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點擊右上方“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沿著景山到阜成門這條大道自東向西行走,可以找到老舍先生當年的足跡……

老舍在《駱駝祥子》裡,藉著祥子的眼睛,描寫了“北京最美的一條街”

不論你多少次走過這段路程,不論春夏秋冬,從阜成門到五四大街這一段路,都絕對是老北京的精華風景聚集地。

老舍先生是這麼描述的:“這兒什麼都有,有御河、有故宮的角樓、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鰲玉蝀橋、有團城、有紅牆、有圖書館、有大號的石獅子,多美,多漂亮。”

雖然在北京地圖上沒有阜景街這個街名,但這裡彙集了皇家經典文化、民俗風情文化和名人故居文化,貫穿西城區的“文脈”!

一起來感悟老舍先生筆下北京城最美的一條街吧!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1、童謠裡的阜景街

自元代以來,阜景街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北平歌謠集》的開篇就是名為“平則門”的歌謠,與阜景街一線相關的內容如下:

“平則門拉硬弓,界邊就是朝天宮。朝天宮寫大字,界邊就是白塔寺。白塔寺掛紅袍,界邊就是馬市橋。馬市橋跳三跳,界邊就是帝王廟。帝王廟搖葫蘆,界邊就是四牌樓。四牌樓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底下賣估衣……”這一系列一直在民間流傳的歌謠,生動的描述了舊京城阜景街一線的風物景緻,也足見這條街的景觀歷史的確由來已久,都隨同歌謠深入人心了。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2、老舍筆下北京最美的街是舊時阜景街的哪些風景?

沿著景山到阜成門這條大道自東向西行走,可以找到老舍先生當年的足跡感悟老舍先生筆下北京城最美的一條街。

  • 穿過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紫禁城,抬眼即是阜景街的起點“景”......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京城登高遠眺絕佳之地景山

  • 沿著紫禁城護城河筒子河向北,依次會看到......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皇城的腳下神秘陟山門街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大高玄廟留存的大高玄殿

  • 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家御苑北海,裡面有皇家“空中花園” 團城、北海金鰲玉棟大橋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文津街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國家圖書館”舊址

  • 北京最大的天主教堂——西什庫北堂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 中國地質博物館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 西四磚塔衚衕以及西四北頭條至八條衚衕四合院經典保護區域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 廣濟寺(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歷代帝王廟祭祀炎黃祖先與歷代帝王)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 白塔寺(元代藏式佛塔)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一路走來步步風光,且不說皇家城闕與精美園林,僅僅是在這條氣勢非凡的皇城幹道漫步,也會感受到阜景文化街的無限誘惑,有非凡的氣勢,熙熙攘攘的街市,忽而又變成曲曲彎彎樹木掩映,少有的安靜地衚衕,相同的一點,那就是無論哪種風景,都散發著或濃或淡的京味兒傳統文化韻味,你就不難理解當初老舍先生的驚歎了。

當你走出白塔寺,靜謐消失了,西邊是伴著車流的轟鳴的阜成門,這裡連接著北京金融街的北端,這裡有阜成門紀念石和雕刻,成為最美麗大街阜景街的標識物。

有人說舊時阜景街“一街看盡七百年”,這條通道過去比現在窄一半,以前這兒每年都辦廟會,有說評書的、耍武藝的、唱戲的、說相聲的,還有賣布匹的、賣糕點的、賣水果的、賣冰糖片的,熱鬧非凡。

而今阜景街人文景觀匯聚,皇家園林與文物景觀林立,這裡的京味兒文化點線規模、精華集聚,吸引著各類旅遊探訪的人們來深度體味北京、解讀北京。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3、阜成門的名字怎麼來的?

城門名的“阜成”,源自《尚書·周官篇》“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句,取令天下萬民物阜年成之義。

阜成門位於北京內城西垣偏南,是自古北京通往京西門頭溝地區的重要門戶。

門頭溝地區煤炭儲藏豐富,煤窯聚集。

明清時期北京所需煤炭,都由腳伕趕著駱駝馱子運進京城。

因此,阜成門又俗稱“煤門”。

北京人又用諧音的、象徵富貴吉祥的梅花的“梅”取代它,改稱它為“梅門”。

還特地在阜成門門洞內北側的平水牆上,砌築上了一塊鐫刻有梅花圖案的條石,作為物證。

故而,阜成門又有“阜成梅花”的美談。

相傳,在阜成門內東行街北,元、明時期曾有一溜為守城軍兵制作弓箭的作坊和工匠們居住的營房,統稱作弓匠營。

當年人們進平則門,抬頭就看見弓匠營,營中的牆上掛滿了製作精良的強弓利箭,少不得要取下弓搭箭拉它一把。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4、朝天宮,寫大字是什麼含義?

朝天宮可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而是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欽命修建的皇家道觀,建成於宣德年間公元1433年,距今也有五百六十多年了。

朝天宮雖不是皇宮,但是它與明皇室聯繫緊密,非同一般,它的住持,多是明帝的親信,為啥呢?

因為這裡當初不僅是明朝歷代皇帝時常親臨朝拜道教三清等諸神的重地,而且還是明朝百官在大朝會之前演習禮儀的場所。

這種威儀當初一定是香火鼎盛的,朝天宮當年常住的道士有上萬人,然而如此的輝煌巨構,竟於明末天啟六年(1626年)六月二十日夜毀之於一炬

說來著朝天宮和大字還真沒什麼必然聯繫,其實“朝天宮,寫大字”中的“寫大字”,所指的是明清時期朝天宮的東邊,靠阜成門內大街路北一個叫作“天祿軒”的茶館。

當年,這座茶館中常有一些窮書生,在此寫大字叫賣。

可見這毫不相干的兩個事物是舊時人們的視野之內所見和聯想,順口編了的俗語。

然而這種樸素的智慧看似鄉野,但卻給我們後人留下十分珍貴的追尋北京文化習俗和文化遺產的準確脈絡。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5、馬市橋,跳三跳是什麼意思?

在的白塔寺十字路北邊是趙登禹路,趙登禹路在一九四六年為紀念抗日名將趙登禹將軍而重新命名前叫北溝沿,1929年以前,縱貫這南北兩條街的是一條長河。

這條河在元代叫“金水河”,河金水河水在整個元代都是供皇宮專用的,所以要保持絕對的清潔,元代這條河沿岸有御林軍嚴密把守,兩岸還張貼有佈告法令,向河中拋棄拉坡,在河中洗衣洗手重則斬首,輕則剁手,這條河縱貫流過阜成門內大街時,在河上架了一座木橋叫做“馬市橋”。

到了明代皇宮用水改從什剎海前海以涵洞引入,從西單甘石橋向東入皇宮的河道便斷廢被填,馬市橋南北的那條河也成了一截斷河,皇上不要的河水,就沒什麼人管了。

到了清末民國初年,馬市橋因為年久失修,橋板有不少已糟朽脫落,所以行人過橋常要數度跳過斷處,猶如“三級跳”一般。

於是兒歌中才會唱道:“馬市橋,跳三跳”。

1929年,馬市橋也被拆除填平,如果你來到白塔寺十字路口,它的舊址就在十字路口的中央,由西向東的方向上。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6、“帝王廟,繞葫蘆”是說誰在饒葫蘆?

中國曆朝歷代的帝王,都有祀奉禮拜前朝前代帝王的傳統。

北京從元代以來,就是歷代封建王朝的首都,歷代帝王廟入祀諸帝王,基本上涵蓋了從五千多年前的太昊、炎、黃這三皇起,到明末為止的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帝王。

人們口中的“帝王廟,繞葫蘆”是不是事關帝王祭祀禮儀呢?

這和祭祀禮儀沒有任何關聯,其實是百姓的事兒。按明清時期的舊制度,帝王廟門前的一段街面,只能容祭拜帝王廟的帝王和官員、隨從門行走,一般老百姓是不允許進入的,迴避就靠著廟門對面路南的磚砌琉璃瓦歇山頂大影壁了。

當年這裡很是繁華,集市的買賣人和住在附近的百姓們如要經過帝王廟門前,只能遠遠的就拐個大彎,從這座大影壁的後面繞過去,慢慢人們發現了,這行走的路線,剛好像畫了一隻彎彎的葫蘆。

所以,老百姓就不乏辛酸的傳唱出“帝王廟,繞葫蘆”的歌謠,在幽默生動的歌謠裡不乏老北京人的自嘲與暗諷。

為何這條北京最美的街,在地圖上卻找不到?

這一段將近4公里的路程真要好好逛,逛一個星期都不夠。

如果用心去逛,這裡有歷史、有宗教、有人文、有藝術,有盛世華章、有亡國悲歌、也有亂世風雲,有帝王印記、英雄美人、更有偉人故事,千年歷史長河盡在這條街上濃縮聚集,說不盡道不完的一條街……

各位,您說它能不能算北京最美?


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