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就很喪?給孩子注入“積極情緒”,讓孩子內心正向發展

父母與孩子相處時,可能會發現這樣的事情。沒有任何理由的,孩子就突然變得沉默、沮喪。父母找不出原因,詢問孩子,孩子也不願意與父母透露太多自身的情緒。

看到孩子這幅模樣,父母只能是待在旁邊看著孩子陷入負面的情緒中。

除了孩子突然感覺到很喪以外,父母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說,為什麼孩子不能專注於某一項事物呢?為什麼孩子的學習效率如此低下呢?更加嚴重一點的,為什麼孩子不能夠與周圍人處成良好的關係呢?尤其是父母,父母有時也會覺得孩子離自己很遠。

甚至再深入一點的問題,孩子不明白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對自己的未來和當前現狀是一片模糊,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就是說,孩子不能找到真正的我,不能夠明確自我的價值。

所以,當孩子置身於某一個新的環境中,或者正在做父母、老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時,孩子會覺得很迷茫,因為孩子壓根兒就不知道,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意義是什麼。

而孩子容易被外界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當孩子的周圍環境中出現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情時,孩子便會變得活潑積極起來。但是,一旦孩子失去了對外界環境的興趣,孩子又會重新變得很喪。

那麼,如何解決孩子突然就很喪的問題呢?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讓孩子變得積極主動起來。父母要為孩子輸入"積極情緒",讓孩子朝著正面去發展。

要想做到這一點,父母必須要了解"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研究如何讓個人和社區蓬勃發展的一個科學。傳統心理學問"What is wrong with you?"(你出了什麼問題?)這是一個診斷寶典,告訴你怎麼診斷這些心理疾病。

積極心理學不一樣,它問的是"What is right about you?"你的優勢在哪裡,你的長處在哪裡,我怎麼樣幫助你更好地發展,怎樣幫助你——不是說沒病,而是讓你蓬勃發展。

孩子突然就很喪?給孩子注入“積極情緒”,讓孩子內心正向發展

一般來說,積極心理學被分為5個維度:

P (positive Emotions)積極的情緒;

E(Engagement)專注的投入;

R(Relationships)非常重要,它是健康的關係;

A (Achievement)成就感;

M(Meaning)意義。

若是父母能夠幫助孩子形成這5部分,那麼孩子就能夠變得積極振作起來,內心也才會往正向去發展。

接下來,我將會分析這五個心理維度,並且告知父母提高這些維度的方式。

  • P (positive Emotions)積極的情緒

毫無疑問,積極的情緒是這五個維度裡最基礎、也是最必要的部分。可以說,其他4個方面的維度是建立在"積極的情緒"這一個維度的基礎上面的,它能夠促進孩子形成其他四個維度。

積極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生活,包括日常的生活,學習部分,還有人際交往部分。當孩子帶有積極的情緒時,孩子能夠更加妥善地處理好周圍的人和事;相反,當孩子帶著消極的情緒時,孩子就會變得很喪,對周圍的事物都失去了興趣和動力。

柏拉圖也在兩千年以前就提過,他說所有的學習都有情緒的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成績優異、人緣好、效率高的孩子,總是笑呵呵的,總是表現地相當積極。而那些表現很差或者表現一般的孩子,則整日愁眉苦臉的,周身散發著陰暗抑鬱的氣息。

孩子突然就很喪?給孩子注入“積極情緒”,讓孩子內心正向發展

一般來說,影響孩子情緒的因素有以下兩個:

1)身體因素

身體好的孩子,情緒是高漲的,也有更多的精力去處理難題。尤其是睡眠,它影響著孩子的身體狀態。每一次優質的睡眠,都能夠幫助孩子及時從疲倦、壓力中緩解過來。

所以,為了保證積極的情緒,父母很有必要讓孩子養好身子。這就包括,吃得好、睡得好、多運動。能夠做到這三點,孩子就算是提高了自身的身體素質了。

2)心理因素

比起身體方面的影響,心理對孩子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也是最難調節過來的。除了孩子自身的心理認知,孩子的情緒更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

若是父母給予孩子過多的壓力,對待孩子不近人情、過於苛刻,孩子的心理也只能是壓抑的、疲倦的。這時,孩子就會表現得很喪。無論孩子怎麼努力,孩子都很難得到父母的認可,那麼孩子更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

所以,調節孩子的積極情緒,父母必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

孩子突然就很喪?給孩子注入“積極情緒”,讓孩子內心正向發展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調動孩子的積極情緒呢?

1)發現孩子身上積極的地方

首先,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才算是積極的情緒。積極情緒包括非常多種,感恩、興趣、希望、自豪、激勵、敬畏、愛,這些都是積極情緒的不同表現。

當孩子表現地很喪氣時,父母不要責怪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用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先從負面的情緒中走出來。

此外,父母還應該用正面的語言去鼓勵孩子,比如說:"你今天笑了嗎?"如果孩子作業沒有完成,那麼父母不應該催促孩子,可以換一種讓孩子覺得暖心的方式,"慢慢來,不著急,沒關係,我陪你一起完成。"

簡單的言語,都能夠讓孩子從負面情緒中恢復過來。

父母還要注意自身的管教方式,究竟是pay for the past(為過去的行為受懲罰),還是要run for the future(為將來而學習)。弄清楚這一點之後,父母就能夠以一種更加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孩子。

2)在積極的情緒中,讓孩子看到希望

第一小點中,孩子是因為外界外界環境的影響,才變得積極;除了父母要做一些努力,父母也應該注意讓孩子自己形成良好的積極情緒。父母可以藉助"感恩"這招,提高孩子的幸福感與積極性。

孩子每天睡覺前,可以回想一下當天發生的情緒,並且用筆記錄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這不僅僅是一種覆盤,它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仔細,對情感變得更加敏銳,也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價值。

因為別人能夠幫助自己,肯定是看到自己身上的價值。孩子會明白,自己是值得被幫助的,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孩子突然就很喪?給孩子注入“積極情緒”,讓孩子內心正向發展

  • E(Engagement)專注的投入

當孩子專注地投入於某一件事情時,孩子會覺得自己與周圍的環境相隔開。因為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最終孩子會得到相應的結果。看到自己成功了,進步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了,孩子會容易產生積極的情緒。

關於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專注的好習慣,這裡有幾點小建議:

1、 一個安靜的環境:人在安靜的條件下,更能夠沉澱下來,做好分內的事情。

2、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逐漸形成專注的習慣。然後再將這個習慣慢慢過渡到其他孩子不感興趣的事情上。

  • R(Relationships)非常重要,它是健康的關係

健康的關係也很重要,一個健康的環境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生機,如果孩子周圍的人都是積極的,那麼孩子便有更大的幾率成為一個積極的人。

在孩子年幼時,最重要的人際關係無疑是親子之間的關係。

關於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裡有幾個小小的建議:

1、 合理一致的規劃

2、 多多微笑

3、 注意傾聽

4、 看到並接受他們的感受

5、 真心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喜好

6、 要有固定家庭時間

7、 如果我們錯了,承認

8、 自然後果/邏輯後果

9、 幽默很重要

孩子突然就很喪?給孩子注入“積極情緒”,讓孩子內心正向發展

  • A (Achievement)成就感

成就感也是能夠提升孩子積極情緒的一個重要因素。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孩子肯定會覺得很欣慰,很高興。成就感可以激勵孩子去做更多的事情,也可以讓孩子看到自身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應該讓孩子放大自己努力的過程,而不是過分在意結果。

  • M(Meaning)意義

最後一個心理維度是意義,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父母不可將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全部都施加到孩子身上。父母有父母自己的人生,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

除了孩子本身應該負的責任,比如說學習,父母還應該留一部分時間給孩子,讓孩子自行安排。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去接觸不同的事物,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面。

通過不斷的經歷新事物,逐漸地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視野,孩子會更加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真諦。

看到孩子變得很喪,父母應該運用恰當的方法,為孩子輸入更多的積極情緒,讓孩子的內心向正面的方向去發展。

孩子突然就很喪?給孩子注入“積極情緒”,讓孩子內心正向發展

我是奶瓶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