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往返广佛,是什么让他不辞劳苦

编者语

致敬医师 | 每天往返广佛,是什么让他不辞劳苦

清晨6点他就起床出门了,到了晚上9点他才能回到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广佛两地间奔走,是什么支撑着黄小青医生?今天的“医声医事”征文分享活动,让我们跟随马庆辉医生的笔触,一起来了解一下黄小青医生。

致敬医师 | 每天往返广佛,是什么让他不辞劳苦

医声医事

致敬医师 | 每天往返广佛,是什么让他不辞劳苦

双城医生黄小青的故事

肿瘤血液科 马庆辉

清晨,大多数人还在甜睡之时,黄小青已经收拾好准备出门,新的一天他往返穿梭于广州、佛山,一如过去的几千个日日夜夜一样。

“你好,请问你找哪位?”

“唔该,我搵黄小青医生。”

“好的,请稍等。黄主任,有病人找你!”

下班时分,肿瘤血液科医生办公室内,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又有老病号来看黄小青主任了。我们知道,今天黄小青主任至少又要晚上9点以后才能回到位于广州的家了。

来到佛山,去往广州,一年365天,其中的艰辛,难以为外人道。为什么,他会坚持?从我跟随他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找到了答案。

他与肿瘤交手近20年,是肿瘤治疗“多面手”、肿瘤微创治疗急先锋,擅长恶性肿瘤内科治疗、肿瘤消融与热疗治疗、微创介入综合治疗以及术后患者防复发转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跟随多年的病人或家属,黄小青主任能随口说出患者目前病情,并给出中肯的诊治方案和建议。众多的病人,他能自由切换,丝毫不乱。如何能够准确记得如此多病人的病情及治疗?用心,就并不困难,黄小青主任说。

你要站在病人和家属的角度想想问题,看看他们需要的是什么”。黄小青主任常这样教导肿瘤血液科的医务人员。

致敬医师 | 每天往返广佛,是什么让他不辞劳苦

肿瘤血液科的病人常常面临着情绪的强烈波动辗转。他们面临着初诊时的否定,恐惧,沮丧,治疗中的焦虑,抗拒,疾病后期的抑郁,愤怒。这种感受如同溺水的人抓不住救命的稻草,他们的心得不到片刻宁静。这种时候,黄小青主任会特别耐心细致的给家属或患者讲解病情,分析病情特点,制定中肯的方案。有一次,黄主任甚至对同一个患者和家属连续反复讲解了7次,才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你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有哪些佐证可以说服我?要用事实说话,没有依据就要尽力去找证据。”黄小青主任时常这样对我们问道。临床工作中,他追求客观、真实,不用模棱两可的推测,而用事实证据解决问题。他要求肿瘤血液的所有治疗一定要规范有序。

肿瘤的治疗如同一场持续的战争,肿瘤血液科的医生没有暂停与放松。每次的病情评估只是一个节点:病情缓解了、稳定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进展了,需要尽快再想办法。需要通过医生的不断努力,赢得患者的生命的健康延续。“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能不能再想点别的办法?”在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黄小青主常常这样问。

以上,我说的是一些小细节,但是,正是这些小细节,让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他能坚持每天往返广佛,是因为他心中装着病人。正是心中有病人,他才不辞劳苦。

而因为心中有信念,一切也就有了光。

致敬医师 | 每天往返广佛,是什么让他不辞劳苦
致敬医师 | 每天往返广佛,是什么让他不辞劳苦

编后语:

真是因为黄小青主任的身体力行以及言传身教,佛山市二肿瘤血液科树立了以“微创介入联合化疗抗肿瘤,并辅以中医药治疗”的科室理念,并希望以更好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肿瘤血液疾病病人。

我们相信,身边有暖,心中有光,病人和学科发展就会有希望。

........................................

▎文章征集

为做好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宣传工作,激励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我们正在举办“医声医事”征文活动。讲述医者故事,传递医者心声,挖掘先进事迹,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文体不限,字数不限,等你来。

致敬医师 | 每天往返广佛,是什么让他不辞劳苦致敬医师 | 每天往返广佛,是什么让他不辞劳苦

关注佛山二医

关注自己的健康

关爱自己的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