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县局长谈人居」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听听这两位局长怎么说?

日前,由农业农村部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2019年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训班分别在浙江杭州(南方区域)和北京(北方区域)举办。培训班聚焦人居环境整治主题,贯彻落实中央及农业农村部党组要求,总结地方经验、了解基层问题,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法多样,为共谋乡村振兴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来自全国各县(市、区)的280余位大县局长们既带来了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经验做法,也提供了改进有关工作的思路建议,现以“大县局长谈人居”栏目专题摘发。

江西省武宁县:“七员合一”破解长效管护问题

江西省武宁县地处湘鄂赣三省边陲要冲,境内林海苍莽、群山耸翠,生态优良,曾被香港媒体誉为“天堂中的花园”。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武宁县通过整合资源、多员合一、划定区域、统一职责、网格管理的办法 ,建立农村生态管护员制度,破解长效管护问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据武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红兵介绍,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武宁县最大的特色是将农村保洁员、护林员、养路员、河道巡查员、新农村建设护绿员、农村建房监督员和农村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员合并为农村生态管护员,实现“七员合一”。

农村生态管护员的设立既解决了这些公益岗位职责分散,工作量不大,工资待遇偏低等弊端,又管护好了农村人居环境。武宁县按农村人口 2.5‰比例配管护员。管护员职责为卫生保洁、森林资源保护、乡村公路养护、河道巡查、新农村建设村庄及其他公共场所园林绿化养护、农村建房巡查、相关社会事务管理、其他生态环境管护工作,即“7+1”项职责。

武宁县根据管护员职责和工作量,结合考虑农村其他公益性岗位工资待遇,测算每位管护员工资报酬为每年 2 万元,由县财政统筹安排 1760 万元管护员工资。按照县财政统筹为主,乡镇自筹和群众缴费为辅原则,按8:1:1的比例分摊筹措资金,向群众每人每月收取 1 元管护经费。

管护员工资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各占 70%和 30%。县管护办坚持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通报排名,兑现奖补,乡镇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评比通报,村里每周巡查两次以上。年终评选出金牌管护员。

陈红兵说,管护员制度实行以来,村庄环境“六化”得到了保障,实现了“卫生有人保、山林有人管、公路有人养、河道有人查、村庄有人护、建房有人巡、相关社会事务有人理”的总体目标。

为进一步健全该制度,武宁县还明确划定每位管护员的管护区域,乡、村两级制作管护区域分布图,上墙公布。制作管护员公示牌、立在交通要道及居住集中区,将管护员基本信息、管护职责、管护区域、监督电话及二维码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运行以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

陈红兵认为,通过管护员制度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克服了过去花钱没办成事、请人办不成好事的窘迫状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环境养护和监管意识不断得到加强。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涉及村庄、河流、山林、公路等各项事务,每个地方的地域情况、村庄分布、人口情况各有不同。陈红兵建议,要根据各地实际,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管护机制。

辽宁省喀左县:“道德银行”构建长效机制

辽宁省喀左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有机结合,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全县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城乡接合部、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景区景点、重点扶贫村等为重点,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项目涵盖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农村环境设施逐步完善。

在本次北方班上,喀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世春介绍了该县公营子镇启动实施了乡村“道德银行”建设工程,建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长效机制的经验。

公营子镇全面推广“物质分类法”,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统筹”的处理模式,结合该镇开展的“道德银行”建设工程,将垃圾分类作为积分评定的主要考核指标。

李世春介绍说,镇党委、政府成立工作组,各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成立管理和评议小组,并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出台《乡村“道德银行”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4项制度,规范实施“申报、评比、公示、兑现”工作流程,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兑现、年终一表彰。

“道德银行”以户为单位,建立基础分60分的道德积分“储蓄”账户,开展“遵纪守法、环境卫生”等10项评比,明确加减分项,加分超出基础分的部分(1分等值1元)可到爱心合作单位消费、办理致富贷款等。

为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10项评比指标外,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护林防火、草原管护、水资源管理、河道管护等5个方面工作,设立扶贫专岗,专岗报酬以“道德银行”扶贫专柜积分形式体现,引导贫困户通过专岗劳动,改善生活质量,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有效提振精气神。

公营子镇积极整合“县扶贫局支持资金、社会捐助资金、镇财政支持资金、部分村集体收入资金”4个方面资金,充实到“道德银行”。其中,县扶贫局资金专款用于扶贫专柜,村集体收入等其他途径资金按每50-200元标准提取资本金,由镇农经站统一管理。

“道德银行”不仅引导群众把美德“存入”银行,通过积分评比,营造出努力挣分、比积分的良好氛围,让贫困户主动放弃依赖心理,提高自立自强自信意识。截至目前,公营子镇扶贫专柜共设置专职岗位人员184人,公益选聘岗位57人,实现贫困户就业282人,全镇预计减少环境卫生开支40万元,有效解决了过去“运动式”卫生整治花钱多、效果差问题。

公营子镇14个村和2个社区全部开展“道德银行”建设工程,镇机关、各村和社区成立17支乡村“道德银行”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达到981人,村民主动参与率达到93.48%,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道德银行”明确了具体的道德行为标准,评比中对违法违纪和矛盾信访“一票否决”,有效促进了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改变了过去村民许多陈规陋习,促进了乡风文明持续向好。截至目前,公营子镇刑事、治安案件比前3年同期均值分别下降67.86%、29.53%。

实践表明,“道德银行”真正调动了村民参与、支持镇村各项工作积极性,村民参与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越来越高,干部为群众办事的工作作风也越来越好,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村“两委”的公信力、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基础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大县局长谈人居」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听听这两位局长怎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