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前 文 明 (未解之謎)

引導語;我們本次人類從最原始的石器時代到出現現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過一萬年時間。很顯然,這些文明古蹟不屬於我們本次人類所創造,實際上,許多文明古蹟我們現在人類技術都無法建造。根據這些確鑿的證據,一些學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學說,是指在我們本次人類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人類文明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是個非常強盛的國家。亞特蘭提斯人最後變為邪惡了,且不敬神,由於幾次地震,他們的島嶼被海水吞沒。 高度發達的亞特蘭蒂斯,傳說在一夜之間沉沒在深沉海底。

金字塔

金字塔據說是公元前2551年開始建造的。可它是怎樣建成的,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也沒有一個工匠、祭司、建築師或者法老,就金字塔的建築留下隻言片語。金字塔的建成似乎正是為了塑造一個永恆的謎,也許有一天當人們真正能全部破譯出一直困擾人類的種種謎團之後,人類就找到了通向外宇宙的通天之塔,而斯芬克斯之謎也將迎刃而解了。

人類鍥而不捨的研究正在一點點加大著金字塔的神秘: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公元前2000多年前他們究竟是用哪種力量、什麼樣的機器、採用何種技術來投入建造?他們使用什麼手段來使隧道挖掘達到水平程度?建築師設計的是何種方法使隧道向前推進?他們使用什麼燃料照明?他們怎樣從採石場切割下巨大的石塊?他們怎樣搬運這些巨石,並且分毫不差地將它們相互結合在一起?一座金字塔大約需260萬塊巨石,每塊巨石重約5~12噸,這些巨石被採割下來,還需經過磨光、搬運,然後在工地上分毫不差地組合成一個整體。在金字塔深處的通道,還繪有五顏六色、精美絕倫的壁畫!勤勞的古埃及人假若每天可摞起10塊巨石,那麼,他們差不多需花25萬天工夫,才可建成一座金字塔。如果氣勢恢宏的金字塔真是一位古怪的國王心血來潮的結果,那麼這位好大喜功、講究排場的法老必須保證自己活上644年時間,才可能見到為他建造的近150米高、塔基邊長在200餘米的金字塔!

我們不準備單純地相信金字塔就是法老們的墳墓,圍繞金字塔巧合的數據太多太多,然而,這真是一種巧合嗎?簡單的數據可以巧合,但這些數據和天文符號傳遞的信息也僅僅只是一種巧合嗎?我們正在逐步陷入一個怪圈,即我們總是以人類的科技力量去衡量大量留存於世上的史前文明,然而,這種科技——人類數千年來自以為是的法寶——往往總是無能為力,因而顯得十分的稚拙和可笑。在這種前提下,一部分人醒悟了,他們一旦發現把研究過去時代的慾望變成驅動現代集約研究的契機不足以見效,立即改弦易張,小心地收起了各種好奇的隱秘思想,只在一個個神秘的遠古文明遺址前固執地徘徊不去。

亞特蘭蒂斯

沿著北緯30°線尋覓,我們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於“悲慘的一晝夜”間沉沒於海中的亞特蘭蒂斯,也就是常說的大西洲。

傳說中沉沒的大西洲位於大西洋中心左右。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亞特蘭蒂斯島,島上有宮殿和奉祝守護神波塞冬的壯麗神殿,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壯觀。首都波塞多尼亞的四周建有雙層環狀陸地和三層環狀運河。在兩處環狀的陸地上還有冷泉和溫泉,除此之外,島上還建有造船廠、賽馬場、兵舍、體育館和公園等等。

這就是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特提斯的景象。這座理想之都從此成為眾人心目中永世嚮往的神聖樂土。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國學者史考特·艾利歐德指出,亞特蘭特提斯在當時已達文明的巔峰期。

19世紀中期,德奈利經過畢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亞特蘭特提斯——太古的世界》,這位被譽為“科學性的亞特蘭特提斯學之父”的美國人通過考察指出:柏拉圖所記述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是真實的!亞特蘭特提斯一夜之間沉沒於海中。少數居民乘船逃離,留下了關於洪水的傳說。

最近從海底探測獲得的資料顯示,在古代哲學家的著作中被稱為"奇蹟"的亞特蘭蒂斯,可能正沉沒在百慕大三角的西方。由水中拍攝的照片和實地勘測可知,1.2萬年前的人類已能舉起數百噸的巨石了。這“大洪水”時代以前的文明廢墟,其海底牆壁和海中道路的浩大精妙,不亞於今日視之為謎的7000年前埃及金字塔。

也許在1.2萬年前,人類對宇宙的知識已經超過了今日;也許在三、四萬年前或十多萬年以前,人類已經有了數次這種文明的高峰。我們僅僅可以知道地球文明史的高峰是人類創造的,但無法得知人類文明的進程。

巨人才能有的力量——黎巴嫩原始部落神殿遺址

在黎巴嫩巴爾別克村,有一個原始部落遺址,它的外圍城牆是用三塊巨石砌成,每塊都超過1000噸,即100萬公斤,其中僅一塊石頭,就可以建造三幢高5層、寬六米、深12米的樓房,且牆厚度達30釐米。這三塊巨石在當時怎樣運來的,有誰知道?

史前文明時,印度恆河流域發生過核戰爭!

有一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寫成於公元前1500年,距今有3400多年了。而書中記載的史實則要比成書時間早2000年,就是說書中的事情是發生在5000多年前的事了。

此書記載了居住在印度恆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達瓦人、弗裡希尼人和安哈卡人兩次激烈的戰爭。令人不解和驚訝的是從這兩次戰爭的描寫來看,他們是在打核戰爭!書中的第一次戰爭是這樣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穩坐在維馬納(類似飛機的飛行器)內降落在水中,發射了阿格尼亞(可能類似火箭武器),它噴著火,但無煙,威力無窮。剎那間,潘達瓦人的上空黑了下來,接著,狂風大作,烏雲滾滾,向上翻騰,沙石不斷從空中打來"。"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曳,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使地動山搖,大片的地段內,動物倒斃,河水沸騰,魚蝦等全部燙死。火箭爆發時聲如雷鳴,敵兵燒得如焚焦的樹幹"。

第二次戰爭描寫更令人毛骨悚然、膽顫心驚:"古爾卡乘著快速的維馬納,向敵方三個城市發射了一枚火箭。此火箭似有整個宇宙力,其亮度猶如萬個太陽,煙火柱滾滾升入天空,壯觀無比"。"屍體被燒得無可辨認,毛髮和指甲脫落了,陶瓷器碎裂,盤旋的鳥在天空中被灼死"。

看到此慘狀,現代人會立刻聯想到原子彈爆炸後產生的威力。在原子彈還沒有產生的年代,許多學者一直認為此書中的那些悲慘的描寫是"帶詩意的誇張"。可是到了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後,他們才恍然大悟,這些描寫就似原子彈爆炸目擊記一樣準確。

後來考古學家在發生上述戰爭的恆河上游發現了眾多的已成焦土的廢墟。這些廢墟中大塊大塊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要知道,能使岩石溶化,最低需要1800度。一般的大火都達不到這個溫度。只有原子彈的核爆炸才能達到。

在德肯原始森林裡,人們也發現了更多的焦地廢墟。廢墟的城牆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築物內的石制傢俱表層也被玻璃化了。除了在印度外,古巴比倫、撒哈拉沙漠、蒙古的戈壁上都發現了史前核戰的廢墟。廢墟中的"玻璃石"都與今天的核試驗場的“玻璃石”一模一樣。

由此而論,國外物理學家弗裡德里克·索迪認為“我相信人類曾有過若干次文明。那時的人類已熟悉原子能,但由於濫用,使他們自己遭到了毀滅”。我們的地球已存在50多億年了,而人類文明難道僅僅有5000多年的歷史嗎?

是否存在著史前超文明

以上種種超文明不解之謎,一些科學家認為有兩種解釋,一是外星人訪問地球所留下的痕跡,一是現代人類文明之前,曾經出現過前一屆高級人類的史前超文明。越來越多的人更為相信後一種解釋,有科學家提出了地球文明週期進化論。生物考古學家認為,地球誕生至今的45億年曆史中,地球生物經歷了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週而復始,最後一次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有人據此推斷,20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高級文明生物,但不幸毀滅於一場核大戰或巨大的自然災變。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幾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跡,僅留下極少遺物,成了現代人類的不解之謎。也有人認為,前一屆高級文明的毀滅,是因為地球氣候的週期性變化。或者因為地球磁場的週期性消失。太陽系運轉到宇宙空間某個特定位置時,地球上將會週期性地出現不適應人類生存的氣候。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便是一個例證。地球的這種週期性氣候變化會導致高級智慧生物的週期起源和進化。

當然,這些僅是一家之言,或者說僅是一些猜測。然而,超文明的不解之謎,倒確實值得人們認真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