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區雙河鎮百名幹部進百村聯萬戶 聽民聲 解民憂

手拿日記本,每天下班走村串戶跟群眾拉呱幾句,邊走邊聽,邊聽邊記,邊研究邊解決……現如今已成為雙河鎮村幹部們的工作常態。

翻開一本本日記,扉頁上“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兩行大字分外醒目;瀏覽內頁,殘疾人家庭情況、困難家庭情況、普通家庭情況等各種標籤分類規整;再細讀一番,從整村到各個小組,戶情統計詳實,問題記錄明確,甚至還有手繪的村組地圖……小小的日記本,可是大有看頭。可以說,一本日記就代表一個村組。


臨河區雙河鎮百名幹部進百村聯萬戶 聽民聲 解民憂

為持續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雙河鎮創新開展百名幹部進百村聯萬戶大走訪活動,組織結對共建黨組織負責人及鎮、村兩級共百餘名幹部進行入戶走訪,瞭解社情民意。大走訪中,寫好“民情日記”成為每名幹部的工作任務,也是他們的工作成果,更是他們服務百姓的行動指南。

雙河鎮臨鐵村黨支部書記王建紅就是走訪聯戶幹部中的一員,翻開他的“民情日記”,上面清楚記載著臨鐵村內方方面面的情況。“通過入戶走訪,我們真正傾聽了群眾的心聲,摸清了群眾的‘家底’,知曉了群眾的期盼。”王建紅說,通過記錄民情檔案,自己的工作更有了針對性,群眾反映的問題也能儘快得到解決。

臨鐵村緊鄰城區,許多村民都在城內工作、上學,先鋒橋成為他們的必經之路。從橋上下來,需要急轉彎才能進入村內主幹路,由於視線盲區且來往的車流和人流量大,這個路口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村裡一直計劃拓寬重修村內主幹路,但重修工程量大,並且存在許多實際困難,一時間王建紅陷入了兩難境地。


臨河區雙河鎮百名幹部進百村聯萬戶 聽民聲 解民憂


臨河區雙河鎮百名幹部進百村聯萬戶 聽民聲 解民憂

百名幹部進百村聯萬戶大走訪活動開始後,五組村民石開軍提出在主幹路旁邊修一條輔道的建議讓王建紅豁然開朗。如今,改造工程已經開始施工,村民的期盼即將變成現實。不僅如此,通過開展大走訪發現並解決問題,臨鐵村的喜事一件接著一件:道路沿線安裝了路燈,晚上再也不用摸黑回家了;村裡聘請了專業的農藝師,閒置多年的溫室大棚重新煥發出生機;村部的醬菜廠、粉條廠一派繁忙,銷路不用愁……幹部進村聯戶走訪,變“群眾求助於幹部”為“幹部問事於群眾”,不僅彙集了民智民力,更加贏得了民心民意。


臨河區雙河鎮百名幹部進百村聯萬戶 聽民聲 解民憂


近幾年,由於黃河向北岸衝淘,防洪堤越來越近,加之上游來水量大、水位高,導致雙河鎮奮鬥村3500畝土地陰滲嚴重,根本無法耕種。村民心頭擰著一個“大疙瘩”,村幹部們更是一籌莫展。在大走訪活動中,群眾對這一問題反應強烈。為順應群眾呼聲和期盼,雙河鎮黨委、政府下定決心要解決這一難題。經過多方聯繫協調,奮鬥村開挖了一條長4.2公里的排水渠,目前工程已經完工。“我們家地摞荒已經兩年了,今年這個排幹終於挖通了,真是太好了,我們把地都翻過了,就等明年開春種的了。”奮鬥村三組村民馬有生高興地說。

聯戶幹部不僅把群眾集體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落實到位,具體到每戶的冷暖他們也都裝在心裡。團結村六組村民王樂多年前因車禍導致癱瘓在床,上廁所很不方便。王樂的家人向入戶走訪幹部提出想在家裡安裝水沖廁所,可團結村並不在雙河鎮2019年改廁計劃範圍內。瞭解這一情況後,鎮裡當即決定以群眾的需求為先,聯繫工人上門為王樂家安裝了水沖廁所。“這個廁所可給我解決大問題了。”王樂說,因為自己行動不便,家人既要忙地裡的活,還要照顧自己,很是辛苦,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他每天都很少喝水。民有所呼,必有所應。雙河鎮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切實把民生實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自入村聯戶走訪活動開展以來,雙河鎮始終堅持把“改”字貫穿始終,強化整改意識,堅持邊查邊改,能改的立即改、馬上改;需要上報解決的,鎮黨委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明確整改時限;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通過二次回訪向群眾合理解釋,有效消除負面情緒。在聯戶幹部們看來,聯村聯戶的關鍵在於聯心,只有大家的心連在一起,勁兒才能使在一起。

臨河區雙河鎮百名幹部進百村聯萬戶 聽民聲 解民憂

“入戶走訪必須實實在在,不走形式,每個幹部都要帶著感情沉下去,為老百姓辦實事。”雙河鎮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呂波說,目前,雙河鎮16個行政村101個村民小組已全部走訪到位,基本實現了對農戶的全覆蓋。排查出群眾反映的各方面問題共計83條,已經落實整改68條,剩餘的正在積極制定整改措施。

眾人划槳開大船,一呼百應力量強。寒風瑟瑟,擋不住雙河鎮黨員幹部繼續“走村串戶”的熱情。他們點點滴滴的行動,正匯成一股暖流,流淌在雙河鎮老百姓的心頭。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史蘇文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