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见过情商低的父母,就是不停的地给孩子讲道理

饭店里,一个孩子用勺子舀着他最爱的排骨汤喝,一不小心汤汁溅到了身上,他紧张的看了看身边的妈妈。果然,妈妈看到后不停的指责孩子,说他连喝汤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长大还能有什么出息?

整整半个小时,妈妈的唠叨就没有停止过,哪怕是爸爸在一旁劝说也无济于事。孩子只能低着头流着泪默默的听着,不敢有任何的反驳。妈妈越说越起劲,一直到逼着孩子大声认错,保证下次不会再犯才心满意足。

这位妈妈显然用错了教育方法,她从头至尾都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而是用恶意的语言发泄着自己心中的不满。她们以为对孩子喋喋不休的讲道理是为了孩子好,却不知这样只会加深孩子心中的反感,让孩子陷于尴尬境地。

教育家:见过情商低的父母,就是不停的地给孩子讲道理

情商低的妈妈,就是不停的对孩子说教讲道理

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所以会无形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压力。一旦孩子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或者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会软硬兼施的达到孩子服从自己的目的。

虽然表面看上去最后取得胜利的总是父母,可其实他们虽然赢得了面子,但却疏远了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每一分苛刻,都等同于让孩子进行一次自我否定,孩子会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从而变得自卑无助。

教育家:见过情商低的父母,就是不停的地给孩子讲道理

5岁的强强迷上看电视,父母用尽了各种办法,一会儿告诉强强看电视对眼睛不好,一会儿又告诉他看电视会占用他很多玩耍的时间。可是即便如此,强强依然着迷于动画片,对父母的话不理不睬,让父母很是无奈。

后来父母改变了一种教育方法,他们同意强强看电视,但每次在看完电视后都要写一篇观后感,把自己对于剧情的想法简单的进行描述。渐渐的强强觉得写作太麻烦,自然也就不再主动看电视,最后终于和电视挥手告别,划清了界限。

有的时候说教没有任何的作用,至少对于年幼的孩子是如此。父母要让孩子真正懂得事情的道理,这样他们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努力做一个情商高的父母,用行动代替说教,或许这样更能够让孩子愿意接受。

教育家:见过情商低的父母,就是不停的地给孩子讲道理

刚学会用筷子的朵朵正努力的一口一口吃着面条,可是她显然动作还不熟练,面条经常会掉到饭桌上,这让父母很是不满。

于是妈妈便开始斥责朵朵,不断的对她讲道理,因为在父母的眼中,用筷子吃面条绝非难事,他们实在无法想通为什么朵朵总是出错?

只是父母并不知道,不停的说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难以接受,他们内心的反感度会越来越强,甚至会产生逆反心,以此来无声的抗议父母。

教育家:见过情商低的父母,就是不停的地给孩子讲道理

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耐心说教,有的父母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往往会先用暴力对待孩子,在打完孩子之后,再和孩子慢慢讲道理。

如果遇到这样的父母,那么无疑是孩子的悲哀。因为他们已经不仅仅是情商低这么简单,而是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情商,往往带给孩子只是无尽的伤害,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是明显的观念偏差

彤彤非常喜欢玩橡皮泥,她的一双小手能够创造出很多可爱的作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橡皮泥会时常的出现在沙发上,椅子上,黏糊糊的把家里弄得很脏。

很显然,父母看到这样的场景基本都会失控,只是这让年幼的彤彤难以理解。因为老师说玩橡皮泥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创造力,为什么父母对此并不支持呢?

其实父母的关注点在于家庭卫生的保持上,彤彤父母要求她把掉落在沙发等地方的橡皮泥清理干净。只是一次,彤彤就体会到父母平时打扫卫生的辛苦,所以之后玩橡皮泥的时候,她都会格外的注意。

讲道理,是从成人的角度强加给孩子的,孩子没有亲身体验过,无法和实际生活或导致的结果联系上,他们就会认为家长的“讲道理”实际上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和强迫式的压制,从而会产生反感和抵制情绪。

想让孩子懂得道理,就应该给他们一些试错的机会,比如空调毯被画花了,那就让孩子一直用这条画花了的毯子,或者让他自己动手把毯子洗干净。

这个世界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孩子,更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在潜移默化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教育家:见过情商低的父母,就是不停的地给孩子讲道理

想让孩子变得有教养,父母得先以身作则:

  • 经常说你好

父母在外看到朋友同事时,当着孩子的面应该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哪怕只是短短的你好两个字,也蕴含着一个人的素养,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也会主动和他人打招呼,这自然会加深人们对孩子的好感,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极其有益的。

  • 经常说谢谢

当我们接受到他人的帮助时,应该由衷的说出两个字,谢谢。这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他人帮助的一种感恩。不管接受了别人多少恩惠,这两个字都是必不可少的。

懂得感恩的孩子,自然会珍惜身边的一切。他们会用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和亲人,反之他们也会受到大家的认可,收获更多更好的一切。

  • 对不起,打扰了

如果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那么一定要首先说出这句话,这是礼貌的一种表现。而且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谦和,千万不能用命令或者强迫的语气和对方说话。

孩子宛如一张纯洁的白纸,而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孩子特别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举止,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很有涵养的话,孩子也容易跟着学习,从而变成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和粗话连篇的孩子相比,懂礼貌的孩子很容易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未来也会有着更好的发展前途。

学会做一个高情商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很快大家将发现,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我们自己。

教育家:见过情商低的父母,就是不停的地给孩子讲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