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時聽說一位同事得了腸癌,很突然,請問得了腸癌有什麼前期症狀?

吾明施


李醫生最近收治了一位因為肚子隱疼而來看病的病友,據說疼痛有一段時間了,而且還有消瘦明顯,食慾變差、大便帶血的情況,最後經ct檢查和腸鏡檢查明確了腸癌的診斷,這對於他來說很突然,就像晴天霹靂。


老百姓口中的腸癌,一般指大腸癌,也就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腸癌的發生,是多種致癌因素的共同作用結果,它並非一朝一夕突然形成的,因為起病隱匿,所以發現它的時候就是很突然的。以下李醫生介紹腸癌的一些基本症狀。

1、解血便或粘液血便。大便帶血或大便混血是大腸癌的經典症狀,很多醫生通過這個症狀,首先就會懷疑腸癌。早期腸癌可能這個症狀並不明顯,但在醫院的大便潛血實驗檢查裡無處遁形。大便帶血主要是因為結腸或直腸管腔裡的腫瘤不斷的長大,侵犯周圍的血管,反覆與大便殘渣摩擦,會出現腫瘤的滲血排出體外。但是解血便並不是腸癌的專屬,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息肉、痔瘡這些疾病都有可能會出現解血便的症狀。


2、解大便時發現性狀改變。大便性狀改變的意思是指大便變細或變扁,甚至有一些出現溝槽的現象,也可以是便秘和腹瀉相互交替。不難理解,腸癌發生大便性狀改變是因為腸腔內腫物壓迫而導致大便外形改變。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大便變得比以前更細或扁,那就要警惕腸腔裡面有腫物的發生了。

3、大便習慣的改變。大便是指既往是1~2天解一次大便的,近期出現一天幾次大便或好幾天才解一次大便,這種情況,要警惕腸癌的信號。



4、腹部隱痛或脹痛。臨床上發現80%以上的腸癌,都會有腹痛的症狀。主要是腫瘤不斷地長大,壓迫周圍神經或導致腸梗阻引起的腹部疼痛。

5、消瘦、食慾下降、全身乏力。這個主要與腫瘤是高消耗性疾病有關,又因為消化道出血而引起失血性貧血。患腸癌的病人大多是無精打采、食慾差、乏力等症狀。


以上是腸癌常見的症狀,但也不是說有了上述症狀就是腸癌,因為消化系統的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腸鏡是發現腸癌的火眼金睛,根據臨床症狀,如果高度懷疑是腸癌,那就需要完善腸鏡檢查,必要時取病理活檢明確診斷。如果沒有辦法實現腸鏡檢查時,下消化道的鋇餐,也對診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當然了,腹部ct比鋇餐射線更好的選擇。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腸癌的治療效果有著突飛猛進的進展,但所有癌症的治療效果始終有限,特別是晚期腸癌,治療效果還比較差,所以不患癌是最好的。

預防腸癌刻不容緩。

1、高危人群定期檢查。李醫生建議,年齡大於50歲以後,有以下因素的,應該定期參加體檢。家族有患腸癌的人群、有結腸息肉的人群、有腸病的人群、長期便秘人群、不良飲食習慣的人群。


2、積極治療腸道原發病。腸道疾病,如腸息肉、腸炎、克羅恩病等疾病都會增加癌變的風險,特別是腺瘤性息肉,應該積極的治療,爭取儘快的康復,降低癌變的機會。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病從口入,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癌症。據相關的研究證明,長期高脂肪的飲食增加患腸癌的風險,另外長期使用油炸類、燒烤等食物,含有致癌物質也會增加癌變的機會。適當進食含有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

4、放鬆精神壓力,保持一個好心情。據國外的專家針對患癌的病人研究分析,長期精神壓力過大或心情鬱悶、焦慮的人群比較容易得癌症。


5、適當的運動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免疫力好、身體健康的人,很少有疾病侵犯,但一些瘦、弱、不鍛鍊的人群很容易就感冒了。所以當我們機體的抵抗力升高了,這樣有利於身體對抗所有的疾病。

李醫生堅持用最簡單的語言與大家分享醫學知識,為大家提供方便。關注李醫生告訴你,一起探討和學習健康知識,有問題的可以在留言區評論。你的點贊和評論是對李醫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李醫生告訴你


陳醫生在讀高中的時候,我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四晚上,我剛剛晚自習回到宿舍,就接到爸爸打來的一個電話,事情很簡單,跟自己家裡一直關係很好的一個伯伯,得了腸癌,當時在我們市裡面醫院已經被確診為晚期,醫生的意思也很明朗,回家,沒有多大治療意義,不出意外就是2-3個月的事,爸爸讓我這週末回家看望一下。

說實在話,那是陳醫生那麼近距離、那麼真實的接觸癌症病人,跟題主一樣很突然,同樣疑惑,為什麼好端端一個人就得癌了?怎麼就一下子生命就被判期了呢?這種等待,太殘忍了!

那是我也有過跟你題主一樣類似的疑問,難得這個伯伯之前就沒有什麼不舒服嗎?病不然不可能一下子那麼嚴重吧!

這樣的疑問在我走進大學,開始接觸醫學時候,我發現現實比想象的要殘忍,疾病原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醫者最終目的確實不是治病救人,而是能讓更多的人預防疾病,尤其是對於癌症,大多數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

尤其是腸癌等這些空腔臟器的癌變,症狀更加不明顯,大家可以想想我沒腸道像什麼?

不就是跟我們家裡的下水道水管一樣嗎?當管內出現一些水垢汙漬的時候,我們是不知道的,最主要的它對我們下水道汙水的排放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哪怕有一點點影響,大家會觀察自己每天排出去的東西那些細微細小的變化嗎?肉眼幾乎不可見,甚至很多時候都是等到水管破裂,就像腸癌發生入血等轉移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噢,是喲,這個地方漏水了,而大家都知道癌症一旦發生轉移,往往都不輕,甚至就是癌症治療的一道坎!

所以,腸癌會出現讓你都感覺到腹部不適、便血、粘液便、消瘦、 乏力、 低熱等等症狀時候,其實它就像我們家裡下水道水管破裂已經漏水一樣,早已經髒臭不可控,嚴重多了,極少屬於前期症狀!


醫學小偵探


腸癌多為結直腸癌,小腸癌很少見。一般來說40至50歲的人結直腸癌發病率較高。大多數結直腸癌在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如果有也不具有特異性。



結直腸癌幾個早期信號:

1.排便習慣的改變,出現腹瀉與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右半結腸癌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便血;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並隨病情的發展而不斷加重。

2.大便性狀改變,細便、 血便、 黏液便等。

3.消化道症狀,腹脹或消化不良樣症狀。其中右半結腸癌時,多為右下腹部不適或隱痛,很象慢性闌尾炎發作。

4.腹部包塊,50%左右的患者可發現腹部包塊,系腫瘤組織與周圍網膜、組織浸潤粘結所致,質硬,形體不規則,晚期結腸癌由於癌腫浸潤較甚致使包塊不易推動。

5.貧血及全身症狀,如消瘦、 乏力、 低熱。



所以腸癌重點在於預防和篩查:

40歲以上肥胖人群,有腸癌家族遺傳病史、腸道息肉、經常熬夜久坐的人,及時完善腸癌篩查。

40歲後,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每5-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在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升高且趨於年輕化的形勢下,篩查尤為重要。早發現、早治療可使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達90%以上。




醫學掃地僧


“李某,女性,48歲,大便帶血3個月,排便有下墜感,裡急後重,到醫院就診後,直腸鏡檢查距肛門12cm處可見一大小約3*3cm腫塊,菜花狀,質脆,易出血,病理檢查為直腸腺癌。”

“趙某,女性,65歲,低熱伴右側腹痛不適半年,查體:貧血貌,右側中腹部捫及6cm*4cm質硬腫塊,可推動,壓痛不明顯,入院後行病理檢查為結腸癌。”

腸癌是統稱,具體分為直腸癌和結腸癌。近幾年腸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病因均未能明確,可能和環境、飲食及遺傳因素有關。

早期的直腸癌病變僅限於黏膜,無明顯症狀,即使有少量便血,肉眼也不易觀察到,臨床上常見一些前期症狀有便血、排便習慣的改變、便前肛門下墜感、裡急後重、排便不盡感等。

結腸癌常見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性腹痛、大便次數多、帶黏液、全身營養障礙、貧血、消瘦、腹瀉及便秘交替、黏液血便等。

目前腸癌的5年生存率還是相當樂觀的,腸癌的早期和晚期的臨床表現有所差別,預後差別也很大。因此如果有以上不適,儘早到正規醫院,進一步檢查,排出腸癌,提高對腸癌的警惕,正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1 大便帶血:此類帶血往往與大便混雜,這一點與痔瘡不同。痔瘡出現往往表現為點滴狀出血或噴射的出血,不與大便混合。當然與大便混雜性出血也可見於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潰瘍等病變;


2 排便習慣的改變:患者大便次數、大便的性狀發生改變。如腹瀉、大便變細或者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等;


3 貧血:這也是許多結腸癌患者容易忽略的症狀。由於惡性腫瘤自身具有消化身體紅細胞的特性,加之長期慢性失血狀態,一些早期結腸癌患者也會出現貧血的情況;


4 一些發生腸癌的危險因素: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結腸癌的風險為正常人的4-20倍,尤其是全結腸炎,其風險更高。此外,結腸息肉也是腸癌危險因素,一般來說結腸息肉在2cm以上或結腸存在3個以上的息肉時需要及時處理。直系親屬有結腸癌病史者也必須提高腸癌的警惕性。


由於腸癌早期與晚期之間生存差異巨大,提高對腸癌的警惕,正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非常必要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腸癌有的時候確實來的那麼的突然,讓人措手不及!人的腸子分為大腸和小腸,大腸又分為結腸和直腸。小腸很少癌變,所以平時我們說的腸癌一般就是指的大腸癌,也就是結腸癌和直腸癌。


你同事的這種情況還是很常見的,不知道他具體年齡是多少?平時做沒做體檢?查沒查過腸鏡?

我是普外科醫生,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結直腸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那怎麼辦?預防為主!

1. 要不得結直腸癌,你就必須吃的均衡吃的"雜",同時少吃垃圾食品與致癌食品,比如燒烤、煙燻、醃製食物。

2. 要不得結直腸癌,你就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中,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非常重要!可別小看了大便這個事兒,臨床上我們發現經常憋大便和便秘的人容易得結直腸癌,比如從事IT行業的男性。

3. 要不得結直腸癌,你得經常體檢。有的人飲食習慣好,生活作息也規律,但是還是得腸癌,並且發現的時候已經處於晚期。這是為什麼?因為癌症的發生目前我們醫生和科研人員還沒有弄的十分明白!很多結直腸癌早期就在體內默默無聞的生長,你不做體檢,不做腸鏡根本無法知道!特別是中老年人,我建議大家有條件,沒有禁忌症的可以一年查一次腸鏡或者大便潛血實驗。

中晚期腸癌還是有些症狀的!

這些症狀大家估計都比較熟悉了,比如大便出血、便秘、腹瀉或者交替發生,比如肚子痛和肚子長個包塊,比如體重下降厲害。中晚期腸癌一般還是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症狀很明顯!但是,這裡要提醒大家一點!有痔瘡病史的中老年朋友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痔瘡"復發,經久不愈,總是大便出血,那麼一定要到醫院查一個腸鏡啊!臨床上我碰到太多太多的把腸癌當痔瘡治療的患者了!


普外三角針


腸癌,是近些年出現的高頻詞,和10年前相比,腸癌患者已經多出一倍

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腸癌發病率已迅猛上升至第3位,每年約37.6萬人被診斷為腸癌,平均每天約有1000人被確診!

腸癌本來是在中老年多發,但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近些年,一些年輕人也成了腸癌的目標。

身體有4個症狀,或是“腸癌”敲門了,儘早就醫!

1、多——便多、屁多、腹痛多

排便次數增多,一天上六七次廁所;放屁增多,每天排幾十個屁;腹痛次數變多,經常莫名腹痛,這些狀況頻繁發生,應警惕是腸癌來了。

腹痛是腸癌比較常見的表現,癌變越嚴重,腹痛越頻繁。同時,腸道腫瘤影響腸道菌群,因此可造成便多、屁多的表現,且每次排便後有排不淨的感覺。

2、臭——排便臭、放屁臭

一旦腸道長出腫瘤,就會影響腸道的吸收,菌群失衡,導致排便和放屁的味道都比較臭。

一般的屁是不會特別臭的。若不是進食大蒜、洋蔥、韭菜等含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或攝入過多的肉食而引起的,放出奇臭無比的屁時,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3、血——大便隱血、便血

腸道腫瘤破潰可引起腸道出血,這些出血可能和糞便混合在一起,肉眼看不出,但測試後會發現大便隱血,當出血比較嚴重時,也可能直接排出,也就是便血。

便血是腸癌最明顯的症狀,主要呈暗紅色。可與大便同時出現,也可能在便後出現。

4、少——食少、體重減少

腸和胃是相連的,腸道發生病變後,也會影響到胃,可能會出現胃口差、消化不良等問題。

伴隨著消化系統異常,人的體重也會迅速減少,突然的暴瘦是很多癌症都會出現的表現,腸癌也會出現短期內的大幅度體重減少。

這幾類人,是腸癌高危人群,需高度警惕

1、30歲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者;

2、大腸癌高發區,主要是大城市內的中老年人;

3、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者;

4、有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遺傳性結腸病者;

6、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7、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預防腸癌,保護好腸道,做好4件事:

第一件:多菜少肉,調整飲食結構

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以“肉多菜少”為主,對粗纖維攝入不足,就會增加腸癌的發生。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中寫到,建議成年人膳食纖維每天攝入量至少為25克,實際上攝入量遠遠不足,數據顯示,小於10克。

調整飲食結構,多菜少肉,更健康!

最好,一頓飯中含1/3主食、1/3青菜、1/3肉類,這樣營養搭配比較均衡,同時更容易控制熱量攝入。

第二件:預防腸癌,喝好3種水

水,是生命之源,補充身體體液,還有助於促進糞便排出,改善和預防便秘。

1、金蘭菊葉茶

金蘭菊富含一種特殊物質——低聚果糖,它具有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血脂、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

這種低聚果糖不能在人體小腸內消化吸收,但能夠被大腸中的微生物發酵,產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

人體內發酵會引起雙歧桿菌數量的增殖,具有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強宿主免疫力,合成B族維生素,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減少腸道內有害物質的產生與積累,抑制細菌毒素的產生等生理功能。

2、蜂蜜梨水,潤腸道

雪梨帶皮,切塊,煮水後,加入蜂蜜,飲用即可。

蜂蜜梨水,可養陰生津、潤燥止渴,有助於潤腸通便。

蜂蜜,用於腸燥便秘、胃脘疼痛等。

梨也具有生津,潤燥,清熱的效果,還可以加快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所以,二者一起煮水,可潤腸道,有助腸道健康。

3、木耳白菜湯水,排毒護腸

木耳泡發,小白菜洗淨,切段,同煮喝湯即可。

二者煮湯,清淡好喝,還有助於潤腸通便,對於腸胃的強健和養護,非常有幫助!

經常用二者煮湯喝,有助於排毒,可以很好的保護腸道。

第三件:適量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

養成運動的習慣,能提高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加腸胃蠕動,縮短各種有害物質在腸道內的時間,促進糞便排出。

最好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每日運動保持在30分鐘以上,以慢跑、跳繩、游泳等有氧運動為主。

飯後可按摩臍部,利於保護腸道。

藥王孫思邈提倡“食後即以熱手摩腹,能除百病”。

做法:

雙手搓熱後,捂在肚臍上,然後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提醒,最好不要飯後散步,休息20-30分鐘再散步為宜,可邊走路邊摩腹。

第四件:“防大於治”,定期檢查

一般來講,高危人群的腸癌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倍以上。

高危人群,指以上4類人群、曾患腸道息肉或腸癌的人、有較明顯的家住遺傳史、超過10年慢性炎症性腸病者。

建議,50歲以上人群(沒有腸癌家族史的人),每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一次腸鏡檢查;

有高危因素的年輕人,每3-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有家族病史的年輕人,腸鏡檢查開始的年齡應提前。

最有效的腸癌早期篩查是 大便隱血試驗 + 腸鏡檢查。

提醒:大便隱血試驗前3天內不要食用動物血、肉、肝、富含葉綠素的食物(如菠菜、青菜等),避免假陽性反應。

同時,也不要大量服用維生素C、或其他還原作用的物質,避免出現假陰性反應。


我是大磚家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今天上班聽說有一位同事得了腸癌,很突然,請問得了腸癌有什麼前期症狀?

目前來說,癌症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疾病,每年我國大約每死亡5個人就有一個死亡者是因為癌症。癌症不僅給家庭帶來了嚴重的負擔,而且還是每年醫療費用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癌症相對於別的疾病而言,它很是狡猾,因為它在早期的時候是沒有什麼明顯症狀的,當症狀明顯的時候那已經是處於中晚期了。今天我來分享一下癌症之中的腸癌的相關知識。

1.早期腸癌有什麼症狀?

排便習慣的改變:可能很多人看了排便習慣的改變不懂啥意思,其實這個就是指排便次數或者排便形狀的改變,比如有些人平時一天一次大便,突然一天三次大便或者更頻繁,這種就可以認為是大便性狀的改變。當然了也有的人是大便次數突然變少,比如三天一次大便等,以前大便形狀都是正常的,突然出現了異常情況。可能很多人對於出現的這種狀況不太瞭解,我來解釋一下,在早期的時候腸癌不大,它僅僅會刺激腸道,表現為排便次數稍微增加,而當腸癌體積增大的時候,它會堵塞腸道,導致大便排出不暢,會引起類似便秘的症狀。

便血:之所以出現大便帶血,是因為大便摩擦癌症細胞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癌細胞頻繁到直腸而引起的出血,這種出血量一般不多,而且多是鮮紅色,很多人誤以為是痔瘡,所以沒有放在心上,因此而耽誤了治療。

大便不盡感:很多人在大便以後可能還會有大便意猶未盡的感覺,這個可能是因為癌細胞的存在使得有一些少量的糞便存留,而有些人是因為早期腸癌的刺激,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這個也是因為沒有特異性,所以也容易被忽略。

2.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腸癌?

目前來說,醫學上認為腸癌和我們高脂、高蛋白飲食、抽菸、喝酒、熬夜等都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們預防腸癌肯定要從這幾個方面下手。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適當減少肉食的攝入,平時注意戒菸、戒酒、早睡早起,不要吃的太飽、定時運動、不吃燒烤等食物。對於有腸癌高危因素如潰瘍性結腸炎、一級親屬中有得腸癌的、直腸息肉等,需要定期檢查,從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最後小結:腸癌的早期症狀總結如上,這裡不再贅述。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作為執業藥師備考者,我來借鑑備考書籍回答一下,關於腸癌肯定最明顯的就是大便異常,但是並不是所有大便都是腸癌,有可能就是一般的腹瀉和痔瘡呢,下來聊聊:

1,什麼是腸癌

結直腸癌就是發生結腸,直腸上皮部位的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結直腸癌,他是我們癌症死亡因素中男性第5位是,女性第6位。隨著飲食以及環境因素影響,結直腸癌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2,常見的腹瀉

並不是拉肚子就是腸癌,可能只是一般腹瀉而已:

(1)糞便是稀薄的水樣,並且量比較多,是分泌性腹瀉;(2)膿血便,或者粘液便經常是感染性,炎症性腹瀉;(3)暗紅色,果醬色的大便是阿米巴痢疾腹瀉;(4)血水或者西洗肉水經是噬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出血壞死腸炎;(5)米泔水樣大便是霍亂或者副霍亂;(6)黃水樣的大便是沙門菌或者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7)脂肪或者白土色大便經常是腸梗阻;這種一般診所或者醫院開藥治療就可以,或者增加血常規或大便檢測。

3,常見的痔瘡

還有的可能帶血是一般的痔瘡:

痔瘡最明顯的就是大便帶血,但是同時有伴有痔瘡現象,一般最輕的就是大便疼痛,然後嚴重點是有痔瘡出來,便後歸納。再嚴重點就是便後不歸納,需要人工歸納。最嚴重的就是不能歸納,這種一般藥物治療或者手術治療後痊癒。

4,腸癌的症狀:

下來說說,直腸癌,結直腸癌發病週期長,但是早期可有明顯症狀:

(1)排便習慣: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等症狀,並且長期不能改善,並且出現肛門下墜感。

(2)糞便變細、血便、黏液便等。便血是直腸癌的常見症狀之一,一般檢查不是痔瘡,但是長期帶血絲或便血。研究表明一般的腸癌患者早期有過便血。

(3)由於腸癌可能腸道早期還沒發病,已經注意到其他器官,比如腹痛或腹部不適,腹部腫塊。肝、肺、骨異常等,後面可能確診是結直腸癌轉移

(4)其他症狀:如貧血、食慾減退、消瘦、乏力、低熱等。

總的來說,腸癌(結直腸癌)最明顯的就是大便的變化,可能早期和一般腹瀉和痔瘡類似。要是腹瀉和痔瘡症狀反覆,建議做結直腸鏡或者臨床剛研發的糞便結直腸癌基因檢測篩查。提高警惕,早發現,早治療才好。


90後聊基因


腸道雖然是比較沉默的器官,但是腸癌也並未就安安靜靜地來了,還是會有一些明顯的症狀的,只是這種症狀未必都與疼痛或者腸道本身的症狀有關,甚至還容易比如誤以為是身體的其他部位的問題,容易被忽略,主要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是很容易發現的,尤其是排便情況,排便情況可以說是腸癌做明顯也最具有判斷價值的身體的症狀了。

如:如果出現了排便習慣的改變,便秘或者腹瀉,或者兩者交替,同時伴有便血,這種便血並不是滴血,而是粘在糞便上的粘液狀的血液,並且還伴有腹痛等問題,這些就說明腸道可能有嚴重的問題,可能是腸道癌症,如果還伴隨消瘦,乏力,食慾不佳等,那麼就能更明確可能是出現這樣的問題了。雖然說便秘未必就一定會導致腸癌,但是便秘會大大加重腸癌的風險,因此對於經常有便秘的人,應該飲食重視,及時的進行干預,以免長期的便秘,誘發出腸癌。


另外有一些習慣會增加腸癌的風險,比如經常熬夜,經常吃外賣,喜歡吃油炸類的食物,經常吃動物性的食物,並且吃的比較多,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吃的叫少,習慣吃刺激性的食物,飲水量不足,以及吃飯的時候喜歡喝冰水,喜歡吸菸,飲酒等等,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會增加腸癌的風險,要想預防腸癌,先從改變這些不良的習慣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