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再迎政策利好!四家医企三季度业绩翻倍

万亿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再迎政策利好!

10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等六大意见。

万亿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再迎政策利好!四家医企三季度业绩翻倍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促进中医药发展六大意见

《意见》提出了以下六大意见,其中重点信息梳理如下: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

明确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

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

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三、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

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分区域、分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

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办法

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级评价制度

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标准(一部),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承担有关工作,建立最严谨标准

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实施基于临床价值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

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院士评选等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支持力度,研究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单设中医药组

研究建立中医药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表彰,建立中医药行业表彰长效机制,注重发现和推介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传承人

五、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

在中医药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开展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加快中药新药创制研究,研发一批先进的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

支持鼓励儿童用中成药创新研发

六、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

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完善与国际疾病分类相衔接的中医病证分类等编码体系

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积极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

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相关工作

中药板块午后异动飙涨! 机构:坚定看好国内医药板块的成长

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中药股午后集体飙升。截至收盘,陇神戎发直线封涨停,寿仙谷、吉药控股、江中药业、华通医药、盘龙药业等个股跟涨。

万亿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再迎政策利好!四家医企三季度业绩翻倍

山西证券认为,医药行业由于其弱周期属性,往往作为震荡市的避风港,在大盘进入调整期后,医药行业的防御属性逐渐凸显。目前这个位置配置医药可以说进可攻退可守,特别是随着高位股陆续进入调整期,市场热点将逐渐切换到仍处低位的板块及公司,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未来以中药为代表的尚处低位的子板块将成为医药最好的进攻品种。

方正证券表示,10月份医药行业或将正式开启估值切换的投资机会。中长期而言,以下四类核心资产或将持续成为医药行业最佳投资方向。1、长期逻辑向好、业绩持续高增长的医药消费和医疗服务。2、受益于分级诊疗和技术升级的医疗器械。3、受益科创板、产业趋势持续向好的CRO&CDMO公司。4、在研产品线丰富,坚持创新的医药企业。此外,零售药店行业、血制品行业亦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

中金公司称,随着改革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医疗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而且从其它国家的经验来看,医药市场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加速发展,因此仍然坚定看好国内医药板块的成长。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2020年将突破3万亿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众多利好政策,为中医药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数据显示,自2016年国家级战略发展规划下发后,三年来中医类医院和西医类医院诊疗量增速差距缩小,并在2018年出现反转,2018年中医类医院诊疗量增速4.4%,西医类为4.0%。

中金公司认为,全民健康的意识提升会持续带动“治未病”市场发展,这更多是增量市场,也更多是自费市场,源自健康需求从治病需求向预防需求、康养市场进一步延伸,这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健康意识与支付意愿同时提升)才拥有的发展机遇,而中医药在“治未病”市场具有天然的优势。

长城证券认为,近几年,国家先后推出多个政策,不断规范中医药发展,鼓励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新药研发,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中国中医药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机遇,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中医药板块发展的新契机。

中商产业研究院认为,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四家中医药企业三季度业绩翻倍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创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医药上市公司发展动力不足,业绩有所承压。面对这一形势,部分中医药企业尤其是老字号企业已在积极的谋取转型。

例如云南白药、广药集团下的白云山等企业已经行动,主要通过资产整合重组、股权激励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来提高盈利能力。整体来看,中医药企业业绩也出现了分化。

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A股中药类上市公司共计67家。截至10月28日,已有31家中医药上市公司发布了三季报。其中,太龙药业、泰合健康、大理药业以及马应龙等4家中医药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40%。其中,太龙药业位居榜首,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483.9%。

数据显示,另有昆药集团等8家中医药上市公司三季度净归母利润增幅逾10%。当然,也有部分企业业绩增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有龙津药业等12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下滑。其中,龙津药业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最多,达87.57%。

龙津药业此前发布的三季度业绩预告中提出,报告期内,因国家医保控费、处方限制等政策持续推进,公司部分销售区域、销售终端销售量下滑,致使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减少。本报告期内收到的政府补助和理财产品收益相比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故导致净利润呈现较大幅度下降。

◆来源:中国证券报、东方财富网、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在一个月内与本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