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战01:德军席卷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作者:张思达 (Jameskelly)

最初的巴巴罗萨(Barbarossa)计划,在1941年,甚至没有解决塞瓦斯托波尔或克里米亚,因为希特勒认为,一旦主要的苏联军队,在第聂伯河以西被歼灭,克里米亚等周边地区就会落入随后的扫荡行动中。预计塞瓦斯托波尔和苏联黑海舰队,不会对乌克兰的德国地面行动,产生任何影响。然而,1941年7月13日,来自黑海舰队空军的6架DB-3海军轰炸机,袭击了普洛斯蒂(Ploesti,罗马尼亚的油田,德军的石油主要来源地)外的炼油厂,并将9,000吨石油着火,并使一家炼油厂燃烧了三天。五天后,另一次袭击,摧毁了2000多吨石油。虽然这些攻击很小,但是被摧毁的燃料量,足以给德军五个装甲师提供燃料,因此希特勒,对此充满了警觉。虽然他将塞瓦斯托波尔,描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被夸大了,但对石油供应的小规模空袭,确实表明了一个需要解决的潜在脆弱性。希特勒,为了保护罗马尼亚油田,决定对克里米亚的塞港动手。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战01:德军席卷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为了应对这些苏联空袭,1941年7月23日发布了元首指令33的附录,其中规定“将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的顿河地区,划为现在的'优先任务'。

1941年8月12日,南方集团军领受了指定任务:“占领作为敌方空军基地的克里米亚,解除对罗马尼亚油田造成特别大的威胁”,以及克里米亚将被德军利用,作为穿越刻赤海峡,进入高加索的跳板。希特勒,在1941年8月21日,命令:“冬季来临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占领克里米亚和顿河的工业和煤炭地区” ,“夺取克里米亚半岛,对保护罗马尼亚的石油供应,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此,德国征服克里米亚的理由,最初是基于保护自己的石油供应,和促进德国地面力量,向高加索地区的苏联石油来源,予以进攻的需要。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战01:德军席卷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冯·曼施泰因,于1941年9月17日,接管了第十一军。 德军总参谋部,委派第十一军,进行两项不同的任务:追击向东撤退到罗斯托夫的苏联军队,以及征服克里米亚半岛。冯·曼施泰因,意识到,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因此他优先考虑克里米亚。在接到命令一周后,冯·曼施泰因,命令汉森将军的LIV军团(第45和第73步兵师),对苏联在Perekop地峡的位置,进行猛烈攻击,后者守卫着克里米亚的入口。经过六天的激烈战斗和2,641人的伤亡,LIV军团,终于突破了苏联红军的防御。但与此同时,苏联南方部队,发动了对第十一军在梅利托波尔周围的薄弱环节的反攻。冯·曼施泰因,被迫停止对克里米亚的进攻,并投入战略预备队,来击败苏联的反攻,导致两支苏联军队(Perekop,Melitopol)遭到沉重打击。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战01:德军席卷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到了1941年10月,德军总参谋部,意识到第十一军无法完成两项任务,就命令冯·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师,执行向东攻击的任务。而冯·曼施泰因,被命令在克里米亚,恢复他的进攻。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已经能够向克里米亚,派遣增援部队,并在伊顺(Ishun)重新建立一条防线。再一次,冯·曼施泰因,命令汉森的LIV军团(第22,第46和第73步兵师)在一个狭窄的地段,对苏军准备好的防御,进行正面攻击。 在伊顺(Ishun)防御的苏联第51军,人数占优,拥有装甲部队,以及当地的空中优势。尽管有这些劣势,汉森的军团,在10月18日至28日的连续攻击中,慢慢啃下苏联的防线。 三批Bf 109战斗机的到来,打破了苏联在伊顺的空中优势。 在12天的激烈战斗中,LIV军团大约5,376人伤亡,但苏联的损失要高得多。 截至10月底,苏联第51军的防线被洞穿,被迫撤退到克里米亚中心区域。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战01:德军席卷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一旦在伊顺(Ishun)取得突破,冯·曼施泰因,转向追击。他的步兵部队,加紧行军,于11月1日占领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 一些被击败的苏联军队,逃到了塞瓦斯托波尔,才感到安全。但其余部分,在11月16日德军占领刻赤时,被消灭了。 塞瓦斯托波尔,是克里米亚,留下的唯一苏联红军的立足点。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战01:德军席卷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冯·曼施泰因,征服绝大部分克里米亚,是一项巨大成就,特别是考虑到供应困难和不利地形。 然而,只要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仍在苏联手中,德国在克里米亚的胜利就不完整。 曼施泰因,决定尽快消灭这个苏联红军最后的堡垒。苏联也同样决心,将塞瓦斯托波尔,作为未来攻势的跳板,并迅速将增援部队运向这个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