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死",媽媽:"別裝了",孩子"抑鬱症"和父母關係很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特別內向的孩子,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其實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他們有可能一待一整天,從來也不喜歡和其他人進行交流。看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寶媽就喜歡說:"我家那孩子,以後可怎麼辦呢?"

那麼,孩子性格內向就真的只是性格內向嗎?

前一段時間,《小歡喜》這部劇可是非常的火爆,很多家長看完之後就在反思。因為一部劇之中看到了很多家庭的的縮影,也讓一些家長開始疑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存在問題?"

特別是裡面喬英子最後竟然選擇跳河,這讓很多家長難以想象。宋倩每天事無鉅細的去照顧孩子,為什麼孩子還是不領情呢?這種感受一下子也聯繫到自己身上,發現自家孩子也是這樣。

在電視結束之前,很多人都知道了"抑鬱症",這樣一個看起來非常遙遠的事情成為很多家長的談資。

"我家孩子每天也是自己一個人,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是不是有抑鬱症?"
"那小子前段時間因為我罵他,說要自殺,是不是也是抑鬱症?"
"從來不和們說話,回來就躲在屋子裡,一天也不出來,真擔心他!"
"孩子前段時間手臂上有劃痕,是不是自殘呢?會有抑鬱症嗎?"

父母們開始像一個偵探一樣開始思考自己孩子平時的行為,以及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想知道有沒有可能讓孩子患上抑鬱症的"致鬱因子"。

"抑鬱症"是個大毒瘤,時間越長對於孩子傷害越大

一些家長其實並不瞭解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只是在看到電視劇最後喬英子的畫面才開始擔心。因為在他們心目當中,總是覺得"能有多大事比活著更重要?"甚至一些父母從來不覺得自己孩子很有可能在某天精神崩潰的時候突然離去。

抑鬱症是什麼呢?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

抑鬱症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遙遠,或許你的孩子正在遭受這種折磨。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但總是會因為這種比較痛苦的情緒去傷害自己。

"抑鬱症"就在我們身邊,父母必須清楚

大家不要覺得自己孩子開心樂觀絕對不可能有抑鬱症,實際上這種情緒的自我性,讓大家學會了隱藏。作為父母,我們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就更應該明白這種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徵兆。面對孩子比較異常的行為,要懂得儘快的治癒。

父母過分給孩子施加壓力很有可能導致"抑鬱症"

就像我們上面瞭解到的喬英子,其實就是深受媽媽的教育、控制,從而出現了抑鬱症的情形。在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從自由到被約束。孩子越長大越要走父母安排的路,這讓他們感到十分的痛苦。

對於父母來說,如果過分的給孩子施加壓力,看似能讓孩子更加的優秀,實際上只會讓他們恐懼、壓抑,害怕父母的期望。認為自己是沒用的,總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生活是無意義的、學習是無用的。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出現"抑鬱症" 的可能性更高

小時候,我每天都不希望回家,為什麼呢?我擔心、我害怕自己回家之後看到的又是傢俱七歪八扭,精子碎了一地,媽媽在放聲大哭,爸爸在一旁破口大罵。這個家是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的,父母是不幸福的,我也是。

實際上,這就讓我們可以瞭解到父母關係不和睦,家庭關係矛盾激化就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全,甚至想要逃離。而一旦無法逃離家庭永遠的離開會是他們的選擇。因為這個家和父母不能給予他們安全感,每天膽戰心驚。

作為父母,我們一旦發現孩子有抑鬱症的傾向,就應該快速的幫助孩子從這種比較消極悲觀的情緒中脫離出來。

就像我們上面說到的對於抑鬱症的解釋,裡面清楚描述什麼情況下暗示抑鬱症。大家一旦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緒,希望可以參照這些方法。

第1點、和孩子談談心

其實這些孩子非常的痛苦,平時也不敢表現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病情就會越來越加重。作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這這樣的情緒,最好就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自己應該如何讓孩子敞開心扉,願意說說自己內心深處的話,看看孩子的困惑到底在哪?

"孩子,你這兩天到底怎麼了?有什麼不開心的可以和媽媽說一下!"特別是一些孩子慢慢長大之後,會遭受校園冷暴力,這時候要是父母還不懂得詢問,就會讓他們更加的崩潰,甚至心理防線被攻破,選擇極端的方式。

第2點、讓孩子認識到父母的存在

"媽媽爸爸永遠在你身邊,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爸爸媽媽都是你的依靠啊!"看似比較簡單的一句話,很多家長卻是說不出口。長時間如此,孩子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用處,畢竟父母也沒有表達喜愛。

同時聰明的家長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內心的期望,讓孩子活的有幸福感。也就是說,孩子在對生活的失望的時候,或許還想著父母:"我爸媽還對我有期望,我不能這樣放縱自己!"久而久之,也就可以調整自己。

第3點、給孩子"治病"

抑鬱症是病嗎?肯定是病。可是在大部分父母想法中,總是覺得心病不是病。實際上,這種心理折磨對於孩子的傷害更大,我們也希望父母可以重視起來。避免孩子非常的崩潰,在沒有預兆之下突然離開父母。

不管是心理輔導還是藥物治療其實對於孩子都是有作用的,作為父母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關愛、吝嗇自己的錢財。花錢是小事,孩子治好才是關鍵。就像上面說到的孩子說"我想死",父母必須正視起來,拒絕回答"別裝了",這對於孩子傷害更大。

每一位孩子在生下來的時候是開心快樂的 ,這就說明環境對於他的影響。我們也希望每一位父母可以利用比較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任何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孩子也可以更加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