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沒有化肥,大地主家的地用什么肥种地,就算用农杂肥也没那么多,用什么?

老爸158230666


其实中国使用化肥的年代并不久远,最少老家生产队的时候是没有化肥用的。听我父亲说起,80年代土地承包之后才慢慢流行使用化肥。

从以往农村的现状可以看出旧社会是怎么施肥的,上千年的传统,很实用的方法,肯定流传甚广,改变并不大。

以往的长工都成了现在的农民,我爷爷以前就是地主家的长工,那时候也没有化肥使用,他们的都用什么做肥料呢?

1.肥料的主力是家禽家畜粪便。那时候家家户户养鸡养猪,不仅是收入的来源,也是优质的农家肥。

2.粪坑。家家都有粪坑。各种枯枝烂叶,家禽吃剩下的烂菜叶(不错,烂菜叶不会直接扔了,先给鸡吃),院子里的鸡粪等等都会打扫到粪坑里。

那时候也没啥塑料袋,基本上都能沤粪。

3.粪堆。这个一般在院子外面或者地头,哈,毕竟味道不友好。粪堆的主要来源是人粪,那时人口众多,粪便自然不少。另外还有,因为潮湿不能用来做柴火的秸秆。秸秆基本都会拉回来烧地锅用,甚至拔的草也会带回来。太潮湿的秸秆无法使用,才会用来堆肥。

4.草木灰。各种秸秆,树枝,杂草,树叶人畜不能吃的,都可以做烧地锅的材料。而且草木灰是个好东西,一般不舍的直接做肥料,先给屋子,猪圈,鸡圈等防潮使用,用过后,在打扫到粪坑里,一点不浪费。

5.河底池塘的淤泥,这个也有人用,所以村里的池塘以前特别深……

6.捡牛粪。农闲的时候很多老人,大都是以前的长工。拿把铁锹,背着筐挎着篮,在路边捡牛粪。为什么说捡牛粪?路边只能捡到牛粪羊粪,羊粪太小,牛粪最招人喜欢,一拉就是一大坨……

为了捡牛粪和牛玩起了跟踪!牛主人那个气啊,为此吵架的不在少数!真事。

7.为人民服务的公共厕所。农村以前有很多“免费公厕”,这可比城市“普及”早多了。都是私人投资,免费使用。知道人都有三急,所以很细心的百十米就有一家,一个村子几十个免费公测。但还是有人,忍着憋着,回到自己家在解决。这应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由来!

8.芝麻油渣。只有芝麻油是优质农家肥,菜籽油渣和棉籽油渣可以做饲料,写到这里,忍不住说一句:棉籽油超级难吃。

花生油渣是可以吃的。不知道大家吃过没,特别硬,堪比砖头!

上面方法应该古已有之的传统,都是“经典传世”的方法。土地是农民的根,粮食是农民的本。农杂肥不够,农民为了能多收粮食,“脑洞大开”有许多“奇思妙想”。

这一切只是为了多收几斤粮食,少挨点饿而已。


农场铲屎官小峰


说一下我记得的事吧,都是从我大伯那里听来的看来的;

我6-7岁的时候,我跟我大伯住,我大伯是单身,以前他有2个老婆,2个孩子,后来都死了,我们家孩子多,顾不过来,我就跟大伯住,那个时候是人民公社生产队,我大伯是残废军人,他做豆腐卖,也种黄瓜卖(在自家院子里),那个时候没有化肥,就算有也是生产队里有,只有一种尿素化肥,还是日本进口的,老百姓给尿素起了个外号叫“洋劲”,社员家里是没有的,也买不到,他们也不相信尿素有多大作用(没文化的结果),我大伯种黄瓜经常施用一下几种东西做肥料;

1;棉籽饼---用水泡开发酵后做肥料。

2;豆子---把黄豆煮熟,发酵后做肥料。

3;麻汁酱干---就是芝麻酱提油后的残渣,泡水发酵,做肥料。

4;豆饼---豆子榨油后的副产品(现在是豆粕),泡水发酵后做肥料;

5;牲畜粪---把路上的牲口粪便捡回来,积累多了做肥料。

6;大粪干---收集人粪晒干,压碎做肥料。

7;还有其他的榨油后的废渣,都能做肥料。

8;草木灰,炕洞土(就是农村睡的火土炕,每2-3年换一次新的,为的就是把换下来的炕土做肥料,因为日积月累,火炕土里含有大量的钾肥,但他们不知道,就知道上了炕土庄家长的旺盛,增产)。

9;生产队里的尿素化肥也很少,都是按供应来的,分摊到每亩地里也就十几斤,作用有限,也管用,再说了那时也只有这种单一的氮肥,其他的各种氮磷钾复合肥都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

在那时的老百姓眼里,只要是含油高的东西都能做肥料,还有就是所有粪便都能做肥料,他们也衡量成本,能不花钱买就不买,能少花钱就不多花,在生产队里大部分是沤绿肥,把农作物费秸秆掺土发酵,做肥料。那时不管是生产队还是个人,种地实用的肥料才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肥,由于数量太少,所以产量一直不高,在旧社会也一样,没有化肥,全靠农家肥,没那么多,也就产量很低,其实有的根本就没有,全靠人种天收。


驿动星期六


就上海以前的农村来讲,那时即使有化肥,但价格很贵,像尿素,氯化铵,氨水。农村每个生产队都有专门的几部拉粪车,就是一个铁架子,两边按两个劳动车轮胎,一只很大的陏圆形木箱,安排两个人每天去公房里拉,那时公房都用抽水马桶了,拉回来倒在一个很大的池子里,以前还有这种奇事,晚上黑咕咚的,有人看不清掉粪池里。到了冬季,生产队会组织人去挖池塘污泥,稍晒干了就挑到田里做肥料;生产队养的猪,粪便都归拢的;麦秸,油菜杆,稻草是分给社员做燃料的;最多有的地种蓿苜做肥料。所以那时田地不会板结,但产量不高,用化肥农药也就是近三十年的事了。


李培福


小时候在农村住过几年,有些了解,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农村使用化肥的很少,地里用的肥料主要是厕所,牲畜家禽的粪便!根据作物的不同所用粪便也不一样!厕所的粪便主要用在玉米,土豆和蔬菜上,点一颗种子,浇一点灌水,然后埋土,鸡粪,猪粪马分则等地里收完庄稼后就堆地里,明年种地时犁地前摊开!麦地有请放羊的晚上把羊圈地里,一连好几晚上俗称卧地,这个的管放羊的饭,牧羊狗吃的也得管,给钱不给钱就不清楚了,也有把玉米杆用铡刀切碎了堆到一起,(浇上灌水)来年开耕使摊开,犁地时埋地当肥料,我们这里这样的少,玉米杆一般都做饭烧火用呢!


明月道人1


大家好,我是57年出身的,也能算是一个过来人吧,对以前没有化肥的时代用什么肥料来种地略知一二,给大家说说欢迎大家参加讨论与批评指正。

我家乡在苏北盐城里下河地区,以前属于水网地带,所有农田都是水田,一年只长一季水稻,主要肥料都是以自然肥料为主,泥肥是当家肥。那么什么叫泥肥呢?就是农闲时,在地主家的长工在河道中将含有腐植质的河泥用船捞上岸,到来年的春天再布到田中,用于夏季插秧。哪时候由于没有高肥效的化肥,再加之品种得不到改良,所以每亩地的收成是低得可怜的。

我们这边农村以前有句古话叫“起早的碰到个拾粪的”,这话怎么说呢,就是农村人喜欢起早。拾粪这个词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怎回事,就是以前农村种田缺少肥料,许多人每天都会比平常人起得更早,一把粪勺,一个粪筐,到要道两边寻找夜晚有人在路边拉的粪便,狗屎,回家放在粪坑中沤泡,供插秧时使用。

大地主还有一个积肥的方法就是用船到城里收粪,以前城里人都用马桶,早上将夜里一家人排的粪便拎到收粪处,卖上几分钱还能换个中饭汤钱。以上就是旧社会种田人的肥料来源,在我们苏北每年秋收一结束,许多人家就封门闭户到上海去混生活了,上海苏北人特别多就是哪个年代在上海扎根的。


百花争春我为先


庄稼一枝花,全凭粪当家。没有大粪臭,那有五谷香。春天比粪堆,秋天比粮堆。看看这些过去流传下来的谚语,我们就可以知道粪对粮食生产是多么重要。

在过去没有化肥的年代,种地全靠农家肥,农家肥的主要来源有:

一、熏肥,他适用于离家较远,但地周围有茅草植被的农田。用镰刀把茅草割下,大约五百斤堆叠在一起,一定要紧凑,便于压土。从茅草顶部开始压土,留下离地面一尺多,便于点火,点火后,待火燃烧进茅草中间,就用土全部封死茅草,让其在内自燃,其实是光有烟,不见火,半个月后就熄灭了,留下被烟熏烧过的土就是上好的农家肥。这也是最原始的农家肥。

二、羊粪,以前的富裕农户都养一群羊,在春天和秋天的时侯,把羊圈在离家较远的农田里,圈一夜羊,白天垫一层土,十多天移一次羊圈,看土地面积决定,这个肥料也不错。

三、牲畜粪便和人粪尿,将牲畜粪便集中沤制后使用,其中猪粪质量最好,养一头猪的粪可以够一亩农田使用。

四,秋天秸秆沤肥,夏天青草沤肥,都是将其切碎,堆积在一起,加适当的水和土,再加适当的牲畜粪便或人粪尿,待其腐熟后就可以使用。

过去的农民对粪的作用是非常重视的,一年四季,各种资源,只要可以作为农家肥的,都要利用起来。如果有一块地不上粪,就可以减产50%以上。所以过去农民有一句话,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华月一牛


解放以前,由于生产资料,生产力还是原始的的牲畜及人类粪便,和人力畜力,加之传统的粮食种子,产量低的可怜!具老一代人讲,一亩小麦,好的一百来斤,差的二三十斤。地主虽说土地多,产量也一样,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牲畜。只是土地多,收入较多,不挨饿。解放后称之为贫下中农的农民,一年之内在极度节俭的情况下,还有两三个月断炊!靠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

解放初的五十年代的后期,这种情况没有大的改观。加之全国性的三年自然灾害,本人亲历了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那种难以忍受的饥饿感,至今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年迈体弱的老人确有被饿死的。

虽然经历了三年的艰难困苦,经历了三年的忍饥挨饿,我们也不能忘记感恩共产党,感恩毛主席!因为,仅有的一点可食之物人人平等,没有独享,没有饿死的饿死,撑死的撑死!没有撑死的也就少了许多饿死的。

今天的社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如今的高楼大厦,智能手机,家庭小轿是那时代的人不敢奢望的!那时的奢望仅仅是吃饱,穿暖!

社会有弊端,制度有漏洞,贫富有差别都是事实,有待国家和政府改进,个人也有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权力。但是,不要忘了,今天已经是天堂般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你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的国家,离开祖国的庇护,你什么都不是!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


联想540


旧社会没有化肥,种田使用的肥料都是自己积肥,积肥的方法多得很,并不是没有那么多。如今提倡无公害绿色蔬菜粮食,真正的绿色食品只有老农民的耕种方式才是真正的绿色。我老家至今仍然有很多老农民保持着那些原始的积肥方式方法,肥效不比化肥差,土地的优良是用化肥种植无法比拟的。

一,春天三四月份的时候去山上割草积肥,三四月份的天气不冷不热,山上的杂草已经长到一尺高左右,正是不老不嫩的时候。老农拿一条冲担,把这些草割好扎成一把把的便于打捆,然后挑到麦田油菜田的一角堆积起来,上面盖上厚厚一层土以加快青草腐烂。等油菜小麦收割后,把这些腐烂的青草用钉耙散在田里再犁田,这样的田既泡疏又保水,是最好的肥料之一。



二,每年秋天,农民会割掉田芡地芡上的杂草,靠山的地方会割砍上去很远很远,一来为了积肥,二是为了赶走那些山鼠等野物躲藏在田边祸害庄稼。等割的草晒干以后,在底下用石头架上五六根大松木透气,在松木上堆一个大草堆,在堆积的过程中,每码两层加一层土,码到一人多高才算完成。堆好后点上火丘灰,一个草堆需要五六天才能完全烧透,余下的土经过烟薰火燎之后,是很肥的土,再加上草木灰的肥性,已经是很好的肥料了。到种小麦栽油菜的时候,农民会挑来大粪对土肥进行窖拌,让本来肥力十足的土肥更是保底的最好肥料,肥性比化肥保底还好,这也是农民至今仍保留这种积肥方法的原因。



三,到冬天农闲的时候,农民会去收集掉落的树叶,把它们收聚起来后在果木树下挖一个大坑埋起来肥树,这大概是从前留下来的木籽树和板栗树能长到一米多直经主杆参天的原因,除了果实之外,树汲取土地的营养都一丝不落地还给了大树,还从别的杂树收集来各种营养的树叶供养果木。


四,年关岁末时农村都会开塘放水捕鱼过年,放干水的鱼塘只留下楼口以下的一点水养小鱼苗,塘楼一直不筑土,好让塘里的淤泥被太阳晒硬。当淤泥开裂之后,农民在整个正月和二月都在挑这些淤泥到田边积肥,等庄稼收割后再散到田里。这些淤泥都是鱼的粪便和雨水冲进来的腻土树叶杂草,经过长期的浸泡腐烂,是极好的肥料。

五,牛粪垫窝草,猪粪羊粪鸡粪大粪是农家精粪,这些粪大多用来拌土粪,其余的主要是用来种菜,一般没有那么多用来种植庄稼。

用这些肥料种植出的粮食蔬菜才算得上真正的绿色食品,用这样的肥料种植连虫害都很少,除非是象发蝗虫这样的天灾,收成一般还是比较好。


农妇在城市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未曾经历万恶的旧社会,不知道大地主用什么东东肥田,但清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中农村的基本肥料。

1.畜禽粪便。时,农村清苦,农民“看(养)鸡称盐,喂猪过年。”家家户户有猪圈、鸡舍,生产队有饲养室,喂养力畜耕田拉车,同时收集畜禽粪便,腐熟后肥田。

2.人粪尿。农村多为土茅厕,有的还与猪圈相通或合二为一,如厕后需不时垫土、草木灰,满后起出,打碎大块再肥田。

企事业单位多使用水茅化,人粪尿与雨水混于一起,虽蝇蛆聚集,臭气熏天,然肥力强劲,致附近农民争抢挑拉,称“掏大粪”,是施底肥的不二之选。

3.墙炕土。关中农村盛行灶连炕,冬季烧水做饭连同取暖,灶台、土炕、烟囱及老房子等用瑴墼(土坯)垒就,经长年累月烟熏火燎,具备了一定肥力。

4.草木灰。秸秆、树叶、树枝等烧火做饭产生草木灰,倒入茅厕或猪圈,与土粪混合,增加钾元素。

5.沤肥堆肥。在空地上挖坑,倒入杂草、树叶、生活垃圾等,以黄土覆盖,浇入脏水、雨水,经过三五个月发酵,产生肥力。

其时,已有尿素、氮肥等化学肥料,基本为进口,数量很少,价格昂贵,一般只作追肥使用。记得生产队使用完尿素,包装袋被干部拿回家改成了衣服,穿出来时商标依稀可见,群众调侃:“干部见干部,胸前‘日本’、后背‘尿素’。”


北大屠夫陆步轩


那个时候是农家肥当家,农家肥是粪坑沤出来的。粪坑是人的厕所,沤粪的坑,喂猪的圈三位一体的。

农家的秸杆,杂草和其它垃圾,少量的土,分层放到粪坑里。再放上适当的水。人的大小便通过厕所通道流到粪坑里。猪看见人大便就抢着去吃,猪的粪尿,人得大小便通过猪的走动,猪嘴的拱翻混合在粪坑中成了发酵剂。过几天再加一层。一般夏天两个月就可沤一圈肥。颜色越黑,味道越臭沤出的农家龚质量越好。

勤快人家一亩地要用七八方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农业,号召人民多养猪,常说一头猪就是一座小化肥厂。

化肥的大量出現是在日本占领中国时期,日本商人推销一种叫肥田粉的氮肥。但是多数农民不相信日本人,用的人很少。

除了沤粪,人们还用河坑的淤泥,旧炕旧房土,榨油废渣,牲口粪便,等富含有机物的东西。

地主少则上百亩,多则千万亩土地。他们自己雇人耕种的只占少部分。他们一般也喂养性口和猪,雇用的長短工也积农家肥。但一般大部分土地是用于出租的。积肥是租地的贫雇农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