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時代才女的坎坷一生,榮耀背後的荊棘滿途

蕭紅:時代才女的坎坷一生,榮耀背後的荊棘滿途

蕭紅(1911-1942),民國著名作家,四大才女之一,一度受到魯迅的高度讚揚,曾被譽為“文學洛神”。然而這諸多的光環下,掩蓋著的卻是她飽經坎坷的苦難人生,是長達數十年的悽風苦雨和顛沛流離。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曾經講述過一條光榮的荊棘路,那些敢於追求和奮鬥的人,都勇於走上那條充滿荊棘的道路。蕭紅的人生,大概也是漫長的長滿荊棘的旅途吧。

01

1911年,蕭紅出生在呼蘭的鄉紳家庭,第二年便爆發了辛亥革命,腐朽的清王朝在聲勢浩大的對民主與共和的呼喚中宣告了它的終結。

家庭富裕優越,可蕭紅的出身仍然是十分不幸的。母親姜玉蘭在她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正是一個本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紀,卻經歷了與至親的生離死別。母親死後,她的父親張選三苛刻成性至於無情,他身居高位,為黑龍江省教育廳的要員,對外政治上極為圓通,治家卻冷漠而吝嗇。

在回憶小說《呼蘭河傳》中,蕭紅記述了令她印象深刻的兩件事:一是遠房親戚有二伯在家中任勞任怨當了三十年長工,卻被剝削得一貧如洗,不光丁點家底都攢不下,還每頓只能吃殘羹剩飯,張選三甚至僅僅因對其不滿而將其打倒在地,直至口吐鮮血;二是張家的房客為著房租被張選三強搶了全套馬車,而蕭紅的爺爺張維禎出於心善將兩匹棕色的馬歸還後,張選三竟同他的父親吵了整整一個晚上。

張選三對妻子兒女,也絲毫不掩蓋其冷漠與暴躁,蕭紅就算偶然打碎一個杯子也會遭到令人難以承受的謾罵,以至於蕭紅和弟弟張秀珂一度懷疑張選三是否為自己的親生父親。

“因為僕人是窮人,祖父是老人,我是個小孩子,所以我們這些完全沒有保障的人就落到他的手裡。後來我看到新娶來的母親也落到他的手裡,他喜歡她的時候,便同她說笑,他惱怒時便罵她,母親漸漸也怕起父親來。”

——《呼蘭河傳》

1927年,蕭紅在龍王廟小學畢業後,被父親勒令回家,等待完成與呼蘭遊擊幫統汪廷蘭的次子汪恩甲的包辦婚姻。可是已經升入初中的同學們不斷給她傳來關於中學生活的消息,這種誘惑使她抑鬱不已,並開始生病,且病情不斷加重。終於,拗不過她的張選三允許她在當年秋季進入哈爾濱東省特別區立女子第一中學校。

但走不出家庭陰影的蕭紅,在同學中間依然不苟言笑,感情內斂,形單影隻。

所幸同學們都是友善的,活潑的,他們一同討論理想和時政,一同寫文作畫,一同嘲弄專制頑固的校長。此時白話進入校園,蕭紅也因此認識了魯迅,接觸了他的作品,如《秋夜》,如《傷逝》。

好景不長,1929年,最疼愛蕭紅的祖父,被蕭紅視為人世唯一依靠的張維禎去世了。

蕭紅不得不回到暗無天日的家庭,被父親張選三重新禁錮。由著閉塞地區的封建禮教壓制,父親竟動用權力,使初中取消了她的學籍。被強行逼婚的她,在愁苦和抑鬱中學會了抽菸喝酒。

後來,她揹著家裡人,跟隨表哥陸振舜來到北平求學。

蕭紅:時代才女的坎坷一生,榮耀背後的荊棘滿途

02

兩人居住在一個叫“二龍坑”的地方,有人說他們同居了,彼此熱戀,也有人說他們只是在孤獨中彼此取暖,分居別院,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蕭紅又可以繼續求學,每日和她那些東北的舊友暢談歡聚,獲得了新生。

新生是短暫的,很快陸、張兩家紛紛展開了經濟封鎖,斷絕費用來源,逼迫二人返回東北。

失去了經濟來源的蕭紅,不但居住環境簡陋,甚至連上學用的課本都被拿到舊書攤變賣了,寒冷的冬天,她無錢買冬衣,直到元旦仍然穿著薄薄的單衣,以至於周圍的女同學都用怪異的眼光看著她,屋裡像結了冰似的,她躺在床上蜷縮著,顫抖著。

陸振舜很快便棄蕭紅而去,偷跑回家,而蕭紅失去唯一依靠後,也只好返回呼蘭。

因為敗壞了家風,蕭紅被送到阿城的伯父家,汪家單方面解除了婚約,張選三被降職調任,弟弟張秀珂和堂弟也為了躲避輿論風波轉學到了巴彥。

蕭紅被族人視為恥辱,大家對她無比敵視和猜疑。她必須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整日在院子裡做活,天黑了便睡覺,與外界隔絕。

“九一八”事變爆發,阿城卻像是毫不知情似的,可是暗潮洶湧卻無法瞞過她敏銳的觀察力。終於有一天,蕭紅逃出生天,來到了哈爾濱,可是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脫逃的,她在作品中絲毫不談及此事,好友李潔吾問過她很多次,她卻始終避而不答,無人能想象到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痛苦折磨。

此時的蕭紅沒有任何依靠了,她一個人遊蕩在哈爾濱的街頭,衣食無著,連住所都沒有,可是孤傲如她,更不敢去煩擾從前的同學。

絕望之際,終於有個老婆子肯收留她了。

蕭紅:時代才女的坎坷一生,榮耀背後的荊棘滿途

03

然而進了門才知道,老婆子是個鴇子。在擔驚受怕中,蕭紅捱了一夜,好容易迎來了逃離的時機,老婆子卻不光偷走了她的套鞋,還強行要走了她唯一能避寒的單衫。

哈爾濱的冬天接近零下五十度,夜晚更是漫長,寒風徹骨,蕭紅要忍受怎樣的煎熬啊!

萬般無奈下,她只好又找到了汪恩甲。

當代的很多人並不理解蕭紅抗婚後又投奔前夫的行為,甚至認為她品行不端,朝秦暮楚,這其實是對民國社會的一種不瞭解。舊社會女子飽受三座大山壓迫,對自己的人生幾乎毫無選擇權,像林徽因、凌叔華那樣安心接受教育的女性,只是因為有幸生於開明進步的家庭,而更多人依然只能遵守三從四德,情況好一點的還能上個小學,有的卻甚至毫無受教育的機會,就要嫁人了,故而民國知識女性,都把反抗包辦婚姻,當作走向進步的標誌。

蕭紅憎惡汪恩甲並不僅僅是對包辦婚姻的抗拒。汪恩甲是哈爾濱的小學教師,後來又辭職入讀哈爾濱法政大學,是有著相當的學識涵養的,但出身於官僚家庭的他,又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甚至還有吸鴉片的習慣,這樣的人,是為追求進步和解放的蕭紅所不容的。

汪恩甲把蕭紅安置在道外十六道街的東興旅館,因著旅館老闆和汪廷蘭的密切關係,兩人在此同居七個月,住宿費都是賒賬的,後來,汪恩甲藉口回家取錢還債,便失去了蹤影。

更可怕的是,蕭紅懷孕了。

老闆將她趕到發黴的閣樓,並常來逼債,言語威脅,周圍的住客對她也沒有好眼色,貧窮,飢餓,卑微時刻打擊著她。萬般無奈之下,蕭紅給《國際協報》文藝副刊的主編寫了封信,終於迎來了轉機。

主編裴馨園看到她的來信,為這個年輕婦人的文章所折服,為她的遭遇所傷感,他召集哈市的作家商議如何進行援助。後來,蕭紅又給裴馨園寫信想借幾本書看,裴馨園便派了一個人去幫助她。

那人正是蕭軍。

蕭紅:時代才女的坎坷一生,榮耀背後的荊棘滿途

04

蕭軍見到她時,便為這個落魄又羸弱的女性所吸引,兩個同樣落魄卻不羈的靈魂互相敬慕,直至契合。

八月,哈爾濱發了大水,蕭紅終於得以逃出生天,她與蕭軍寄居在裴馨園家,日子久了,卻又招致了裴太太的不滿。後來蕭紅的產期近了,無錢請醫的蕭軍揮起拳頭,威逼醫院的醫生給愛人看病。而女兒生下來,窘困的蕭紅卻搖搖頭,把孩子送人了。

是要經歷怎樣的抉擇,才會使一個母親拋棄新生的孩子?

孩子走了,蕭紅又要經受病痛折磨,在醫院時貧血、頭痛、脫髮,日後又要長期忍受著時常復發的頭暈和腹痛。

出院後,蕭軍帶著蕭紅來到了一家白俄羅斯人開的歐羅巴旅館。由於貧窮,空蕩蕩的房間裡只有一張光禿的床板,寒冷也圍繞著他們,甚至飢餓。

1932年,蕭軍找到了給鐵路局的處長女兒做家庭教師的工作,他們的生活終於有所改善。而矛盾也隨之開始,蕭紅成了全職婦女,白天蕭軍去工作,她在家裡收拾家務,蕭軍的大男子主義也逐漸顯露,他對蕭紅求職表露了不滿,對她的家務開始挑剔,兩人開始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爆發爭吵,甚至——蕭軍開始頻繁出軌。

在蕭軍以及一眾朋友的鼓勵下,這時期的蕭紅以“悄吟”的筆名開始發表作品,《王阿嫂之死》、《棄兒》等名篇均出自此時。後來,二蕭甚至出版了一個合集《跋涉》,這時,蕭紅的女性主義寫作風格也逐漸成型。

《跋涉》刺痛了日偽敏感的神經,二蕭不得不出逃青島,隨後,在魯迅先生的邀請下,他們又輾轉來到上海。

得力於魯迅的引導和扶持,蕭軍蕭紅接觸了諸多左翼作家,並出版了著名的《八月的鄉村》和《生死場》。但蕭軍此時又開始了頻繁的出軌,無奈之下的蕭紅便經常出入於魯迅家中,將善待年輕人的魯迅當成傾訴對象,後來又為排解苦悶,前往日本留學,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孤單度日。魯迅去世,蕭紅又寫下了《海外的悲悼》等諸多作品。

蕭紅:時代才女的坎坷一生,榮耀背後的荊棘滿途

05

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九月,胡風等進步作家紛紛撤往武漢,端木蕻良也是在這時出現在了蕭紅的生活中,他不但處處表現對蕭紅的關心和尊敬,甚至大膽稱讚蕭紅的文學成就高於蕭軍。

閻錫山在臨汾創立民族革命大學,蕭軍、蕭紅、端木蕻良、艾青等人紛紛響應,奔赴臨汾。然而好景不長,1938年2月,日軍開始大舉進攻山西,此時蕭軍和蕭紅竟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因為蕭軍胸中有著一腔熱血,一心想打游擊,而蕭紅厭倦戰爭與流血,只想找個地方安靜寫作。後來,兩人正式分道揚鑣,懷了蕭軍孩子的蕭紅跟隨端木蕻良與丁玲等人南下。

蕭紅並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朋友,她的朋友事實上都是蕭軍的朋友,所以二人的分離招致了朋友們的冷漠和排擠,和端木蕻良在一起後,更是遭到疏遠和敵視。

1938年六月,日軍包圍武漢,危難重重之時,端木蕻良竟把蕭紅獨自拋下,自己求了張船票揚長而去。

駱賓基回憶此事時,將端木的行為稱為“遺棄”。而蕭紅確實自始至終都處於從屬於男人的地位之中,她的個性從來都遭受著忽視。

蕭紅在離開武漢的前夕,因朋友病倒,她只好獨自去找船,卻帶著腹中九個月的胎兒摔倒在碼頭上,後來她輾轉來到重慶,於1939年夏天與已成為復旦大學教授的端木蕻良重聚,此後端木蕻良開始漸漸不願承認與她的關係,其性格的種種弱點也逐漸暴露,如生活作息隨意、脾氣暴躁、甚至於一反常態,不時對蕭紅的創作冷嘲熱諷,而蕭紅的社交生活也漸漸減少,後來竟把自己完全封閉。

1940年,蕭紅與端木飛抵香港。到達香港後,她開始生產,可是此時自小過慣了少爺生活的端木不是沉浸於浪漫風流,就是乾脆不知所蹤。後來,寫作成了蕭紅唯一的慰藉。這期間,她又先後出版了《狂野的呼喊》《回憶魯迅先生》以及《呼蘭河傳》。

蕭紅:時代才女的坎坷一生,榮耀背後的荊棘滿途

06

孤寂和潦倒,總令她回憶起呼蘭,那個魂牽夢縈而闊別已久的故鄉,那些在壓迫中奮力掙扎的底層民眾,還有唯一能給她愛與溫暖的祖父。

在孤寂和潦倒中,她倒下了。瑪麗醫院確診她為肺結核,為她進行了隔離救治,然而終究沒有爭過死神。

駱賓基在最後的時光裡,匆匆趕來看望蕭紅,聽蕭紅講起呼蘭河,講起蕭軍,講起自由與鬥爭。

“我將與碧水藍天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作為“新五四”的女兒,在民國女性普遍文化程度和社會地位極低的年月裡,她靠著信念與理想,勇敢抗爭,用她漂泊而苦難的一生,寫下了無數名篇,成就了她在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名人與凡人表面上的遙不企及,不是因為天生麗質,而恰恰是因為其不甘於平凡,無懼於常人無法想象的苦難,九死而猶未悔,這些苦難也會和他們的榮耀一道,載於恢恢青史。

“歷史拍著它強大的翅膀,飛過許多世紀,同時在光榮的荊棘路的這個黑暗背景上,映出許多明朗的圖畫,來鼓起我們的勇氣,給予我們安慰,促進我們內心的平安。這條光榮的荊棘路,跟童話不同,並不在這個人世間走到一個輝煌和快樂的終點,但是它卻超越時代,走向永恆。”

——安徒生《光榮的荊棘路》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廣陵客人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