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记笔记,读书再多也是白读”丨如何巧用读书笔记读透一本书

读完就忘,是很多人面临的读书难题。一本书刚读完的时候,印象很深刻,可是往往读完第二本,第一本就忘得差不多了。随着时间推移,到最后能记住的也只有一个书名。

因此我们常常羡慕那些“过目不忘”的天才。但是真正过目不忘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文学大师其实也是靠日复一日的勤奋和正确的读书方法,才练就一身真本领的。

杨绛曾提起过钱钟书的读书方法,说他本人并不像外界认为的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却不易遗忘。

“不会记笔记,读书再多也是白读”丨如何巧用读书笔记读透一本书

台湾作家李敖也曾讲过,读书不需要读很多,但是要很仔细地读,要比较、求真,要做笔记。

他说他读完一本书后,基本上书就被他大卸八块了,因为他将有用的知识点裁剪下来,分门别类放到资料库中。

很多鼎鼎大名的作家都是记笔记的高手,也极其推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他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中详细阐述了写读书笔记的好处,他认为要想有效阅读一本书,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联想、记录、输出,没有这些就无法将一本书读透。

“不会记笔记,读书再多也是白读”丨如何巧用读书笔记读透一本书

奥野宣之毕业于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颇受欢迎,有“笔记本作家”之称,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提出了以笔记为中心的读书方法。他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他倡导在平时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购书时带着目的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读书时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做好整理归档,反复重读笔记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包括:带着目的读书、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活用读书笔记

一、 带着目的读书

胡适说: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奥野宣之提倡从选书开始就带着自己的目的,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想学习的知识、想了解的现象、想读懂的道理,都可以在笔记本中记录下来。

通过在网络上检索相关书籍,把想看的书列出一个购书清单,再按照清单进行购买和阅读。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想要了解的知识。我刚工作的时候,就迫切想知道每个月的工资该如何进行理财。

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等公认的理财入门书,买回来之后很快就读完了。正因为心中有疑问有好奇,所以读书动力十足。

当时《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大家都在看剧中屡次提到的寓意深刻的一本书——《万历十五年》,但是我当时对理财的兴趣和关注远远超过历史,如果硬要跟风,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收获。

所以,带着目的选书,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书,收获汲取知识的巨大满足感。

平时多留意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和好奇,从兴趣出发,列出一份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

记录下每一本想读的书的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按照清单进行高效的购买和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读书的主动权。

“不会记笔记,读书再多也是白读”丨如何巧用读书笔记读透一本书

二、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用笔记方法,那就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理解并记住书中的精彩内容。

所谓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摘抄+评论”。摘抄一段,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再摘抄一段,再写一段自己的感想,这样间隔开来,就像是葱段和金枪鱼依次排开的葱鲔火锅一样。

“不会记笔记,读书再多也是白读”丨如何巧用读书笔记读透一本书

我们大多数人读书,通常会在书上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划出来或者做摘抄,但是很少写自己的感想,缺乏与自身经验的联系,也很难形成知识体系,更别提活学活用了。

而写“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产生原创思考。或谈感悟,或联系实际,或转化为下一步行动,这样做能够迫使大脑转动起来,促进对书的消化,激发思想的火花。

例如我第一次在书中看到某个知识点,这时它是孤立存在的,可能转眼就会被忘记,但是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联想,那就给这个知识点增加了链接。

如果再深入一点,给这个知识点确定一个使用边界或行动指南,那就能够与我的知识网络融合在一起,以后就不会忘记了,甚至还能指导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奥野宣之说,这样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读书方法:

1、从漫无目的地读书,变成带着目标读书,这个目标就是要输出一篇读书笔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会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联想。

当我们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就会大幅提高。

2、不再从第一页开始一直匀速读到最后,因为要记录重点内容,就要通过通读、重读和标记反复确认重点,同样意思的两句话只记录讲得最清楚的那句。

这样一来,我们会像老司机开车一样,根据不同的路况选择不同的速度,而不再执着于形式和技巧。

3、不再对“很重要”的内容有执念,而是只专注于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能够让我们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整理自己的想法,重视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重要知识”。

其实作为一名读者,真正重要的是自己能够理解、有所触动并转化为下一步行动的事情,只有先发现自己,才能通过阅读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坚持写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可以让我们变成一个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能够与心灵对话的自己。

“不会记笔记,读书再多也是白读”丨如何巧用读书笔记读透一本书

三、 活用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写完之后,不能把它束之高阁,要拿出来反复阅读并输出新知。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接着“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了。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说到: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你的读书笔记就像是待加工的元素,如果你不断的去翻炒,总会做出一盘好菜。

比如我现在写书评,就可以把读书笔记翻出来直接进行重排与组合,而不必再从头到尾读一遍书。

读书笔记中忠实地记录了印象深刻的句子、联想到的案例以及当时所受的启发。想要顺利成文只需要理清文章逻辑,按照框架找出对应的素材,加入流畅的衔接把观点表达出来。

除此之外,时常把读书笔记拿出来重读,也可以帮助我们产生更多的想法和创意。

随着自身的阅历的不断丰富和知识储备的增加,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本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我们可以像钱钟书先生一样,不断重读笔记,不断加入新的想法,让每一本书在新旧知识的碰撞间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不会记笔记,读书再多也是白读”丨如何巧用读书笔记读透一本书

叔本华说过:不加思考的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做好一本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牢记每本书的精华。聪明人从购书清单开始就会掌握选书的主动权,“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更是让原创思考遍地开花,而重读与活用笔记则让这些努力产生更好的效果。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超实用的读书方法和笔记技巧,按照书中的方法实践起来,你一定会发现读书的乐趣,享受有序而美妙的读书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