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明明有著角逐天下的實力,為何卻選擇偏安一隅在南越終老?

秦朝末年,先有陳勝吳廣起義,後有各路諸侯興兵滅強秦,再之後楚漢爭霸,漢朝一統天下。那是一個百姓悽苦,英雄輩出的時代。在哪個雲詭波橘的大時代裡,卻有一個名叫趙佗的小人物創造了一段大歷史,當然嚴格來講趙佗也並不是一個小人物,但是在哪個英雄輩出爭霸天下的時代裡,

趙佗為何明明擁有著角逐天下的實力卻選擇偏安一隅在南越終老呢?

一、趙佗與南越

在高考必考經典古文裡面,有個叫賈誼的人寫了一篇名篇《過秦論》,記載“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而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派往前去取百越之地的將領就是趙佗。當時趙佗任副將,帶領著五十萬大軍去平定百越之地,也就是如今的嶺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當時的趙佗意氣風發,深受朝堂信任,不僅領兵親征,還被秦始皇委以重任,讓他在攻打下來之後全權負責嶺南地區的一切事務,包括軍政大權。這也讓他充滿動力,儘管當時已經連續三年戰敗,主將被殺,趙佗也沒有放棄,繼續進攻,最後在公元214年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

趙佗明明有著角逐天下的實力,為何卻選擇偏安一隅在南越終老?

這個時候的嶺南還有另外一個權利比趙佗大的人,叫做任囂,是趙佗的老首長,他們關係還行,不過任囂壽命不長不久之後便病死了,將南海郡託付給了趙佗。除此之外趙佗還實行了任囂臨終前的最後一道命令,以兵力隔絕五嶺通往中原的道路。從這之中也可以看出來任囂趙佗這對官場老搭檔已經把南海郡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資產!

亂世出英雄,也出佔山為王的梟雄。秦二世時期,各地農民起義頻繁爆發,只因苛捐雜稅沉重,刑法極嚴,農民起義一爆發各地紛紛響應,前有在秦朝壓榨下苦苦求生的無數農民,後有秦統一六國後剩下的六國舊貴族推波助瀾,整個天下一夜間再度成為亂世。在陳勝吳廣起義被鎮壓後,又再次有數路大軍起兵攻打咸陽,其中劉邦、項羽最為出名,最後楚漢相爭,項羽烏江自刎,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

我們今天不講楚漢相爭的歷史,只講一下在大歷史的洪流下衝擊出來的小小支流,南越國。秦朝末年農民起義大爆發,嚴格來說,趙佗也趕了一波歷史潮流,他吞併了旁邊的桂林、象郡,最後自立為王建立南越國。

從時間上來看,趙佗建立南越國是公元204年,那個時候項羽和劉邦還在爭霸,尚未決出勝負。而比較趙佗在南越國的實力綜合來看也並不是不能和劉邦項羽抗衡一二,那麼為什麼趙佗就是不出兵北伐角逐天下呢?

趙佗明明有著角逐天下的實力,為何卻選擇偏安一隅在南越終老?

二、趙佗不從南越國興兵的原因分析

嶺南之地自古以來被稱為蠻夷之地,在秦朝沒有南下攻打百越之地之前,嶺南各地還是以部落酋長為主,並沒有像秦朝一樣一統天下的君主政權,是秦朝的入侵才給嶺南各地帶入了郡縣制。而在部落群居生活的時候相互之間並沒有像中原大地上征伐不斷,反而相對來講保持著平衡穩定,百姓之間並沒有那麼大的紛爭。

並且和中原地區飽受強秦的壓迫和侵害不同的是嶺南地區的百姓因為距離秦朝的行政中心咸陽較遠,加上趙佗在入侵南海郡之後實行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讓嶺南的百姓受到壓迫,反而處在一個想對和平穩定的環境之中,百姓沒有起義的理由。

特別是在趙佗一統南越諸地之後,他和漢朝一樣實行的都是郡國並行制,並且加上中央的統治力度,保證了趙佗的有效統治。最為重要的是趙佗並沒有實行以中原人統治當地越人的方式,反而在清楚的認識到如果由中原人統治的話越人必會相爭,影響南越政權的穩定,因此廣泛招募當地越人之中的有威望有能力的首領進入中央,掌握權力,這樣一來,趙佗一下子便收買了絕大多數的南越人,將分裂的矛盾扼殺在萌芽之中。在這上面,最能體現的一件事就是在後來漢朝建立南越稱臣之後的自稱“蠻夷大氏老”。從這上面其實也可以看出趙佗的心思不在北方,而只想在南越做自己的帝王。

趙佗明明有著角逐天下的實力,為何卻選擇偏安一隅在南越終老?

志不在北方的趙佗之所以只佔據南越一國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南越有江河山川為界,易守難攻,在地理位置上佔有優勢。而且雖然趙佗最終沒有去和劉邦角逐,但他在後來的表現裡卻對自己有著格外的信心,並不認為自己比劉邦差,反而認為如果自己當初起兵出南越未必不能和劉邦一樣。

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記載,陸賈代表劉邦出使南越商討南越和平歸順漢朝一事,陸賈曾指責趙佗“

今王眾不過數十萬,皆蠻夷,崎嶇山海間,譬若漢以郡,王何乃比於漢!”趙佗聽後不卑不亢的說“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從這句回答中便可看出趙佗自認為不輸劉邦只是沒有起兵而已。

仔細分析看開,從出身、能力上來看趙佗其實並不輸於劉邦、項羽,彼時劉邦是沛公,只在沛縣當一小頭目;彼時項羽正起兵,武功高強但卻智謀缺乏;彼時趙佗還是一將領,手下掌有不多的軍隊。後來項羽敗了,劉邦建立漢朝,趙佗建立南越朝,兩人各自實施的政策都促進了當時的文化發展,增強了國力。從這上面來看趙佗似乎並不比劉邦差,倘若趙佗出兵,歷史也可能只是曲折了一段便回到正軌,也有可能就成了另外的樣子。

趙佗明明有著角逐天下的實力,為何卻選擇偏安一隅在南越終老?

三、結語

不過趙佗比那個年代絕大多數人幸運的是他得以善終,並且活到了103歲的高齡,這也能夠看出來趙佗的高明之處吧。在劉邦建立漢朝後的那些年裡,趙佗先後兩次向漢朝稱臣,而劉邦和後來的文帝都對南越實行的是仁政和平的政策。趙佗這個人算不算是在歷史奔湧著的浪花中激流勇退的呢?應該算是吧,畢竟相比於無數人的黃土埋忠骨,趙佗的善終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

參考文獻:

〔1〕〔漢〕司馬遷·史記〔M〕.韓兆琦,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10。

〔2〕李權時,嶺南文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

〔3〕祁慶富,西南夷〔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