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排雷”,“解禁雷”可当试金石

红周刊 张俊鸣

本周有多只次新股因为巨量限售股解禁或即将解禁,对股价形成较大的压力,甚至出现连续“一”字跌停的走势。虽然有公司在股价大跌之后发布公告,称23家限售股解禁股东“短期内不减持”,占限售股解禁数七成以上,但限售股解禁对部分公司的股价造成重大冲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投资者来说,躲避“解禁雷”迫在眉睫,如果不小心踩上,年内的收益可能全部归零,甚至出现亏损。

“解禁雷”相对好判断

相比突发消息的“消息雷”、财报预减预亏的“财报雷”,“解禁雷”其实相对好判断,因为限售股解禁的时间、数量都是公开透明的信息,在许多财经网站、行情软件上也都有披露,投资者从相关渠道获得消息,针对手中持股和计划买入的股票进行“排雷”,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事实上,许多限售股解禁比例较高的股票,在正式解禁前股价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甚至形成明显的头部,比同期大盘调整的幅度要大,显示有部分细心“排雷”的投资者在撤退。如果投资者能将解禁时间结合技术面来观察,“排雷”的胜算无疑会大很多。

当然,限售股解禁只是为套现创造了可能,套现行为是否会出现是另一回事。如果限售股解禁但没有股东套现的行为,自然不会对股价形成打压。特别是许多大型央企,大股东抛售手中持股需要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套现愿望并不强烈,限售股解禁更多只是“视觉冲击”而不会构成实质性的抛压。

此外,如果解禁之前股价已经出现明显下跌“挤泡沫”,估值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限售股解禁之后套现的欲望也会明显减弱,甚至不排除寻求“市值管理”,阶段性做高股价以利于更高价格套现的可能。

即使限售股解禁的套现行为真的出现了,也未必会对股价造成向下牵引。如果市场上有足够的承接盘来顶住套现抛压,甚至不排除会出现“利空出尽是利好”的逆转走势。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前面所说的股价超跌、价值低估直接降低套现欲望之外,也和市场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最直接的观察指标,就是市场的整体成交量。如果市场整体在上升周期,成交持续放大,增量资金不断进场,那么限售股解禁的压力也会被系统性的上涨消化大半,甚至成为一些资金“批发式建仓”的快捷方式。


五招“排雷”,“解禁雷”可当试金石


五方面入手排除“解禁雷”

因此,投资者虽然要积极排除“解禁雷”,但也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应当结合限售股解禁的公司本身和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笔者建议可从五方面入手:

1.限售股解禁占流通股的比例。一般来说,占比越高对股价的冲击越大,流通股增加之后理论上需要更多资金来承接,才能维持原先的股价;

2.解禁股股东的构成。如果解禁股分散在多个持有者手上,则套现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近年上市的新股中包含创投机构,其资金性质和运作模式决定了套现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3.解禁前一年股价的走势。如果在解禁前一年,相关个股的股价出现一波明显的上涨,涨幅远超同期大盘和行业内其他个股,那么套现压力就越大。即使限售股解禁没有马上套现,原先参与炒作的场内资金也很容易因为“高处不胜寒”而提前出逃、兑现盈利;

4.解禁时的相对估值。估值的高低,可以和行业内平均水平,尤其是已经全流通很久的公司进行对比,如果显著高出这两者的数值,则需要高度警惕;

5.解禁前后市场的整体情况。如果股指整体处于下降通道,或者成交持续低迷,那么市场的承接力量就会比较薄弱,解禁时出现调整的概率也就比较大。

此外,第一次解禁的“新手”,股价承受的压力也会比已经多次解禁的“老司机”要大。其中的原因在于A股存在明显的“炒新”现象,刚上市的新股被大幅炒高,股价很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泡沫,在上市1年之后限售股第一次解禁,冲击力也会比较大。而随着流通股比例的增加,股价逐渐回归行业正常水平,对解禁股的承受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比如,2016年上市的第一创业,在2017年5月上市周年首次面临限售股解禁冲击时,股价就出现了大跌,甚至有连续3个“一”字跌停;而在今年5月份第二次限售股解禁时,对股价的冲击就小了许多,基本和大盘及证券板块的涨跌同步(见附图)。因此,对于新股上市周年的第一次限售股解禁,投资者需要重点“排雷”,密切关注这一时段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五招“排雷”,“解禁雷”可当试金石

除了“排雷”之外,限售股的解禁上市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充当股价的试金石。特别是在股指下跌或横盘整理的阶段,能顶住大比例限售股解禁冲击的公司,可能存在价值低估的情形,或者相关利益方有意维护、做高股价,等待日后价格更合适的时候再套现的可能。今年5-9月大盘箱体整理过程中,限售股解禁比例占原流通股50%以上,市盈率小于25倍且股价在低位走稳向上的公司,是笔者重点观察的对象,如振华股份、三角轮胎、地素时尚、四方科技、世名科技、华宝股份等。微信添加小韭菜好友, ID:hzkxmt 获取更多行业研究研报及市场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