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年级现象(29) 注重孩子综合素质培养

关注三年级现象(29) 注重孩子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相对平稳的时期,学习只要跟着进度走,取得好的成绩对大多数学生很简单。"语数双百"在班级更是司空见惯,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绩了。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就已经种下了"三四年级分化"的种子。

不是孩子不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三年级的学生需要的是思维的开发与培养,综合素质的逐步提升,不断适应"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的学习。中年级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如果在这个阶段,学生没有很好的积累,突然转变,孩子难免不适应。孩子的"思维准备"没能做好,年级不断升高却仍然按以往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环节

一天八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孩子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阵地,要让孩子相信,利用好每一天,利用好每一堂课,其实就是最省力的学习方法。如果孩子能够认真做好每天的预复习,课堂上专注听讲,积极参与学习讨论,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并在课后养成归纳知识点、消灭错误题的好习惯,培养起学什么都能够眼到手到心到、入耳入脑入心的学习作风,别说小学中年级,初高中、大学乃至今后的人生都会因此受益。

鼓励孩子积极向上面对学习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很重要。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学习很被动,一定要家长盯着才肯学,这些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家长的施压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让孩子在一二年级懂得自我学习,快乐学习。

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三年级甚至四年级,出现了成绩下滑,家长也不要过于焦虑,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经常鼓励孩子,让他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着眼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兴趣、爱好,打好孩子成长的底色。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三年级现象"的彻底消除。

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丰富才是人生

尽管三年级学业压力陡增,但是一定不能唯学习中心论。要把学习置于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人生阶段中去同步进行,生活才是无止境的学习课堂。

学龄前一直坚持的美育理念和亲子活动,不能因为学业紧张就收缩或压减,相反,随着孩子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提升,去过的地方、见识的世界会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深远。所以,尽管三年级了,我们的周末不是在各种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就是在大大小小的公园和运动场上,呼朋唤友,感受自然与生活。这不仅能让孩子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并且能在丰富的见闻中让他们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更好地补充课堂学习内容。

慢慢放手让孩子独立学习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刚刚接触学习,不明白什么是应有的学习标准,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家长们通过言传身教和示范引导,帮助孩子们慢慢上道,这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但是陪得了一时陪不了一世,随着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如果孩子自身的学习内驱力没有养成,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全靠家长在后面挥着小鞭子甚至代劳讲解,这样的过分干预最后往往是弊大于利。

现在很多家长过度包容自己的孩子,有时候甚至代替了孩子。作业就像一面镜子,它的功能就是找出孩子的薄弱之处,可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帮孩子修改作业,忽略孩子问题的所在。有的孩子学习很被动,一定要家长盯着才肯学,这些孩子受到超前教育的影响,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家长的施压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对此,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认知,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懂得自我学习,快乐学习。

教育是一种成全、是一种挖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展现出自己的优势那便是好的教育。最合适的做法是引导孩子打牢学习基础,养好学习习惯,找到善于学习的"万能钥匙",把后面更长时间的学习生涯早一点交给他们自己。三年级之后,父母一定要学着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慢慢放手,让孩子摆脱依赖思想,开始反求诸己。这不仅影响孩子们今天的在校学习成绩,更影响到今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培养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力因素是儿童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它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道德、态度、习惯等,它是一个动力系统,在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

在现实中,尽管非智力因素培养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但在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早期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轻"非"的倾向。

有些家长受社会上"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和"知识教育为主"的思想影响,以知识教育替代智力开发。在儿童的早期教育的内容选择上,他们往往倾向于让孩子提前识字、背古诗、背单词……而对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爱好、兴趣、情感、意志、品德、毅力、生活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等缺乏足够的关注。

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将来只要孩子有知识、有能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而事实是,很难设想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也很难断定,一个缺乏理想、缺乏克服困难勇气的人将来会有大的作为。

因此,家长在加强孩子智力培养的时候,一定不能放松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教育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交往、乐观开朗、诚信待人、意志坚强等。

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生活的模型

从三年级开始,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适合自己学习生活的基本模型,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动力定型,让孩子的学习生活越来越轻松。这才是克服"三年级现象"的根本办法。这种学生生活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时间管理能力

学霸们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律效率"。三年级的作业量明显增多,有的孩子刚开学就忙活至深夜。休息不充分导致第二天学习效率低,如此陷入恶性循环。怎么办?其实一年级入学之初就应该跟孩子强调,专时专用,做事情专注,是最节约时间的办法。现在学校布置任务都会让孩子记录在记事本上,这其实为时间管理奠定了基础,有任务归类并有计划安排,孩子们要习惯按照清单,有条理、有节奏地来执行学习任务。我常跟孩子讲,要成为走在时间前面一点点的人,这也是很重要的时间管理。要为计划完成提供预留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前量,面对一些外在干扰和突发情况,自己要能够根据轻重缓急进行调整。

2、学科整合能力

这里说的整合,既包括跨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的能力,也包括同一学科纵向贯穿的能力。比如语文学习中会涉及历史、地理、社会、自然、音美体等学科内容,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理解、生活常识、语言表达等,英语虽是语言学科,但其文本的内容同样源于各个学科知识和生活情境。所谓一通百通,在预复习的环节,这种关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区分学习是否深入的指标。建议从一二年级开始,跟孩子一起养成每周固定复盘、整理、归纳当周学习要点的习惯,让孩子能够跳出书本,归纳概括,并联系其他所学知识和生活积累,从而实现跨学科全面促进的目标。

3、拓展延伸能力

有了整合,还需要拓展。同样的课本,为什么孩子之间学习会有差距?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深挖,是否具备把书本越读越厚的能力。这一点在下篇探讨具体科目时会给出案例,核心的意思很简单,既要聚焦大纲重点,还要会发散式思维,通过举一反三让思维导图更丰富,知识体系更完备。

4、社会交往能力

这一条同样是影响孩子学习分化的重要因素。中年级不再是懵懂的小豆包了,他们的情绪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转变。在学校得到的正负评价和人缘关系好坏,不仅他们自己会在意,也将成为评定孩子在校表现的综合因素。

从心态来说,要引导孩子们自尊、平等、友善、热情,努力进取但不处处好胜,能容他人,能念人好,愿人好。拥有这样健康的心态,孩子们在相处时就不会太以自我为中心,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欢。

从情商来说,要引导孩子认知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并总结与人沟通的良好方式。孩子言行本质上是家长素养的一面镜子,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不功利、不偏执,与人为善,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在这种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孩子,会因为更阳光、更懂事而受到同龄人的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