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記憶死在那離別的冬天


闖關東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口遷徙之一。

(闖關東劇照)

“闖關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闖關東”指的是山海關以內的人民出關謀生;狹義上的“闖關東”是指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民國期間,中原地區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平時所說的“闖關東”通常是狹義上的。

1、“關東”的歷史背景:

在明朝時期,修建了山海關以及與之相連的長城,從此便有了關內關外的地理分界:山海關以東的地方稱為“關外”,山海關以西的地方稱為“關內”。

(明長城遺址)

而“關東”指的就是今天的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地區。

《萬里行記》說:"古代的"東北",乃"遼河流域"的東北。"

其實,關於“關內關外”,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關外的遼西地區在燕國的統治之下,而遼東直到明代都是山東管轄的。但是滿族人入關口之後,削去了山東的一部分地區,之後在清朝時期,遼東被迫和山東分割。這樣看來,從戰國開始,關內和東北地區頗有歷史淵源。

2、闖關東的歷史沿革:

在清朝以前,東北人口主要有滿足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漢族人口幾乎沒有。於是,從1644年開始,截止到1667年,清政府頒佈了《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這一條例使得大量漢人湧入東北地區。但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後,割讓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俄羅斯帝國的勢力由此向東北深入。清政府擔心此前湧入東北的漢人與俄國人勾結,對清朝產生威脅。

(割地示意圖)

所以,清朝停止了向關外移民的一切事宜,並且以維護東北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為由,在1688-1860年間,清政府對關東實行禁封政策。官方許可的出關活動就此結束。

“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

但是,19世紀期間,黃河下游連年遭遇災害,農民苦不堪言,沒有糧食的破產農民冒著危險,不顧禁令,闖入關東地區謀生,“闖關東”由此而來。(饑荒中的小孩)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的控制越來越弱,沙俄不斷入侵東北,為了鞏固對邊疆把控的力量,清政府在1860年又逐步開放禁令,1897年全部開放關外地區。

3、闖關東的人口規模:

1910年,關東的人口總數增加到1800萬人,到新中國前夕已經有4000萬人。其中闖關東的人數有3700萬。直到今天,東北的人口中仍有許多當年闖關東留下的山東人,尤其是大連,截止到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山東人後裔的比例約佔大連總人口的60%以上。

總結:闖關東是一場悲壯移民活動,是一種社會歷史的移民現象。它的發生有特定的歷史背景,也有特定的路線。有客觀的環境因素,有內在的政治因素。


歷史時間線


是真實的,明清時期,闖關東主要是山東人,山東氣候四季分明,人口繁殖速度快,耕地面積相對有限,一家往往有五六個孩子甚至更多,兒子們分居后土地資源銳減,食物減少。若是遇到蝗災洪水氾濫之年,會有大批山東人闖關東,遷徙東北三省來獲得土地生存的資源。我村就有十幾戶闖關東的,現在有半數返回了老家。





模鬯齋集


歷史會淡化一切,許多真實的故事重大的事件都會變得虛無飄渺,而老一代帶走了許多的他們經歷的故事,新一代沒有經歷的事情而無知的懷疑曾經的一切。

根據東北地區的人口構成,漢族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

而東北地區原來並沒有這麼多的漢族,而是以滿族,朝鮮族,達斡爾族,和蒙古族雜居地區。

而今天的東北地區漢族佔有量這麼巨大,就可以看出曾經埋沒的歷史,一個民間的大移民,闖關東的故事,是人民用腳,在山海關內外重重的書寫的,也流傳在人民的心裡。

而且持續時間之長,之廣。

以山東人為主,河北人,河南人,安徽人,江蘇蘇北人,這些前輩們闖關東成為今天的東北人民的祖輩。

民間的許多故事都流傳於民間,而沒有官方記載,因為統治者不關心這些事情,而就在歷史書上沒有這個重大事件的記載。


寶樹白石


當然存在過,而且還經歷了跨度非常長的時間,和巨大的參與人口數量。有研究者甚至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具張善餘的《中國人口地理》統計,闖關東的人大約有4000萬左右。

1860年之前,清政府為維護自己老祖宗在東北的固有習俗,一直不允許漢民北入東北。但清末之後中國內憂外患,內部國家積弱,官員腐敗,人民困苦。外部列強入侵,清廷只能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來勉強應付。清末民國時期,黃河的中下游或是頻頻決堤淹沒村莊良田,或是持續乾旱,滴雨不下,這導致黃泛區受災嚴重,可謂民不聊生,餓殍遍野,老百姓苦不堪言,而政府卻無力救災,人民置於水火之中。

不知大家看過馮導拍攝,由張國立主演的電影《1942》沒有,電影裡描述了河南1942年大旱,百姓受災後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電影裡,逃荒路上凍餓而死的人不計其數,野草樹皮吃沒了就吃“觀音土”,實在沒辦法的就賣兒鬻女,簡直慘不忍睹。儘管如此,但我還是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部電影拍出的慘狀,也不及真實情況的百分之一,據說,最後還出現了吃人的人間慘劇。具統計,僅這一次受災,河南,山西,山東三省損失人口多達4.5百萬之巨。而民國政府相關官員卻以“老百姓死了,國土還是咱的,要當兵的死了,國家就沒了”為理論,消極救災,但在對日作戰方面,也沒見他們有什麼出色的作為。

清末民初時期,黃泛區的百姓為了活命,就開始了北遷尋找新家園的旅程。

說這些書面上的東西也許太空泛了,我也給大家說說我身邊真實的闖關東的事例吧。

我本人就是山東的(德州齊河),我的鄰居是一位73的大爺,姓張,他有一個哥哥,就是在1945年左右隨父輩逃荒去東北的。在我小時候,他還給我提及過,他哥哥以前來探親給他說,東北白山黑水,土地都黑黝黝的,一把都能攥出油來,肥的很,至於“棒打狍子瓢舀魚”那就更不是事了,千年老人參,煤礦,金子多的很,還去山裡抓野豬碰到什麼“黑瞎子”,老虎之類各種離奇的事云云,聽的我老以為他在吹牛,當然,到我長大一些了才瞭解到,這些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實。

後來,在我十一二歲的時候,張大爺家添了孫子,那位東北大爺又千里迢迢的來了一趟,這一次,我是見到真人了。

印象中那是年前幾天,天冷的讓人發抖。早上我聽隔壁放鞭炮,就問爸爸:“還好幾天才過年,我大爺咋放鞭炮開了?”我爸爸說:“你東北逃荒的那個大爺回來了,一家團聚,能不高興嗎?”我聽了後趕緊跑去他家,張大爺笑的滿臉開花的拉著我說:“你看,你還說我吹牛嗎?這個就是你在東北的大爺!”這時,我抬頭看了看他,只見我面前站著一位全身都是各種“皮”的老年男子——皮襖皮褲皮靴皮帽,總之,全身都是各種我叫不上名來的皮毛衣服,他個子不太高,彤黃的臉笑起來堆滿了皺紋,顯得和藹而精煉。他伸手掏出一把我從未見過的小堅果塞到我兜裡讓我吃,後一邊和眾人說話,一邊跺著腳罵:“真他媽的凍死我了!我們那零下三四十度我都沒事,來這咋覺著冷氣往骨頭裡鑽!和東北不一樣!嗯......冷!”大家聽罷都哈哈樂著,邊聊天邊趕緊燒火做飯。

至今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把堅果我吃的太費勁了,半天也咬不開一個,後來還是我爸爸給我全部拿錘子砸開我吃的。還有,那位大爺還隨身帶了一把手槍來!我記得我爸爸以前有把打兔子的長槍,但後來讓政府大隊沒收了,我還從沒見過手槍(別給我說火車安檢過不了什麼的,我十歲的時候1995年,那時候家裡才剛剛買了電視,更不要提什麼安檢儀器設備,買票都不用身份證的)具他說,上山的時候就得牽著狗帶著槍,要不太危險。

我還摸過那把槍。

時間過去20多年了,我還是能記得那把咯牙的堅果和那手槍冰冷的木頭手柄。當然,我大爺更是那時候闖關東人的真實寫照。





我想淹死在學海里


闖關東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其實與俄羅斯的侵略有關的,清朝末年,俄羅斯長期賴在東北不走,清朝政府開始放開並鼓勵闖關東開荒,當時,最早去東北闖關東的人還可以從縣政府領到五兩銀子到20兩銀子做為初期開荒的費用,基本上是誰開荒土地就歸誰,再後來闖關東的人多了,就不給錢了。


誰是我知心


歷史上闖關東真實存在,主要是山東人為謀生闖關外去東北,生存不易。為了生活背井離鄉去東北開荒,艱難困苦的環境,沒有辦法,生活不容易啊。也有部分河北、河南去闖關東的。清政府不許關內人去東北,都是偷偷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