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歷史的荒野


李世民靠玄武門殺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後,才得以當上皇帝。其實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經為唐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雖然也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封賞,包括天策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等,但他的勢力還比不過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秦王府裡只有800家兵,而李建成則掌握了京城的防務,實力不可同日而語。

為了先發制人,李世民聽從了房玄齡的建議,事先將800家兵偷運到皇城之中,引誘兩個兄弟到皇城之內,並同時挾持了皇帝李淵到皇城內的湖心。事發時,李建成的優勢軍隊無法進入皇城護駕,太極宮的禁軍在沒有得到李淵命令的情況下也不敢輕舉妄動,就這樣李世民獲得局部優勢,一箭射死了李建成。那麼在除掉兩個兄弟之後,殺紅了眼李世民為何不繼續幹掉李淵呢?


李世民不殺李淵的首要原因是沒有必要。

因為在除掉兩個兄弟之後,已經再沒有其他皇子有能力可以跟自己抗衡了,李淵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選擇立李世民為太子。也就是說李世民的終極目的已經達到,他完全沒有必要再去殺掉父親,揹負弒父的千古罵名了。為什麼說李淵沒有其他選擇了呢。因為雖然李淵有22個兒子,但玄武門事變之時,除了參與事變的三個兒子外,李淵最大的第六個兒子也才8歲,心智完全還沒有成熟到要參與爭權奪利,剩下的十幾個兒子就更不用說了。

另一個原因是,李世民需要李淵出面穩定局勢,併為自己正名。

雖然李世民幹掉了兩個最強勁的對手,但在朝廷上還做不到說一不二,憑他自己還沒法穩定局勢。如果李世民殺掉了李淵,那他謀權篡位的罪名就算是坐實了。

但如果李淵能夠站出來為李世民洗白呢,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李淵他畢竟是皇帝,他說誰有罪誰就有罪,誰是清白誰就是清白。本著這個思想,李世民脅迫李淵下詔說李建成和李元吉心懷不軌,所以李世民殺掉他們是對的,並且正式冊立李世民為太子。這樣,李世民藉助李淵皇帝的威信名正言順地成為了太子,並在不久之後接受禪位成為了新皇帝。經過這麼一番操作,李世民就由篡位之徒變成了合法地繼承皇位了,至少從表面上看是這樣的。

第三個原因是李淵看清了時勢,答應了李世民的全部要求,包括立太子、節制天下兵馬和讓位。

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李世民已經殺紅了眼,如果不答應他的要求,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另外,李淵也深知李世民的能力超強,是個文武全才,自己活著的其他兒子們跟李世民比起來都差十萬八千里,太子之位非他莫屬了。雖然李淵肯定心有不甘,但大唐江山交給李世民,至少可以確保江山姓李,且保持國家的強盛。不論從哪一方面看,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李世民都是皇位的不二人選。因此,李淵識時務,順水推舟,果斷退位,既保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李世民,也成就了後來的唐太宗,和流芳千古的治世“貞觀之治”。


哈達博士


這個問題,老梁有過研究!

話說自從李世民玄武門之中痛下狠手,直接給自己哥哥(即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當時的齊王)李元吉弄死之後,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從此是徹底站了起來:我秦王可還有誰人膽敢小瞧!!!而當時被尉遲敬德圍在宮裡的李淵可以說急的是熱鍋上的螞蟻,可以他也沒有絲毫的辦法呀,直到他看到了自己兩個兒子的人頭滾到了他的腳下,他才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太子涼涼了!

這一刻,老李彷彿一下子老了十歲,他在想:我的兒子連自己的哥哥弟弟都殺了,那他為了這權利,會不會殺了我?老李一個哆嗦,他真的怕了,誰能不怕死,特別是一個當上了皇帝,正在享盡榮華富貴的老李,他真的怕了!但是李世民沒有選擇殺李淵,這到底是為何?且聽老梁為君一一分析:

一、老李很懂事

老李怕的要死,生怕李世民發起瘋來連親爹都殺,所以他非常非常聽話的就交了權,很快李世民就被立為了太子(關鍵其他的該殺的也都被李世民給殺了呀),又很快李淵就當上了太上皇,最起碼這樣李淵還可以開開心心的肆意享樂了,再也不用是擔心自己這顆項上人頭了。從此李淵就只有了兩件事:一是吃喝玩樂;二就是不忘了造小孩,給李世民也添了不少的弟弟妹妹啥的。

而針對李淵這個狀態史學家們也是做出了分析,有的人說李淵這是受的刺激太大了,先是兒子互相殘殺,然後又被逼放棄了皇位(其實這個時候李淵還是不到退位的年紀的),實在沒辦法,只能借酒消愁,只能享樂忘憂了;而有的人則是表示這就是一種假象,一種李淵故意營造出來給李世民看的假象,因為當時的不少老臣都還是支持李淵的,李淵心裡也清楚,於是為了自保,為了麻痺李世民,為了告訴李世民“我真的沒有心思爭權了”,所故意營造出這種錯覺,只是為了苟活一世而已。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說法的,你怎麼看呢?

二、小李很明智

李世民傻嗎?他當然不傻!殺兄殺弟的人是他嗎?當然不是!是他手下的人為了“保護”李世民,而情急之下“一不小心”就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所以說你看看史書,覺得不是李世民殺的他們!李世民如此愛惜名聲而又小心翼翼的一代明主,又怎麼可能犯下大忌,弒父弒君呢?一旦他犯天下之大不韙,那麼“群雄起義”特別是李淵以前的老部下,那李世民豈不是又得再打一遍江山?所以說李世民肯定不會殺他,最起碼現在不會,先控制住李淵,先控制住政權,剩下的不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李淵不就任人宰割了嗎?聽話你就繼續養著,不聽話隨便來個罪名或者不小心生了個病,這就沒辦法了嘛!

所以說,李世民不殺李淵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李世民是真的一介雄主,心機之深,謀劃之多,運籌帷幄,縱然不齒,但令人敬佩!

論人文歷史那些事,且聽老梁為你一一道來。認認真真的原創,不搬運,不剽竊,喜歡文史類的朋友們關注我,一切去看看更有趣的世界吧!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動力,謝謝!(圖片來源於網絡)手機碼點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點贊和關注,謝謝。

老梁說歷史


有人說是李世民不敢殺李淵,其實不然,李世民不是不敢殺,而是不必殺、不能殺!

利益使人瘋狂,權利使人變態!

如果任何人擋在李世民登基上路上,李世民一定會把他碾碎、挫骨揚灰。

首先說不必殺。

當李世民發動雷霆一擊,將李建成、李元吉從這個世界上抹殺掉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人能夠跟李世民來競爭皇位了,雖然說李淵現在還是皇帝,但是他還能安安穩穩的幹下去嗎?

果然,不用李世民逼迫,當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滾到李淵腳下的時候,李淵立刻就認慫了,沒過多長時間,就把皇位禪讓給了李世民,自己乖乖的到後宮裡面當太上皇,吃喝玩樂去了。

然後說不能殺。

李世民殺掉李建成、李元吉可以說是因為自己的功勞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嫉妒。不斷的在李淵面前誣陷、誹謗自己。甚至在酒裡面下毒害自己,看到自己沒事,決定下朝後殺掉自己。自己只不過是提前下手,自保而已。

但是如果殺掉李淵就是弒父殺君,為天下人所不齒。給世人落下口實,自己的江山社稷不會穩固。

所以說李淵不必殺、不能殺,但是如果阻礙自己登上皇位也不得不殺,索性李淵非常的配合,沒有讓李世民為難。


逝去即歷史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首要原因:是政權合法性的需要,即正統論。……不能弒君弒父篡位……

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又逼父禪讓,繼位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一位傑出的帝王,富有韜略,精於權術,並且開創了二十多年的我國帝制時代少有的治世局面——“貞觀之治”,為唐朝繁盛奠定了基礎。

作為雄才大略,審時度勢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如何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掉已經內禪,讓位於他的父王呢,弒君弒父與弒兄殺弟,那可是有本質區別的嘛!

當然,如果需要,相信唐太宗李世民也會毫不手軟地弒君弒父滴!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

既有能力發動玄武門兵變,在掌握最高統治權力之後,更自然有能力防止其父李淵東山再起……這是李世民沒有殺掉其父李淵的最重要的原因……

同時,李淵在禪讓於李世民之後,更是不得不識時務者為俊傑,盡情地享受當太上皇的樂趣……上演了父慈子孝,跪而上乳,嚎慟戚天的場面……

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已經繼承皇位,完全掌控全局的情況之下,根本就沒有必要殺掉其父李淵……





逛一逛3


李世民殺李淵易如反掌,重名節也並非重點,主要是李世民和李淵的關係並沒有到“必殺”地步。對於皇帝之位來說,殺父殺母之事又不是一次兩次了。只要統治得好,老百姓誰會在乎。

(1)“名節”對於雄主李世民、朱棣等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事兒,關鍵在李淵識時務

李世民殺兄害弟,儘管打著“誅殺叛賊”的名義,但無論當時還是後世,有幾個不會認為是藉口?唐朝的儒家思想根本不強悍,否則武則天也做不了女皇帝。

自公元317年北方大亂起到589年天下統一,長達272年的動亂,儒家思想在統治階層內總體是日漸減弱,更何況,李家在這期間不斷地與少數民族權貴通婚。

由此,隋唐皇帝們在鮮卑文化甚至再早的匈奴文化上都有很強地浸染。隋唐初的統治階層,對於儒家的“名節”觀並不在意。

話雖如此,作為皇帝總要“最大化團結”支持者乃至中立者,能少些對手就少些對手。這才是合格帝王所為。

面對“平亂”後李世民,已經殺紅了眼睛。而這時,李淵能適時支持李世民“平叛”,並同意李世民作為太子的行為,一方面救了自己的命,一方面也是父親不得已。

李世民所面臨的就是“殺父立刻當皇帝,但會有後世的壞評價”,以及“忍耐兩三個月再當皇帝,自己卻能博得好名聲”。如此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

當然,這也要看自己是否能確保兩三個月後按照“商定”的結果去做,從“政變”過程看,李世民控制了軍事主力是毋庸置疑的。

軍事在手,有何懼?

(2)李世民是兒子,被殺的也是兒子,作為父親能選擇什麼?既然不再搗亂,李世民又何必殺之

李淵能夠造反成功,其本身在時機把握、隱忍力上已經高人一籌了。見勢不好保命要緊的靈活力,讓李世民失去殺父的必然性。

更何況,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兒子,李世民也是兒子。面對既成事實,李淵作為父親也只能承認李世民的合法性。

這個無論從民間的父親還是有權有錢的父親,都是一個道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李淵才多活了九年。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兵變,兩個月後李淵就禪位於李世民。九年後的635年,李淵病逝。九年時間,李世民治理下的大唐日漸興隆。李淵也沒必要為了死去的兒子,再去反對活著的兒子。


坐古談今


李世民沒必要殺李淵,殺了李淵得不償失。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先發制人,幹掉了毫無準備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並且斬草除根,把李建成、李元吉兩人的兒子不論年齡大小全部殺掉,開除出宗室籍,其預謀不可不謂歹毒,其手段不可不謂無情,充分顯示出一個政治家的狠辣。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不僅李建成、李元吉毫無準備,就連李淵也徹底懵圈。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淵正在帶著一幫大臣“泛舟海池”,不亦樂乎,卻聽到玄武門方向傳來一陣喊殺聲,他還沒反應過來,李世民手下猛將尉遲敬德就帶兵闖了進來。

李淵一見是尉遲敬德,便問發生了什麼事,尉遲敬德回答說是太子、齊王造反,秦王舉兵平叛,還專門派臣帶兵來保護陛下的安全。

李淵何等老練,瞬間明白了一切,他調不了一兵一卒,只好順水推舟,表示秦王一直是我最欣賞的兒子,既然太子、齊王已經伏誅,我就把兵權全部交給秦王,讓他處理吧。

交出兵權的李淵實際上成了沒牙的老虎,但李世民沒有像對外哥哥、弟弟那樣,把老爹也殺掉,反而尊其為太上皇,安享晚年。很多人發出疑問:李世民為何不把李淵幹掉?

很簡單,殺掉李淵不如留著李淵,這是一筆劃得來的政治賬。

1,李世民沒有幹掉李淵的理由。

李世民幹掉李建成、李元吉的理由是兩人作亂造反,這個理由很牽強,甚至可以說毫無憑據,純屬誣陷,但至少在表面看“造反”算是一個理由。不過,李淵是皇帝,他完全沒必要造自己的反,而且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殺皇帝,李世民也找不到任何理由。

2,李世民需要合法的皇位來源。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目的當然是為了當皇帝。歷朝歷代,想當皇帝一般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自己打天下打來;二是從別人那裡繼承而來。皇位坐在李淵屁股底下,而李世民作為李淵的兒子不可能自己把皇位打來,只能繼承而來,在李淵還活著的情況下,他主動禪位給李世民無疑是最合法的皇位取得途徑,而李世民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得償所願的。

3,李世民為了製造輿論的需要。

封建王朝一向強調“以德治國”,而封建倫理道德體系中最首要的因素就是“孝”,父親犯了再大的錯,兒子也不能殺死父親,這是倫理道德的底線。如果李世民為了強奪皇位,直接殺掉李淵,做一個大逆不道的人,那他就完全喪失了做皇帝的道德底線。為了製造輿論效應,營造自己仁明孝敬的明君形象,李世民也不可能殺掉李淵。

李世民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殘酷的政治家。如果只有殺掉李淵才能達到取得和鞏固皇位的目的,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做,但留著李淵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李世民才會選擇留著李淵,這既是李淵的不幸,也算是他的幸運吧。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眾所周知,玄武門之變以秦王的徹底勝利而告終,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那麼為什麼留下了自己的老子李淵呢?主要是為政權的平穩過渡,為自己被立為太子與登上九五至尊留個好名聲。



1.李淵現場妥協,穩定了局勢,否則,一定會死在亂軍之中了

玄武門喋血後,凶神惡煞般的尉遲恭(後來做了門神就是這爺)披甲執銳,帶領武裝力量闖進後宮來見李淵,在陳述了事變經過後,李淵深知四個兒子已去了三個(三兒子玄霸早走了),精神已經跨了下去,而凶神尉遲能進後宮,說明抵抗已經無望,因而作了妥協,主動讓步.如果下令頑抗到底肯定是另一番情形。


2.李淵見風使舵的本領起了作用.

政治高手李淵主動提出立李世民為太子,而這就是李世民政變要達到的目的.願望實現了,沒有必要讓天下恐惶, 殺李淵會引起社會動盪,流血成河也是秦王不願意看到的.

3.最大的和根本原因,在於李世民是傑出的政治家,政治頭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李淵態度作了轉變後,李世民的隨機應變能力突出地表現了出來,他含淚"吮上乳"以表示親暱,把自己的被逼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另一層意義,讓天下人都知道我秦王如果是太子的話,一定會孝順老爸,這一箭雙鵰之舉,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此高超的政治手段已經預示,秦王不同凡響,以後親手開創了"貞觀之治"就是證明.



所以李世民不殺李淵實為彰顯自己孝順的形象以網羅天下人心,對今後政權的平穩過渡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幹掉老大、老四,又派尉遲恭這個門神挾持了父皇李淵!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親手射死李建成,尉遲恭射死李元吉,建成的干將馮翊、馮立,齊王府的薛萬徹帶著二千多人,正在攻打大門。大力士張公瑾一個人用身子頂著門,外面的人沒能攻進來。守衛玄武門的敬君弘、呂世衡戰死。東宮、齊王的士兵又要去攻打秦王府,形勢火燒眉毛時,尉遲恭拎出了建成、元吉腦袋,大喊:奉旨討伐二賊,這是他們的人頭,你們還為誰賣命?兩府官兵一見就一鬨而散。

李家三兄弟肉搏時,李淵正帶著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遊玩。尉遲恭全身披掛從岸邊趕去,自報家門,直言:太子、齊王叛亂。已被秦王殺死了。秦王恐驚動陛下,特地派臣來護駕。



歷史上的尉遲恭可不是老大粗,他舉重若輕又舉輕若重,論武的他馬槊縱橫天下,論文的他政治上極為敏感、下手極為老辣。他這番話話中有話,秦王沒接到你的旨意,已自作主張殺掉了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我通報給陛下,只不過給您點面子,你要不老實,您老就會步建成、元吉後塵,您老是明白人,您老看著辦吧!您老如果不老實,我護駕立馬變成綁架,您老的皇宮包括您老的這把骨頭都捏在秦王和我手中!

二、李淵識時務,主動交權,秦王無需下殺手。

皇帝李淵和大臣裴寂、蕭瑀、陳叔達等都已成最高級人質,他們都心照不宣,很識時務。尤其是李淵,三個成年兒子建成、元吉已死,何況世民功高蓋世,不如交權,安度晚年吧!李淵和近臣們緊急磋商,決定立世民為太子。尉遲恭有條不紊:外面還沒有完全平靜,請陛下降旨,要各路軍隊接受秦王指揮。高祖乖乖照辦。三天後,世民為太子,國家大事一律由太子處理。當年八月,李淵又被迫讓位,自稱太上皇。徹底完成皇權交接。

三、在李淵服軟情況下,世民再個殺手,就會使他的上位缺少合法性。

世民狠下殺手,已幹掉哥哥、弟弟、十幾個侄子。如無必要,他再弒父弒君,輿論對他不利。

世民殺太子、殺齊王,可以假借父皇的名義。父皇服軟,成了自己的“提線木偶",正好使自己殺兄殺弟的惡行合法化,何必再弒君父?君父已在自己掌控之中,再弒君,就會使自己登基無法合法化!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又有房謀杜斷,怎會下次蠢招,授人話柄呢?

四、毋庸置疑:如李淵不識事務,世民定會送他去見兒子建成、元吉。

如果李淵硬扛到底,世民已然兩手沾滿兄弟、侄子的鮮血,決不會手軟少沾父親一人的鮮血!在皇冠皇權面前,什麼父子之情、兄弟之誼還不如一張擦屁股紙啊!當然,李世民決不會用寶劍,軟禁幾天,再弄個什麼沉船事件之類的,讓李淵不見血,成個失足老頭就功德圓滿!

您瞧!父親李淵撫摸著世民的頭,世民重回哺乳期,吮吸父皇的乳頭,一組假的不能再假的噁心父子情深鏡頭!唯一真實的鏡頭是世民禁不住嚎啕大哭,他才暗自慶幸自己下手狠、下手快,終於先射死了建成、元吉,他在為殺死兄、弟、十幾個侄子緩解心裡壓力!


蒼茫大地顧煒斌


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即公元626年),著名的玄武門事變爆發,李世民在玄武門設計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順勢逼宮李淵並繼承皇位。玄武門事件表面上是兄弟們為了爭奪皇位大打出手,但對於李世民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謀反!


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李世民的大哥,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李建成將來必定是大唐的接班人,結果李淵過於放縱秦王李世民權柄,逐步威脅到太子黨的利益。在雙方矛盾無法調和的情況下,李世民果斷先手發動政變。那麼在發動政變前李世民已經很清楚厲害關係,完全是大逆不道,弒兄上位,難道他沒有考慮如何處置他爹李淵?答案是否定的。

玄武門事變對於李世民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成則神,敗則亡!可以看出整個事件中精心策劃、環環相扣,做到滴水不漏。畢竟李世民親手殺了哥哥和弟弟,李淵的態度是影響他上位的關鍵原因,畢竟李淵才是大唐真正的掌舵者,如果李淵暴怒選擇魚死網破,或者李淵選擇逃跑秋後算賬,任何一種可能性對李世民都是致命的打擊。確定李世民已經考慮到所有突發情況,既然兄弟都不留手,對他爹也不必要客氣。





當誅殺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兩後,李世民第一件事是派尉遲敬德逼宮,在《資治通鑑 唐紀七》中記載: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我很不理解為啥有很多人說玄武門事變時李淵在船上游玩。仔細分析原文,我們可以看出李淵面對的真正態勢,是被扣押在船上,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尉遲敬德和眾多武士。

看到李世民的打手,李淵心裡還不明白髮生什麼事?說的更直接點,李世民的刀子都嫁到親爹脖子上了,還有什麼事情他不敢幹?應對稍微差池就是性命不保。李淵為了保命只能選擇妥協,面對兒子假惺惺的試探,即使李淵心裡再怎麼難過也得配合演好這出戏。父子兩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互相藉慰,甚至“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用這種狗血的橋段加大戲碼。



在兩人虛偽的交鋒中,李淵表態人已經死了我就不追究了,以後得事你說了算。李世民看出他爹是個明白人,識時務者為俊傑麼!再者說,殺兄的罪名已經背上了,難道非要弒父?在利益權衡中,李世民除了考慮把謀反上位的惡劣影響降到最低,還的考慮李淵在大唐的影響力,畢竟自己不是嫡長子,需要李淵開張永久支票確認自己的合法性,那麼放過李淵是最優的處理方式。

等到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他根本沒有任何自由。每天左擁右抱山珍海味,看起來活的瀟灑,也是為了消除他這個兒子的戒心。再回頭做個假設,玄武門事變後,如果李淵做出其他選擇,他還能看到明天的太陽麼?或者安度晚年?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達我看到的歷史!


我不是易中天


李世民之所以在玄武門之變沒有殺了李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淵有極強的自知之明。

李淵這幾個兒子彼此矛盾很深,臣子們也各自選好了自己的陣營。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建成over前魏徵可是一直在太子門下做事的,倘若真相人們潛意識裡那樣李建成是個暴戾好色之輩的話,那魏徵顯然並沒有識人的本事,所以顯然李建成還是有一定能力的。所以首先我們要注意人物間的矛盾究竟是主觀還是客觀的。

玄武門之變爆發後,秦王大軍裡應外合,李世民彎弓搭箭,眼都不眨的射殺了親哥李建成,尉遲恭喝住李元吉,強其滅口,李淵老頭一下子就死了兩個兒子。在把主要威脅消滅後,首先去宮內安撫李淵的人並不是李世民,而是尉遲恭。當尉遲恭領著士兵全副武裝拿著兵器站在李淵面前,不知道老頭子是什麼心情。從史書記載來看,尉遲恭進去向李淵闡述的是太子夥同齊王謀反,秦王為了李唐大義滅親,接著好一陣子,李世民才進宮,見了父親下跪大哭。《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更誇張,說李世民為表孝道“跪而吮其乳”…

接著李淵就宣佈自己要當太上皇,秦王今後就是太子了,也是以後的皇上。要知道當時六十歲的李淵精神不錯,腦子也不糊塗,怎麼能甘心就當太上皇呢。所以可能有這麼一種可能,就是李淵的生命收到了威脅!我們試想,為什麼政變之後率先進入宮內的是尉遲恭,有沒有可能是李世民讓敬德去探探老爺子的口風,說老頭讓位咱們還是父子,老頭不讓你就做了他吧,我都殺兄弟了,再殺父親不太合適。尉遲恭心領神會,以試探的姿態去見李淵。

當李淵看到尉遲恭進來時,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於是乖乖讓位,自己推舉幕後想清福去了。

所以說,並不是李世民不殺李淵,而是李淵很有自知之明瞭保全了自己。


一切都是猜測,大家也可以暢所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