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先告訴殊凰黨們一個好消息。

你們磕的CP是真的!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都說緣許三生,希望來世我們都可以生在平常人家,可以平淡安穩地攜手終老。”

“此生一諾,來世必踐”。

這是《琅琊榜》中梅長蘇(林殊)在臨行前對霓凰郡主許下的諾言。

天不遂人願,此去一別,兩人竟是天人永隔。

縱使所有人都明白這是最符合人物命運走向的結局,粉絲們還是被虐哭。

幸好,當初的意難平,終於得到另一種圓滿。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好了,不賣關子了。

胡歌、劉濤這次合體發糖確實很甜,只是並非單純為了再續前緣。

一切還得從這檔節目說起——

《故事裡的中國》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屈指一算,迄今為止央視已經推出了不少原創文化綜藝。

比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國家寶藏》

以上幾檔節目基本都是“三高群體”:高逼格、高水準、高口碑

尤其是《國家寶藏》這匹年度綜藝黑馬,更是以季均9.0的高分完美收官。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今天要介紹的節目和它們相比,尚顯冷門。

但我有信心,這個節目遲早會火。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為何?

首先是新穎別緻

的形式:

戲劇+影視+綜藝的綜合表達,此乃官方說法。

你可能會忍不住犯嘀咕,emmmm,現在看個節目都要先做閱讀理解了?

彆著急,我通俗地解釋一下。

不過說白了也沒多複雜,就是指在改編經典作品的基礎上,既遵循影視劇的敘事風格,又融入戲劇的表演特色。

中途,還會再插入主持人的訪談環節,主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01.

追光者


很顯然,節目形式的新穎與“影視劇+戲劇”碰撞出的化學反應密不可分。

因為是現場錄製,整場演出具有連貫性,講究“一鏡到底”。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不僅如此,為了照顧觀眾的體驗,表演過程也需要稍加改造:

情緒要像舞臺劇一樣外放,肢體語言要適當誇張,更重要的是節奏感。

無論是念白的停頓與穿插,還是人物互動的時機,全憑演員自己把握。

打個跨界比方,這就像一場全程沒有伴奏or耳返的演唱會,踩點和音準全靠歌手自身實力。

萬一不夠沉穩老練,撐不住場子,或是一時緊張忘詞兒,那真是分分鐘要“崩盤”。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嚴格來說,節目中混搭的戲劇風格更貼近話劇。

重點概括起來就倆字:獨白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具體而言,話劇的情節密、對白多、節奏快,這樣的演出形式對於觀賞者與被觀賞者而言,可謂雙重挑戰。

從觀眾的角度出發,由於觀賞範圍被限制在單個場景中,再加上沒有旁白,因此需要全身心投入。

這樣一來,既可以增強情緒感染力,又在無形中提高了欣賞門檻。

畢竟,在偶爾沒有對白的情況下,甚至需要觀眾主動去解讀角色的內心世界、揣摩當下的潛臺詞。

比起那些自帶大量旁白,把心理活動都“投餵”給觀眾的影視劇,話劇確實更難消化。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對於演員來說,第一要務就是調動情緒,儘可能地帶觀眾入戲。

這裡就以故事開篇為例——

陰暗沉悶的雨夜、行色匆匆的人群、孑然一身的主角,直到一束追光照亮他略帶凝重的表情。

此處的長鏡頭可謂巧妙,充分利用光影的微妙界限,再配合全景搖拍,成功營造出人物與場景的割裂感。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接下來依然幾乎零對白,全靠演員的眼神以及互動來傳遞信息量。

那麼,我們能從中窺見什麼?

先是堂而皇之擄走平民的特務、漠不關心的路人,然後鏡頭又回到眼睜睜看著特務離開的主角。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劇情還沒結束。

主角依然沉浸在剛才的突發事件之中,沒等他反應過來,又是一連串小插曲:

無意中將他撞醒的路人、淋著雨向他兜售花束的小女孩,一個突然出現並與他進行眼神交流的神秘男子。

如此一來,留給觀眾的便是主角若有所思的神情以及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迫感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戲劇性的情節、角色內心的轉變、緊張氛圍的鋪陳,還有承接下文的伏筆,一氣呵成。

可以預想,如果演員的表現力不足,這段的觀感必然會大幅下降。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順便,聽小十君這麼一分析,是不是覺得節目形式並非只是噱頭,而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為了更完美的視聽效果,劇組還專門設置了三個不同的舞臺。

一號舞臺用於內心戲的特寫,有時也用來穿插過渡情節。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二號和三號的舞臺設計則借鑑了先鋒話劇的佈局。

主要以單格舞臺的形式將不同空間、不同支線上的人物串聯起來,以保證每一幕場景的無縫銜接。

由此可見,節目組在追求觀賞性方面,著實費了一番苦功。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02.

演員請就位

細究起來,節目的演出部分與當下時興的演技類綜藝倒有幾分相似。

二者同樣講究即興發揮,並且都兼具舞臺表演與話劇表演的特色,或者說十分追求臨場感。

最關鍵的是,都很考驗演技

別忘了,《演員請就位》裡只有四位嚴苛導師,而《故事裡的中國》的所有觀眾都可以化身導師。

只要不滿意,隨時可以在彈幕和評論裡挑刺兒。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幸好,節目組的眼光很是到位。

當然,這正是我看好它的另一個原因。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胡歌,自不必多說。

從學生時期起就在舞臺上摸爬滾打,練就一身“好武藝”。

在這個人心浮躁的流量時代,他甚至可以算是一線演員中的異類。

畢竟很少會有當紅演員會像他一樣沉得住氣,放著“金燦燦”的本子不接,放著IP大劇不演,反而每年跑去話劇舞臺上磨練功底。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話劇技能樹點滿的胡歌在拿到劇本之後,不光迅速進入角色,還在第一時間嚮導演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你看,其他同學還在預習,真正的學霸已經開始舉一反三了。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也難怪導演田沁鑫私底下對他讚不絕口,直誇胡歌是個有靈性的演員。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劉濤,雖說沒有參演話劇的經驗,但勝在學習能力強、反應快

眾人圍讀劇本時,她先是坦誠地表示自己沒什麼把握。

而初體驗時,語氣和眼神也確實有幾分浮誇。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接下來,她又嘗試了幾次唸白,一邊反覆糾錯,一邊試著拿捏表演的分寸感。

在導演的點撥下,她也迅速過關,得到了田導的首肯。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劉濤的小表情也是real調皮了

總的來看,這個節目自帶三板斧:

獨特新穎的形式、高水平的演員、家國情懷的精神內核

至於精神內核從何而來?

答案是取自經典

節目第一期選取的作品是1958年版《永不消逝的電波》。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這裡順便給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們補補課。

故事主要講述紅軍電臺政委李俠(孫道臨 飾)臨危受命來到解放前的上海。

白天,李俠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商人,到了晚上就躲在閣樓裡替組織收發電報。

為了掩蓋身份,他在組織的安排下與女工何蘭芬(袁霞 飾)假扮夫妻。

在相處的過程中兩人弄假成真,順勢結為真夫妻。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電影的結局相當虐心。

解放戰爭即將勝利前,為了革命事業,李俠放棄了撤退的機會,安置好妻兒之後便獨自回到家中。

他冒著生命危險發出了最後兩份重要情報,於是來不及脫身的他被日軍逮捕。

最終,從他口中說出了那句經典臺詞:“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又是地下黨,又是假扮夫妻,最後還弄假成真。

乍一聽,是不是和《潛伏》裡餘則成和翠平的故事有七八分相似?

實際上,正是《永不消逝的電波》首創了國內諜戰類影視劇的先河。

按理說,應該是《潛伏》在向經典致敬。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好的故事與好的演員,往往會有相互成就的默契。

就像胡歌、劉濤的演繹無疑使原本足夠優秀的劇本增光添彩。

就以幾個最精彩(虐)的橋段為例。

解放前的夜晚,接到秘密任務的李俠親耳聽到不遠處傳來的槍聲。

那一槍彷彿也命中了他的心口,他意識到時間恐怕不多了。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他滿懷心事地回到家,兩人第一次起了爭執。

在何蘭芬激動地說出:“你不許騙我!你向肚子裡的孩子發誓。”之後,李俠甚至不敢直視她的眼神。

他選擇迴避,然後低下頭輕輕將妻子擁入懷中。

此時的他看似冷靜,但微顫的手指、輕撫的手掌、充滿愛憐與不捨的眼神還是暴露了他內心的波瀾。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他略帶哽咽地說著:“放心,我一定會去找你的。”說完後,便把頭埋在妻子的頸窩裡,輕輕地蹭著。

這是一個既親暱又繾綣的動作,對於一向以大男子形象示人的李俠來說,甚至顯得有些稚氣。

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突然變得如此幼稚和脆弱?

答案很簡單——只有在最愛的人面前或是面對最依戀的事物,人才會卸下心防。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不得不提,胡歌在圍讀會上的發言,簡直一針見血。

讀過劇本之後,是他主動提出李俠在與妻子道別前,應該要有一個下意識躲閃的動作。

因為此時李俠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所以他只能是抱著妻子,對她說那些違心的話。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在宏大敘事與英雄禮讚的浸潤下,我們偶爾會忘了世上沒有誰生來就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就像在生命最後的幾分鐘裡,李俠最先想到的不是新中國的解放事業,而是妻子每每在深夜裡呈上的一碗熱湯。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作為被鐫刻進影史的革命英雄,劇情著重呈現給觀眾不止是李俠偉大高尚的一面,還有膽小脆弱的另一面。

面對生死抉擇,他甚至沒有說出真相的勇氣,只是默默抱緊胸膛前最柔軟的那片雲彩。

透過胡歌的演繹,“李俠”這個原本藏在硝煙與電波聲中的英雄人物才踏踏實實地豐滿起來。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劉濤在劇本圍讀會上一共試了兩段臺詞,都出自何蘭芬在雪夜中的獨白。

她自己也坦白,參演《永不消逝的電波》需要面對的壓力太大。

一方面故事本身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另一方面她又要獨自消化如此悲情的結局。

以至於她半夜裡一邊默戲,一邊默默流淚。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到底怎樣才算是好演員?

有天賦?熱愛表演?或是拿的獎夠多?

事實證明,這些都是充分不必要條件。

好的演員應當具有彈性——挑戰越是艱鉅,他們迸發出的光芒越是耀眼。

長段的獨白戲裡,劉濤那苦澀又甜蜜的表情、帶著幾分迷戀與失落的語氣,甚至讓人忘記了這只是個故事。

“我甚至愛聽他發報的聲音。”

“我想給他盛一碗熱湯。”

不同於圍讀會上的浮誇,鏡頭前的劉濤將人物內心拿捏得恰到好處。

多一分,太過煽情,少一分,不夠動人。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同樣的生死別離,同樣的CP組合,這次卻演繹出了不同的況味。

殊凰訣別前,同樣肩負家國重任的兩人帶了三分克制。

霓凰心想,如果來生能夠在平常人家那該多好,就不再有這麼多遺憾和顧慮。

而身為普通人的何蘭芬卻對自己的情感毫無保留。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在意識到兩人或將永別時,所有的情緒鋪墊都在此刻徹底爆發——

“五分鐘,你超時了!李俠!”

超時,意味著李俠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之下,意味著犧牲。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不知道有多少觀眾看到這裡會熱淚盈眶,我只知道演出結束之後,劉濤的眼中依然閃爍著淚光。

“悲痛”“迷惘”的情緒依然沒有從她的眼神中褪去。

或許也只有做到百分百沉迷,才有資格帶觀眾入戲。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03.

永不消逝的愛情

由於時長限制,節目將原版故事進行了精簡,只保留了最精彩曲折的部分:相遇—相愛—別離。

偏偏就是這濃縮版的劇情,卻精準打擊到我的淚腺,讓人瞬間回想起《琅琊榜》還未完結前的追劇時光。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就連胡歌站在臺上,我也彷彿看到兩個角色間產生了跨時空的共鳴——

一個是儒雅的翩翩公子,一個是斯文的亂世君子。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不光兩人的氣質是如出一轍的隱忍、沉穩,甚至就連命運都恍若出自同一支墨筆。

都註定要面對家國難兩全的抉擇,在短暫的年華里嚐盡愛恨別離。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常言道,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在熒幕之外,同樣有令人感慨的故事。

《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名叫李白

,作為國內最早的無線電臺工作者,他為革命戰爭的勝利做出過巨大貢獻。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妻子何蘭芬的原型叫裘慧英,在組織安排她與李白假扮夫妻前,只是個樸實的紗廠女工。

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兩人從一開始的生疏彆扭再到漸漸擦出火花,最後結為心心相印的革命愛侶。

而最後的分離與李白的死訊更是讓裘慧英終生難以釋懷。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兩人的愛情故事反倒有種純粹的浪漫。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作為一檔面向大眾的新型文娛節目,《故事裡的中國》既著眼於挖掘經典作品中的時代精神,又運用了更討巧的“私人敘事”手法。

它摒棄了渲染犧牲的苦情式說教,利用真摯動人的故事將觀眾與英雄的距離無限拉近。

唯有如此,才能讓和平年代裡長大的年輕觀眾體會到更多驚喜和共鳴。

“他們不止是生活在傳奇裡,他們真實地活著、愛著、戰鬥著。”

這便是對《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最佳註腳。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看完節目,其實還是有小小的遺憾。

當初看到官宣海報之後,CP粉們都以為念念不忘,終有迴響。

胡歌劉濤新戲我也就刷了三遍


結果卻又變成在玻璃渣裡找糖吃,又甜又虐。

看來,咱們只能繼續耐心等待。

等到下一個“三生三世”,再親眼見證這對CP攜手終老。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