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唐絕句38 柳中庸此詩意境 和張若虛柳永詩詞竟然如此相似

前言:

老街寫觀唐絕句系列時,就對柳中庸影響頗深,這個人一共只有寥寥幾首絕句(另有幾首五律和七律)傳世,卻有兩首七四句皆對。

《徵人怨》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涼州曲二首》

高檻連天望武威,窮陰拂地戍金微。九城弦管聲遙發,一夜關山雪滿飛。

古人作絕句,一般會避免四句皆對,因為這種形式令人也有過於刻意不自然的感覺。因為五律和七律中間二聯必須對仗,這種四句皆對的絕句,很像七律中間的二聯,彷佛是寫了一半的七律。

觀唐絕句38 柳中庸此詩意境 和張若虛柳永詩詞竟然如此相似

​一、柳中庸的朋友與親戚都很牛

柳中庸是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其郡望是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 ,河東柳氏是山西的望族。其中最有名的人就是柳宗元,柳中庸是柳宗元的族叔。

柳中庸的哥哥叫柳並,曾經是河東府掌書記,遷殿中侍御史,受業於盛唐名士蕭穎士。蕭穎士是開元23年的狀元,桃李滿天下,最好看好的卻是這個柳中庸,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蕭穎士把自己的閨女嫁給了柳中庸。

柳中庸本人淡泊名利,據說曾經“詔授洪府戶曹,不就”。結交好友多是超俗脫塵之人,如陸羽、皎然等。他最好的朋友可能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吧。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李端給柳中庸寫了好多的詩:

江邊遇到了寫一首:《江上逢柳中庸》;分手了再寫一首《江上別柳中庸》;李益路途中夜宿瓜州也寫一首《宿瓜洲寄柳中庸》;送別人的時候還要想著好友,再來一首《送張芬歸江東兼寄柳中庸》;水邊趕路遇到了下雨,也要寫一首《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有個詩人朋友真好,就如同汪倫一樣,即使自己不會作詩也同樣能夠千古傳名。

史書上介紹柳中庸時,說其”名淡, 以字行”。 意思是說柳淡這個名字不為人知,柳中庸這個名字比較出名。類似明朝的文徵明,多數人不知道他叫姓文名壁,字徵明。

觀唐絕句38 柳中庸此詩意境 和張若虛柳永詩詞竟然如此相似

二、柳中庸的五、七律

《全唐詩》中只記錄了柳中庸13首詩,其中只有一首七律《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聽,平仄多音字,這裡是仄聲。逐、識、別,這3個字今天是平聲,古韻是入聲(識,去、入聲多音)。這首詩押【庚】韻,是一首標準的七言律。

1、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寫箏的幾乎都少不了弦和柱,例如南朝沈約《詠箏詩》就寫道: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張斷。箏傳統樂器,據說是秦人蒙恬所制,因此名曰“秦箏”。

因為這種樂器發音悽苦,漢侯瑾《箏賦》說 “感悲音而增嘆,愴憔悴而懷愁。”白居易也寫道“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

首聯兩句,簡化一下,就是聽、聲二個字。後面頷聯與頸聯、尾聯,都是聽到聲音後的聯想。

2、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箏聲似春風吹柳,如鳥啼花叢。這是一種歡快的情緒。

觀唐絕句38 柳中庸此詩意境 和張若虛柳永詩詞竟然如此相似

3、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箏聲突然轉為悽苦,詩人從兩面寫來,家中妻子獨夜對燈影,遊子空樓望明月,這是相思之苦。

柳中庸的這兩句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兩句如出一轍,只是登樓的換成了婦人,遊子在扁舟上了: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後來宋朝的柳永也有詞從兩面寫來: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4、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寫完了分隔兩地相思的痛苦,尾聯又開始寫離別之恨。

“更入”二字,把痛苦又升了一級。作者似乎引入了自己的愁緒,江南與洛陽遠隔兩地,這是在寫自己與親友離別時的悲怨嗎?

這首詩章法清晰,第一聯破題,點出了聽箏二字。頷聯和頸聯都是對於聲音的描寫,是箏聲主觀要表達出來的意思。尾聯中,作者加入了自己的經歷與心情。

整首詩雖有頷聯的短暫歡快,終究還是頸聯尾聯主導了箏聲的“悲怨”主題。

觀唐絕句38 柳中庸此詩意境 和張若虛柳永詩詞竟然如此相似

結束語

柳中庸最為人稱道的詩,是那首被選入的《徵人怨》,這首絕句因為入選《唐詩三百首》而被今天的人所熟知。五律乏善可陳,七律似乎只有一首傳世,就是這首《聽箏》。

據說中國十大古典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陽春白雪”、“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老街有個外甥女自小習學古箏,現在也開始帶學生了。我雖然不懂,但是也跟著聽過幾支曲子。結束時,用柳中庸韻也作一首七律《聞箏》:

纖纖玉指撥秦箏,座下高山流水聲。 落雁平沙秋月夜,陽春白雪廣陵情。

佳人空閣鶯相問,遊子扁舟火獨明。最是不勝清怨處,文姬灑淚入邊城。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