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言語暴力帶來的傷害往往更大

就行為與認知的關係來說,一般情況下:行為與認知或者說想法是相一致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知行合一,只有這樣人們才不會感覺到痛苦,才不會出現認知失調。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用“刀子嘴,豆腐心”來形容自己,認為自己是耿直,是沒有心眼的人,雖然嘴上說的厲害,但內心確是柔弱、是充滿愛的。對此,從心理學上來看,這只是一種自我安慰,亦或者說是一種發洩自己的表現。

心理學:言語暴力帶來的傷害往往更大

行為與認知或者想法之間的關係:

人的行為或者說動物的行為,可以認為是對外界行為環境的一種反應,與一些動物不同的是:我們人類擁有思維,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

這個時候,我們的行為就變成了:我們自身與外界環境的一個“中介”,一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內心;二是符合外界的環境。

所以,人們的“刀子嘴”一定對應著“刀子心”,而非“豆腐心”。但,那些“刀子嘴”的人都不同意,一定會找各種理由反駁,說自己是內心柔軟的,之所以“刀子嘴”是因為關心對方。

對於這種情況,就像是:我們因為一件事憤怒,而做出一些非理智行為,最後冷靜下來之後,不相信那些行為是自己做的一樣。

一個人在“刀子嘴”的時候,一定是在發洩著自己的不滿,當發洩完之後,突然回想起自己剛才的“惡毒”語言,會感到不安。

不安的來源是:我是一個軟心腸的人,我本意是為對方好,如果不關心對方,我也不會去說對方。

於是“豆腐心”就出來了,也就是說,“豆腐心”來自於“惡毒”言語之後的心態,而不是“刀子嘴”說教當時的心態。

人們為了維護自己內心的安寧,就把這兩個不同時間的狀態聯繫在一起,來安慰自己,自己是一個“好人”、是為他人著想的人,這個安慰的作用還在於消除自己“惡毒”言語之後的認知失調。

心理學:言語暴力帶來的傷害往往更大

在情緒發洩的行為上:有肢體上的行為,也有言語上的行為。

“刀子嘴”是一種情緒發洩。我國有句古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日常生活中,言語上的傷害,往往要比肢體上的行為傷害大,因為進行言語傷害的時候,人們都不會認識到這是傷害,甚至會認為:這樣說你,是為你好,是為你著想。

人們在潛意識中把這種傷害當做是“為你好”,然後打著“為你好”的旗幟,一次又一次的進行傷害,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賣力。

就像夫妻之間,很多妻子在丈夫做錯一件事的時候,會這樣說、那樣說,甚至不相關的問題都能拿出來大說、特說,最後說完了開始覺得自己說的有點過了,就開啟“豆腐心”狀態。

其實,這個時候憤怒的情緒也已經發洩差不多了,然後情緒趨於平時正常狀態,平時的心態就會展現出來。

也就是說,那些擁有“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在情緒變化的時候,是不懂得去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狀態,只是任由自己在情緒的控制下去行為,簡單的說就是情商較低。

主要體現在:

一、不懂得感受自己的情緒變化、情緒狀態;

二、無法去感受他人的情緒變化;

三、無法很好地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心理學:言語暴力帶來的傷害往往更大

不懂得感受自己的情緒變化、情緒狀態

“刀子嘴”的人,在情緒變化的時候,他們是感受不到的,也無法去尋找造成情緒波動的真正原因,只是任由不良情緒滋生,然後控制著自己的行為。

這樣的人都是比較情緒化的,在自己能夠主導的環境下,大部分都是依靠自身情緒來做事,而非理智下。在外界環境的壓力下,會暫時壓制自己的情緒不去爆發,但也只是暫時的壓制,一旦脫離這個壓力,便會直接爆發。

無法去感受他人的情緒變化

這樣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不良情緒下,只顧著自己發洩,不管他人的感受,在這個狀態下自己就是一切,就是主宰。

很明顯,這樣是無法處好與他人的關係,甚至會讓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越來越差,以致於認為自己一直為他人著想,對方卻在不停的遠離自己,而感到非常的委屈。

心理學:言語暴力帶來的傷害往往更大

“刀子嘴”可以認為是一言語暴力。

在現在社會中,言語暴力已經成為對人們傷害最大的一種暴力,可以說是“殺人於無形之中”,在古代三國時期,有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故事,在現代有圍觀群眾言語“逼死”輕生的人。

言語暴力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直接攻擊了人們的內心,影響人們的認知與思維,被言語暴力攻擊之後,會產生憤怒以及其它不良情況,如果控制不好,變會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