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二了学习不努力、一说学习的事,她就暴躁,老师还要求家长督促学习,怎么管?

鯤驣9527


现在孩子的学习确实难管,如果孩子不懂得自己主动努力的学习,家长被动的去帮孩子学习,可以说是非常的难,甚至还没有效果,导致家长跟孩子的关系非常的紧张。

孩子本身就反感学习,就不愿意学习,可以说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就是学习不愿意做,但是这时候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不是说他想去劳动或者是做什么的,只是比如说跟他那玩,看手机打游戏,这些相比他觉得学习是最累的。

也是我们孩子上了一年级之后,包括我的小外甥的学习之后,我突然发现,目前对于孩子来说,他的所生活当中遇到的事情和付出的努力确实是学习是最累的,因为学习又动脑又动手,并且还需要看枯燥的文字记的内容,并且要被老师看着,家长看着还有做不完的作业。

平时你不让他看电视,或者不让看手机的时候,他在那里总会给你找点事情,你让他学习的时候,他总会找一些个不想学的东西或者跟学习无关的,但是跟学习沾点边的东西在那看,你让他看课本的知识,他就在那块瞪眼睛不看。

其实对于这样的孩子,说实话真的没有好办法。除非孩子有一天自己醒悟了,能够努力学习了,否则这种被动式的就即使家长敦促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本来以前我以为,嗯,对于这样的孩子可能他所目前认识的事物当中学习是最累的,那么进一下劳动体验,让他知道劳动赚钱是最辛苦的,可能是更辛苦的,也许他会好一点,但是发现有的孩子他做这些事情,他根本不愿意做,不想做,这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家长把孩子养懒了。

对于能听得去话的孩子,开始给他讲道理,讲一些事情让他知道,有些事情只需要努力才能得来的,不然的话会后悔的。


百合果果成长记


我很早以前看过一个电视专访,里面一个资深老师说过,孩子学生时代最关键的三个时期是,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以及初中二年级。

对于初中三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可见初二年级有多重要,初二是孩子成绩分化的关键期。

我认为你家孩子一谈学习就烦躁,肯定是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压力,想学又跟不上的缘故。

我建议你在孩子情绪比较稳的时候,好好和她沟通一下,看看具体问题处在哪里,然后有的放矢的把孩子成绩抓上来,才是关键。

把握好孩子这三个阶段,帮助他们度过关键时期,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学习成绩上来了,孩子会越学越有信心,自然就不会有暴躁情绪了。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不建议报很多兴趣班,毕竟精力有限。建议主攻主科语数外等主要科目。

学好语数外,本身就有很强的竞争力了,成绩上去了,以后高考就有很强的竞争力,何况语数外本身就可以发展成为兴趣。





吟花飞


您好,从您的提问中,我看到了两点,一是您说孩子“学习不努力”,二是“一说学习的事,她就暴躁。”

对于这两点,我有下面的猜想,如果有所冒犯,说得不合适的地方,请您多谅解。

您说孩子“学习不努力”,这是您对孩子学习态度的评价。这个评价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一种确实是孩子不努力,周围的人都如此评价她,您也是这样评价她,孩子也觉得自己学习不努力,您觉得这个评价是客观的,符合孩子现状。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只是成绩不理想,或者说没有达到老师父母的期望。您觉得她还可以更努力,考得更好,所以评价她不努力。

我想说的是,无论哪一种情况对于孩子来说,都不利于孩子学习态度的改善,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亲子关系的咨询中,我常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心理暗示”,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比如说父母总是认为孩子爱干净,讲卫生,时间长了,孩子接受到了父母的暗示,主观上就肯定了这种假设,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成长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孩子了。

反之,如果我们经常说孩子懒惰、邋遢,时间长了,孩子也就肯定了这种假设,越来越懒惰、邋遢。

您认为孩子不努力,不管是口头上说,还是心里想,孩子都接受到了您这种暗示,如果不努力的孩子会更加不努力,努力的孩子也会慢慢变成了“学习不努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种白纸,她之所以变成如今的样子,很大程度是和父母的影响直接相关。

如果您想改变,可以试着说说:“这次作业你比以前用功了些,只要你认真、细心,多思考,一定会比以前好的。我们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就是进步。”

平时交流的时候,多用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这样,你的孩子就会向着你暗示的方向发展的。

第二点,你说孩子“一说学习的事,她就暴躁”。针对这一点,我想跟您说说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您的孩子初二,也就是正处于青春期。这时的孩子,因为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得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情绪上,青春期的孩子们带有强烈的冲动性,他们容易激动,不善于自制,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而狂喜或狂怒。

所以,孩子情绪激动时,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这是她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请多多理解孩子。在意见分歧时,在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语气,请尊重他们。

最后,我还想说说,对于老师,请把他们看成是您教育孩子的最好的搭档,有什么问题,可以和老师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向老师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心里要明白:督促孩子学习,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因为这个孩子关系到我们后半生的幸福生活。

作为父母,我们确实不易,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她们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都在发展,对于学习,她们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作为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一旦孩子的思想转过来了,学习方面,也就开始努力向上啦!



海蓉2018


孩子成长有的开窍早,有的开窍晚,初二的孩子一说写作业就情绪不好,说明这孩子属于开窍晚的,没毛病,也是正常的。

家长掌握孩子的相处模式,勤提拎着点,但要注意语气,不能伤着孩子,他会有反感抵触情绪。

初中孩子也正是叛逆成长期,做好孩子的心里辅导,才是关键,做家长的也要了解孩子的心里,知此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九月的雲朵儿


个人觉得,现在的孩子们都好难,不要给她贴上不努力的标签好吗?爸爸妈妈都不鼓励她相信她,孩子还指望谁呢?其实孩子心里肯定也很焦虑,你如果觉得她那方面做的不够,就好好的说,先抑后扬吧,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考虑。孩子真的好难


祖国花园小园丁


孩子学习不努力,一说学习就暴躁。

首先我们先来扪心自问,孩子是一直就如此吗?还是说孩子的各种都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认可呢?

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一要与孩子做朋友,二要对孩子认可与肯定,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学习是否努力也不是单凭我们的判断就可以下结论的。至于暴躁,得知道原因。有因才有果。

我经常跟俺家孩子做的互动就是聊天,各种聊,各种听,从他们学校的环境到班级活动到同学到老师课堂,每天的活动与心理变化都知晓。

学会聊天学会倾听学会夸奖,不独断不武断不夸大,你想要的就都会有。

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也不全是考成绩的。我们家孩子文化课成绩是属于中等偏上,目前处于初中阶段,作为家长,我很知足。可以去拓宽学习以外的东西,比如体育运动与艺术活动。当然,我也可能是属于比较不上进的家长。

以上为个人观点。


快乐生活的猪猪


学术方面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天赋值,只要你没有重大过错,鼓励,支持她,吃好睡好,按时接送,关心孩子,给她自由探索学习的时间,她应该可以发挥出自己最大能力。如果结果还不够满意,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没必要纠结,毕竟生活现在条件好多了,求学这条路并不适合大部分人。


Esse Liby


首先学习很累人,又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被动学,更累。到了最后阶段老师讲的根本听不懂,这时候就到了非常抵触的情况。其实孩子学习和大人工作一样。将心比心。哪个人不想干赚钱多轻松的事情?工作遇到麻烦也会烦躁,如果工作很累,老板又不发工资,一样没有动力。所以怎么促进动力,和解决现在遇到的困难才是重点。


永免奥数天天学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考虑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反问什么算努力?你准备如何回答?

孩子只能专注15分钟,所以能坐那里30分钟算是努力?
孩子考试得了80分,所以他希望下次剩下的20分能得到算是努力?
别人家的孩子都会琴棋书画,你的孩子也要扑上去学才算努力?

其实努力是个模糊的词,是基于“我”产生的评价,很容易产生分歧,引发对方的不满。

当然,孩子的现状还是要考虑解决,但从想解决的这一刻起,就要做一下几点调整:

1、调整自己的视觉范围,去看孩子做的和能做的

2、调整自己的听觉范围,去听孩子想说和要说的

3、调整自己的思维角度,去想未来想要和该做的

当这些调整到位后,可以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

谈什么:

1、谈理想:孩子当下的不喜欢是小事,未来没有目标才是大麻烦。那些过的抑郁、不幸福,甚至轻生的人,往往是被当下束缚,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一再的被压榨,最终丧失自我的人。

2、谈能力:你的孩子真的一无是处?还是你因为想要达到完美的20%,而忽略了他已经拥有的80%?先和孩子找找他的优势,深挖一下这个优势如何利用才能带着他冲出重围。这才是他能重拾信心,重回跑到的资本。

3、谈目标:目标代表着希望,希望引发动力。这个目标,不是当下的成绩,而是未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的榜样、孩子的喜好、孩子向往的事,都可以成为定目标的依据。最后,鼓励孩子,给自己描绘一个最向往的25岁时的样子。告诉他,他就是他,而你可以陪他前行。

或许,会有人觉得,这不是什么办法,而是完全的打鸡血。

其实,这些小建议后面是被脑科学专家在实验室中证明过的“自我实现”。最经典的例子是《海蒂》的“外婆”扮演者帕德里夏妮尔。她曾是1963年《原野铁汉》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结果1965年因严重中风偏袒失语。医生宣判她无缘舞台,但像哪吒一样不信命的帕德里夏妮尔,自己坚持康复,4年后,她获得了很多正常演员也望尘莫及奥斯卡和艾美奖。

后来科技进步后,妮尔被请进了实验室,通过核磁技术解开了其中奥秘:她左脑大面积坏死,但就是她的坚持,让右脑的运动皮质区域,接管了左脑的原有职责。

国际脑科学专家洪兰教授说“当你努力去做某件事时,大脑会努力改变那儿的连接。”而父母,就是那个激发孩子走上努力之路的关键因子。


娴聊成长


先找原因,我认为是两个方面,一是你女儿早恋了,二是沉迷游戏了。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还有一条女孩到青春期,人体出现一些变化,才引起脾气暴躁,叫她妈妈和她交谈,慢慢引导,心情好了,自然也就用心学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