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帶領著弱小軍隊,把強大對手給打敗取得勝利的事例?

不才講史


1947年的陝北幾乎是“四面受敵”,東面是黃河奔騰,河的那邊是閻錫山的晉軍;南面是“西安綏署主任”胡宗南的20幾萬中央軍;西面是兇惡的“馬家軍閥”,北方的榆林還盤據著雜牌軍閥鄧寶珊所部,雜七雜八的敵人加起來不低於40萬人,從戰略縱深上看,陝北就沒有多少可迴旋餘地。

(王震將軍)

日本投降後,為了儘快搶佔東北,不僅派出了晉察冀軍區、山東軍區的主力部隊,延安的359旅等部也同時出動,因此我軍在陝北其實兵力非常空虛。1947年敵人從“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後,選定的目標一是山東,二就是陝北,因為這裡有指揮全國作戰的領導核心。

為了應對胡宗南的進攻,成立了由彭德懷(軍委副主席)兼任司令員的西北野戰兵團,主力則是從賀龍晉綏軍區調過來的部分人馬,初建時番號雖有兩個縱隊另2個旅,而實際上全部六個旅的總兵力只有26000餘人,平均下來的話,西北野戰兵團每個旅只有4400人,每個縱隊不足萬人,實在是“少的寒酸”。

(彭總在陝北)

比如黃克誠將軍率領的新四軍第3師到達東北後,兵力仍有32000人,後來發展成為東野的主力縱隊,換句話說,整個西北野戰兵團的兵力,尚不及東北野戰軍的一個縱隊。並且西北我軍大多出自原來的八路軍留守兵團和晉綏軍區,繳獲日軍的武器數量有限,裝備也比較低劣。

人少、槍少、重武器少,與氣勢I洶洶進犯的敵人相比,毫無疑問,這確實是一支弱小的部隊。鬍匪宗南指揮多少部隊呢?大抵是中央軍兩個整編軍(兵團)15個整編旅約14萬餘人(他還得分兵把手關中老窩)、青馬和寧馬派來6萬餘人、鄧寶珊部2萬餘人,總計23萬餘人的兵力。

(王震指揮戰鬥)

就是在這樣接近一比十的絕對劣勢下,彭總指揮西北野戰兵團主動放棄延安,然後牽著敵人在黃土高原上“武裝大遊行”,在運動中尋找機會連續取得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戰役的勝利,吃掉敵人三個旅。沙家店戰役再殲鍾松整編第36師後,胡宗南撤離延安已成定局,此時距離延安棄守的1947年3月,僅僅一年。

宜瓦戰役殲滅劉戡整編第29軍軍部以後,胡宗南完全退出了陝甘寧邊區的範圍,但仍然保留20萬人馬,試圖死守西安、寶雞等城市。賀老總高風亮節,將晉綏軍區所有野戰部隊全部劃歸西北野戰軍指揮,自己則甘當糧草官,即便如此,西野擴編後的兩個兵團也不過15萬4千人。



(彭總做戰鬥動員)

兵力雖弱於對手,彭德懷卻敢於主動出擊,先是“鉗馬打胡”接著“鉗胡打馬”,以15萬餘的兵力,分別擊潰了兩路強敵30餘萬人,迫使胡宗南逃離關中退入川北、迫使青寧二馬縮往蘭州和寧夏,徹底割裂了兩股敵人的聯繫。太原解放後,華北軍區第18、第19兵團轉隸第一野戰軍,彭總麾下的部隊增至34萬餘人。

哪怕在1949年夏秋,第一野戰軍的兵力其實仍然弱於敵人,胡宗南殘部、馬家軍和新疆之敵的總兵力還有40萬人。彭總以一個兵團(周士第第18兵團)監視胡宗南,集中三個兵團連續取得蘭州戰役和寧夏戰役的勝利,全殲罪惡累累的馬家軍,再促使陶峙嶽將軍和平起義,完勝對手。

(彭德懷和張宗遜)

第一野戰軍就是在兵力弱於敵人的局面下,歷經近三年苦戰,解放了六分之一的國土,其堅韌的作風和以少勝多的精神,足以名列幾大野戰軍之首。


度度狼gg


帶著弱勢軍隊打敗強大對手,蘇中戰役是一個典型案例,在蘇中戰役中,粟裕將軍使用了那些兵法原則呢?

先來看看蘇中戰役的戰績,蘇中戰役中,粟裕帶領新四軍華中野戰軍以3萬多兵力對戰敵人12萬大軍,最終取得了殲敵6個旅5.3萬餘人的重大勝利,史稱“七戰七捷”。

華中野戰軍以弱勝強,殲滅的敵人比自己兵力還多,背後的密碼究竟是什麼?今天我來給你好好解讀一下。

蘇中戰役第一戰,我們選在了宣家堡和泰興,因為這裡是敵人力量比較薄弱的地帶,第一戰我們就打掉了李天霞整編83師的兩個美械裝備的團。李天霞戰前說一個團就幹進攻解放區,生生被打臉。這一戰,我軍取得殲敵3000的戰績,試出了國軍美械師的真實戰鬥力。

蘇中戰役第二戰,發生在如皋到南通的公路上,所以叫如南戰鬥。敵人判定我軍在選臺地區,就派出了江陰的65師、靖江的99旅打宣泰,南通的49師則趁機奪取如皋。捨近求遠,出其不意在如皋之南打到了運動中的整編49師,這個從東北軍整編而來的師,一次就被打掉了10000多人。

蘇中戰役第三戰,則是發生在我軍的核心根據地海安,是一場艱苦的防禦戰。敵人調動六個旅5萬多人進攻我華中野戰軍司令部所在地和水陸交通樞紐海安,剛成立的第七縱隊以3000兵力抗擊50000多敵人,奮戰四天多,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殺傷敵人3000多人。戰鬥以我軍放棄海安結束,主力部隊在期間取得了良好的休整機會。

蘇中戰役第四戰,發生在李堡。當時敵人佔領海安,以為華中野戰軍已經大勢已去,李默庵接到的各部戰報彙總後是殲敵3萬。此時我軍發動奇襲李堡的戰鬥,20小時內,李堡攻克,我軍取得殲敵9000多人的勝利。

蘇中戰役第五戰,發生在丁堰和林梓,所以叫丁林戰鬥。這一戰我軍避開敵人正面,直擊敵人腹心地帶的丁堰和林梓,全殲了 五 個 交 通 警 察 大 隊5000人。

蘇中戰役第六戰和七戰,同時爆發,分別在邵伯和如黃璐打響。邵伯是防禦戰,主要是抵抗黃百韜整編25師的進攻,四天戰鬥殲敵2000多。如黃璐戰鬥則是圍魏救趙,原計劃攻打黃橋,沒想到敵人以為我們要打如皋,就派出了黃橋的97旅馳援如皋,同時如皋也派出一個旅一個團去接應。當我軍獲得這一情報,迅速尋找戰機,在如黃公路上打遭遇戰,三天時間,殲滅了敵人兩個半旅17000餘人,並且攻佔黃橋。

蘇中戰役為何會取得這樣輝煌的勝利?這是因為粟裕將軍的兵法用得好。具體來說,蘇中戰役的戰術經驗有這些。

1,先發制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漢書·陳勝項籍傳》中講,“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時也。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華中野戰軍在宣泰戰役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國軍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解放軍第一仗就敢打美械師。

2,靈活用兵,善於捕捉戰機。

如南戰鬥中,整編49師距離我軍主力比較遠,因此疏於防範,擺出了一字長蛇陣,簡直就是送上來的美餐。李堡戰鬥中,敵人都謊報戰果各部疏於防範,49師王鐵漢讓105旅和新7旅在李堡換防,結果兩個旅猝不及防被我軍全殲,殲敵17000的戰績就此獲得。

3,善用情報,重視保密。

粟裕建立了神秘的情報部隊——四中隊。李默庵進攻蘇中軍區的計劃早在1946年4月就已經開始策劃了。7月9日,李默庵定下時間和部署,準備在7月13日進攻解放軍。到7月12日,馬歇爾就找到蔣介石問“你們要進攻蘇中?”蔣介石還裝傻,馬歇爾直接就把油印好的完整作戰計劃化摔在他面前。因為這個風波,李默庵的進攻只好延遲,給了粟裕先發制人的機會。因為四中隊的存在,因為解放軍極其重視保密工作,雙方的軍事行動出現了“單向透明”現象,我軍完整掌握並準確預判敵人動向,敵人卻始終找不到我軍主力。這樣的局勢,對我軍來說太有利了。

偉大的解放戰爭,我軍以120萬小米加步槍的軍隊,殲滅了國民黨807萬重兵集團,自身也發展到400萬以上,這是世界軍事歷史上奇蹟。而這個奇蹟的開端,就在蘇中戰役!


歷史知事



抗戰結束的時候,按照中央的計劃,山東的主力部隊大部分調往東北戰場,新四軍主力部隊北移山東,留下的新四軍部隊就在蘇中編為華中野戰軍,主要目的是牽制敵人主力,為山東戰場減輕壓力。華中野戰軍以張鼎丞為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全軍大約三萬多人。

華中野戰軍的作戰地區因為在蘇中,就在今天的揚州,泰州,南通,淮安地區,和南京,鎮江,蘇州,無錫隔江相望,而這些地區都是國軍的核心地區,勢在必爭,可以說力量對比是非常懸殊的。華中野戰軍的任務也主要是在外圍牽制敵人,當作偏師,以確保山東戰場的勝利。

相比全國其他解放區來說,華中根據地其實也和長征出發前的北上抗日先遣隊一樣,都是準備以小部隊來牽制敵人主力部隊的,這種任務一般也就是所謂的當炮灰。相比之下,中央在中原根據地反而是投入了比較大的精力和部隊的,並從其他戰區調入了一些部隊,但是中原解放區還是在不久後就在敵人的強大壓力下被迫放棄了。


也就是說,如果粟裕在蘇中選擇和敵人兜圈子,避而不戰,或者是在敵人進攻壓力比較大的時候直接退到山東,其實也是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畢竟以他的資歷,又不是軍事主官,雖然實際負責戰役指揮,打輸了也沒什麼丟人的。更何況,當時全國其他戰區都是在不斷後退,不斷放棄根據地,東北也是一樣的。

國軍在華東戰場投入的也都是主力和精銳部隊,包括整編七十四師,整編二十五師,整編八十三師,整編十一師,整編四十六師,整編二十六師等部隊,都使用在這個地區,意圖也很明顯,最好是將粟裕帶的這三萬人完全消滅,退而求其次就是趕到山東後再圍起來摁著打。


粟裕帶領的這個部隊在抗戰結束前,曾經奉命渡江南進,到南京外圍的天目山一帶作戰,也就是到敵後去進行運動游擊戰,以調動和牽制敵人,減輕中原和山東兩大戰場的壓力。但結果是在國軍的全力攻擊下,粟裕帶著這個部隊在天目山沒有站住腳,雖然控制了一些地區,但是很快就因為外線作戰而弄得當地民窮財盡,站不住腳了,只好回到蘇中。

但粟裕這次留在華中戰區,這是粟裕抗戰時期長期戰鬥的地方,根據地比較穩固,民情敵情地形都比較熟悉,雖然說是內線作戰,但是卻能依靠自己的有利條件,不斷打擊和消滅敵人。結果是解放戰爭第一年,本來準備當炮灰的華中野戰軍成了全國各戰區消滅敵人最多的一個,蘇中七戰七捷,更是打得國軍丟盔棄甲,粟裕也在解放軍高級將領中聲名鵲起。


蕭武



粟裕大將在解放戰爭期間,堪稱是打遍無敵手,不管國民黨派誰來和粟裕對陣,不是被俘就是大敗而逃。這個1927年就參軍的內向小個子,沒想到在抗戰後期開始發光,到了解放戰爭期間更是大放異彩,驚呆了所有人,每一仗打得皆是神仙仗。


黃橋戰役爆發於1940年10月,1941年1月14日結束,粟裕對陣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兵力以7千對國民黨的1.5萬人, 殲敵1.1萬餘人,擊斃國民黨89軍軍長李守維。


蘇中戰役爆發於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結束,在一個月半月內七戰七捷。粟裕對陣李默庵,以3萬餘人對陣國民黨12萬人, 殲敵53700人,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魯南戰役爆發於1947年1月2日,1月20日結束。粟裕對陣抗戰名將薛嶽, 以13萬人對陣國民黨16萬人,共殲滅53530人,俘虜敵整編第26師中將師長馬勵武、整編第51師中將師長周毓英。


魯南戰役開創瞭解放戰爭以來,我軍一個戰役殲敵數字的新紀(5.353萬);開創瞭解放戰爭以來,我軍一次作戰殲敵最多的紀錄(3萬5千);開創瞭解放戰爭以來,我軍一次作戰殲敵兩個整師的紀錄。


萊蕪戰役爆發於1947年2月,粟裕對陣王耀武,以19萬對陣國民黨約24萬人,歷時63個小時就圍殲敵人56800人,俘虜綏靖區副總司令李仙洲。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也為全國解放積累了寶貴經驗。役後,王耀武痛心的說,就算五萬多頭豬三天也抓不完啊!



孟良崮戰役爆發於1947年5月13日,5月16日結束,粟裕對陣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師長為張靈甫。 以16萬人對陣國民黨約45萬人的圍攻,以傷亡12000人的代價,消滅了整編74師及其救援部隊32680人以上,擊斃師長張靈甫。


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這一御林軍被滅,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鼓舞瞭解放軍人民的士氣,使我軍由弱轉強,使全國的軍事、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是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重要轉折點,為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奠定了基礎,也為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敗局打下了基礎。



豫東戰役爆發於1948年6月到7月,粟裕對陣黃百韜、區壽年、邱清泉、孫元良等名將,參戰兵力以20萬對陣國民黨25萬人,以傷亡4萬餘人的代價消滅了敵軍93970人。豫東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原地區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兵團作戰為主的戰役。標誌著人民解放軍具備了城市攻堅戰、運動戰和平原地區阻擊戰的能力,為進一步開展中原、華東戰局鍛鍊了部隊,也創造了有利時機。


濟南戰役爆發於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粟裕對陣王耀武 ,以14萬對陣國民黨27萬人,殲滅敵軍10.4萬人。俘虜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及其他高級官員23人。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從農村包圍城市到攻克大城市作戰方針實現轉變的標誌性戰役。濟南的攻克,使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繼津膠濟路青島以西段全部為我所控制後,浦路徐州以北至天津以南段也被人民解放軍全部控制,從而大大地改善了支援前線的條件。



淮海戰役爆發於1948年,結束於1949年1月10日。以粟裕、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譚震林為前敵指揮,對陣國民黨杜聿明、劉峙、黃百韜、邱清泉、黃維等集團司令或兵團司令。參戰兵力以60萬對陣國民黨的80萬大軍, 以自身傷亡13.3萬人的代價消滅國軍55萬人。俘虜杜聿明、黃維,黃伯韜、邱清泉當場身亡。淮海戰役的勝利,標誌著國民黨政權已經處在崩塌的前夜,在長江以北已無國軍主力。


以上是粟裕以少勝多指揮過的著名戰役,不難看出,每一戰役皆是打痛了國民黨的七寸,也奠定了粟裕在解放軍中的地位和威望。



歷史局中人


筆者認為,是偉大領袖毛主席。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佈改旗易幟,中國在形式上成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就是後來敗退到臺灣的蔣介石。有人稱他為校長,有人稱為委員長,也有人稱他為老蔣。

他統治中國22年之久,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經是一位風光無限的人物。

他手下有著八大金剛,四大護法等等親信,負責掌握他的嫡系部隊中央軍,其他派系軍閥雖然不服老蔣,但也默認在老蔣的部隊番號之下。


當時蔣的中央軍有10餘萬人,後來經過發展達到上百萬。加上地方軍閥,粗略估計有200多萬人。

在當時的中國,老蔣絕對算一個實力最為雄厚的一個軍閥。

反觀我黨,自從井岡山會師後,毛澤東和朱德合兵一處,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部隊雖然是一個軍的編制,但人員卻並不滿員,據統計大概有1萬人,2000條槍。

我黨就是依靠這些人馬,開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事業。

在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我黨經過十年土地革命,從1萬人發展到有多個革命區,30萬革命軍隊的武裝力量。

經過長征,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我黨從一支幾千條破槍,發展為擁有百萬雄師的人民軍隊。

這是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在毛主席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後。

百萬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了長江以南地區,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毛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們,沒有因為敵人的強大退縮,而是選擇迎難而上,才有了我們如此幸福的生活。

—End—



文史頻道


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是從星星之火起步,逐步燎原中國,奪取全國政權,建立新中國的世紀偉人。

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回想中國革命的初創階段,是何等的艱辛、曲折。毛澤東,本來是一介文弱的書生,從未摸過槍、打過仗,參加革命,一直從事農民運動工作,任過國民黨的宣傳部代部長,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七一五”清共分共事件後,血的教訓使毛澤東清醒地認識到“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隨後,他受中央委託,以中央委員的身份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當時參加起義的部隊成份複雜,有安源煤礦的工人、國民革命軍警衛團、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崇陽和通城的部分農民武裝,共5000餘人。1927年秋收起義剛幾天,部隊損失慘重,只剩下1000餘人和48匹戰馬,部隊士氣低落,逃兵不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果斷地做出了放棄攻打長沙,轉兵湘南,實行“三灣改編”:一是把部隊縮編成團;二是把支部建在連上;三是實行軍事民主、經濟民主。“三灣改編”使這支部隊成為黨領導下的一支新型人民軍隊,毛澤東就是帶著這千把人的隊伍上了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根據地。爾後,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的部隊來井岡山,實現了朱、毛會師,彭德懷率平江起義的部隊也來到了這裡。

就是這支弱小的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從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到人民解放軍,歷經士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打敗了蔣介石的800萬軍隊,推翻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

這支軍隊經過90多年的發展壯大,如今已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祖國和人民的鋼鐵長城。





zj史海拾貝


首推的是薛嶽將軍,看過《長沙保衛戰》朋友們都是非常熟悉薛嶽將軍的,薛嶽將軍被譽為抗日戰爭中殲滅日軍最多將領,1937年8月13日的淞滬會戰,薛嶽將軍就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率軍參加淞滬會戰,隨後參加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武漢保衛戰。

(薛嶽將軍劇照)

閒話不多扯,小姐姐帶大家來看薛嶽將軍成名的經典戰役,“萬家嶺大捷”,在1938年的武漢會戰中,中日軍隊在武漢會戰的僵持中,日軍前線總司令指揮官岡村寧茨,這斯真不愧是日本陸軍大學出來的。他參加對華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可謂是個中國通。

在華北“囚籠政策”就是出自這廝決策,我們不得不承認岡村寧茨這廝是一位非常出色指揮官,當在武漢會戰中,看到國軍的佈防之間空隙,萬家嶺該地區戰略位置很重要,山高林密,在該地區國軍沒有意識這個漏洞,屬於羊腸小道,不易被發現。

岡村寧茨發現這一險要要塞,再次顯示出日本法西斯看家本領,賭徒的心裡,日軍將領有不少的賭徒,如:山本五十六,綽號“八毛錢”。

岡村寧茨這廝也是兵行險招,敢於冒險,直接派遣日軍106師團進行戰術分割包抄,一旦日軍106師團佔領該地區,國軍正面即將面臨被分割包圍,前後圍殲的可能,不得不佩服這廝這一殺招,指揮106師團的師團長松浦淳六郎更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106師團是在日軍第六師團一個步兵聯隊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老兵很多,作戰強悍。
106師團裝備先進,配備重炮。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岡村寧茨這廝這一殺招,很快被國軍發現,薛嶽將軍趁日軍沒有發現,立刻調集重兵開始佈防,圍殲106師團,果不其然,106師團被薛嶽將軍佈防戰術在萬家嶺給團團包圍,戰鬥進行的異常慘烈。日軍作戰能力確實強悍,加上裝備先進,空中飛機配合下,多次拼命突圍。其中著名“張古山”爭奪戰異常慘烈,雙方反覆爭奪,張古山是萬家嶺地區制高點。最後還是當時還是團長的張靈甫將軍率領敢死隊從“張古山”懸崖背後爬山去跟日本拼刺刀才佔領。


最終,除了松浦淳六郎帶領少數人突破防線,其餘人全被被圍殲,這是抗日戰爭中唯一一次整建制圍殲日軍一個師團,雖然未能全殲106師團,戰後,106師團被取消番號。當然,國軍將士們付出了極大傷亡,萬家嶺大捷正是在薛嶽將軍指揮下,以弱小裝備極差國軍將士圍殲裝備精良的日本一個師團基本全部。

隨後薛嶽將軍任第五戰區司令官,在隨後開始前後三次指揮“長沙保衛戰”,第一次長沙保衛戰,日軍指揮官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岡村寧茨這廝,下面小姐姐給大家介紹第二次、第三次長沙保衛戰。

(長沙保衛戰)

第二次、第三次長沙保衛戰日軍前線總指揮官阿南惟幾,也是日軍主戰派代表,日本陸大畢業。第二次、三次長沙會戰調任前線總指揮官。他指揮日軍第11軍為主,第11軍事日本為了應對中國戰事組織唯一一支機械化部隊,加上其他師團,每次都是組織超過十萬以上日軍,在飛機,炮火等支援下,進攻長沙。

在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由於阿南惟幾發動閃電戰突擊性,一度打到撈刀河,對面就是長沙,隨後在薛嶽將軍誘敵深入、分批次抵抗,分割包圍指揮下,撤退。


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由於薛嶽將軍準備充分,把“天爐戰法”運用發揮極致,日軍攻入長沙,在74軍的殊死抵抗下,最終也未能佔領長沙,最終,反被包圍,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丟掉數萬日軍屍體狼狽撤退,日軍戰死長沙城下,不下十萬人。反觀長沙保衛戰,日軍裝備先進,每次都被裝備落後中國軍隊給打敗。

在抗日戰爭中,抗擊日軍侵略者名將輩出不盡,薛嶽將軍是其中最璀璨閃爍之一。


小姐姐講史


1

1945年解放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蔣介石曾公開放言,要半年內用軍事手段消滅中國共產黨。帶給他信心的,是海陸空兵種齊備的,剛剛經過整編的,用先進武器武裝起來的共計430萬的國民黨軍。而他們的對手則是一支只有127萬左右,武器裝備落後的解放軍。

若以表面實力的大小來推算結果,那毫無疑問,國民黨軍會取得勝利。事實上,這一結果並非只是蔣介石的預測,也是幾乎整個國內國際社會的預測,甚至中國共產黨內部也有不少消極悲觀的聲音。

毛澤東是持相反觀點的人。他鼓勵他的同志們,既要看到“國際國內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備的順利條件”,也要看到“美帝國主義及蔣介石的困難”。

三年之後,蔣介石的預言成了一個歷史笑話。除了戰爭初期國民黨軍取得過一些優勢外,那支貌似強大的武裝力量幾乎是土崩瓦解式被消滅,崩潰的速度超過所有軍事家們的想象。

而毛澤東的預言則成為了歷史的走向。隨著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那一聲莊嚴宣告,中國從此走向了新紀元。

2

“國際國內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備的順利條件”和“美帝國主義及蔣介石的困難”究竟是什麼?國內外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但無疑,戰場上的軍人是最有發言權的。

國民黨軍並不是沒有能打的部隊,比如黃百韜部。解放戰爭期間,該部雖然是“雜牌軍”,但作戰積極、作風頑強,給解放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屢屢遭受國民黨軍嫡系將領們的排擠打壓、剋扣刁難:打“順風仗”贏了功勞是嫡系的,打“逆風仗”敗了責任是自己的;救援“友軍”他必須全力以赴,“友軍”救他時則“不動如山”。

反觀他的對手解放軍各部,則無論“順風仗”“逆風仗”都團結一心、作戰堅決、毫無保留。山東戰場鏖戰兩年多,實力佔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越打越弱,而解放軍則越打越強。

濟南戰役之後,黃百韜曾總結此戰敗因,首要就是將領們“私而忘公,已無必死之心”。此番總結之後不久,其部就在淮海戰役中被華野包圍於碾莊,而周圍的“友軍”雖近在咫尺卻依然各打算盤,最終致使這支國民黨軍中“老實”“能打”的“雜牌”被一仗全殲,黃百韜也殞命戰場。

如果讓黃百韜來解讀毛澤東的預言,那“美帝國主義及蔣介石的困難”,一定就是國民黨內的腐敗叢生、一盤散沙,而“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備的順利條件”,則是共產黨內的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3

評判一支軍隊是否先進,是否具有強大的戰鬥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並不完全體現在規模和裝備上的硬實力,也在於其軟實力,如精神面貌是否昂揚、決策制度是科學、作風風氣是否清明、賞罰機制是否公平、人才使用是否得當……

解放戰場上的解放軍無疑就是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的武器裝備看起來並不出色,但軟實力卻遠遠高於同時期的國民黨軍,信仰堅定、團結統一、頑強堅韌、主動靈活……這使得其戰鬥力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反觀國民黨軍,內部派系林立、行事官僚拖沓、用人唯親唯利、腐敗無處不在……則形成了嚴重的內耗,極大制約了其戰鬥力的生成。如此,戰場上一敗再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賦予解放軍強大軟實力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927年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時,這支軍隊和同時期的其他軍隊並無大的差別,但三灣改編和古田會議使得先進的政治理念和組織結構嵌入其中,使得這支軍隊迅速脫胎換骨,成為了一支具有獨特優勢的軍隊。從紅軍到八路軍再到解放軍,雖然這支軍隊在規模和裝備上一直落後於對手,但強大的政治優勢使得其能夠跨過任何艱難坎坷並不懼任何兇惡敵人,最終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

“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備的順利條件”,體現在軍事中正是如此!

4

距離1927年這支軍隊建立,已經整整91年;距離這支軍隊打敗國內敵人建立新中國,已經過了69年。今天,這支軍隊在硬實力上已經非常強大,規模和裝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好,在整個世界範圍也足以位居前列。

但也應該承認,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在這支軍隊內部滋生出現。若任其發展,昔日對手身上出現的“困難”,也會在自己身上出現。若未來帶著這些“困難”走向戰場,這支軍隊是否能夠承擔護佑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經驗和教訓從一正一反兩個方面,告誡了這支軍隊:

唯有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抓得更緊更實,唯有把各級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應對各種新的矛盾和挑戰,才能在時代變化中保持住自身的“順利條件”,才能履行好新的歷史使命。


懂得21583828


中國

鉅鹿之戰:秦末大起義,項羽率領5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40萬秦軍主力在鉅鹿進行的一場決戰。結果:項羽大勝,各路諸侯紛紛投靠項羽。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赤壁之戰:曹操帶領本部精兵二十餘萬南征,後與孫劉聯軍五萬餘人激戰與赤壁。結果:曹操大敗,劉備入蜀自此天下三分。

官渡之戰:袁紹帶領河北部曲十一萬人,與曹操兩萬精兵激戰與官渡。結果:袁紹大敗,自此曹操成為天下第一大軍閥。

世界

高加米拉戰役:亞歷山大大帝四萬餘人,波斯帝國百萬大軍。結果:亞歷山大帝國建立,波斯帝國滅亡。

溫泉關戰役:波斯大帝薛西斯,帶領百萬波斯大軍攻打希臘語世界。在溫泉關被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所帶領的三百斯巴達軍以及友軍與奴隸共計七千餘人阻擋三天。結局:列奧尼達戰死,整個希臘語世界共起反抗波斯。

阿金庫爾戰役:英法百年戰爭時期,英王亨利五世率領不到六千的英國軍隊,與法國貴族聯軍(注2)三萬六千人激戰與阿金庫爾。結果:英國大勝,法國人聽到英語都能嚇得直哆嗦。

征服印加帝國:西班牙200餘人,印加帝國十萬餘印加戰士。結果:西班牙大勝,印加帝國滅亡。西班牙得到了無數的財寶。

征服阿茲特克:西班牙征服者1000餘人阿茲特克帝國十餘萬戰士。結果:西班牙先敗後勝,西班牙的到了無數黃金迅速崛起。建立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中山東路313號


我是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和你分享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115師在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的率領下,在山西大同靈丘縣平型關,對日軍發起了伏擊戰,以落後的裝備獲得勝利。


自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連連敗退,“日軍不可戰勝”的言論不脛而走,神州大地上處處充滿戰敗的陰霾。

那時候的中國,是多麼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人心!

雖然115師佔據了地理優勢,但是他們所面對的敵人,是一支裝備精良,有著“鋼軍”之稱的第五師團第21旅團。而其旅團領導者板垣徵四郎,是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是日本昭和時代的重要人物。他所率領的21旅團自進入中國現場以來,如入無人之境,從無敗績,可見其戰鬥力之強悍。

面對如此強悍的敵人,林彪和聶榮臻反覆實地考察地形,對兵力部署進行了詳細的計劃。

為了不走漏風聲,115師不得不冒著夜雨,摸黑走在山道小路上,深秋的雨夜,也阻止不了戰士們前進的步伐。經過一夜艱難的行軍,115師按照既定時間順利達到伏擊點。

隨著日軍旅團的到來,槍聲響了。戰鬥從早上持續到下午三點,日軍的從起初頑強抵抗,到後來逐步敗退。

平型關一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讓日軍知道了中國軍隊也是有血性的。

平型關一戰,殲滅了日軍一千多人,日軍在一次戰鬥中損失這麼多人,之前是沒有先例的,狠狠打擊了其三月滅亡中國的氣焰。

平型關一戰,是我軍對日軍的首勝,這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伏擊戰,其政治意義影響深遠,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日的士氣,讓黑暗的神州大地上看到了一抹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