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三国鼎立的罪魁祸首是谁?

1234822987


历史的发展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三国鼎立也并非绝对的坏事,导致三国鼎立的人也算不上罪魁祸首,只能说是导致三国鼎立的关健人物。

导致三国鼎立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个人,这四个人分别是:袁绍、董卓、周瑜、诸葛亮。

袁绍导致了乱世的开端,董卓加快了乱世的发展,周瑜阻止了三国的统一,诸葛亮则辅佐出三国的最后一匹黑马刘备成功建立政权,最终由这四个关健人物,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形成。

一、乱世开端

如果说桓灵二帝是东汉晚期最昏庸皇帝的话,那么大将军何进则是东汉末年最有权势的外戚,众所周知,外戚与宦官专权贯穿整个东汉时期,到汉灵帝去世之后,大将军何进开始与宦官们分庭抗礼。

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说法,宦官已在东汉存在一百多年,如果要对付宦官,只需要把为首作恶的除掉就行,没有必要杀掉所有的宦官,可是士族出身的袁绍却给何进出了一个阴谋的主意,杀尽所有宦官。

不仅如此,袁绍还联合了一帮士族蛊惑何进,并召地方军进京,以此来威胁太后同意诛尽宦官,结果这当口,地方军还没进京,手握天下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就被宦官设计杀害了。

何进一死,京城群龙无首,袁绍、袁术兄弟带着自已的军队进宫杀尽宦官,何进原来的部下吴匡也带兵杀了何苗,一片杀来杀去的混乱中,地方军实力派董卓进京了。

可以这么说,没有袁绍的馊主意,召地方军进京,何进也不会这么快死,何进不死,董卓不敢进京,董卓不进京,天下就不会加剧混乱,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袁绍造成的。

袁绍出身士家大族,为了本族的利益,设法挑拨外戚与宦官的火拼,让双方互相攻伐,然后坐收渔翁之利,没想到半路杀出个董卓,董卓原本是袁家门生,可是不按常理出牌,以绝对的军事实力排斥了袁绍,抢夺了袁绍的果实。

只有天下先乱,才会军阀混战,只有军阀混战,才会有兼并统一,打到最后,实力强大能活下来的最终只有一家或几家,所以说袁绍是第一个引发三国鼎立的关健人物。

二、乱世加剧

由于袁绍的行为引进来了董卓,如果董卓是个正直的将领,匡扶汉室、秉公守法、安抚百姓、还政于君,那么东汉也不会乱,地方上也不会混战,董卓如果有曹操一半才能,也不致于引起天下大乱。

可是董卓确实是个大恶人,坏事做尽,不仅擅自废立皇帝这等惊天大事也敢做,而且肆意杀害朝廷官员,随意欺压百姓,抢夺物资,搜刮财物,中饱私囊,反正是如土匪一般的人掌控朝廷,引起天下公愤。

同时也引来地方上的联合讨伐,袁绍不甘心胜利果实被董卓抢走,又因为董卓的所作所为人神共愤,让袁绍抓住了机会,所以袁绍联合关东地方军,共同讨伐董卓。

战端一开,就没这么容易熄灭了,于是东汉晚年开始了军阀混战,开始了兼并战争,实力强大的诸侯甚至开始了统一战争,而这一切,有董卓的一份功劳,所以董卓是导致三国鼎立的第二个关健人物。

三、阻止统一

当军阀混战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能够生存下来的地方势力是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强,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强者。

首先是北方控制权的战争,袁绍击败了公孙瓒,败给了曹操,曹操平定了徐州,斩杀了吕布,收降了张绣,赶走了刘备,逼死了袁术,击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北方统一后,曹操接下来就要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曹操选择了攻打荆州,拿下荆州,再取江东,天下一统指日可待,如果真是这样,东汉末年的战乱,到此就再次统一,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争。

可惜的是曹操在收降荆州,攻打江夏的过程中,于赤壁之战中败给了孙刘联军,也就是说孙刘联军阻止了曹操的统一。而在赤壁之战前后,击败曹操起关健作用的人就是周瑜。

周瑜首先是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没有周瑜这个江东军事领头人的支持,27岁的孙权对曹操动武多少还是很担心的,之后周瑜率领的5万孙刘联军以计谋+火攻大败曹操于赤壁,硬生生的阻挡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

赤壁之战周瑜是绝对的首功,如果不是周瑜在赤壁击败曹操,而是曹操击败了孙刘联军的话,再进一步顺江东下,孙权也无法抵抗曹操,只要曹操击败孙权,江东及荆州则归属曹操,曹操统一天下就没有悬念了。

而正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并阻止了曹操的统一,才形成了三国势力的存在,发展到最后就形成了三国鼎立,而周瑜正是关健的第三个人。

四、三国鼎立

诸葛亮的存在则是辅佐了三国最后一匹黑马刘备成功建立政权,在赤壁之战前,刘备虽然名满天下,但是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羽张飞,无寸土之地,无一座城池,任谁也不会想到,三国鼎立的势力之一,在赤壁之战前既然如此弱小。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完整的战略,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的政治目标,足兵足粮的稳定后方和基本的法律制度条框,让刘备从一个团伙真正成长为合格的政治集团,在短短的十年之间,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横跨荆州、益州,拥兵数十万,战将百员,诸葛亮功不可没。

也正因为如此,让刘备恍然大悟,让刘备如鱼得水,让刘备春风得意,让刘备迅速得以发展壮大,封王称帝,成为三国之中最后一股黑马般的势力,所以说诸葛亮是促成三国鼎立的第四个关健人物。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顺势而为的天下算不上是罪魁祸首,导致一个朝代的分崩离析都很多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君主与人臣,制度抉择与天命。

东汉末年的解体和三国的建立,主要问题有刺史制度,关键人物张角、董卓、周瑜、诸葛亮、刘焉。关键的人物在关键的事情做出了不同的抉择,直接导致东汉覆灭与三国的形成。


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刘焉

制度问题上可以追随到东汉建立初期,刘秀一路过关斩将,经历十一年的东征西讨,扫除最后一个势力公孙述之后完成大一统。建立王朝之后刘秀为了防止西汉时期权臣干政的、外戚篡汉的局面出现,直接整顿内政。功臣们也分封为王侯,但是不能干政,时间平稳过渡到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诸侯豪强的发展,实行了一个名为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就是利用低等级的官员去监察高等级的官员,达到制衡的目的,隐患在于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到了汉灵帝时期,刘焉提出改为州牧,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州牧利用权力逐渐威胁皇权,而皇权没办法处理,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架空皇室。

也正是这个州牧制度诞生了很多在东汉末年势力很大的群雄,刘表、袁氏一族、董卓、刘焉、张鲁等众人割据一方,导致乱世的开端。

“废史立牧”刘焉是这个制度的建立者也是东汉葬送者


掀起乱世的张角

关键人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最开始是张角率领的黄巾起义,战火燃尽英雄胆,黄巾起义迅速发展,拥有数百万的跟随者,朝廷迅速组织卢植、朱隽等人镇压,加上地方势力的配合,很快就被镇压。

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让很多后来枭雄开始崭露头角,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刘备、孙坚等人都是这个时候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但这股反动的思想已经萌芽,开始不断有人挑战这个朝廷的国祚。

打开黑暗世界的董卓

在189年汉灵帝驾崩,外戚干政的局面又开始出现,皇帝成为一个傀儡,改来改去,董卓趁乱夺取皇权,上位之后开始进行一场洗牌,铲除异己,手段极其残忍。

暴政带来的自然是讨伐,天下又继续开始讨伐董卓,最后是被王允和吕布等人刺杀。董卓夺取政权本来的行为属于正常行为,错就在于利用残忍的手段铲除异己,这个时候的天下是乱世,随便有一点不好就能够被天下给追着打。

当时刘邦对阵项羽的时候不也是抓着项羽杀了义帝这个名号煽动人民,打一场舆论战吗?


乱世枭雄的曹操

讨伐董卓最大获利者当属于曹操,曹操一路用个人魅力和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通过一场官渡之战消灭了袁绍的势力,这时候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的汲取董卓的教训,不换皇帝,而且让这个皇帝继续发号施令,还让皇帝吃好用好。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举动无疑的最稳定的行为,天下已经成为乱世,这时候所有人都是敌人,只要让天子安安稳稳的生活,不受一点气,天下就不会群起而攻之,直到赤壁之战的到来。


赤壁大战的魏蜀吴

在赤壁大战之前孙刘联盟的组合曹操并不放在眼里,曹操当时非常膨胀,一招“苦肉计”和“铁索连环”让曹操彻底失去加速扩张的野心,也直接让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赤壁之战是转折点,是三国成型的关键战役,赤壁之战前的东吴以周瑜为首,对抗曹操抵御贵族势力,赤壁之后的蜀汉靠着诸葛亮的计谋不断巩固内政,发展国力。


三国的形成是每一个参与者做出决定的结果,每一个人都想成为至高无上的人,每一个人都觉得是这个时代的主角,“潜龙在渊,名动九天”。


点个关注,一起研究分享新潮历史,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小旭谈历史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时代,三国的形成也是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小编以为造成三国鼎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直接原因

三国鼎力的直接原因是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兵败。

曹操起兵本来是想消灭东吴一统全国,却遭遇孙刘联军的对抗,大败而归。

孙权和刘备在胜利后,孙权进一步巩固东吴势力,刘备取得荆州,有了分天下的资本,而曹操失去了统一南方的机会,短时间不可能统一全国,给了刘备发展的时机。

二、间接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三国鼎力的局面,是东汉末年桓灵二帝的昏庸无道,这两位皇帝把大汉王朝彻底拖入灭亡的前兆。

灵帝死后,董卓进京,东汉王朝就已经名存实亡,从董卓进京开始,三国时代就已经正式开始了。

三国的鼎力是多种原因综合而来,时代所使,为之奈何!





老孺说名著


不是桓灵二帝造的孽吗?如果不是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天下会大乱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页就说了东汉灭亡的原因:“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说了:“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和汉灵帝宠信宦官,直接导致了黄巾起义,而黄巾起义让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最后导致曹丕篡汉,让刘家丢了江山!曹丕称帝以后刘备紧接着称帝这才是正史的三国时代的开始





一夕一夏一世纪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多多方面的有制度方面的,也有军事方便的,也有军事上的原因。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各地反政府武装暴动非常普遍。中央政府无力管辖,为应对越来越多的农民起义,当时的汉室宗亲刘焉向朝庭建议,任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州牧制度正式确立。州牧制度的确立,造成了地方势力过大,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东汉末年又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州牧又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强大的如北方的袁绍,袁术兄弟,曹操和陶谦。南方的刘表,刘蟑。在长期的混战中,大的吞并小的,最后曹操打败北方的各路军阀,统一北方。曹操是最有实力和机会统一全国的。曹操的第一次机会公元208年荆州之战后,曹操趁着刘表病死,的机会夺取荆州。投靠刘表的刘备,遭受重创,向江东孙权求助。当时曹操集团的贾诩就建议曹操“做观江东”,但是曹操求胜心切,要连江东的孙权一块揍。结果促使了刘备和孙权的联合,曹操在赤壁大败。还有就是荆州之战后,刘璋派张松向曹操投降,一向礼贤下士的曹操却因新得荆州而对长相丑陋的张松极端无礼,极大的伤了其自尊,其反而向刘璋建议向刘备投降。后代的史学家就讲:“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这也是曹操失去的机会。

还有就是刘备也有短暂的机会,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从而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挑灯看唐


三国鼎立的罪魁祸首就是赤壁之战,造就了三大势力的对等和势均力敌。

曹操虽然当时统一北方,实力雄厚,但孙刘联军不是没有胜算把握。吴国之前有孙坚、孙策打下来的基业,再到孙权苦心经营三世,有了和曹操一决雌雄的资本,只是刘备实力最弱。所以孙刘联军主要还是靠孙权的军队对抗曹操,刘备就像呐喊助威的,当然刘备也是没有退路了,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当时北方初定,曹操还没予民养息,军队稍加修整,就矛头一挥杀向江南,着实犯了战略错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赤壁被联合军重创,元气大伤五年之内再也没有举兵南下。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写下流芳千古的诗句《短歌行》,在诗句中已经表现出巨大压力,其内心的忧愁苦闷,对战争的胜负难料,都在诗句中流露出来。

这世界从古到今,都会在冥冥之中被各种力量所左右,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例如古代时候的三国鼎立;近代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再到冷战时候的美苏争霸;今天美国虽然还是世界老大,但一个东方大国已经咄咄逼人逐渐强大,想要和它平分世界啦!






放大镜下的史册


根本原因: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战败,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

在北方,曹操占据黄河流域,孙权占领长江中下游,刘备占领四川和长江中游的一部分。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在经济上。再加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扩展资料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 ,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

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 ,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当年惜今朝


在这珍贵时间,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崔魁祸首是政治层面的问题,即东汉末年朝廷的积弊。其中最主要的,是汉末刺史权力过大。

刺史是地方长官,官阶四品。本来是中央派去监督制衡地方长官的。后来,因为权高位重,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地方长官。刺史与唐末的节度使一样,拥有一个区域的军政大权,朝廷控制力较弱。

黄巾起义后,他们打着“平乱”的旗号并招兵买马,于是坐大成一方军阀。军阀后来互相兼并,在剧烈斗争中,曹操、刘备、孙权政权存活下来(当然还有一些小军阀)便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实想法与观点,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我在这里,发自内心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拥有身体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最后欢迎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电竞日常


这个问题就难说了,历史是不能评判的,如果真的要说,这里面的事情环环相扣根本说不清楚,但是捋捋可以。

1、如果曹操不急于南下攻打东吴,多操练水战几年后在打或许效果更佳。

2、如果庞统不献连环计,又是一种结局

3、蜀吴不联合作战又是一种结局

4、诸葛亮如果借不来东风,连环计也是很可怕的

5、关羽要是在华容道不放走曹操历史的走向就大大改写了。

最后曹操赤壁打败,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得以回去休养生息数十年,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了。




历史档


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源头是孙刘联盟抗魏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孙权亲率大军北攻合肥,却中计退兵;周瑜等亦进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对峙,周瑜另遣甘宁袭取夷陵,曹仁也分兵围攻。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守后,自己就与吕蒙前往解救,甘宁之围解决后,即引到北岸。

吴军先锋先包围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后来反被曹仁两次突入救出自军。后双方克期大战。周瑜亲自跨马上阵,却被流矢射中右胁,颇为重伤,于是退还。后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吴阵。周瑜便起来,案行军营,激扬吏士,曹仁于是退回。

另一方面,刘备于是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南下荆州南部,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投降,拔擢诸葛亮负责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孙权仼命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冮夏太守,全柔为桂阳太守。而周瑜则分公安给刘备屯驻。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