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夠35億人住,10年後“便宜”還是“更貴”?人民日報迴應了

房子夠35億人住百姓卻買不起?10年後漲還是跌?人民日報這麼說。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農村都發展起來。說起城市,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城市等於高樓大廈,城市就是摩天大樓,彷彿沒有高樓大廈就不是城市,至少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是這樣認為的。什麼叫做城市化呢,其本質是人口的城市化,越來越多的人從原來的非城市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這就是城市化率的提升。

越多人進入城市,就必然需要更多的住房需求,這樣一來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其實也等於住房需求增多。放眼望去,任何一個城市滿眼都是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商品房住宅有的高達20多層,有的高達30-40層,乍一看:住房肯定不會少。

房子夠35億人住,10年後“便宜”還是“更貴”?人民日報回應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看,我國2018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39平米(城市人口),農村人的人均住房面積超過47.3平米,二者比起1978年,人均住房面積都呈現大幅度上升的情況。我國的房子有多少,有人預計夠30億人居住,有人預計夠35億人居住。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說房子夠35億人住,10年後“便宜”還是“更貴”?人民日報回應了!

一、我國的住房數量有多少,數據表明現在的房子或許夠用了。

對於我國一共有多少房子和房子夠多少人居住的數據,國家並沒有公開的明確數據,目前僅僅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歷年房地產數據測算而來。這是相對比較精確的數據,根據經濟學家的測算,從1998年到2016年,在這接近20年的時間裡,我國新建商品房竣工面積超過9,797,340,000平方米。這僅僅是拿過去一直以來國家統計局歷年公佈的房地產相關數據計算。

房子夠35億人住,10年後“便宜”還是“更貴”?人民日報回應了

按照我國一直以來的建築面積規則,主要奉行的是90/70的原則,也就是說,90平米以內的房子在商品房市場佔據70%以上的比例。暫且按照每套房子90平米來計算,那麼9,797,340,000平方米的建築竣工面積,算下來一共是新建商品房一共9797.34萬套,接下來計算下究竟房子能住多少人的問題,我國一般家庭人口在4-5人左右,當然了,農村的每家每戶人口更多,那是宅基地房子,也不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房子數量裡邊,暫且不考慮。按照每套房子居住4個人,那麼我國在過去一共建造了可以容納接近4-5億人居住的房子。

房子夠35億人住,10年後“便宜”還是“更貴”?人民日報回應了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一目瞭然了,看起來接近98億建築竣工面積的龐大數量,但是最終,僅僅足夠4到5億人居住使用。你肯定會問了,我國現在人口多達14億肯定夠住啊,任何人都需要居住的地方,這個不假,更何況城市裡還有那麼多的空房子,這個數據應該不準確,還有7到8億人住哪裡去了?不能忽視的一點是,還有大約3倍於商品房的小產權房等房產形式,把這些房子加起來,足夠35億人居住,這僅僅是大概數據,就不再詳細計算了。

二、我國有多少住房空置情況?研究發現,平均可能超過20%。

此前西南財經大學做過一項調查報告《中國城鎮住房空置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城鎮的住房擁有率達到了90%以上,擁有多套房的比例達到22%,城市住房空置率大約在21.4%左右,。西南財經大學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在2017年空置房就達到了6500萬套。如果真的有這麼大的住房空置套數,那麼相當能解決2億人居住的房子閒置了。

按照區域分析,中國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更高,遠遠超過一線城市住房空置率,報告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達到了16.8%,而二線城市則是22.2%,三線城市住房空置達到21.8%。黨校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認為,我國各大城市的空置率應在20%-25%左右。

從2015年以來,住房空置情況仍然呈現大幅上升趨勢,特別是三線城市的住房空置較大上升。一線城市本來就寸土寸金,加上由於經濟發展水平高、就業崗位多等優勢,人口不斷聚集,故而空置率有所下降,三四線城市人口躍遷到一二線城市,所以空置率可能上升。

房子夠35億人住,10年後“便宜”還是“更貴”?人民日報回應了

那麼,我國的住房空置情況處於什麼水平呢,按照國際一般控制衡量標準,空置率在10以內屬於正常沒有泡沫,如果空置在20%以上則屬於泡沫很嚴重,當前我們很多城市都在第二個階段。研究發現,房地產相關的稅越重的地區,住房空置情況就越少,西南財經大學報告指出,有效提高房產稅1%,能降低空置2.46%。筆者認為,空置稅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三、既然房子很多,那麼未來10年房價是上漲還是下跌?人民日報早有定調。

從2016年開始,房住不炒的調控拉開序幕,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各大城市紛紛加碼調控政策,有的城市調控嚴格、有的稍微寬鬆,不過總體而言呈現相對穩定均衡態勢,進入2018年10月,從廈門開始,一波新的房價穩中有降來開帷幕,頓時房地產市場炸開了鍋,有人說房價自此一蹶不振,更有人說房地產市場進入了寒冬臘月。

無獨有偶,2019年房地產在金三銀四之後,樓市再次進入平穩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房價數據,6月份最新房價顯示中,有超過30個城市房價微跌,比起3月份增加了20個,這個幅度是非常之大的,於是下跌論調再次浮出水面,進入2019年10月份,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房地產數據顯示,不管是開發投資還是銷售面積都出現微跌情況。

人民日報多次撰文做出回應,例如在文章《中國房地產市場拒絕“大起大落”》就曾指出,房住不炒不會動搖,隨著房住不炒的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未來的房價依然呈現平穩,房地產不可能會出現大起大落,這也是政策不允許的。

房子夠35億人住,10年後“便宜”還是“更貴”?人民日報回應了

這等擲地有聲的做法,我們經常見到,例如人民日報在《樓市不是進入寒冬,而是有望迎來新的春天》一文中表示,房地產正在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發展模式,這是未來大方向,房價平穩也是題中之意。前幾日,重要會議更是指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直截了當指出,今後不要指望房地產來刺激經濟,這種“提夜壺”的事情今後不能出現。

房地產知識,關注本號!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