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看天津」聯合採訪第二天:“濱海速度”讓全國黨刊記者紛紛點贊

「高質量發展看天津」聯合採訪第二天:“濱海速度”讓全國黨刊記者紛紛點贊

10月23日,“壯麗70年 高質量發展看天津”全國黨刊全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第二天,兩組採訪團走進濱海新區,感受天津高質量發展的躍動脈搏。一起來看看,全國黨刊的編輯記者們,有什麼樣的發現?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發現新時代“濱海速度”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行政區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岸線153公里,常住人口300萬,管理5個國家級開發區和21個街鎮,是北方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全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智慧濱海大廳

濱海文化中心

濱海文化中心是由濱海新區區政府投資建設的重點民生工程,由“三館兩中心一廊”構成——“三館”即濱海美術館、濱海科技館、濱海圖書館;“兩中心”即濱海演藝中心和市民活動中心;“一廊”則為整個文化中心的主軸線——文化長廊,長廊運用28把金色傘形鋼結構,將5座文化場館有機串聯,形成了多元複合的文化綜合體。

濱海科技館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採訪團一行來到濱海科技館時,瞬間便被館內的“走近阿基米德”展覽所吸引,展區內擺放的66件可操作展品,用當代技術復原並再現了古代科學家的偉大成就。新穎簡潔的模型讓採訪團的各位成員紛紛上手操作,在實踐中感受世界科學的發展趨勢,感悟科學之美。

天津濱海-中關村

在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展示中心,大家饒有興致地觀看了濱海-中關村的宣傳短片。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區於2016年11月22日正式掛牌,是京津兩市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科技園引進北京中關村運營團隊,在園區內深植中關村創新創業基因。在展示中心,先進科學技術應用在各個實際領域中的成果讓採訪團成員連連稱讚,無人機應用、物聯網感知、現代化農業等展示區域,都令採訪團成員長久駐足。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航天長征火箭製造基地

在天津航天長征火箭製造基地,大家仔細聆聽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航天科技技術的迅猛發展,不禁為“航天夢”的實現而驕傲自豪。航天一院能力提升部天津能力建設總指揮甘繼軍表示,天津航天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成立11年以來,通過不斷加強組織建設,以黨建促生產,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助推“航天夢”的實現,讓黨建文化“軟實力”促進研發生產“硬實力”。

空客A320系列飛機天津總裝線

空客A320系列飛機天津總裝線也讓大家眼前一亮。這裡是空客公司在全球的第四個總裝基地,也是首個在歐洲大陸之外的總裝生產線,亞洲唯一的一條生產總裝線。採訪團成員在觀賞平臺上親眼見到廠房內正在組裝的架架飛機,忙碌的組裝人員、精密的飛機部件、高端的技術設備令大家歎為觀止。

中新天津生態城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的戰略性合作項目。這裡的生態城市建設,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提供積極的經驗和示範典範。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智慧城市運營中心、中新友好圖書館、熊貓智能公交車等體驗項目,無不展示著“智慧城市”的便捷和魅力。一系列的高科技體驗讓採訪團過足“科技癮”,大家饒有興致地針對智慧城市建設、科技改善民生等問題與工作人員進行細緻交流。

智能機器人

中新友好圖書館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天津港

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採訪團成員看到碼頭上場橋林立、集裝箱擺放整齊,緊張有序的作業場面體現出現代化港口的魅力,讓人讚歎不已。據介紹,天津港建成30萬噸級人工深水複式航道,擁有三條亞歐大陸橋過境通道以及大陸橋最短的東端起點,可接卸所有進出渤海灣的大型船舶,是京津冀、華北及西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目前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的重要要求,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港口、智慧港口。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工作人員介紹天津港情況

兄弟黨刊話天津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石雄東

南方雜誌社

黨委副書記、副社長

在參觀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時,我瞭解到他們引用5G技術,不斷提升國際集裝箱專業化接卸能力,我認為這對天津港的高質量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對中新生態城印象也很深刻,它實施生態城市、智慧城市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性地提出“1+3+N”的智慧城市建設主線,特色非常鮮明,確實有效提升了社會服務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這一次來到濱海新區,真的不虛此行!

徐由海

當代江西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對於高質量發展,很多地方都在強調,但是通過今天在濱海新區的走訪,我覺得我看到的天津是真正做到了高質量發展。我尤為印象深刻的是濱海新區的智慧化、數字化、科技化,“智能”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從智慧濱海大廳到天河超算再到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無不體現著科技帶給我們生活的巨大改變。祝願天津越來越好!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孫雁鷹

貴州日報

當代融媒體集團

副總經理

這兩天的走訪讓我感慨萬千。一是震撼,很多原來只在概念裡的東西今天都見到了實物,一些高精尖的科技項目沒有想到可以對採訪團隊開放,這證明了天津的開放做得很到位。二是先進,我來自貴州,儘管貴州近幾年的發展也非常迅速,但是在高科技發展上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天津濱海智慧城市的建設令人印象深刻,值得我們學習。

高維海

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濱海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通了信息孤島、打破了部門壁壘,實現了城市管理精細化,服務民生的精準對接。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不斷加快,濱海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與北京有共融共通之處,作為一名來自北京的記者,我非常迫切地想把濱海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內容宣傳好、報道好,促進兩地互相借鑑、互相學習。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何青芳

寧夏共產黨人

雜誌社

記者

最近總是能在新聞報道中看到天津走在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前端,今天我真切感受到了。在中新生態城,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裡將智慧城市建設體現得淋漓盡致,把智慧的觸角伸向了各個領域,如:智慧經濟、智慧民生、智慧環境等。尤其是智慧民生,這非常難能可貴。回到寧夏之後,我會進行細緻深入報道,讓我們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時,能夠有一個學習的標杆。

記者:張婉妮 郝思睿

攝影:刁雲鵬 王秉文

歡迎分享轉發到您的支部

轉載須註明來源上黨課(ID:shangdangke2017)

合作來稿請致電022—83605326

「高质量发展看天津」联合采访第二天:“滨海速度”让全国党刊记者纷纷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