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你家乡特产,看看能不能找到老乡?

新大风歌


结合上一篇你今天午餐吃什么?今天来聊聊汕尾的特产。

特产,顾名思义,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有的产品,那么汕尾特有的产品自然离不开汕尾独特的美食了。笔者在广州读书时,只有在一些小长假才会回到汕尾,在广州的日子久了,自然想念家乡的美食。有一天笔者在某app上搜索到了家乡的美食便奋不顾身的前往了。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Top1、咸茶

咸茶,首先它是茶。将洗净的茶叶和少量的开水放入汕尾人民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的“茶钵”中,用番石榴树树干制作的擂茶棒捣至浆糊状,最大程度的破坏茶分子,再将煮沸的开水冲入茶钵,瞬时间茶香四溢,充满房间。再加入适量的盐粉,用木盖子盖住茶钵静置片刻,舀出到茶碗,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大米,虾干,萝卜干。一碗消暑解渴的汕尾咸茶便做好了。在大多数汕尾人的童年,一碗咸茶可以在炎炎夏日解来往路程的暑气,在湿冷的冬天温暖全身驱走寒气。

Top2、薄饼

薄饼,原是汕尾人在清明时节将米面皮将菜裹好,因为祭祖路途遥远带在身上作为干粮的一种食物。后来慢慢的变为汕尾的一种小吃。汕尾的薄饼有咸甜两味;将米浆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和好,用手抓着米面团在烧热的铁锅上烙上薄如蝉翼的一层薄饼皮。用薄饼皮包上炒熟的蔬菜,切块便可以食用了。甜薄饼是用一样的薄饼皮包上本地特色的沙琪玛,赤沙粮、芝麻、麻成、豆酥、贡糖、果酱等甜制食品。压实切块就可以食用了。薄饼可以做为主食亦可作为小吃。补充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和其他元素。

Top3、海丰小米、菜粿/肉饺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让大部分汕尾人开口第一句提到的家乡美食,让无数在外汕尾人魂牵梦萦,那恐怕小米、菜粿/肉二位是跑不掉了。二位也会作为果腹或者小吃的形象出现在汕尾美食大家庭中,作为汕尾美食结的扛把子,廉价亲民特色永远是他们的标签。吃上一口热腾腾的小米、菜粿/肉饺,那感觉简直不要太好。小米用的是红薯粉制作的皮,菜粿/肉饺用的是大米粉为原料做成的皮,二者的馅料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好啦,本期的介绍就到这里,下次继续,也欢迎评论区互动讨论,喜欢的话记得点赞评论转发三连哦!


渔人阿棠


哈哈!感邀!

我老家是住在广西贵港的一个小农村,农村家里穷,以前是没有那么多的零食吃的。都是做一些“果(当地白话)”来吃的,而且从小就学着做,现在长大了也经常在家里做来吃,说起贵港,人家都说是糖城,甘蔗多,但这不是我们的特产。

记得以前出去打工,别人都会叫我们带些特产去给他们,那时候不懂有啥是叫做特产的,就问家人,家人开玩笑说,番薯芋头不就是特产了吗,要就带些去。其实不然,家乡的特产有很多的,比如:

一,艾糍

就想下图这种青青的,丑丑的就是叫做艾糍,别看着丑,但是吃起来一股淡淡的艾叶香味,特别回味,而且艾叶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很受家乡人欢迎的。这个一般就是在三月清明节前后才做,在农村也有思念亲人和辟邪的作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只知道好吃就行了。

二,豆腐酿

这个我相信很多地方都有,但是不怕说,豆腐酿在广西来说,还是挨近广东的地方的豆腐酿好吃,这个做起来特别简单,而且不分时节都可以做来吃。下面也有一张图是类似的。

家乡的特产还有很多,以前觉得没有特产可言,现在想想,只要觉得好吃的,拿得出手的都觉得可以当做特产了,比如白糍果,米饼(这个说一下,广西藤县的米饼最好吃),粽子,蕉叶糍啊等等!数不胜数了,说多了流口水,哈哈。

其实我觉得它们之所以称为特产,是可以代表着我们童年过往的美食,也是我们游离在外的游子们对家乡思念的一种寄托。



猫与喵先生


我来说两个,大头晃和山麻楂,大概只有我们胶东地区的老乡知道这个东西。


大头晃---多生长在山上的柞树上,每年一到季节好多人都拿着手电或带着头灯上山抓,前几年都能卖到100多一斤,很多人看完应该不敢下口,但是油炸完之后真的只有吃过的才知道它的美味。


山麻楂---这个知道的应该多一些,每年春夏之际,我们这家家户户都会采一些存起来慢慢吃,最好的吃法就是和韭菜、肉一起包包子、包饺子,味道很好。


糖爸私厨


有一个特产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叫东捻子。

一般就是打谷子完以后才成熟,记得小时候非常的多,经常摘得一大篮。说起这特产也比较搞笑,去摘的时候经常不小心会踩到蜜蜂窝,眼睛、耳朵经常被蛰肿。吃是是蛮好吃的,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拉不出屎。

东捻子还可以拿来泡酒,摘回来蒸过一遍晒干反复两次就可以泡酒了,拿它泡的酒非常的甜。

不过现在这东西少了,到处都开荒了,想想也挺怀念的






小钟寻味记


我家乡有一种酒叫胡芝酒。在我那个地级市各县区农户家家户户都会做。特别是把我县城冠名的xx胡芝酒非常有名。在湖南最大的地级市一年四季都有卖。是我市的一大特产。胡芝酒以:香、浓、甜、醇而出名。而有年份的那叫佳品,倒到杯中可高过杯一块硬币高。喝起来象蜂蜜一样沾口,也叫越坛胡芝酒。意思可以超过坛子的高度。我们那几乎每家每户小则几十斤,多则一、二百糯米的酿造量,过年自己喝或招待客人。糯米做胡芝酒说简单也不简单。就是用糯米做成饭加饼药(饼药是用野草药加生米面粉做的)。伴匀发酵而成。如果你不亲临现场和我们本地人教的您的话,可能是学不会的啊。当然我们本地人家家都能酿酒而且都酿酒。朋友,只要您一下火车。在站外就有小贩、小吃摊、酒家、饭店都有胡芝酒卖。欢迎你来做客。地址嘛还是让我老乡告诉您吧。因为我老乡比我更热情好客!谢谢各位朋友,谢谢。


瑞星255130442


𦠿汤: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老乡,一碗sha汤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如果早餐能喝上一碗sha汤再配上几个水煎包焊鸡蛋,是一天中最美的事情了。

人都说"最难风雨故人来,唯有美食暖人心".一碗小小的sha汤,它承载着从这个小城离去的人,最美的回忆,也承载着思念。

小时候跟着爷爷居住,爷爷最喜欢喝的就是楼下早餐店里的sha汤和煎包,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排队买早餐。

喝sha汤要趁着它的热劲去喝,凉了便不会喝出它鲜美的味道了。在冬日里喝上一碗最是舒服,消食活胃,防感御寒。

现在爷爷已经离去,好多年再也没有喝过sha汤。在外地有碰到卖sha汤的早餐店,总不敢去尝试,害怕它再也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鸡蛋焊煎包,在我们当地被称为土豪的吃法。

𦠿汤:以肥羊、母鸡为主要原料,配以砂米、大料、葱、姜、辣椒、胡椒、味精、食盐熬制而成。在头天晚上将白条鸡、牛羊肉洗净,滤去血水、放入砂米、葱、姜、大料、辣椒(另装袋内),煮四小时后,改文火再煮一至二小时,焖紧盖严,不使跑气。第二天早上再将煮好的汤锅烧开,兑入适量开水及芡汁(称之“劈砂”),滚锅后放味精、胡椒即成。

农村小娜生活日记


家乡特产,我的家乡的特产就是蕨菜。

它就生长在我们家乡的大山里,但并不是所有山里有蕨菜,不是的,蕨菜的生长环境是在比较陡峭的高山的阴面,还是在半山腰。要么就是在丛林深处的沙棘丛里,特此不好找。想要吃它,也是困难重重。

就算如此不容易,也挡不住人们吃它的决心,因为它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蕨菜采摘期是每年农历的四月二十几到五月十几,过了这个时间它就长过了,能吃的嫩也长成大叶子就不能吃了。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到端午前后,约上三五好友,早上五点起床,背上点儿干粮,徒步翻山跃岭去打蕨菜,我们哪儿方言把采摘叫打。跑的快的,眼尖手快的人就打的多,到中午能打二十几斤呢。中午了,打蕨菜的人陆续都满载而归,有说有笑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的人打的蕨菜多,就把一部分卖掉,一斤一块五,也能买几十块钱。剩下的拿回家吃。我是都拿回家,妈妈就整成一把一把的,长的一把,短的一把,都放开水锅里煮了,再用冷水冲一下,放院子里凉衣绳上凉晒,再给我们拌一大盆,就用胡麻油炒点儿葱花,再撒点儿盐还有加点儿辣椒油。那个香呀!我到现在都记得,我们三姐弟你争我抢的一会儿就吃完了。

蕨菜有三种吃法,一是新鲜的蕨菜煮了凉拌吃。而且不用多少调料,就油,盐,辣椒油,再加点儿葱花就完美了。

二是煮了凉晒干,成干蕨菜,这样便于存储,想啥时候吃了就拿出来用开水泡开,再凉拌,或炒肉,味道跟新鲜蕨菜一样,口感变得柔韧有嚼劲儿了,更香了。

三是新鲜蕨菜被工厂收购去加工成袋装新鲜的蕨菜,一般有麻辣味的和五香味的,买回来就能吃。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尝尝。











凡凡厨房


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北农村人,童年的记忆永远都不会忘,记得小时候养蚕的季节,也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桑树成片都是,桑果子随便吃个饱,摘一大把一颗接一颗直到吃的手上嘴上乌紫乌紫的,一到5月份,槐花开的正茂,香气四溢,吃到嘴里甜甜的,每次爬完树回家都要挨顿打,小时候的回忆太多太多,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好多东西都从人们的视线中慢慢消失,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实在下不下去了,考核中,希望大家给个赞吧,祝大家2019一切顺顺利利,日子越来越好









粉面小哥王者秀儿


我老家江西吉安的,我们那里的人最喜欢吃辣椒,各种各样的做法,哪种都好吃。如浸潭辣椒 粉盐辣椒 霉豆腐 太阳晒制的板鸭腊肉 香肠 腐竹 笋干等等…都是我们家乡的特色菜。还是那些江西特色菜是我吃过的呢?老乡们可以在下方留言高诉我哦😊








江西客家妹


土话叫油粑粑,里面包酸菜或者辣椒。一直以来的挚爱,每次吃一碗米粉的时候,都要带上一块钱的油粑粑,跟老板说,多放点汤,泡着油粑粑吃,简直了。那味道。初中高中的时候校门口就有很多人小店卖米粉?一般是年轻人卖粉,老人家炸油粑粑。合作愉快一起赚钱。毕业很多年了,甚是怀念,每次过年回家的时候都要先吃一碗粉,再来一块钱的油粑粑。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家。小时候油粑粑一毛钱一个,现在已经一块钱三个了,得买两块钱的才能够泡,好想吃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