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恨你!"女兒問媽媽要錢,寶媽的迴應傷了孩子的心

當孩子伸手向父母要錢時,有的父母利用這個行為培養孩子好的金錢觀,而有的父母則會因為金錢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在這件事情上要給予正確的教育,否則會給孩子的性格塑造帶來嚴重的影響,親子之前也會存在很大的隔閡。

"媽媽,我恨你!"孩子向媽媽伸手要錢被羞辱

潘女士有一個9歲的女兒,親子關係一向很親密。然而有一天,潘女士工作上很不順利,被扣掉了一些錢,這讓她積累了很大的不良情緒。回到家時,女兒過來跟她商量:"媽媽,這個月的零花錢你還沒有給我,而且我想去書店買書,你可以多給一點嗎?"

潘女士這時候對錢很敏感,聽到女兒問她要錢,並沒有理會。女兒平常喜歡撒嬌,這時也一直纏著媽媽。潘女士工作上的不良情緒還在,忍不住生氣地把錢包砸到女兒身上,語氣惡劣地說:"拿去,都拿走!敗家子,一回來就知道問錢,煩死了。"

女兒被砸得懵了一下,接著放聲大哭,說:"媽媽,我恨你!"說完就跑回自己的房間了。潘女士心煩意亂,沒有去理會女兒的情緒,第二天就當做沒事發生一樣給零花錢,但是女兒卻不要了。

漸漸地,潘女士發現自己和女兒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女兒變得很沉默,對她的態度越來越冷淡,幾乎不會主動和她說話。潘女士找了個時間和女兒溝通,這才知道自己當時的回應傷了孩子的心,心下非常懊悔,給女兒道歉、做出補償,孩子才慢慢原諒了她。


當孩子問錢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能這樣做:

1.不能用金錢控制孩子

有的家長使用金錢去控制孩子的行動,給孩子形成了一種"有錢就是王道"的金錢觀,這樣對孩子的未來發展非常不好。

另外,也不要讓孩子因為金錢有很重的負擔,這樣他會感覺很自卑,親子關係的維持方式也從情感變成了金錢。

2.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問父母要零花錢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對父母的信任。而家長如果因為一時的情緒,或者為了擺明自己的權威,用羞辱的方式給孩子臉色看,那麼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嚴重削弱他們對家長的信任,削弱對家庭的安全感。

當孩子為了好的目的而問錢的時候,家長應該根據現實的情況來決定是否滿足,或者滿足多少;即使不能夠完全滿足,也要和孩子平等地溝通商量,彼此理解,共同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讓孩子有一個好的金錢觀,親子關係也更加融洽緊密。

今日互動話題:當孩子問你要錢的時候,你一般會直接給還是拒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