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潮汕走出这十几位中国驻外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驻外大使有四百多位,其中潮汕籍的大使有十几位。近年来笔者拜访了他们中的十位:柯柏年、陈辛仁、柯华、张伟烈、林蔼丽、张伟超、陈端、郭丰民、黄东壁、姚念。

潮人第一位驻外大使是陈辛仁,1954年出任芬兰大使。潮人十位大使分别出使芬兰、伊朗、荷兰、菲律宾、罗马尼亚、丹麦、几内亚、加纳、英国、伊拉克、摩洛哥、蒙古、泰国、突尼斯、毛里求斯、塞浦路斯、联邦德国、美国、瓦努阿图等19个国家。其中林蔼丽是新中国四位女大使之一。陈辛仁于1954年任我国驻芬兰大使;林蔼丽也于1985年赴任我国驻芬兰大使。柯华1975年被任命为我国驻菲律宾大使;到1978年,则是陈辛仁任我国驻菲律宾大使。

厉害!潮汕走出这十几位中国驻外大使

这些大使中最早入党的是柯柏年。柯柏年1924年入党,张伟烈1937年入党、姚念1937年入党、陈辛仁1937年入党。柯华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后,作为燕京大学学生两次赴延安参观学习,毛泽东曾先后两次接见他及其他学生。后来在1937年,柯华终于开始新的革命生涯。

陈辛仁是1954年调入外交部工作的,同年出任芬兰大使。出使前,他是江苏省委副书记。柯华也是1954年调入外交部工作的。此前,他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原来,有关部门已将柯华报批任职陕西省委副书记,当中央批文还未下来时,外交部即调他从事外交工作。当柯华登上列车前往北京外交部报到之际,想不到在车厢里被召回去,要他去等候接任陕西省委副书记之职。这时,外交部立即向周总理汇报说,如果不下决心调柯华来京,恐怕就难以找到更合适的人选了。周总理旋即发出指示调柯华到外交部赴任。这一番曲折反复,成为柯华革命生涯中的一段有趣的经历。

在诸位大使中,陈辛仁曾先后出使我国驻芬兰、伊朗、荷兰、菲律宾等四国。柯华也历任我国驻几内亚、加纳、菲律宾、英国等四国大使。张伟烈则出使伊拉克、摩洛哥、蒙古、泰国任大使。

厉害!潮汕走出这十几位中国驻外大使

柯华大使的外交履历中,创下″五个第一″,就是外交部礼宾司第一任司长,西亚非洲司第一任司长,外交部非洲司第一任司长,我国驻几内亚第一任大使,我国驻菲律宾第一任大使。

陈辛仁在出任我国驻芬兰第一任大使回国后,于1959年担任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61年陈辛仁调任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书记,时任外交学院院长是陈毅元帅。1972年陈辛仁又成为我国与伊朗建交后的首任大使。姚念则在1964年出任我国驻突尼斯第一任大使。这十位大使中,作为我国驻外第一任大使的国家有:几内亚、菲律宾、芬兰、伊朗、突尼斯五国。柯华曾参加毛主席、周总理指导下与加纳、马里、菲律宾、泰国的建交谈判。为香港回归,柯华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多次过招。1991年,郭丰民履新受命担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组长)。

十位大使中,会讲上海话的有:柯柏年、郭丰民、姚念和女大使林蔼丽。来自潮汕的林蔼丽先在上海渎中学,其后就读上海沪江大学,既学英语,又会吴侬软语。柯柏年曾先后就读于沪江大学、上海大学。1927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上海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书记。郭丰民就读上海光华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圣芳济中学、大同中学、同济大学附中,后进入同济大学法学院,讲″上海闲话″当然不在话下。姚念曾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讲上海话也就成为革命斗争的需要。

十位大使中能说潮汕家乡话的有:柯柏年、陈辛仁、柯华、陈端、黄东壁、郭丰民。而张伟烈潮州话多少能说一些。柯柏年早在1925年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政治部副科长、东江行政专员公署澄海县政治特派员等职。陈辛仁在潮州的广东省立第四中学高中毕业。柯华曾就读汕头大中中学。有这样的工作经历与求学背景说潮州方言的水平也非同一般了。柯华在菲律宾当大使时,就常用潮汕话与华侨交流,那种乡亲的亲切感可想而知。张伟烈曾在汕头读中学,原籍饶平县,第一语言当然是客家话,不过潮州话也会说一些。郭丰民出生在上海,由于在潮阳铜盂乡生活了五六年,也就学会说一些潮汕话。笔者在拜访陈端及其夫人时,他俩出口都是非常地道的家乡话。而黄东壁听得出有澄海口音。原来他在家乡高中毕业后考进北京外交学院,毕业后走上了外交工作的道路,张伟超祖籍揭西,说的是客家话,他是归侨。因其夫人和岳母都是潮安人也就学会说潮州话,只是不那么流利。

柯华在外交部工作期间,有幸能经常接触到毛主席和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人,在周总理领导下工作更是长达22年之久。回忆起周总理、陈毅元帅的外交风采,柯华大使说得绘声绘色,让你觉得伟人还没有离开我们。身为大使,柯华在菲律宾时曾满怀热忱为侨胞的婚姻当″红娘″;普通的爱国华侨病逝,他登门到灵堂吊唁,令已故者的亲属热泪盈眶。陈辛仁在大使的岗位上,不畏艰难,奋力为我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作出难能可贵的贡献。我们的十位潮人大使,每人身上都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都是一篇篇精彩的华章。潮汕的父老乡亲,为有这样的英才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