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本可以不早逝,书中指出,她有一条更好的路可走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这是晴雯的特点,也是她早逝的原因。

其实,晴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人,除了外貌超群,还拥有聪明的头脑和高超的技艺。于是,她至少有三条人生路可以走。

在推崇“贤妻美妾”的年代,以睛雯之美,成为宝玉的妾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宝玉喜欢美女,贾母也喜欢美女,于是,把宝玉放在心尖上疼的贾母,便把“生得伶俐标致”的晴雯配给了宝玉,觉得“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这便给晴雯指明了一条作美妾的路。

《红楼梦》| 晴雯本可以不早逝,书中指出,她有一条更好的路可走

贤妻美妾,是那个时代所推崇的,通常的标配是一妻二妾,少了解决不了基本需求,多了则有好色之嫌,风评不好。

因此,作为标准男人存在的贾政,便拥有一妻二妾,一个不能少,也一个不能多。

宝玉的未来,也基本上会按这个路子走,这是贾母和贾政都在遵从的家风。

作为最早内定的准姨娘,晴雯很幸运,但是,这份幸运却有很多风险。作为美妾,能否一生幸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能遇到明理的主母,不故意找妾的麻烦。比如王夫人这样的主母,就是赵姨娘的幸运,但遇到了夏金桂和王熙凤这样的主母,多少个宝玉也搞不定,妾就没好日子过了。二是要有命生儿子,母凭子贵,才能保障不会晚景凄凉。比如贾政的周姨娘,就非常没有存在感。

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也是随时能让命运转弯的因素。

当然,晴雯还没能等到这些不确定的客观因素出现,甚至都还没能等到正式转正为姨娘,就把自己作死了,因为她太相信和依赖贾母和宝玉了。

她相信贾母会把她的未来安排好,让她稳坐姨娘之位,因此依赖贾母的安排。

她相信宝玉是真的喜欢她,会像贾政对赵姨娘一样,即使人到中年也舍不得她,因此依赖宝玉对她的情感。

《红楼梦》| 晴雯本可以不早逝,书中指出,她有一条更好的路可走

她偏偏忘了,她的命运其实掌握在王夫人手里,对于纳妾这回事,在男人娶妻之前,都是由母亲负责的。

她也忘了,虽说是贤妻美妾,想要做妾,并非有美就够了。赵姨娘就是现成的例子,她虽然经常在后院作妖,但在贾政和王夫人面前非常守规矩,从来不会调唆贾政做违规的事。

而且,正因为赵姨娘经常在后院作妖,让王夫人增加了管理成本,也让探春这样守规矩的庶女难做人。于是,王夫人吸引了教训,希望宝玉的妾守本分,让宝玉未来的后院安稳一点。

因此,经过对晴雯的评估,她实在不适合留作宝玉的妾,于是提前结束了待岗,直接下岗了。

被撵出贾府的晴雯,没过两天就死了。虽说是带着病出去的,但仅从病情来说,也不可能死得这么快,唯一的原因就是心死了,彻底失去了存活之心。

《红楼梦》| 晴雯本可以不早逝,书中指出,她有一条更好的路可走

因为,在她心里,离开了怡红院,她就没了未来。

她把她的人生,和怡红院,和宝玉,捆绑在了一起。

以晴雯的聪明,嫁一个同样聪明有上进心的小厮当正妻,比作妾更有出路。

贾府的丫鬟,到了婚嫁年龄,通常由主子指配给小厮成婚。如果没有合适的,就任由父母领回去在外面择婿。

贾府以诗礼传家,对待下人宽厚,因此,在婚配问题上,也不会乱点鸳鸯谱,通常会考虑彼此是否适配。像王熙凤那样恃强替娘家人强娶的事,王夫人是不会做的。

如果晴雯有林红玉那样的见识,她就不应该指望没出息的宝玉,她可以在怡红院学习和实践管理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管理才能的人。

这样,她就极有希望被指婚给同样有管理能力的小厮,夫妻俩夫唱妇随,成为贾府未来的管理者。

《红楼梦》| 晴雯本可以不早逝,书中指出,她有一条更好的路可走

比如林之孝夫妻就是如此,一个跟着贾琏管外务,一个跟着王熙凤管内务,有权势又有地位,受着小主子的尊敬。

这就像现在职场丽人,有着骄人的外貌,不是非得去抢老板娘的位置,更不必去做二奶或小山,修炼好职场能力,嫁一个同样有能力的职场精英,小日子过得更幸福。

以晴雯的绣功,出去开一个独立绣坊,才是她最好的出路。

第五十三回,作者不惜笔墨,写了个慧娘传奇。

这慧娘绣功了得,“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

绣功加上聪明的头脑,独辟路径,把文人雅士喜爱的“名家的折枝花卉

”,用绣功重现,让每一个绣品,既具名画的观赏性,又具备家居的实用性。

因此,她的绣品大受欢迎,奇货可居,成为“世宦富贵之家”的珍藏品,遇大场合才舍得拿出来。

每次读这段传奇,总会想:作者为何要把慧娘的绣功写得这么具体?如仅仅想体现贾母的奢侈,三五句话即可。

只有一种可能,作者用慧娘遥指晴雯!

整个贾府,唯有晴雯绣功了得。在宝玉的雀金裘烧了个洞时,连夜送到外面织补,“不但能干织补匠,,就连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晴雯却手到擒来,补出来的效果,“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

《红楼梦》| 晴雯本可以不早逝,书中指出,她有一条更好的路可走

金陵城里,像贾府这样的权贵之家不少,但并非每个家族里都能拥有这般技艺之人。如果他们的珍贵衣服被毁坏怎么办?

既然书中提到了贾府能拿到外面请人补,就说明有这个职业存在。这就给晴雯指时了一条出路:开绣坊

晴雯死时,留下了三四百金,无论是她自己提出赎身,还是由表哥表嫂出面替她赎身,以贾府宽厚的家风,都完全可能实现。

当然,贾府也不会图这点银子,如果晴雯执意要出去,贾母和王夫人都不会拦着。

再退一步,如果晴雯能在前期和表哥表嫂搞好关系,为自己留退路,即使是像现在这样被王夫人撵出去,她也可以靠自己谋出一条生路来。

这条路,才是最适合晴雯的路——靠手艺养活自己,无需依靠任何人。

人生最有保障的事,就是有技艺傍身,即使社会发生变革,手艺人也不会受影响。

可惜,三条路,晴雯选了最不应该走的路——靠外貌吃饭。她不知道色衰则爱驰,也不知道把人生捆绑在别人身上,是最靠不住的,何况是捆绑在百无一用毫无担当的宝玉身上。

因此,她选择的路,是一条死路。

选择大于努力,当选择错误,则越努力越错。晴雯就是这样,因为外表漂亮,而忽视了自己比外貌更值得骄傲的能力,导致走了一条错误的人生路。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