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過度的享受人生,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文章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易經》:過度的享受人生,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人生當收放結合,勞逸相當,人生才能適度平衡,太過於辛苦和刻薄,這樣的人生即便是得到一些功名,但是也難以獲得幸福。

正所謂“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閒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 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

君子為人處事是不能輕率浮躁,因為輕率浮躁會受到外物的干擾,從而失去悠閒身定的情趣。思慮用心不能太過於執著,因為過於執著,會受到外物的干擾,失去了瀟灑活潑的生機。

總之,輕率浮躁和過分執著,都是不可取的狀態,做事情要講究方法和原則,更要講究一個度,即便是勞逸結合,享受人生,也要懂得適度為好。

但是生活中,很多人難以把握好真正的一個度,總是容易沉浸在過分享樂的過程中無法自拔,從而養成一個鬆散懶惰的習性,這對於人生來說,也是極其得不償失的一個體現。

《易經》:過度的享受人生,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初六:鳴豫,兇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初六爻辭,沉溺於荒淫享樂之中,是兇險的。

《象傳》之中說:這樣的人生,意志必然消退,最後的結局必然是身敗名裂。

初六屬於陰爻,因為不正,是小人,但是初六與九四陰陽相應,有上層強大的援助,可以隨心所欲,得意洋洋,不知不覺的讓自己的身心愉悅起來。

但是容易自鳴得意,結果卻是兇險的,就如同生活中,具備先天優勢的很多人,因為具備先天性的優勢,所以容易恃才傲物,養成一個驕傲享樂的毛病和習氣,缺少了吃苦的一個過程,人生難以腳踏實地起來。

過分的享樂會消磨一個人的意志,最終會喪失自己的本性,遭受禍患,由此說明:適當的愉悅可以舒展身心,但是不易過度。

《易經》:過度的享受人生,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吾因軍事而推之,凡事皆然,願與諸弟交勉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古往今來,庸人失敗,皆因一個懶惰的習性,而有才之人不得志卻是因為驕傲的習氣。

無論是生活還是其他方面都是這樣的道理,我希望各位弟弟能夠與之以此勉勵,以求進步。

一個人不管是人生不得志,又或者是從高處走向低谷,大多都是因為過於傲嬌的習氣,所以很多人說,年少得志是一個災禍,就是因為一個人生活得太順利了,容易驕傲和忘我,忘記了自己的本分,忘記了自己應該刻苦堅持的那一份心性,最終導致的必然是糟糕的人生結局。

所以當一個人身上有著傲氣又有著懶惰的習性時,他的人生必然會走向失敗。

《易經》:過度的享受人生,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有一年,國外一個很規模很大的大學畢業考試。

一個教學樓的階梯上一大群大四的學生聚在一起,討論幾分鐘之後就要開始的考試,他們臉上洋溢著自信,這是他們上大學的最後一場考試,接下來他們就可以畢業找工作。

有幾個人說自己的工作已經找好了,其他幾個人胸有成竹的吹噓著自己將要做多麼大的事業,對於即將進行的考試,他們顯得胸有成竹的樣子。

教授告訴他們:可以帶著自己需要的教科書筆記本等等,但是他們考試的時候彼此不能交頭接耳。

學生們非常輕鬆,當教授把試卷發下去的時候,學生喜形於色,因為他們看到只有5道題,後來幾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集試卷。

這時學生們臉上不再有信心,而且有很多難以相信的表情,教授看著學生哭喪著臉,就說:“有幾個人把5個問題都答完了嗎?”

沒有一個人舉手,教授又問:“有幾個人把4道問題答完了?”

教室裡仍然沒有人舉手,三道?兩道?那一道呢?總有人做完了吧。

學生保持沉默,教授就告訴他們:“這就是我的預期,我就要加深你們的印象,在這幾年的教育之中,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你們一無所知,這些你們不能回答的問題,只會在日常操作之中出現。”

《易經》:過度的享受人生,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然後教授微笑著告訴他們:“你們記住,在以後的日子裡不能驕傲,要不停的學習,不斷的為自己充電。”

教授這一場特殊的考試,其實告訴他們的就是一個道理:學無止境。

這個道理之間淺顯又深刻,如果不想被世界淘汰,就要一直學習。

在這一個過程中,拋開的必然是自己驕傲和停滯不前的懶惰習性,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處於不斷的充電狀態中,最後的人生才能迎來不一樣的光明和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