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混战,为什么最终是刘湘胜出了?

司马长史


从1913年,孙文号召全国“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开始,四川军阀就连续不断地发生混战,一直混战到1933年。在前后20年的时间里,大型的混战有21次之多。在所有的这些混战中,刘湘都参与进去了。最终,刘湘打败四川各路军阀,基本实现了对四川的控制。

(刘湘旧照)

那么,在20年的漫长岁月里,四川军阀以及打到四川来的外地军阀多如过江之鲫,为什么却是刘湘最终胜出呢?刘湘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一、依附中央政权。

刘湘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与中央政府保持密切联系,极好地依附了中央政权,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后盾。

刘湘最初依附的是袁世凯。虽然孙文号召“二次革命”,并且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并一直打到四川。不过刘湘多次与护国军作战,与反袁势力作战。这让他获得了袁世凯极大的青睐。

“二次革命”开始之前,刘湘还仅仅是个营长。两年多的时间,1915年,刘湘已经被袁世凯提拔为师长,晋衔陆军少将,跻身将军行列。

虽然袁世凯很快在称帝后,便因为全国人民的一片骂声,只当了83天皇帝就绝望去世了。但是刘湘已经拥有了不小的实力,成为四川一方不可小视的诸侯。

后来,当四川只剩下刘湘和刘文辉两股最强大的势力争斗的时候,刘湘当时之所以能够打赢,也是因为他依附蒋中正,获得了蒋中正中央政府的支持,而且蒋中正还派军地帮他打仗,给他提供了不少便宜。最终,刘湘把刘文辉撵到西康一带,独霸四川。

这其实表明了刘湘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他知道,光靠四川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是做不大的。依靠四川实现全国统一,是不容易的,必须依靠中央政权。

(袁世凯称帝)

二、以自我为中心。

刘湘身在四川一众军阀之中,他没有自己绝对的立场,也不迂腐。他一会儿联合这个军阀打另一个军阀,一会儿又联合另一军阀打这个军阀。也就是说,可能现在是你的朋友,转眼就成了敌人,接着又可能是朋友。

比如,四川军阀刚开始混战的时候,刘湘依附袁世凯,打击熊克武。但是,后来,当川滇黔军阀吕超打进来的时候,他又联合熊克武,打击吕超。

刘湘之所以这样,看的全都是自己的利益。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他都联合。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让他常常能处在不败之地。

三、张扬四川意识。

刘湘后来之所以能够逐渐做大,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张扬四川意识。

也就是说,虽然川军内部也在打仗,但是,当川外的军阀试图打进四川来称王称霸的时候,刘湘总是号召四川的军阀联合起来,把外地的军阀打出去。

比如前面我们讲到的,1920年,刘湘联合熊克武,打川滇黔军吕超。1926年,刘湘又联合杨森把黔军袁祖铭打出去。

威信。虽然刘湘所建立的威信,还不具备绝对的实力,但在所有四川军阀中,他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熊克武旧照)

四、具有民族大义。

刘湘之所以在打败刘文辉后,便结束了四川军阀之间的混战,从此成为四川的老大。除了当时蒋中正政府对他的支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日本人打进中国来的时候,他坚决主张抗日。

说起来,当时日本人虽然打进中国来了,但是战火并没有烧到四川这块土地上。如果刘湘明哲保身,保存自己的实力,不出川抗战,别人也把他没办法。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号召四川的各路军阀,把枪杆子一致对准日本人。当时刘湘前后组织了350万川军出川抗战,人数位居全国各省之首。

这一点,体现了刘湘在大是大非面前,有清醒的认识,体现了他具有民族大义。而正是这一点,让他后来形象焕然一新,在四川具有了极大的威望,获得了川人以及四川各路军阀的拥戴。

最终,刘湘“出师未捷身先死”,也算是虽然生得不伟大,死得很光荣。


张生全精彩历史


刘湘之所以能打败杨森、刘文辉等一票川中军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总能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站队。即便偶尔也有错误判断,也能及时调整,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而反观他的对手们,大局观要差远了。



四川军阀混战起源于护国战争,当时川系军阀的两个大佬是熊克武和刘存厚。他俩其实都是同盟会成员,但熊克武亲滇黔军阀,刘存厚亲北洋政府。所以这个时期的混战,实际上是北洋政府和滇黔军阀主导的混战。而四川军阀被迫要选边站,要么支持北洋政府的代理人刘存厚,要么滇黔军阀的代理人熊克武。不能搞墙头草。

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川军内战看似是四川军阀混战,但各个军阀背后都是有川外大军阀的支持。哪个川系军阀傍的大腿粗,往往就会在混战当中占有主动权。

在这一时期,刘湘还只是小弟,没有成为头牌军阀。他当时的大哥是熊克武,并且还是熊克武的头号小弟。

民国十年,熊克武在刘湘、但懋辛、刘成勋等人的支持下,击败了刘存厚。成为四川军阀的唯一老大。刘湘由于在打败刘存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熊克武推举为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

此时的刘湘可谓是风光一时,旗下统辖八万大军,实力与熊克武不相上下,堪称是川军新生代军阀中的杠把子。


但是刘湘毕竟还是太嫩了一点,由于他的势力急速膨胀,因而被熊克武所忌惮。为了麻痹刘湘,熊克武主动让贤给刘湘,推举刘湘为川中老大。

然而这只是熊克武以退为进的策略,目的就是让刘湘掉进他设计好的陷阱里。果然,当时还太嫩的刘湘不出意外的中了计,被熊克武暗中拆台,被迫下野。

刘湘辞职后,也暗中部署人马,准备把熊克武打垮。但是刘湘的部署还没有完成,他手下的杨森就率先对熊克武开战了。这一次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川军第一、二军内战。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熊克武军中担任旅长的刘伯承在战争中大发神威,以一个旅的兵力击垮了杨森两个师,配合主力部队,打得杨森直接投靠了北洋大佬吴佩孚。

事后,刘湘被迫解除所有职务,回到了乡下老家避嫌。此时的刘湘,可谓是他一生当中最低谷的时候。而这一切,就是被杨森那个猪头给拖累的。



不过刘湘的这个低谷期也没有持续太久。由于熊克武一派在战后因为赏罚不均,导致熊派内部内讧不断。直系大佬吴佩孚见有机可乘,就出钱出枪,支持当时依附在自己门下的杨森和早已经下野的刘存厚杀回四川,起兵讨伐熊克武。

至刘存厚兵败后,吴佩孚一直就想再次杀回四川,只不过没有机会。但是这次熊克武集团的内讧,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

为了彻底打垮熊克武,吴佩孚亲率大军赶到湖北宜昌前线督战,并且还电请刘湘出山协助自己。刘湘也不是给脸不要的人,便随即宣布出山,起兵协助吴佩孚。

由于强敌压境,再加上直系军阀的干涉,熊克武便只好宣布下野,偷偷去到广东寻求孙中山的支持,并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又率部杀回四川。不过由于没打赢,只得灰溜溜的退出了四川。他的这次退出,是永久性退出。此后的四川军阀混战,与他这个老牌军阀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

熊克武被挤出四川后,被直系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省军务督理,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邓锡侯为四川省长,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原本只是师长级别的杨森和邓锡侯等人也开始成为了独霸一方的大军阀,与刘湘平起平坐。


不过,由于杨森是吴佩孚的代理人,有直系给他撑腰。因此杨森此时的地位是比刘湘要高一点点的。


刘湘毕竟是做过大哥的人,杨森这个曾经是他小弟,现在抱上吴佩孚粗腿就敢爬到了他的头上撒欢的人,他岂能忍?

于是从民国十四年开始,刘湘就如同当初的熊克武一样,推居幕后,在暗中发展倒杨森的势力。

刘湘在倒杨联盟形成规模后,便致电北京北洋政府,要求将杨森调到北京任职。当时北京政府已经是奉系执政了,杨森知道自己去北京肯定是被软禁的下场。因此便故意赖着不走,主动挑起战争,决定以武力打败刘湘集团,统一四川。

这一战,杨森先是大胜。但是刘湘也是早有准备,他一方面联络黔系军阀袁祖铭,让他出兵攻击杨森的后方,另一方面暗中收买了杨森手下的王缵绪反正,导致杨森大军全面崩溃,再次逃到湖北投靠吴佩孚。

然而历史再再一次重演,由于倒杨联盟分赃不均,刘湘和贵州军阀袁祖铭闹掰。为了驱逐黔军,川军二流军阀邓锡侯、田颂尧等人电邀杨森回重庆主持大局。刘湘见自己势单力薄,便和杨森宣布和解,共同驱逐赖在四川不走的黔军。

刘、杨二人合力驱赶黔军出川后,划分势力范围。杨森控制川东,刘湘控制川南,势力不相上下,两人彼此都想吃掉对方,但也都吃不掉对方。

然而正当两人都在积蓄力量,企图吃掉对方的时候,却爆发了一件大事件,打断了两人的梦想——广东革命政府宣布誓师北伐。


前面说过了,川军内战虽然看似是四川军阀内战,但其实各个军阀想要立足,必须要有川外大军阀的支持才行。国民党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武汉,打得北洋军节节败退,四川军阀都是看在眼里的——谁的大腿粗,一目了然。

因此就在北伐军进逼南京的前夕,四川军阀纷纷投机革命,派代表与北伐军联系。国民政府为了拉拢川军,便派代表入川,晋封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七人为国民革命军军长。四川军阀见大势所趋,遂集体表示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全部加入了国民党。

不过,归附国民政府并没有改变四川军阀混战的局面。因为北伐战争结束后不久,国民党自己就开始内战了。川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也是积极的选边站,继续混战。

第一次混战是杨森、刘湘、邓锡侯、刘文辉四人大战。起因是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分裂,南京的蒋介石忽悠杨森和刘湘去打武汉国民政府。刘湘长了心眼,他就没出兵。杨森是记吃不记打,一而再,再而三的中招,傻乎乎派兵出川。结果被叶挺率部一个反击,损失了大半人马。

就在杨森率残部回川时,刘湘乘机派兵挡住了他的归路,不让他回川。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湘还没有得意多久,他的老巢也被邓锡侯和刘文辉给围了。于是刘湘和杨森和解,两人回师攻打邓锡侯。经过两人的合击,才算是化解了这一次危机。

第二次混战是杨森和刘湘的混战。这一次大战也是蒋介石造成的。当时杨森刚刚联合刘湘打退邓锡侯,回到四川屁股还没坐热,被北伐军打败的下野闲人吴佩孚来投奔他。由于此前杨森两次下野都是投靠吴佩孚,吴对他也都都很好,所以此次吴佩孚来投,杨森对吴也是投桃报李,很是照顾。结果由于事情泄露,被蒋介石知道了。随即蒋介石下令免去杨森的一切职务,让杨森下野。杨森手握兵权,当然是不答应了,所以蒋介石又让刘湘打杨森。

刘湘得到蒋介石的电令,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收买杨森手下的四个师长倒戈,导致杨森军中爆发了内战。

虽然最后倒杨联军被杨森击溃,刘湘借四部倒杨的目的未能达到。但刘湘坐收渔利,得到了杨森手下范绍曾的一个师,以及杨森在长江北一线的所有防地。(范绍增就是著名的傻儿师长)

杨森势力大挫后,刘湘成了唯一的老大。他与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协议,搞了一个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由他担任委员长,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邓锡侯、田颂尧为委员,负责全川的裁军工作。(其实这个裁军也是在响应国民政府的号召,当时全国都在裁军)

但是,由于刘湘等人故意把川军其他各部屏之于外,想借裁军之名打压其他军阀。因此当裁军的协议签署后,被排除在外的将领纷纷表示不服,这些人在杨森的主导下,成立了一个国民革命军同盟各军军事委员会,简称为“八部同盟”。由杨森担任主席,李家钰和陈书农担任副主席,共同对付刘湘。

这八个军阀开了一次大会后,决定组成联军向刘湘进攻,发动“下川东之战”。

这一战,刘湘和刘文辉大败杨森联军。杨森率余部逃入李家钰的防区。刘湘则连克梁山、忠州、万县等二十三县,尽收杨森下川东防区,收编了杨森近三万人,势力大振。

八部同盟在反刘湘失败后,决心报复,共推李家钰为总指挥,决定不惹刘湘,兵分三路进攻刘文辉在资中、内江的防区,发动“上川东之战”。这一战又是刘文辉部大胜,势力大增。此后四川便进入了“二刘”时代。

这个时期的刘湘和刘文辉各自拥兵十万,相互都吃不掉对方,于是双方都把目光盯到了四川省外,在外面找靠山。当时正是中原大战,川外有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四大军阀。

刘文辉眼拙,先是傍李宗仁的大腿,后来又傍冯玉祥和阎锡山大腿。总之就是所有大佬全抱一遍,就是不抱蒋介石的大腿。

而刘湘则是老谋深算,他坚定的抱的蒋介石大腿,只拥护蒋介石一人。结果当中原大战蒋介石获胜后,刘湘因为两度拥蒋,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支持,而刘文辉两度失算,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虽然刘文辉因为手握手握大军,还能保住四川省政府主席一职,但他已经被蒋介石视为要消灭的异己了。

民国二十一年,刘湘在得到了蒋介石的武装支持后,决心与刘文辉开战。在开战前,刘湘尽力拉拢和收买川军将领,壮大自己的阵营。并且还利用刘文辉与田颂尧、邓锡侯的矛盾,拉拢二人反对刘文辉。当一切都准备好以后,双方正式开战。

民国二十一年十月,二刘大战正式爆发。这是民国四川军阀规模最大的大混战。战线绵亘千余里,川北、川西、川南都是战场。战火纷飞达一年多,四川大小军阀,杨森、田颂尧、刘存厚、李家钰、罗泽洲、邓锡侯等部均卷入其中。双方总计投入兵力约三十万人,死伤约六万余人,耗资五千万元,四川人民的惨状可想而知。


战争的具体过程省略,反正结果就是刘湘取得大胜,但顾念叔侄之情分,不忍置刘文辉于绝路,将川西南的雅安、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名山和洪雅等县划给刘文辉,让他在西康一隅有个立足之地。

而刘湘则占有川东、川南、川西地区的八十余县,军队扩展至二十余万人,登上了四川霸主的宝座,从而结束了长达十七年的四川军阀混战历史。

总的来说,刘湘能最终取胜,靠得就是他的大局观和眼力劲。川中军阀普遍“短视”,经常抱错大腿。但刘湘不同,他总是能在川外大军阀中找到真正的大腿,并紧紧抱住,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

比如西安事变时,很多军阀都以为蒋介石必死无疑,公开的宣称应该处死蒋介石(比如韩复渠),其实这是很短视的行为。而刘湘就很聪明,他一直都坚持拥护蒋介石。即便蒋介石逼他裁军,要剥夺他的四川王,他表面上也是举手表示支持,不会跟蒋介石直接硬钢。

不过凑巧的是,就在川军裁军会议的第二天,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既然日本鬼子打进来了,也就不可能再裁军了。于是刘湘便号召川军出川打小日本,他本人带头出川,病死在武汉,没有死在四川老家。也算是用实际行动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Mer86


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在民国时期最著名的,既不是风景,也不是美食,而是无休止的军阀内战。从1912年一直到1935年,历经23年大小军阀的400余战,堪比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终于才分出了胜负,有了大体的眉目,“面带三分憨相”的刘湘勉强胜出,当上了四川省主席。

刘湘(1890年5月15日——1938年1月23日),字甫澄,又名元勋,出生于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称“四川王”。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四川总督赵尔丰积极捕杀革命党人,后来被革命党抓住后,直接砍首示众。从此,四川开始热闹了。

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护国军进入四川,刘湘负责守卫泸州。川军的第2师师长刘存厚,宣布支持护国运动并直接出兵攻击泸州,刘湘顿时处境就危险了。可是,出乎意料,被人称为“刘莽子”的刘湘,竟然击败了刘存厚,守住了泸州城,被困境中的袁世凯大为嘉奖。

但是,刘湘在捞够好处后,并没有死傍着袁世凯,而是在各方势力中左右逢源,瞅准事机,时而背叛一方,时而倒戈一方,滑头至极。

1925年,军阀杨森的势力异军突起,成为当时川中最强大的一派军阀。刘湘在杨森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人马只剩下不到三万,地盘也急剧萎缩,按理说,刘湘已经没有了胜算。但是,老辣的刘湘好比是不倒翁一般,靠着敏锐的嗅觉和手腕,联合其他的大小军阀,共同对付杨森。

除此之外,刘湘还向贵州军阀袁祖铭求援,拉起了八万多人的“反杨大军”。然后,首战告捷,击溃了杨森的先头部队,从此扭转战局,最后彻底击败了杨森。

1932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刘湘为第七路军总指挥,下辖共计六个师。本来,刘湘貌似可以问鼎四川的大位了,可是,突然杀出的刘文辉,成为他最强劲的对手。

1932年下半年,刘湘所部全线出击,四川境内“二刘争霸”正式开幕了。战争初期,刘湘出师不利,陷入了苦战和危局。随后,他很快调整了策略,故技重施,开始联络邓锡侯和田颂尧等川中实力军阀,一举摆平了刘文辉。

1935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刘湘为四川省主席,刘湘终于在激烈的角逐中胜出。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全国各地纷纷支持张杨二人,包括有山东的韩复榘、广西的李宗仁、广东的李济深等,当然,也包括四川的刘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刘湘公开支持抗战,而且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他表示:四川可以出兵30万,壮丁500万和粮食1000万以上。或许,刘湘也意识到,自己多年打内战不光彩。在此民族危亡时刻,他要借此洗刷自己的污点,打出川军的血性。

之后,刘湘按照南京政府的部署,将川军编制成为第22和第23两个集团军,血气方刚的率军出川对小日本作战。

1937年11月23日,刘湘在前线视察要赶赴上海作战的川军部队时,胃病突然发作,吐血不止,严重到昏迷无知觉的程度,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虽然脱离危险,但病情一直反复。

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病逝,走完了自己复杂而又传奇的一生。

据《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显示:

全面抗战的8年期间,四川一省总计征召壮丁2578810人,居全国各省之首,占到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0521人的1/5;出川将士的阵亡人数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

川军先后有6个集团军,另外还有2个独立军和1个独立旅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

除了以上的统计外,再看看刘湘在逝世前留下的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文史不假


上世纪二三十后代,世界上军阀最多的国家在中国,中国军阀最多的地方在四川。城头变幻大王旗,大家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甚至一二年。在四川,当时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若不以大小论,成百上千也是有的,而且,名头百出,花样纷繁,就大派系来说,就出现过武备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九人团系,不一而足。

不但是这些大系大军阀,那些小的更是不计其数,统治十数县的,称总指挥,统治几个县的称师长、旅长,大大小小,争斗不已,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弄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在1934年的时候,刘湘力压群雄,脱颖而出,被蒋介石任命为四川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一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四川王”。那么,刘湘是怎么最终胜出的呢?

刘湘,字甫澄,1888年出生于四川省大邑县。刘湘出身于官僚地主之家,祖父是清朝的武举人,父亲是地主,家里本来将他作为读书人培养,希望他考取功名,谋个好前程,但遭遇清末乱世,四川如同化外之地,成了草头王争霸的疆场,刘湘从小习武,对枪杆子更感兴趣,于是,刘湘16岁时,背着父母考取了四川武备学堂,后进四川陆军讲习所进修,再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因表现优秀,入新军第十七镇六十八标一营任排长,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辛亥革命后,刘湘的军队改编为川军第一师。1913年,熊克武在四川发动“二次革命”,武力倒袁(世凯),刘湘时为营长,拒绝了对方的策反,死守驻地泸州,最终挡住了熊克武的进攻,因功升第一师第三团团长。

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蔡锷率军进入四川,刘湘受命坚守泸州,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倒戈,偷袭泸州,面对护国军和倒戈川军的双重攻击,刘湘各个击破,先打败第二师,逼其缴械,后主动进攻护国军,将护国军打队上连连败退,刘湘一战成名,被袁世凯提拔为少将旅长。

后来,刘湘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再为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卖命了,当护国军后来再次进攻泸州,他便主动率军撤退,让出了泸州。之后的数年间,他到处投靠大军阀,1918年投靠了四川最大的军阀熊克武的川军,被任命为第二师师长。此后,刘湘有了自己的地盘,大力招揽人才,大肆招兵买马,后任第二军军长,又在熊克武的支持下,打败了大军阀刘存厚,队伍扩充到八万多人,刘湘也成了一个不小的军阀了。

1924年,北洋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备督办,杨森异军突起,成为了最大的军阀。第二年,杨森在四川全面清剿其他军阀,2个月占领四川72县,控制了大半个四川,刘湘也连连败北。在此生死攸关之时,刘湘灵活的脑子发挥了作用,他多方联络四川实力派军阀刘成勋、刘文辉、赖心辉等人,组成反杨讨伐军,通过诱敌深入和策反杨森部将,竟将杨森打败,逼着杨森净身逃出了四川。

1926年,广州革命政府北伐,刘湘接受革命政府的改编,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蒋介石发动清党,他也表示拥护,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五路总指挥,后将另一由友变敌的刘文辉部击败,兵力猛增至12万人,真正成为了“四川王”。于是,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便任命他为四川省主席。


帝国的脸谱


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四川地区的军阀数量最多,军阀混战的次数也最多。


从清朝灭亡,一直到刘湘名义上统一四川,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面,川军内部爆发的混战次数多达470多次。


川军混战的次数之所以这么多,主要是因为川军内部军阀派系众多,这些派系之间互不统属,即使是刘湘名义上统一四川之后,刘湘的嫡系部队也没能超过川军总军队人数的一半。因为四川地区的军阀形势复杂,刘湘能够在如此众多的军阀中脱颖而出,同他的个人能力肯定是分不开的。

刘湘出生于四川的地主家庭,从小便受到过良好的私塾教育。在刘湘16岁的时候,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刘湘只能放弃了考取功名的想法,弃笔从戎考上了四川武备学堂。


1910年刘湘被保送到了四川讲武堂学习,毕业后的刘湘成为了川军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一名军官。在辛亥革命结束后,大部分军校出身的将领都获得了快速升迁的机会,刘湘依靠着敢打敢拼的作战风格,从川军中逐渐脱颖而出。

到了1915年护国战争时期,刘湘已经成为了川军中的主力团长。蔡锷率领护国军入湘的时候,刘湘带领军队充当镇压护国军的急先锋,因此受到了袁世凯的嘉奖,获得了陆军少将的军衔,并且被升任为旅长。


刘存厚和熊克武争夺四川地区控制权的时候,刘湘先支持刘存厚,后来又转投到熊克武的帐下,被熊克武委任为第一师师长。


刘存厚失败后,刘湘分到了七个县的地盘,成为了川地比较有实力的军阀。

唐继尧北上失败后,刘湘被熊克武委任为第二军军长,此时的刘湘已经拥有数万大军,成为了四川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军阀。熊克武率部退出四川后,刘湘被众人推举为四川省长,正式成为了川军首领。


到了1929年,刘湘通过下川东之战击败了杨森,为统一四川扫清了一个大障碍。


杨森战败之后,刘文辉和刘湘之间的矛盾激化,在1932年刘湘和刘文辉大打出手,第2年刘文辉的势力退到西康,刘湘形式上统一了四川,成为了真正的四川王。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坚持拥护团结抗战,主动率领川军主力开赴抗日战场。1938年年仅50岁的刘湘因病去世,在临死的时候刘湘留下了:“敌人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的遗言。


刘湘去世之后,四川地区的军阀势力分裂更加严重,川军的主力部队大多都被蒋介石兼并。

从刘湘统一四川的历程来看,刘湘能够在20多年的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主要有两个关键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刘湘的资历比较老,刘湘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经是营长,护法战争时期就已经是旅长,因为刘湘的起点比较高,一些后期之秀根本没有能力和刘湘竞争。


第二个原因是刘湘的眼光独到,刘湘在每一次混战爆发后,都能够找到合适的盟友,战争结束后都能够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这一点来看,刘湘的政治眼光可谓是非常的独到。


历史总探长


川系的乱局,实际上从蔡锷突然因病离川的时候开始便已经开始了,如果当时蔡锷没死的话,应该也不会有后来的乱局。

刘湘最终能够打败所有人,成为所谓的“四川王”,除了他自身的能力和实力之外,实则也少不了蒋介石在背后的支持。

蔡锷离川时,让滇系的罗佩金代理四川督军和省长,这等于是说将四川交给了唐继尧,川系的人能对罗佩金心悦诚服?

显然不能,即便刘湘当时只是川军中的一个小旅长,也对罗佩金主政四川颇为不满,凭什么让一个外人来当咱们四川的家?当他看到罗佩金奉行“强滇弱川”的政策,在人数上裁减川军,在军费上给川军的钱也比滇军少几十万之后,他更是气得不轻。

刘湘一个小小的旅长尚且不服罗佩金,川军中的师长、军长便更不用说了,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联合第二师打向了罗佩金,“刘罗战争”之后,罗佩金和滇军被赶出了四川。

刘存厚心里美滋滋,这下自己总算能当四川的家了。

可没想到,川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不乐意了,所以他在唐继尧的支持下又和刘存厚打了起来,唐继尧也顺势将滇军改称“靖国军”反攻刘存厚,刘当然打不过熊、唐,所以四川又落到了熊克武的手上。

这时候的刘湘在干嘛呢?他在刘、熊之争中有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当时,刘湘隶属川军第一师,第一师师长徐孝刚选择了站队刘存厚。

可是,在刘、熊开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徐孝刚却突然请假养病去了,然后将第一师的指挥权交给了刘湘。刘湘像踩了狗屎运一样,突然吃下了第一师这块肉,将来他还会傻乎乎德吐出来还给徐孝刚吗?

刘湘也够狠,你徐孝刚不是站了刘存厚吗?那我便站熊克武,等到我和熊克武打败了刘存厚,看你还怎么问我要第一师!

不过,他这一步走得也颇为谨慎,他拿到了第一师的指挥权之后,没有急于帮刘、熊任何一方,而是躲在一旁观望,等到刘存厚快输了的时候,他这才急忙忙地跳了出来对熊克武嚷嚷说,我要“护法”,和你一起打刘存厚!

熊克武一看刘湘还挺识相,所以一高兴之下便正式任命刘湘为第一师师长了,也不知道徐孝刚当时有没有被气得吐血。

熊克武这个四川督军也没当多久,川军将领便又纷纷想着“倒熊”,为了让刘湘也一起“倒熊”,他们还给了刘湘一个川军总司令的头衔。

刘湘一看机会来了,当然也不会错过,好呀好呀,咱们一起“倒熊”。

不过,他嘴上虽然这么做,可实际上他却在“倒熊”派、熊克武和唐继尧三方势力之间左右逢源,狠狠地捞了一笔。

后来,熊克武想收买刘湘的参谋长陈能芳,反倒被刘湘给将了一军,不论是陈能芳也好,是熊克武也罢,为此都很尴尬。

更有趣的是,在刘湘“倒熊”之前,曾经被熊克武打败的刘存厚又跑回来了,又和熊克武干了起来,所以熊克武的实力又遭到了削减,这也是后来刘湘能够“倒熊”成功的一个原因。

随后,他又和杨森、袁祖铭、邓锡侯等人闹翻,但是刘湘却将合纵连横、分化瓦解的谋略用到了极致,竟然反过头来联合杨森、邓锡侯驱逐了袁祖铭。

后来,刘湘为了压制川军中的保定系,又向蒋介石投诚,竟将自己所部按照蒋的命令缩减成三个师,从而获得了蒋介石的支持,他也因此得以在后来打败杨森。

杨森一败,在四川谁还有和刘湘争锋的实力呢?是刘湘的堂叔刘文辉。

刘湘从蒋介石发起北伐的时候开始便已经转向支持国民政府,又屡次通电表示拥护蒋介石,所以,蒋介石到底会选谁来主政四川便一目了然了。

刘文辉虽然是刘湘一手扶持起来的,但是他的野心却不小,一直想当四川的家,然后带着川军走出去,可是刘湘又怎么可能因为刘文辉是自己的堂叔而乖乖地将四川拱手相让?在权力面前,即便是叔侄俩也得打一打!

不过,刘文辉在川军中的威望到底不如刘湘,军事能力也逊于刘湘,而刘湘又得到了南京的支持,所以刘文辉最后还是输给了刘湘。

刘文辉一败,刘湘也因此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彻底坐稳了“四川王”的位置,一直到1937年亲率川军出川参加抗战,然后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病逝。


吾与吾国


俗话说得好,“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民国时期的四川,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的准确性。从辛亥革命开始,沃野千里的四川就陷入了军阀混战和割据的局面。

一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四川从未有一个军阀能够真正统一全川。因此,四川这个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人口全国第一、军队战斗力也颇为强劲的地方,川系势力范围却几乎没有走出省界。

军阀割据的四川

在民国的38年间,四川先后涌现了熊克武、刘存厚、刘湘、杨森、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赖心辉等人为首的川系军阀,这些军阀坐拥数万乃至数十万军队,在对统治区域内横征暴敛的同时,对外也不断进行军阀混战。

不过,在诸多的川系军阀中,有一个军阀实力最强,占据地盘最广,也在四川军阀混战的后期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如果没有蒋介石势力进入四川,他甚至有相当大的希望真正统一全川,成为四川王。这个人就是四川军阀刘湘。

刘湘

陷入军阀混战和割据局面的四川,大大小小的军阀难以数计,没有哪个人是省油的灯,为什么刘湘最有可能胜出呢?

其实,刘湘起家的时间并不晚,早在辛亥革命之时,刘湘就担任了四川新军第十七镇第68标一营前队排长。进入民国之后,刘湘的职位迅速窜升,1913年成为团长,1916年就已经成为少将旅长。1918年,担任第一师代理师长职位之后,刘湘正式进入四川军界上层,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方大佬。

成为手握兵权的一方小诸侯之后,刘湘开始了自己辗转腾挪的军阀混战生涯。他先是联合军阀刘存厚发动了川军驱逐四川境内滇军、黔军的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声望大增的刘湘,又马不停蹄的与熊克武一起发动了四川自治运动。

军阀割据的民国

很快,为了自己的利益,刘湘又与前盟友刘存厚倒戈相向,发动对刘存厚的战争。击败刘存厚以后,实力威望大增刘湘被推为了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刘湘就一跃成为了四川势力最大的军阀。

然而,此时四川境内其他军阀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劲,再加上刘湘成为省长之后过于膨胀。因此,川军总司令每当多久,刘湘就被众多川系军阀逼迫辞职。不过,虽然失去了名义上老大的位置,但这无损于刘湘的实力。下台之后,刘湘又联合四川诸多军阀,击败了试图成为四川王的杨森。

四川军阀杨森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面对势如破竹的北伐军,颇有眼光的刘湘迅速改旗易帜,宣布进入了国民革命军行列。刘湘所部则被编为了国民革命军第21军,刘湘担任军长。由于兵力雄厚,刘湘的这个军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辖有三个师的军,第21军下辖高达了7个师的部队。

与此同时,刘湘在辈分上应喊叔叔、但实际年龄其实比他小的刘文辉也开始崛起,并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省政府主席,刘湘本人则担任了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长兼省政府委员一职。四川进入了二刘主宰的局面。

刘文辉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权力,父子相残的情况都比比皆是,跟何况二刘只是叔侄的关系。因此,刘湘与刘文辉之间,毫不意外的爆发了战争,而这场二刘之战,最终以刘湘的全面胜利告终。刘湘因此掌握了四川军政大权,面对他垂涎已久的四川王之位,只差一步。

然而,此时已经坐稳了南京国民政府最高领袖一职的蒋介石,开始将势力深入了四川境内。刘湘为首的川系军阀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刘湘和川军抗战纪念碑

而这场中央与地方的冲突,最终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刘湘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战,率领川军出征抗日而告终。然而不幸的是,1938年1月1日,带领川军走川界,开赴抗日前线的刘湘,却因病在武汉去世,年仅48岁。


鸢飞九天2018


刘湘成为四川王,“神仙兵”功不可没,不过后来却败在开国元帅手下。

民国时期,刘湘是四川最为强悍的军阀,被称为“四川王”,手下还有一支“神仙兵”,一度称霸四川。可是后来刘湘却败给了红军。

刘湘原来是蔡锷的手下,凭借着军功,一路做到旅长,后来进入四川。四川当时整天军阀混战,动荡不安。但是刘湘凭着高明的军事领导能力和左右逢源的关系,硬是把四川各路军阀统一起来,成了“四川王”,总督四川军务。

说起刘湘的发迹史,不得不说一个叫刘从云的人。刘湘本人文化程度不高,虽然念过私塾,但是一直很迷信。而刘从云也是把自己打扮成道士,似乎掐指一算便能算出未来。刘湘见到刘从云的时候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将其奉为座上宾,还给刘从云修建了豪华府邸,赠送轿子。

事有凑巧,刘湘自从结识刘从云之后,可谓是步步高升。每次打仗,刘从云都要给刘湘军队算卦,卜算出师时间、敌军方向等。而刘湘的军队也经常打胜仗。就这样,刘湘逐渐掌控四川全局,成为四川实际的统治者,刘湘对刘从云也更为倚重。

刘湘还专门给刘从云一支部队,刘从云用惯用的神棍伎俩包装这支军队,把这支军队打造成“神仙军队”。实际上,这支部队是吸食鸦片,对士兵确实有精神上的刺激作用。而且当时中国较为落后,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刘从云的对手听闻“神仙军”的大名,思想上先有了胆怯。所以刘从云的部队经常打胜仗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湘、刘从云的“神仙兵”对付旧军阀可以,但是他们碰到红军就不灵了,尤其这支红军队伍的领导者还是日后成了开国元帅的徐向前。徐向前当时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直接威胁到了刘湘的统治地位,这位军阀头领自然不会容忍红军在自己的地盘上活动,于是便出动了“神仙军”进攻徐向前部。

面对红军队伍中对“神仙军”的担忧问题,徐向前首先开会解决士兵的思想问题。徐向前问大家有没有见过神仙、有没有见过刀枪不入的人,士兵都回答说没有。既然没有,那就是神棍骗人的把戏,于是红军战士解除思想负担,积极备战,连续三次击败“神仙军”,树立了红军的威望。此后在一系列战役中,徐向前多次打败刘湘,在川陕站稳了脚跟。而刘从云从此再也不敢胡乱吹嘘,甚至闭门不出,老实了很多。

刘湘和刘从云开始的时候能够成功,原因一方面在于当时中国生产力不发达,思想落后,所以能够占得优势。另一方面也与刘湘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强有关,与刘从云的把戏其实关系并不是太大。但是刘湘后来的对手是徐向前,徐向前可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而且信仰坚定者,军事能力强。刘湘与这样对手过招,不败才怪呢。不过在后来的抗战中,川军团为抵御日寇几乎全军覆没,在民族大义面前刘湘和川军团是好样的。

参考资料:《刘氏家族:称霸四川二十年,堪称一部军阀史》


冰哥聊史论古今


刘湘占据重庆川东地区

长江航运关系,距离外界更近,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武器输出和外界支援,同时重庆近代化在四川地区最早,开埠后带来了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使得重庆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崛起,同时崛起的还有万县,军火进来必经之路,刘湘就曾扣押过刘文辉的军火,成都因为是省城,守旧力量强大,思想保守,距离长江经济腹地更远,经济仍然是农耕经济主导,故而川军的大佬来自川西地区偏多,如【刘湘、刘文辉、田颂尧、刘存厚、赖心辉、刘成勋、潘文华、李家钰等各派大佬】贴近省城政治优势,而依托重庆的川东川北川南地区长江流域搞革命的搞实业的偏多【川军大佬就主要是川北地区,即邓锡侯、王缵绪、杨森等人,川南有熊克武等人,著名的四川近代实业家文学家多来自这一区域】我党的革命家也大多来自这一长江流域,而他们的人生成长经历和重庆息息相关,这就是经济文化的因素,而来自川东的即曾经的渝万达涪黔【明清川东道+民国东川道范围的】,高级军阀主要就是胡景伊(巴县)、郭汝栋(铜梁)、陈兰亭(石柱)、范绍曾(大竹)、夏首勋(江津)其中官最大的是四川都督胡景伊(武备系首脑),广安是属川北的,明清时期叫四川省川北道顺庆府广安州。

民国时即川西成都为中心的政治区域多出军阀大佬,川东(南、北)重庆为中心的经济文化区域多出革命家实业家等,就是近代化的因素。→川军派驻明显分化,武备、速成、保定、军官四派军阀鲜有川东人士,大佬仅有胡景伊(巴县)夏首勋(江津)郭汝栋(铜梁)等几人而已,而国民党九人团和实业团两派则完全相反,鲜有来自川西人士,重量级人物仅有卢师谛(成都)等几人,四川军阀和川军派系中的国民党团即实业团杨庶堪(巴县)、张培爵(荣昌)、夏之时(合江)、谢持(富顺)、黄复生(隆昌)、石青阳(巴县).....九人团即熊克武(井研)、但懋辛(荣县)、李蔚如(涪陵)、张冲(万县)、余际唐(荣昌)、颜德基(开江)等等→地理位置上以川南川东为基础。而被誉为四川资产阶级革命党领袖的是杨庶堪,字沧白,四川巴县人(今属重庆市),早在20世纪初即受命在渝组建了四川省首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公强会,后来组建了四川同盟会(即重庆支部)、中华革命党四川党团和四川国民党团。后来郭沫若(乐山人)称其为“四川革命党人的元祖”。

而重庆川东地区从南宋开始借着经济重心南移和长江流域开发及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早等优势使得川东势力从此有了对抗川西势力的资本,古代川西农耕经济占优,川东多山地整体实力则不如川西,而在早期盆地内成都是一骑绝尘,其他城市均无法望其项背,曾经的盆地重镇如驻扎剑南东川节度使的潼川(三台)和最早的川峡二路峡路治所的夔州(奉节)均无法抗衡川西势力,而到了宋元战争后,成都府两度城破经济文化遭到重大破坏,余玠就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后就移师重庆。重庆开始崛起。

宋末余玠守蜀、元末明玉珍都重庆,明末吕大器秦良玉曾英等卫川东,清末辛亥起义(重庆早于成都)等,直到民国无论是同盟会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四川活动中心也是重庆。

20世纪早期杨沧白等人即在渝组建了四川首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公强会,而后组建了同盟会重庆支部。1925-1926期间杨闇公(潼南人)、冉钧(江津人)等人受命在渝组建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四川革命而后杨冉二位烈士在渝牺牲;1928年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一届(临时)委员会正式召开于四川省巴县铜罐驿乡周家大院里(今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周贡植烈士故居),选举产生了首位四川省委书记傅烈(江西抚州人)和组织局主任兼代理巴县县委书记周贡植(巴县人,今属九龙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的诞生。

而后四川省共青团成立于今重庆南岸区,后傅周二位烈士在渝牺牲。→此时巴县即重庆市,1929年刘湘(大邑人)以巴县城区置重庆市,为省辖市,潘文华(仁寿人)为首任市长,巴县政府驻地几经辗转最终移去鱼洞(1939-1954的直辖巴县和江北县等重庆近郊仍在四川省),后成为巴南区,老巴县即今包括渝中区在内的重庆主城区核心地带。后来的国民党入川乃至抗日都是重庆,建国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及西南局也是重庆,重庆也在元之后多次成为 省会,最后刘湘击败刘文辉后在重庆重置统一的四川省政府,1916年到1935年,重庆先后七次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是四川省当时的政治中心,1936年置由四川省代管的直辖市,1939年为陪都,这里的直辖市重庆只有今天主城区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最终省会还是迁去成都,成都有个优势,就是临近藏区和印度,国家战略,从清代勘定西藏叛乱即置驻防八旗成都将军,成都将军也是清代唯一一位同时节制八旗绿营的驻防将军,地位极为重要,同时兼管四川部分政务,后就一直如此至今,重要的军事交通中心,成为区域省会能够更稳定藏区,同时为了避免遇事受到牵制,乾隆后单设四川总督,乃有清一代全国唯二单管一省的省区(另一个即为京畿腹地的直隶)(注:相当于四川省军区司令性质的四川提督就奉命移镇于雅州府,今雅安市。战略意图十分明显,而管理雅州府、嘉定府、宁远府和松潘厅等事务的清代建昌道台亦驻扎于雅州府。)之后无论是岳钟琪、阿尔泰、阿桂、福康安、赵尔丰、尹昌衡、张国华等人出兵平叛康藏和对印方向作战均以川西为基地,而川西核心即为成都,故而尽管重庆今天直辖,但是西南地区主要军事交通通信中心还是在成都,也必须是成都。


洛基之怒


在北洋军政府时期,中国进入到了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三天一小打,两天一大打,乱成了一锅粥。


而在这其中,全国的军阀混战现象,以四川地区最为严重,特别混乱。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资源丰富,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丰富的物质人力基础使其自然而然就成了战乱最频繁的地方,成为众多军阀争夺的焦点。据再加上四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北政府谁都想插上一脚,结果导致四川长时间无法像其他省区得到统一,虽然四川的军阀对外宣称是川军,看起来好像是一系。但实际上,各自为政,互相攻伐,群龙无首。



有关资料显示,1912年到1933年,共发生大小军阀混战四百七十多次,平均下来基本每个月就两次的混战,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回去,基本上每天都在发生的战役,四川没有一个安宁的地方。

而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成立后,四川军阀名义上服从南京政府的管辖,实质上依然是独立为政,并在长时间的混战中,逐渐形成了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邓锡侯等几大集团。

他们合纵连横,互相攻伐,历经数次斗法之后,最终只剩下了刘湘和刘文辉两大势力。



说来有趣,这两人乃是叔侄关系,刘文辉的父亲和刘湘的爷爷是兄弟,这两叔侄在军阀混战过程中,互相配合,打败了各路敌人,直到最后在四川境内再也没有人能够对他们两个造成危险。他们两叔侄的合作可谓是十分成功,实现了双赢,北伐结束后,刘湘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四川善后督办,刘文辉为四川省主席。二人一人主军、一人主政,被人们称为四川两座无人可及的“双峰”。但是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他们两叔侄也避免不了这个道理。最开始只有利益冲突最后反目成仇,于是便有了民国时期最出名的“二刘大战”。



当时刘湘的二十一军防区为重庆、万县、奉节等20余县,总兵力约10万人。刘文辉的二十四军防区有70余县,占四川大部份地区,总兵力约20万人。从兵力和地盘上来看,刘文辉占据优势!

可是刘湘得到了川内其他旧军阀的支持,又得到蒋介石的帮助,最终取得了这场叔侄大战的胜利,成为了四川王!

因为之前我们说到,他们两个数字都已经基本上吧,四川经历的时候的力量都给清除,没有任何能够威胁到他们了。所以,此次战役中刘文辉的失败,也决定了刘湘在此此军阀混战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刘湘和刘仁辉最开始合作,实现双赢局面。最后刘辉湘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人际关系成功打败了刘文辉,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