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寫作業就變身“事精”,墨跡起來,教會他“三隻青蛙”法則

孩子寫作業太磨嘰,相信很多"老母親"都有這種感慨,陪娃寫作業爸媽被逼瘋成魔的事件也是頻頻爆出。之前網絡上就有一張"媽媽陪兒子寫作業氣到腦梗住院"的病歷,主要也是陪孩子寫作業給氣的,這位媽媽的女兒,幾乎每天寫作業都要到晚上十點以後才能結束。發病當天,也是如此,這一著急一激動,就悲劇了。

其實,有不少家長都這樣描述自己的陪娃做作業的心路歷程:陪孩子寫作業,那是用生命在陪啊,氣到想將孩子狠揍一頓或者爸媽混合雙打,讓爸爸媽媽們不斷遊走在崩潰的邊緣。

孩子一寫作業就變身“事精”,墨跡起來,教會他“三隻青蛙”法則

孩子為什麼老寫不完作業?

崩潰是沒有用的,找到方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那麼孩子為什麼老是寫不完作業呢?

不少媽媽總結的情況,都大同小異,但孩子寫不完作業,基本都是這些問題。

一、貪玩,藉口特別多。有的孩子比較貪玩,一到家就說學習累了,要玩一會兒。好不容易吃完晚飯叫寫作業,又說要活動活動,才能消化下。終於開始寫了,卻又是寫一寫、玩一玩,有時覺得數學題不好做,就去寫漢字,寫了沒幾個字,又想起要背書……

二、跟你瞎聊天。有的孩子寫幾個字就開始扯話題,做一會作業就開始喊累,或者說自己沒力氣寫了。有的孩子呢,不愛動腦筋思考,就等著你教他,教好多遍還不會……再有耐心的家長,分分鐘被氣到胸口發堵!

三、缺乏自制力,"多動症"發作。學習的時候各種拖拉,手腳就像閒不住似的,橡皮、鉛筆、本子、檯燈,凡是手可觸及的東西都會被摸個遍,一會喝水,一會尿尿,能想到的事情全部做一遍,寫個作業分分鐘就一整夜,還是寫不完。

孩子一寫作業就變身“事精”,墨跡起來,教會他“三隻青蛙”法則

小孩做作業拖拉怎麼辦呢?

有的小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會將盡早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有的孩子就相反,每次都會出現拖著不想做的現象,他們做事沒有計劃,想一出是一出,時間花了一大把,卻什麼都做不好;他們不懂得珍惜時間,經常將大把寶貴的時間用在亂七八糟的事情上,結果幾個小時也做不完。面對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其實這就是孩子不懂得利用好時間,存在拖拉的情況。好了,該怎麼解決呢?向大家推薦"三隻青蛙"法則。

孩子一寫作業就變身“事精”,墨跡起來,教會他“三隻青蛙”法則

什麼是"三隻青蛙"法則。

"三隻青蛙"法則的提出者——博恩·崔西,他是是全球知名的時間管理大師。他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寫了《吃掉那隻青蛙》這本書,全書最精華的內容就是"三隻青蛙"法則。

"三隻青蛙",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時間段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它們可能是很難完成的任務,但是卻是必須吃掉的三隻青蛙。該怎麼吃呢?其實總結起來很簡單,就是要先吃掉最醜、最大的那隻。其實也就是最為重要、難度最大的事情,要首先從這種事情做起。

孩子們並不懂得如何區分這些事情,特別是困難的事情,因為這類事情常常會讓人感覺煩惱和棘手,然後做不好就逃避了。但是越不去做的事情,之後就更會產生畏難情緒,惡性循環下去,就只能眼看著時間流逝,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都做不到、做不好。這種時候,孩子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勇敢地吃掉這讓人討厭的"三隻青蛙"。

孩子一寫作業就變身“事精”,墨跡起來,教會他“三隻青蛙”法則

運用"三隻青蛙"法則的具體步驟:

一、製作時間清單。

要教會孩子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時間,同時如何利用時間,也就是成敗的關鍵。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份時間清單。

1. 重要且緊迫的事情排第一。當天必須要做的、不能拖延的事情,可以歸入這一類事情中。比如說做當天的作業,這就是每天晚上最重要也最為緊迫的事情。要教導孩子果斷利落地去執行這件事情,沒有任何退路,就是要去完成。如果孩子能夠保持高度的專注力,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其中,家庭作業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的。要鼓勵孩子勇敢地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2. 重要但不太緊迫的事情排第二。實際上就是時間上有一定餘地,次級重要的事情可以歸入。這些任務可以稍微推一推的,比如說做模擬試卷,可以換個時間,比如說週末,或者孩子有精力,或者比較有學習興趣的時間再完成。

孩子一寫作業就變身“事精”,墨跡起來,教會他“三隻青蛙”法則

3. 緊迫但不怎麼重要的事情排第三。這類事情的時效性要求可能較高,但並不是特別重要,這個時候,家長開有幫助孩子分擔一些任務。比如說老師要求孩子"手抄報",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完成一些機械的工作,幫助孩子減輕壓力,甚至可以幫忙找好資料,畫好細緻的畫邊,和孩子一起完成。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主要的創意設計工作和文字書寫工作還是要由孩子來負責。

4. 消遣類的事情排第四。其實有很多事情,在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中,都是無關緊要的,那就可以歸到這一類。比如說很多消遣類的。看漫畫書、看動畫片、玩手遊、玩身邊亂七八糟的東西等等。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完成了重要的事情之後,再將這些事情作為鼓勵,填充到閒暇時間、碎片時間去完成。也在一個方面給了孩子放鬆的時間,前提是孩子完成了之前那些重要的事情。

這樣一來,事情的輕重緩急就就幫助孩子分配好了,然後就是幫助孩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二、幫助孩子自己從清單中找出"三隻青蛙"。

在製作時間清單的同時,孩子已經對自己要做的所有事情有了一個排序,哪些是最重要和緊迫的,現在我們就可以進行挑選,選出最難、最重要的,這就是孩子必須面對的"三隻青蛙"。孩子們一天的重要工作,就是要盡全力在最開始就解決掉它們,之後再做其他事情,就會十分順手和從容。

1、 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最大、最醜的青蛙"

通過上面的分析之後,孩子就能把最重要的事情減少到只有三件,但是這三件事情仍然會有難度和重要性的差異,家長要幫助孩子做的就是專注於他們最不想去面對的事情。

每個人都會有逃避的心理,孩子更加不會例外,當困難擺在眼前的時候,就會通過別的方式來想辦法逃脫,某種情況下,拖拉就成了這樣的好辦法。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避無可避,必須晚完成。當孩子將自己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其中時,很可能會發現"這隻青蛙"其實並不強大,其實只是以前沒有專注地完成罷了。

孩子一寫作業就變身“事精”,墨跡起來,教會他“三隻青蛙”法則

2、 創造好環境幫助孩子有效利用"青蛙時間"。

其實。克服困難,吃掉青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時間去完成。家長要幫助孩子創造好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充分地利用好這些時間,而不要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浪費時間。家長可以從下面這些方面幫助孩子有效利用時間:

1. 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學習是需要很高的專注力的,如果在很嘈雜的環境下開展,孩子又怎麼能夠專心呢?那就更給了他們拖拉的藉口。所以,父母要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同時跟家庭成員商量好,儘量避免孩子被說話聲、走路聲打攪。

2. 收起孩子的電子設備。很多電子設備都會分散孩子的專注力,那麼在完成最困難的青蛙的時候,肯定不能讓這些東西干擾到孩子。家長可以暫時拿走孩子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可能干擾注意力的東西,以防出現"邊學邊玩"的情況。

3. 讓孩子一心一意。

提醒孩子只有把"一隻青蛙"完全吃掉,才能對付下一隻。這樣就能避免他們在寫作業時三心二意,不會手頭做著這個科目,心裡卻想著別的科目的問題。

4. 練習腹部呼吸。穩定的膈肌呼吸會降低我們的心率並清除我們的思維,讓我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讓孩子在累了的時候,練習腹部呼吸,幫助他們緩解焦慮,保持身體平靜。

孩子一寫作業就變身“事精”,墨跡起來,教會他“三隻青蛙”法則

通過慢慢的訓練,孩子會逐步使用"三隻青蛙"法則來處理每天晚上大堆作業了,家長就可以和他們一起做拓展,用青蛙法則來拓展,將每天、每個星期、每個月的事務,都安排解決,逐步延伸到孩子的生活領域,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時間。按照這樣的方法,孩子就能夠更好地安排和把握時間,從而更好地處理好學習、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讓孩子成為自己控制時間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