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心理界限?

哦呦耶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心理界限是什么。

心理界限”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极限。超过某个特定的范围,就会有一种被勉强、逼迫的感觉。正因为有了这个界限,我们就会知道大家应该如何相处,哪些事务该由谁负责,哪些行为只存在于某一个次系统中,不适合放到其他关系里。

我们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希望别人逼着我们去做,或者说做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求别人做到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做到,我们给别人设限,同时也要给自己设限,首先你要别人去做这个事情,你自己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做到,那你可以那我们再以这样的要求去要求别人,而不是一味的去要求别人怎么怎么样。

总之就是一句话。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必须做到。

今天你能接受,那别人也能接受,你自己都接受不了,那你为什么要求别人去接受呢?


喵喵轮滑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心理界限的问题。下面小编将从心理界限的概念、心理界限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心理界限进行解答。

一、何谓心理界限

“心理界限”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极限。超过某个特定的范围,就会有一种被勉强、逼迫的感觉。正因为有了这个界限,我们就会知道大家应该如何相处,哪些事务该由谁负责,哪些行为只存在于某一个次系统中,不适合放到其他关系里。

心理界限往往存在于亲密关系中,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也不会介入其中,也许就是“关心则乱”吧,任何事情都要留有空间和时间,哪怕是再亲密的两个人,都需要各自独立的空间和时间,懂得分寸和尺度才能保持最合理、最长久的关系。

心理界限的具体表现也就是我们对人情事物的区分界限,比如讨厌类的人或事,喜欢的人或事,关注与不关注的,以及自我隔绝外界的屏障,比如环境,父母,社会等,有些父母过多关爱孩子,打着“都是为你好”的让人无法拒绝的旗号,让孩子感觉到的是一种逼迫和窒息。

二、心理界限的重要性

学会划定恰当的心理界限,这对每个人都有好处。您也许自认为与他人界限不明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来大家能随心所欲地相处,而且相互之间也不用激烈地讨价还价。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它的不利之处在于,别人经常伤害了您的感情而您却不自知。您必须明白什么是别人可以和不可以对您做的。当别人侵犯了您的心理界限,告诉他,以求得改正。如果总是划不清心理界限,那么您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界限清楚的人,可以自由的调配“自主”与“亲密”两种特质,依据不同的状况,呈现不同的反应。控制情绪涉入的量,才能保持心理界限的完整回到一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心理界限,所有要求都答应,您就得花费许多力气去适应周遭的期望,且长久过度委屈的情况下,终有一天受不了,让人做出极端的事。相反地,完全不与人接触,不关心外在的事物,感觉好像比较省事,可是离群索居久了,情感刺激也会大幅减少,生活会变成一潭死水、索然无味,失去对生命的盼望。

因为真正让我们感觉受伤的,并非肉体的疼痛,而是情绪的冲击。保持界限适中,这会让人对关系有归属感,同时又保有个人的独立。每个人都在各自舒服的状态中,不需要通过各种仪式或活动,来试探彼此的忠诚。

三、如何建立心理界限

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年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里,我们需要学习明确区分开自己与原生家庭的所有物的范围,清晰什么是自己,什么是父母。当然,这不是说要跟原生家庭决裂,或者跟父母闹翻。而是,要面对自己已经成年的事实,承担起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学习真正而完全的对自己负责,因为一个仰赖于父母生存的孩子是无法建立起属于成年人的自我心理界限的。

在年轻人中,比较普遍的存在“啃老”的现象,这个问题包括经济和心理两个层面。一方面,孩子在经济上常常会享受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又讨厌父母对自己的控制,而常常陷入在纠结和苦恼里。同时,有些父母也会习惯性的用“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要怎样怎样”这样的语言来绑架孩子的意志,一如他们年轻时所经历的一般。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如果在经济上是不独立的,那么就很难是真正的独立。在父母面前,因经济的仰赖,也会更加传递出“我是个孩子”的信息,而常常令父母觉得子女尚需要“照顾”,需要“被管理”,因而无法以对待成年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从而会加重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的一面”,而模糊了彼此的界限。

其次,把别人的责任,交还给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我们常常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人分开来看待,另一个层面的表现就是过度的承担了别人的责任,而模糊了自己的界限。举一个例子在年轻人中很常见的例子。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父母希望的?坚持找到自己心仪的伴侣再结婚,还是按照父母的想法,抓紧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找一个相对合适的人结婚生子?常常,有些年轻人会说,结婚是因为年龄到了,或是干脆就是为了父母催促而结。还有些人,生小孩也是同样的原因,或者再加一个,是为了给父母找点事情做。很显然,这种对婚姻和孩子的态度本身,都是不够成熟理智和尊重的。也有些年轻人,陷在自己不喜欢却稳定的工作中,不敢轻易做出改变,后面都常常跟着一句,我害怕万一自己选错了,父母为我付出很多,我不能对不起他们。

一个明确自己界限的人,不会因为自己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而对他人感觉到愧疚和抱歉。而我们常常抱着的这些想法则是说,我们需要用自己的人生,对父母的感受负责任。总结出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这里面存在一个序位的错位。当孩子企图为父母的感受负责的时候,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凌驾于父母之上,或者说,在心理上变成了父母的父母了。而很显然,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因而,把别人的责任还给他们,是建立自我心理界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明确自己的可承受范围。从我们幼年开始,从原生家庭中,常常就没有学会什么是界限,那么扩展到其他社会关系里,自然也会界限不明。而明确界限,是确定自己的心理边界,确定自己的所有物和所有权的过程,这是一个成年人独立生存的基础。 举个例子,D是一个公司的中层,他的问题是工作压力过大,不堪重负。深入了解得知,D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大家族里。他从小就看到父亲支撑着整个家庭,包括自己的祖父母和叔叔姑姑等等家的事情,似乎都要父亲出面解决才行。在父亲眼里似乎不需区分什么是自己家的事情,什么是别人家的事情,而长大的D也继承了父亲的习性,他无法分清工作中,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什么不是,而如果自己不去分担别人的事情,他会感觉到这是“错误”的。因而,夜以继日的工作,加班加点,结果自己劳心劳力,苦不堪言,无力支撑。 诚然,付出和给予,是美德,然而,量力而行,却是智慧。明确自己的可承受范围,就是清晰自己的感受。作为一个人,我们无法无限的给予,予取予求,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什么不是。明确了这一点,自我边界才能进一步清晰。

所以,跟原生家庭say goodbye,是一个成年礼,也是明确自己心理界限的前提。在自己的心理,跟父母完成“分离”,才能顺利进入到成年人的角色。而作为孩子的分离,恰恰也是与父母关系发展的必经一步,有了这个分离,才有我们作为成年人彼此尊重和相爱的进一步升华。 那么,要进一步在生活里落实上述这三个步骤,我们还需要经历自我界限建立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到自己界限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增强自己的界限意识。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界限问题的人,并不是不存在界限问题,而是会后知后觉的愤怒或者抱怨。那么去注意到,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感觉界限被侵犯,并看到这些情况,及时认出它们就尤为重要了。

第二阶段,认清自己界限模糊的原因所在。当感觉自己界限不清的时候,来回头看一下,是哪个层面出了问题。是自己不能独立的承担自己的责任?还是,自己过度的承担了他人的责任?或者是从原生家庭习得的错误的界限模式,让自己的承担超过了自己的极限?开始看到了问题,就开始了转变的途径。

第三阶段,看到界限问题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我们潜意识的一个本能是趋利避害,如果我们总是违背自己的界限去做事,那么必然说明,这背后有我们内心需要被满足的层面。比如上面讲到的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也比如,渴望父母的认同和赞美等等。当然,也包括这些扩展到社会其他层面的方面。

第四阶段,发展内在与外在自我满足的能力。看到这些隐藏在我们内心的需要被满足的“坑洞”之后,就需要去面对和自我疗愈了。比如,学会经济独立,这是外在的独立的重要步骤,也是建立自我心理界限的重要环节。比如,真正看到自己生而为人的神圣价值,来照料和滋养内心那个渴望父母认同的内在小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求去面对的,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部分。

第五阶段,明确和实践你的自我界限。自我界限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实践的阶段。而这个过程,也常常会因受到打击,而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所以,这个实践,需要逐步的扩展。从较小范围的和较能够配合的人群开始,建立自己的信心,然后,一步一步的扩展开来,逐步的形成稳固的自我边界


社交心理资讯


我们总是习惯别人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遵循自已呢!找一个适合自已的方法,在感觉失去理智时使自已平静下来,是自已大脑充血,做出合理的行为。抱怨时,停下来先问自已“我是想继续忍受着看起来无法改变的情形呢,还是想改变它呢?”找到一个生活的榜样,这样会有一个榜样去学习同解它,从中得到属于自已适合的。从难以相处的人身上学到东西,我们希望这些人离我们的生活远远的,若没他们生活也不会进步,心里承受能力也没不会得到磨练,有这些才有很好的对比,才能提取精华。


沙粒生活


制定,加执行。

制定要考虑到执行,是否合理。执行一般多强化底线,超过21次即可进入自觉无意识。


优心馆


先树立一个自己的心里底线,就知道该如何构造自己的心理界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