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漂亮嫂子,为何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ww13142010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坐上皇位的一个转折性历史事件,不仅扭转了无数人的命运,还扭转了李唐江山近300年的走向。

说到唐朝不得不说李世民,说到李世民则有不得不说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作为唐高祖李渊的二儿子,不论是对于李渊起兵反隋,还是帮助李渊打垮诸路诸侯以底定江山,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可以这么说,李唐江山多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他在一定意义上算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不过,他虽然为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因为不是李渊的嫡长子而受到了李渊和李建成的刻意打压。

李渊想将皇位传给李建成,可是,李建成不论是在功劳上,还是在威望上,他都不如李世民,李世民乖乖地听从李渊的安排,让李建成当皇帝?

即便李世民为了亲情而点头答应了,他手底下的那帮人也不可能答应!他们辛辛苦苦地冒着生命危险跟着李世民为李唐南征北战,为的不正是将来的荣华富贵?如果让李建成当上皇帝了,李建成为了打压李世民,消除李世民对自己的威胁,他们作为李世民的手下,焉能有好下场?

更何况,李世民本便是一个很有政治野心的人,否则的话他又为什么这么拼命?既然李唐江山多半是他打下来的,他凭什么将皇位让给一个躲在李渊庇护下的李建成?

所以,李世民最终在李渊和李建成一步一步的逼迫之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自己的亲信,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一箭射死了皇太子李建成,他的部将尉迟恭则射死了李元吉。

从此,玄武门之变成了李世民一生的污点,虽然他极力地掩饰这个污点,也在极力地将这次事变渲染得合法化,但是,他终究跳不出为人所诟病的囹圄。

他之所以因为玄武门之变而在一千多年以来受到这么多人的诟病,除了因为他在政变之中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之外,实际上,还因为他还干了两件有违伦常的事——一件是娶了自己的弟媳,即弟弟李元吉的王妃杨氏;另一件则是迫使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随后又禅位于他。

虽说李渊身上有鲜卑血统,但是,李家人实际上一直认为自己是汉人,这一点也和中国古代的父系传承相符,这和现下可自主选择随父族别或是随母组别不同。

所以,不论鲜卑的文化如何,李家人即便作为一个拥有鲜卑血统的汉族家庭,也应该受到汉族所崇尚的伦理纲常的束缚,李世民弑兄弟而娶弟媳的行为违背了伦理纲常,自然便受到了当时文化阶层的谴责。

那么,李世民既然已经犯了忌讳,不仅杀了哥哥弟弟,还霸占了弟弟的王妃,为什么不干脆连李渊一块杀了?

实际上,李世民不是不敢杀李渊,只是不杀李渊的好处要多于杀了李渊。

从社会影响来说,李世民杀了哥哥弟弟又霸占了弟媳,名声已经够臭了,如果他再动手杀了李渊的话,天下人会怎么看他?杨广的教训仍在眼前呀!

此外,虽说他在当上皇帝之后又生了不少儿子,可是有资格有威望继承皇位的毕竟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这三个人,这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他除了选择最有威望的李世民当自己的继承人之外,还能选择谁?

更何况,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即便李世民不杀他,他也没多少年可活了,即便活着,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他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或者说也没什么心思去翻什么风浪了。

所以,李世民完全没必要冒着被天下人唾骂的风险去杀李渊。

李世民留着李渊,最大的好处便是李渊的存在能够让他合法合理地继承皇位。

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虽然一样能够仗着自己的实力坐上皇位,但却会背负一个弑君夺位的骂名。相反,如果留着李渊的话,不管李渊是自愿也好,是被迫也罢,只要李渊向天下人宣布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向天下人宣布禅位给李世民,那么李世民的皇位便合乎法理,李世民便能够名正言顺地当皇帝。

当然了,李渊毕竟是李世民的亲生父亲,他们之间说到底存在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李世民又不是什么冷血无情之人,李渊也不是一头猪,怎么可能说杀便杀了?

所以,李世民在已经达到了目的的情况下,根本没必要再对自己的父亲下手,他只要让李渊好好地当太上皇,让李渊好好地享受余生,别动不动跳出来给他难堪便好。

不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被迫,还是蓄谋已久,李世民实际上在各个方面都比李建成更适合成为李渊的接班人,所以他才能一手开创“贞观之治”。

李世民虽有污点,但仍不失为一代明君雄主。


吾与吾国


玄武门之变改写了唐朝历史、转变了中国趋势。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已经过去1300多年,但是,人们还在揣度当时的人情世故、还在猜测当时的点点滴滴。

今天,一起来看看大唐李世民如何对待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李世民如何处理兄弟关系

李建成是太子,是将来继承皇位的人;齐王李元吉支持大哥李建成。

可是,李世民不服气。

李世民得到一批谋士与武将的支持,在玄武门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一不做二不休,随后,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的6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基本上斩草除根了。

李世民还有一个堂哥李瑗,原来大力支持太子李建成,后来反叛李世民。被李世民诛杀死亡。

李世民对待嫂子、弟媳的态度迥然不同。李世民把所有嫂子、弟媳逐一比较一下,发现其中有两个人很漂亮,李世民舍不得将她们放给别人,一心想收为己有。

李世民霸占弟媳、并生有一子

弟弟李元吉有一个王妃,是隋炀帝的小女儿,长得非常漂亮。李世民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实在舍不得放手,就将杨氏收进后宫,纳为小妾,但没有正式封号,宫中呼为“巢剌王妃”。

李世民总共娶了隋炀帝两个女儿。

李元吉王妃进入皇宫后,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李明。

李世民去世后,儿子李治继位,就是唐高宗。高宗下诏,将李明过继给已故皇叔李元吉为嗣子。

唐高宗为什么这样做,不得而知。

李世民霸占嫂子、因为她漂亮

李世民不仅将弟媳占为己有,而且霸占了一位嫂子,但不是李建成的王妃。

李瑗是李世民的堂哥,李瑗和太子李建成关系很好,坚定支持李建成。

玄武门事变后不久,李世民急召李瑗进京;李瑗害怕被杀,便举兵反叛;被李世民镇压了,李瑗被杀。

李世民早就听说,李瑗有一个小妾玳姬,国色天香、美貌倾城。李世民命人将玳姬召入皇宫。

只是看了一眼,李世民就被玳姬迷住了。李世民把玳姬留在皇宫、收为嫔妃。

李世民确实霸占了漂亮嫂子,但不是李建成的太子妃,而是堂哥李瑗的小妾。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李渊呢?应该是由于下列三个原因:

第一、毕竟是父子关系,李世民对李渊怀有感恩之心

李渊向来爱护儿子们,既注重培养儿子们的能力,也用心培养与儿子们的感情。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册封李世民为秦王,让他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

李世民劳苦功高,李渊好几次想要废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而要册封李世民为太子。

虽然没有被册封为太子,但是,李渊不断给李世民加官进爵。

李渊先后封李世民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

当没有高官职位用来册封时,李渊便创造了天策上将的职位授予李世民。

天策上将职位,史无前例。李渊规定天策上将高于所有王位,在朝廷中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夜间召见李世民,二人饮酒。李建成偷偷在酒中下毒,希望害死李世民。

喝酒过程中,李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

唐高祖李渊听说后,立即来到西宫,亲切询问李世民的病情;并敕令李建成:“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

高祖安慰李世民说:“李建成年纪最大,被立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不忍心夺去他的太子之位。我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主宰。”

李世民哭泣,以不愿意远离父皇膝下为由表示推辞。

高祖说:“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动身前去看你。”

李渊作为父亲,关照李世民的言行,都会在儿子心中产生感情的。

李世民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所以,念及父子感情,不到万不得已,李世民是不会杀死父亲李渊的。

第二、李渊主动让位,李世民没有杀死李渊的理由

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后,李世民命令尉迟恭去保卫唐高祖李渊。

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矛、全副武装,来到李渊所在的船上。问清楚情况后,

李渊对裴寂等人说:“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

萧瑀和陈叔达说:“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李渊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尉迟恭请求李渊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出来宣布敕令,参与政变的众人安定下来了。

李渊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来李建成麾下的各位将士,将士们便都弃职而散。

李渊召见李世民,抚慰他说:“近些日子以来,我差点相信了谣言。”世民跪了下来,伏在高祖的胸前,号啕大哭很长时间。

事变后没过几天,李渊册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626年7月14日,李渊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并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表达了自己要退位和内禅的想法。

626年7月27日,撤销了太子李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将府邸,为李世民登基做准备。

626年9月3日,高祖颁布制书,将皇帝宝座传给太子李世民,自己当太上皇。

高祖颁布传位制书的第二天,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就是唐太宗。

从626年7月2日发动政变开始,到626年9月4日登上皇位,短短2个月时间,李渊主动将全部皇权都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没要必要杀死李渊。

第三、需要团结李渊的亲信,不能树敌太多

虽然获取了皇位、皇权,但是,李世民不希望敌人太多,希望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

政变后的第一天,冯立和谢叔方都自动出来负罪;

薛万彻躲起来以后,李世民多次让人明示他,于是薛万彻也出来了。

李世民感慨地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啊”!全部赦免了他们。

太子洗马魏徵经常劝说太子李建成及早除去秦王。

建成败亡后,李世民传召魏征。李世民素来器重魏征的才能,对他以礼相待,引荐他担任詹事主薄。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余党流散、逃亡在全国各地,朝廷连续颁布赦免令,但是,还有图谋侥幸获利的人争相告发、捕捉他们,以此邀功请赏。

政变后一个月,李世民颁布太子令:“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以前与东宫和齐王府有牵连的人、六月十七日以前与李瑗谋反有牵连的人,一概不允许相互告发,对违反规定的人以诬告罪论处。”

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手下武将很多,但是,统治天下也需要文官。这时候,李世民连李建成、李元吉原来的部下都可以任用,当然没有必要杀死父亲、从而招致李渊亲信们群起而反对自己。

李世民不杀李渊,就是不能将李渊的亲信们置于自己对立面,而是需要笼络他们、团结他们、利用他们。

李世民也需要李渊禅位给自己,让自己的皇位合法、合理、合情,让自己能够更加理直气壮当上皇帝,让自己更加顺理成章统治天下。


岳飞的飞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搞的不是漂亮的嫂子,而是妩媚的弟媳。

其实李世民搞弟媳谈不上霸占,一者李元吉已经死了,女人原本也已经是无主寡妇了;二者,李世民原本就带有胡人(鲜卑)血统,胡人父丧子继,兄终弟及原本就是传统;

最为关键的是,弟媳杨氏,原本在元吉在世的时候就喜欢上这位二哥了,眼见不成器的丈夫干的那些鸡鸣狗盗的事情就很不以为然,又看到李世民仪表堂堂,胸怀宽广,便很是仰慕,据说李世民在她府中被元吉下毒都是她暗示才让李世民逃过一劫,昆明池兵变的情报虽然是李世民事先安插的耳目报告的,弟媳杨氏也曾亲自示警。

所以这种情况哪里还谈的到霸占?那就是郎情妾意、投桃报李的鱼水之欢好吧。

为什么题主会提到李世民霸占嫂子?我想应该不是题主打错字了,而是电视剧看多了。在电视剧《大唐情史》中,说李建成的宠妃玳姬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就是一个让李世民迷恋的绝代佳人。玄武门之变后,禀性刚烈的她本想杀身做个烈妇,但在李世民的百般辩解和蛊惑下,以不杀太子建成五子为条件,顺从了李世民,后来还生下了高阳。

其实这就是编剧在蹲厕所的时候想出来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玳姬这么一个人物,更没有什么李世民娶嫂子的故事。而且李建成一共六个儿子,除了早亡的长子太原王李承宗,其余五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都于626年被诛杀。真实的历史没有那么多绮旎浪漫,都是血淋淋的残酷。

李世民不杀李渊的原因,一是毫无必要,两个兄弟一去,李世民已经是唯一继承人,李渊还有什么选择的余地?难道拱手把江山交给外人?第二、李世民既然把事情都做绝了,就早已谋划到各自最坏结果了,玄武门之变后他立即恳求(实际上就上威逼)李渊授予他统领天下兵马,没有兵权,李渊那个皇帝已经就成了摆设,威胁不到李世民了;第三、李世民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背一个弒父篡位的千古骂名。而且杀了李渊就很可能导致天下重新大乱。


金眼看世界


李世民霸占的并不是大哥的妻子,而是弟弟李元吉的妻子。

其实并不是李世民不想霸占太子妃,而是他不敢。

在“玄武门兵变”中,李世民杀了太子和齐王,后来还将齐王的妻子杨氏霸占。杨氏最后也是心甘情愿跟了李世民,伺候李世民。


其实太子妃比齐王妃杨氏更加貌美,但是李世民却没有霸占,不是他不想,而是有所忌惮。太子李建成本来就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朝廷中很多人都拥戴他,如果李世民在他死后,将他的妻子霸占,恐怕会引来朝中太子旧党不满。此外太子妃是大家闺秀,家族势力庞大,李世民也要给个面子。

李世民既然敢做出霸占弟媳的事,那为什么不杀了李渊,一了百了呢?


李渊并不昏庸,手中并非完全没有权利。

其实李渊本身就是一个能力十分突出的人,不然也不会在隋朝时被封为国公,管理山西。李渊起兵时身边也有不少自己的得力助手,比如裴寂、刘文静等人。

就是后来,李渊虽然将兵权大多数交给了李世民,让他去替自己平定天下,但是朝廷大权是在李渊手里的。

李世民玄武门是依靠兵力取胜,但是一个朝廷里必须有文臣和武将,否则就会失去平衡。李世民若是杀了李渊,那么那些朝廷中李渊的心腹大臣,必然会有所异动。李世民实在没有必要去自找麻烦,反倒是让李渊活着,那些人也就没有反对自己的借口了。


李世民已经掌握了实际权利,杀了李渊,百害而无一利。

李世民在玄武门已经杀了兄弟,那是他为了皇位不得不做的。李世民不是糊涂人,能不杀的人,他还是不想杀的,何况李渊还是他的父亲。

当时李渊已经让出了皇位,大唐的江山已经是李世民的了。而且朝廷大军掌握在李世民手里,李渊虽然还有一些心腹,但是这些人大多不是军人,那么李渊也就不可能再次掌权。

其实,李渊退位后,就对李世民一点威胁也没有了。既然是这样,李世民又何必杀了父亲,被后世唾骂呢?


斯幽说历史


李世民的嫂子是郑观音,十六岁时嫁给李建成,推算共育有九个子女。玄武门之变当天李建成被杀,第二天五个幼子又沦为权力之争的殉葬品,四个女儿幸免,郑观音时年28岁。孩子虽是无辜的,但帝王家是无情的,丧子、丧夫之痛,痛断肝肠。好在郑观音是位坚强的女性,在将遗孤抚养成人的同时就遁入空门,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唐高宗上元三年,郑观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因此,郑观音渡过了整整五十年不堪回首的岁月,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又是无可奈何的,庆幸的是李世民给了她选择平淡生活权利,而自由、名利、一切俗事,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再重要。



李世民继位不久,突厥颉利可汗率军大举南下,原太子李建成旧部也在暗中蠢蠢欲动,所以面对外忧内患,一切风花雪月的事情都与他无关,亦或者无睱顾及。若干年后,李世民的政权趋于平稳,于是开始体验帝王生活,遂将寡居多年的齐王遗孀杨氏纳为妃。杨氏年轻漂亮,而且没有生育,既符合李世民青睐的标准,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归宿。这就是李世民饱受诟病霸占弟媳的一个故事,一段不被祝福的姻缘。不过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只要脚舒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李世民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不光是李世民不敢,而是普天之下没有几个人敢的。举个例子,篡唐的朱温之所以被儿子所杀,是因为他暴虐无道,淫秽不堪,专吃窝边草,不仅肆无忌惮的奸淫部下妻女,甚至连儿媳都不放过。这样的人已经枉为人父,所以死有余辜。而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双双毙命于自己儿子之手,也多半是出于咎由自取。反观李渊,可以称得上是一代雄主、明主、英主,可惜有些太过自信,没有处理好儿子之间的矛盾,因此才酿成大祸。但李渊单纯做为一个父亲并不失职,所以与儿子之间也有浓浓的亲情,这也是李世民没有举刀相向的主要原因。

其次,李渊是一个很睿智的人,这样的人识时务,懂得激流勇退,所以在玄武之变发生后,知道局势不可挽回,于是马上将权力交予虎视眈眈的李世民。这样一来,李渊既抢占了“生”的主动权,也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不给李世民留有“不轨”的机会。所以,李世民没有向父亲下手的理由,也是第二个不敢杀李渊的原因。

其三,中国的历朝历朝都是以孝治天下,秦始皇之母赵姬与情人嫪毐纵下大错,赢政还是在表面上原谅了母亲,为的就是要在天下人树立一个“孝”的榜样。而汉朝更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朝代,所以每个皇帝的谥号才会有一个“孝”的前缀,比如孝文帝、孝景帝、就连动了一辈子武的汉武帝的谥号也是“孝武皇帝”。所以,百善孝为先的“孝”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李世民不仅不能杀了李渊,而且还得在天下人面前做一个孝子,即便是在装。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不会流光溢彩,而是遗臭万年,因为有些东西可以掩盖,可以淡化,但泯灭人伦的东西不可以。李世民是个聪明人,这些他都懂。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世民霸占了李元吉的妃子

题主的题目存在错误,因为李世民并没有霸占他的嫂子,而是霸占了他的弟妹,齐王妃。

其实有史料表明,齐王妃很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李世民的情人了。

唐王朝啊,和别的王朝不同。那是一个胡汉混杂的时代,大唐李氏也出自鲜卑血统,在男女关系上也远比汉族要开放自由很多。

就像李元吉很早就勾搭了父亲李渊的几个妃子为自己所用一样,李世民也没少在女人身上下功夫。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世民远比李元吉要找女人喜欢的多。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顺理成章收纳了弟弟李元吉的女人,正式的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至于题主所提到的李世民的嫂子,则是出家为尼了,但毋庸置疑的是,也是绝对的美女。

李世民不可以杀掉李渊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控制的力量,绝对可以杀掉李渊。

但如果李世民想做皇帝,就不可以杀李渊。

李世民需要父亲李渊为自己的行为正名,证明被杀的太子和齐王都是图谋不轨的人。最关键的是,李世民需要从父亲手里结果权柄,而这最好是父亲当着大家的面亲手交给他的。

这叫做继承正统,在古代,帝王得位正不正非常重要,如果得位不正,很可能终其一生,都要受这一点困扰。

所以,在当时情况下,李世民先派遣尉迟敬德,杀气腾腾,满身血污的进宫见李渊,告诉李渊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就将李渊软禁在了宫中。

政治嗅觉灵敏的李渊很清楚发生了什么,也很快就明白了他眼前的最佳选择是什么。

于是,李渊告诉尉迟敬德自己准备好了,很快,李世民就来到李渊面前,父子两人上演了一出苦情戏,李世民甚至“跪而吮上乳”,权力也由此交到了李世民手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首先说一点,李世民并没有霸占嫂子。李建成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嫂子叫郑观音,也是出身名门望族,早在李渊在太原做唐王时,十六岁的郑观音就嫁给了长子李建成。唐朝建立后,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郑观音自然也被册封为皇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郑观音将随着李建成的登基而成为皇后,母仪天下,可是这一切都被玄武门之变打破了。

李建成被杀后,建成的儿子也全部李世民杀光,只有几个女儿逃过了劫难,这个时候郑观音还不到30岁。也许李世民终究还是有点恻隐之心,想着只剩下几个孤儿寡女,都是自己的亲侄女,日后也对自己的皇位造成不了什么威胁,也就放过了她们。

不过,喜好人妻的唐太宗并没有把郑观音纳入后宫,即使她也是貌美如花,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郑观音说到底是李家的长媳,有一定的地位,而且是出自望族荥阳郑氏,唐朝对门阀士第还是看的很重,李世民还是希望在这些名门望族眼里留个好印象;二、经此大变后,郑观音对权势地位早已看淡,一心要为李建成守寡,守护李建成的几个遗孤。所以,李世民也没有太为难这个嫂子,没有强人所难。郑观音搬出了太子府,清心寡欲,守寡五十年,死后终于和夫君李建成合葬,也算是遂了她的心愿。

而李元吉的媳妇杨氏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据传,杨氏的原名叫杨珪媚,听这名就娇媚可人。至于杨氏的来头,那可就更大了,是隋朝宗室的后裔,不过,隋末唐初,由于战乱而沦为歌姬,后来被李元吉看上,进了齐王府。虽然杨氏是前朝后裔,但是杨家的江山都丢了,李世民没有顾忌,毫不客气的将她推倒,纳入后宫。之后杨氏还给李世民生了个儿子,被封为吴王。李世民一度还脑子发热,想把杨氏扶正,立为皇后,可是被大臣劝阻,李世民时候一想,也对,确实不合适,就没再提这事了。直到最后,李世民也没给杨氏一个名分。

还有一个女人,是庐江王李瑗的老婆。李瑗是李渊的侄子,比李建成小,比李世民大,是李世民的堂哥。但是,在玄武门之前,他这个堂哥是站在李建成这一边的,李世民夺权后,免不了要进行清算,在弄死了李瑗后,也把他的老婆纳入后宫了。

李世民的这些做法,在后世看来可谓是乱伦,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为什么敢这么做呢?不怕留下千古臭名吗?其实,这和李唐的家风有关系。李家是关陇军事贵族,长期以来,胡、汉在此糅合、杂居。李渊母亲独孤氏,李世民母亲窦皇后,李治母亲长孙皇后,都是鲜卑人。可以说,李家有一半的鲜卑血统。鲜卑是北方游牧民族,对游牧民族来说,健康、能生育的女人是最大的人口资源,因此,丈夫死后,妻子要嫁给自己的儿子,哥哥死后,弟弟要娶自己的嫂子,这对游牧民族来说都是见怪不怪了。王昭君就是一个例子,她出塞到匈奴后,没过几年丈夫去世了,按照匈奴的习俗,昭君应该嫁给自己的儿子,但是身为汉朝人的昭君,实在难以接受这样有悖伦理的行为,于是上书汉皇帝,要求归汉,但是只得到了皇帝冷冰冰的三个字“从胡俗”,就这样昭君又嫁给了自己的儿子。

所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弟李元吉的媳妇杨氏纳入后宫,也是得到了他老婆长孙皇后的许可的。那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不敢杀了李渊,直接夺权,而是要逼迫李渊自己交出皇位呢?

其实,这是一个极端想法,李世民虽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兄弟,但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之徒,玄武门之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李世民的反击而已。当时虽然李建成是太子,但是无论从军功,还是个人声望来说,李世民都超过李建成,而且在军中,很多将士都是支持李世民的。李建成如果即为,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一定会拿李世民开刀,彻底清算李世民的势力,对于这些,李世民心知肚明,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玄武门政变。

李世民当皇帝后,和父亲李渊之间一道存在一道坎。李世民虽然知道李渊不可能原谅他,但他还是一直善待自己的老父亲,一方面是成全自己孝子的名声,另一方面是弥补自己心中的内疚,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不是生在残酷无情的皇家,谁又会对自己的亲兄弟痛下杀手呢?

李世民和李渊一直住在太极宫,太极宫是隋朝的建的,虽然风水很好,但是地势低洼,一到夏天就潮湿闷热,所以每到夏天,李世民都要去外面避暑。李世民数次恳请李渊和他一同出去避暑,但是李渊没同意。于是,李世民决定在长安选一处地势高的地方建一座宫殿,让身体不好的老父亲李渊搬到新宫殿里去住,这座新建的宫殿就叫大明宫,可是,宫殿还没建好,李渊就去世了,这也许是李世民心中的一个遗憾吧!


一卷青史


李世民霸占的不是漂亮嫂子,而是美丽弟媳;对父亲李渊,李世民没有必要杀,也不敢杀,因为留着李渊要比杀掉李渊更有利,更能有利于皇位来源合法性,塑造明君身份。

李世民霸占的不是嫂子,而是弟媳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大开杀戒,不仅干掉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还派人血洗了太子居住的东宫、齐王府,把李建成的六个儿子、李元吉的四个儿子全部诛杀,就连还在襁褓中的婴儿都没放过,真可谓心狠手辣,斩草除根。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被铲除,但她们的妻妾和女儿却幸免于难,因为这些女人们对李世民无法构成任何威胁,有的更是直接落入李世民手中,成为李世民的新欢。

太子妃郑观音时年28岁,天生丽质,气质优雅,花信少妇一枚,野史说郑观音被李世民霸占,但这一说法并不可靠。实际上,李世民并未霸占郑观音,他安排郑观音在京城居住,抚养李建成尚未成年的女儿,郑观音一直活到唐高宗时才去世,高龄七十八岁。

真正被李世民霸占的是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杨氏。

杨氏出身名门,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野史说李世民对这位姿容绝世的弟媳觊觎已久,甚至说李世民和杨氏私下早有奸情,这些说法无法得到证实,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迫不及待地把弟媳杨氏纳入后宫却是正史记载。

李世民十分宠幸杨氏,杨氏也给李世民生了最后一个儿子——曹王李明,李世民对杨氏的宠幸到了何种程度?据史料记载,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一度想要册杨氏为皇后,只是因为魏征等人强烈反对,认为不合礼法才不得不作罢。

李世民没有必要杀掉李渊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把李建成、李元吉全家灭门,铲除了最大的现实威胁和潜在风险,为什么他不“坏人做到底”,把自己老爹也干掉,消灭所有威胁和风险呢?

答案是完全没必要,留着李渊比杀掉李渊效果更好。

历史上并不缺乏儿子为夺皇位,弑杀君父的举动,特别是五华乱华、南北朝、五代十国等乱世,兄弟阋墙、父子相残的举动并不鲜见,那李世民为何不这么干呢?

1,李世民已完全掌控局势,不必要杀李渊。

玄武门之变十分突然,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当尉迟敬德带兵找到李渊时,李渊没有任何准备,没有兵马在手,他无法发动任何反击,就被李世民架空,不得不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全权处理国政。李世民迅速掌控了局面,没有必要杀掉李渊。

2,李世民想要合法的皇位来源,不能杀李渊。

李世民虽然干掉李建成、李元吉这两个竞争对手,但皇位仍在李渊屁股底下,想要有一个合法的皇位来源,李世民必须继承李渊的皇位,而不能直接明抢。正因为如此,李世民不能杀李渊,他需要李渊主动把皇位让出来,也就是“禅让”给自己。李渊果然是个明白人,他很快就自动把皇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当了“幸福的”太上皇。

3,李世民需要营造明君形象,不敢杀李渊。

权力斗争你死我活,很难讲谁对谁错,兄弟自相残杀虽然残忍,但大家对“手足相残”还算比较理解,但对“父子相杀”就不能容忍了,尤其是儿子杀老子违背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李世民为了塑造自己的明君形象,也不敢杀掉李渊,否则就真是丧尽天良了。

综上所述,玄武门之变是一起十分突然的政变,李世民的雷霆手段如愿以偿,成功灭掉了李建成、李元吉满门男子,然后霸占了齐王妃杨氏,但他不能、不敢也没必要杀掉父亲李渊,否则一定会成为后人唾骂的对象。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唐太宗为什么霸占了自己的弟媳,却没有杀死自己的父亲李渊?答案有三点:不想;不敢;没有必要。

唐太宗不想这样做

为什么说唐太宗不想杀死自己的父亲李渊?说点题外话,喜欢读历史的朋友可能听过这样一个词“脏唐乱宋”,这又话从何来?众所周知,大唐王朝的李氏本是胡族出身,在礼义廉耻这方面稍微有些落后,对于两性文化和思想方面更是比较开放随意。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后收纳了自己弟弟齐王李元吉的妻子为妃子;后来又和自己的儿子李治两个人前后共娶武则天为老婆;再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从自己儿子手中抢走了绝世美人杨玉环。种种事迹,难以赘述,这便是“脏唐”一词的由来。

但是唐朝“脏”是脏了一点,但唐太宗最起码也是个大一统的英明雄主,谋杀自己父亲取得皇位这样的事儿还真不至于干出来。因为谋杀亲生父亲和娶弟弟老婆为妻这两件事所带来的影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所以说唐太宗不想杀父夺位。

唐太宗不敢这样做

第二点,不敢杀父夺位。前文我们也说了夺弟媳和杀父谋逆带来的影响不是一个概念,这一点唐太宗比谁都懂。如果真的杀死自己的父亲李渊来夺去皇位,那么他自己又和刚刚灭亡的隋炀帝有什么区别?

抛开别的不说,就天下人刚刚趋于稳定的民心估计会立马分崩离析,身边人也会再起心思,难以对他效犬马之劳。从而天下兵戈四起,李唐王朝的江山能保住吗?他李世民能坐稳皇帝的宝座?这都不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

唐太宗没有必要这样做

第三点,没有必要。“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恭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至此自己的皇位继承对手已经全部除掉。剩下的就是当皇帝的时间长短问题,李渊当时一看李世民的实力已经如日中天,虽然表面上稳如泰山,实则心里有些慌乱。

想来想去,李渊觉得与其担风险被自己儿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不如就此退位当个太上皇,享享清福,省的勾心斗角过日子。李世民一看这老爷子都让位给自己了,就更没那冒风险的必要了,顺理成章继承大位,就此创立了辉煌大一统的李唐王朝。

所以综合以上三点,对于李世民而言,当时纳弟媳为妃和杀老爹篡位这两件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综合方方面面的形势,都没有必要,也不敢去做出这样的事来,毕竟隋炀帝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尸体都没干,怎么也得掂量掂量。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带领着众多弟兄强行取了皇位。当时在李渊的边上,他还有他们的将士一身血气的站在李渊的边上,李渊只好选择了投降,拱手让贤。


之后李渊承认了李世民的地位。认可了他杀兄逼位的做法,或许这一点连李世民自己都没有想到。之后,李世民算是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成功的做上了皇帝。而他杀兄伤害的也就是他的四弟李元吉。

李渊的后代那是各个骁勇善战。李元吉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他是力大无穷,武艺高强,能有以一敌百的能力。但是并不是没有人能够克制他,而且不凑巧的是这个唯一可以打到李元吉的人又只听李世民号令。



这个人就是尉迟恭。玄武门李元吉碰上尉迟恭,那可真是凶多吉少。

李元吉被李世民杀了,李渊被从皇位上赶了下来。天下终于归了李世民所有。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结。李元吉有一个老婆杨氏,十分的漂亮,大家闺秀,人又贤惠。李元吉去世以后,李世民怎么舍得让她去守寡,于是就把他的这个弟妹给娶了回来。


后来李世民还生了一个儿子,最后过继给了他死去的四弟,也算四弟家有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