國登山隊成員完成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的故事。一直以來珠峰是很多登山探險者的首選,這些極具冒險精神的登山者們都渴望征服、登頂珠峰。

而胡歌在裡面飾演的人物叫楊光,對於此次拍攝《攀登者》胡歌笑言:“其實戲中我飾演的楊光和吳京老師是師徒的關係,戲外我還是他的粉絲。”所以胡歌應該不是第一男主角,但是戲份還是比較重的。這樣的歷史性的大片,能參與就贏了。

《李娜》是網球皇后的個人傳記

這是一部傳記電影,李娜是中國網壇的傳奇人物,而胡歌則飾演李娜的丈夫。這部電影除了題材值得期待以外,導演也是非常棒的陳可辛。2019他執導的《中國女排》就會上映,而《李娜》是第二部體育題材的作品了。

說到陳可辛,讓人難忘的不僅僅是電影,他拍攝的賀歲短片《三分鐘》也是堪稱經典,類似的精彩短片還有不少。看他的短片,畫面感、情感都是一種大滿足。

所以胡歌其實也已經慢慢開始轉型,朝著影帝之路進發了,相信將來在大屏幕上會看到更多他的身影。


十三盤娛樂


在娛樂圈男明星裡面,胡歌可以算是很出眾的一位。他以《仙劍奇俠傳》出道,又以《琅琊榜》拿下“白玉蘭”視帝,已經足夠說他是一名優秀的演員了。但是李逍遙和梅長蘇,這兩個角色,可以說是給胡歌量身打造的,雖然成功塑造了兩個影史經典形象。但多少都存在著“表演”的痕跡,總覺得角色是他自己,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立體的,單獨存在的人。

所以雖然胡歌拿到了視帝,成功的塑造了李逍遙和梅長蘇,但更不如說是李逍遙和梅長蘇是胡歌自我的延伸,而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個角色。所以胡歌現在只能被稱作一個有實力的演員,卻不能被稱之為一個特別出色的演員。


也有很多人說“胡歌演技被嚴重高估”,但是看過他出演的《琅琊榜》《偽裝者》《獵場》可以看出他非常勤奮,始終在努力拍好自己的每一部戲和每一個角色,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有很多演員從出道就演一種類型的角色,很難轉型成功。胡歌從沒認為自己多優秀,也從沒認為自己演技很很高,他拿獎的時候都說受之有愧,能看出他的謙虛,看出他的努力,在演技方面胡歌也一直在努力著,不得不說,胡歌演技確實挺高,至少每部戲我都能入戲,都有不同的感覺,不吹捧自己,不貶低他人,這一點是比較佩服的,也是胡歌最難為可貴的。

胡歌的每一部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穩,你會發現,他無論出演什麼類型的電視劇,都不會拖沓、髒亂、冒險、不會有不成熟的劇本,胡歌很注重劇本質量,其次才是片酬。

然而評判一個演員的演技不能單單憑藉一部作品、一個片段、一個表情,還要綜合幾部作品。胡歌除了電視劇外,參演最多的應該是話劇了,電影接的真的有點少。在我看來,胡歌已經夠實力接一些大電影了,個人認為,以老胡目前的熱度想要接到優秀的電影應該不難吧!

而之所以電影資源那麼少的原因,應該是胡歌自己對自己演員的身份有自己規劃,所以說胡歌的電影可以是配角,但是都沒有重複的。我個人認為胡歌現在對拿什麼獎已經沒有追求了。我們可以看看胡歌在頒獎典禮上說過的一些話:


“我想說句心裡話,我覺得我今天拿到這個獎,並不是因為我的演技有多麼好。”我覺得是因為我很幸運,我可能比更多的人更早地知道演員應該是怎麼樣的。剛才鄭佩佩老師說了,我的第一部戲是跟她合作的,在拍攝現場的時候我記得是在橫店的深秋,那個時候天氣已經非常涼了,她拍戲的時候沒有助理,有一場戲她要躺在地上,劇組在佈景、布光,她就一直在那裡,躺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那個記憶我非常深刻,讓我知道演員在現場應該是什麼樣子。然後我很幸運,我可能比更多的人更早地知道了什麼樣的演員才是真正的演員。我要感謝林依晨,她對我說過兩句話,是在我們拍攝《射鵰英雄傳》的時候,第一句話,她說,演戲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第二句話,她跟我說,她是在用生命演戲。這兩句話我會記住一輩子。
還有我有很多機會可以在生活中看到一個真正的演員應該是什麼樣子,昨天我非常有幸地可以跟李雪健老師同一班飛機來到長沙,李雪健老師德高望重,這麼高的年齡,他只帶了一個隨行人員,我很慚愧,我帶了三個。所以今天這個獎盃拿在我手裡,並不代表我達到了一個多高的高度,而是代表了我剛剛上路。這是一條創新之路也是一條傳承之路,藝術是需要創新的,但是追求藝術,敬業的精神,是需要傳承的。謝謝大家。

所以大家不要對胡歌太過苛刻,與其說老胡為什麼電影資源那麼少,不如說老胡更在意的其實是拍戲的整個過程是否對得起他所塑造的那個角色。


源思行


胡歌很火,火到一個什麼程度呢?去年整整一年,沒有他的新劇,依然在新媒體年榜排第五。

胡歌從偶像演員到實力派的演員,很用心,也很注重影視劇作品的品質。

胡歌在電視劇上的知名度和代表作品,比電影高很多。

其實胡歌演過不少電影,只不過不像電視劇,都是主演。尤其是近年來,胡歌的電視劇作品,都是非常好的。

反觀電影,塑造的角色或者說在電影裡的表現就沒那麼好。

總結一下,其實胡歌不是電影資源少,是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那麼,也對劇本的選擇更挑了。挑符合自己的角色,挑自己可以勝任的角色,這樣,儘可能的帶給觀眾更多好的作品。



胡歌是注重質量,不在意數量的人

胡歌是一個演技很好的演員,很多人剛開始喜歡胡歌可能是因為他的長相。

後來,胡歌漸漸地轉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實力派演員。

胡歌不是注重數量的人,他更看中的是質量。所以,在《偽裝者》《琅琊榜》以後,胡歌竟然說暫時不演戲了,要進修。

這個消息讓很多網友是又心碎,也很支持。心碎是看不見新作品,支持是一樣他可以有段時間休息,帶給大家更好的作品。

當然了,這裡並不是說數量多的演員就不好。只是每個演員自身的選擇不一樣。

不過,適時的休息,沉澱也是一種必要的成長過程。



能夠演好電視劇,並不一定可以演好電影

胡歌的電視劇很好。如此《琅琊榜》裡的梅長蘇,可以說對胡歌來說,是一個演藝生涯的高峰。

梅長蘇的柔弱,病懨懨的狀態。然而他又要揹負了那樣的冤案,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內心之強大,意志之堅定。

《偽裝者》裡的明臺,他是撒嬌賣萌的小弟,也是果敢,身手敏捷的特務,又是紈絝子弟的形象。真真“偽裝者”呀!

這兩部作品很好,可是演得好電視劇的人,並一定在電影銀幕上就很好。



雖然都是演戲,不過還是有不同。

比如孫儷的電視劇,演技很好,收視率口碑都很不錯。但是客觀的講,孫儷演的電影就沒那麼好了。

周迅在電影上的表現力,感染力,靈性也比在電視上的要強一些。儘管周迅演電視也不差。

同樣的,胡歌在《你好之華》裡的表現,還有之前的電影。其實,相對來說,胡歌在電視劇裡的表現還是要好一些。

電視劇時間長,過程長,所以演員可以通過多個場景來塑造所飾演的角色。

電影時間較短,在短時間內塑造人物,變化情緒,相對要難一些。所以,電視劇演員也不一定要選擇電影表演。



胡歌對角色的選擇,很用心

胡歌對自己的要求很高,遠角色的要求也高,很是用心。

所以,電影資源不一定合適,所以出演電影就沒有那麼多。或者說,他出演的電影角色並未讓大家驚豔到。

總體來說,並非是資源的問題,也有時間、人物、劇本和市場、自身因素等等方面的因素。

這樣的演員,才是好的演員。不注重數量,更加註重質量。選擇自己適合的角色,帶給觀眾更加優秀的作品。


無心浪味仙


誰說胡歌電影沒有資源?

目前主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就入圍第72屆戛納影展的主競賽單元。

一是挑劇本,二是遇好的導演


第一,電影不同於電視劇。

電視劇領域,他已塑造過好幾個經典的仙俠形象。在主動追求轉型的過程中,2015年胡歌憑《偽裝者》和《琅琊榜》轉型成功,基本達到了電視劇領域的最高點。

電影領域,胡歌還沒有扛過票房,沒人知道他扛得了多少。雖然曾經客串的《你好,之華》和《辛亥革命》都獲了獎。

在電視起點這麼高的情況下,跨界到電影市場對誰都是一種挑戰。何況,早就穩固的電影咖比如陳坤,彭于晏、鄧超等競爭力也很大。


第二,口碑與票房不成正比

《琅琊榜》轉型成功後,其實胡歌一直是有意向電影圈發展的,根據他出演的類型可以看出偏向於文藝片,並且更看重於電影的質量,而不是咖位。

胡歌自己的話是:第一個原因是電影市場不夠成熟,看似很火爆,但我覺得票房和品質沒有成正比,真正的好電影不多。第二個原因,其實好電影也不會來找我,他們需要找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我願意讓自己變得更好,有這個資格去演好電影,我再進這個圈。


第三,車禍的影響‘

胡歌的演技毋庸置疑。當年那場車禍,對於事業的影響,約等於臺灣/韓國的明星去服幾年兵役吧。受過傷的臉恢復再好,到了大屏幕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電影臉與電視劇臉的區別是什麼呢?

章子怡vs孫儷,都是娘娘。章子怡就是標準的三庭五眼,電影裡無死角。

李安和張藝謀都曾經說過,所謂的電影臉其實不在於美醜,而在於耐拍、生動。就像早年張藝謀選了新人周冬雨,大家都覺得醜醜的,可就是靈動啊。

電視劇演員五官不突出,可以靠角度光線。電影裡則不同,美人在骨不在皮,臉上骨骼流暢才算上鏡。Angelababy硬照真的仙,但放到電影裡,缺點就暴露無遺,所以電影臉≠臉小精緻,在於耐看,有辨識度。


演員本身的靈氣和電影裡的靈氣,是兩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