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美国不参战,苏联是德国的对手吗?

NL没良心




二战,最先疯狂起来的就是德国,用闪电战快速拿下了大半个西欧,在进攻英国时,碰到了困难,于是,德国人方向一变,开始进攻东北方向的苏联。

最终,战斗民族挡住了德国人前进的脚步。

有人说,苏联人能胜利,全靠了美国支援。那么,如果美国不参战,不予支援,苏联人能把德国赶回去吗?

苏联会很难取胜。

苏联在三大战役中表现出色,但大多惨胜



苏联三大战役,分别是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当莫斯科保卫战打响时,苏联没有支持,没有援兵,只有英国对德国的小幅度牵制。即使如此,苏联人还是顽强地啃下了硬骨头,保卫了莫斯科城。莫斯科保卫战,苏联伤亡85万人,而德国的伤亡是50万人,这是惨胜。

此时的美国有了支援的意思,其后,关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战争的取胜主要还是靠了苏联人艰苦不懈的努力,美国前期的支援还是有限,当后来的支援量起来时,已经到了斯大林战役的后半段了。这之后,美国的支援铺天盖地来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伤亡113万人,德国伤亡104万人。从数据看得出来,苏联战胜得非常不容易,还是惨胜,而且是在美国的一定支援下获得的惨胜,如果此时,没有美国支援会怎样?也许苏联就垮了,当时的胜和败,距离非常近。

列宁格勒战役,被称为非常重要的一战,它分担了很多的火力,让德国人没有办法完全支援莫斯科。列宁格勒战役,1944年才结束。但是列宁格勒战役中,面对德国人切断粮食和水源的补给,导致了大量的苏联红军和百姓死亡。据统计,光是饿死的苏联人,就高达60多万人。

从三大战役看,苏联胜得很不容易,如果后期没有美国的支援,苏联很难。

苏联到了中后期,很缺粮食,武力装备也有点跟不上



苏联人,无疑是很厉害的,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只是,到了中后期,苏联面对的窘境是粮食不够(1942年的粮食产量比前一年下降了60%左右,),武力装备也有点不够使。

当时,德国的工业产值虽然没有苏联高,但武器的技术含量更高,所以德国的效率更高。德国人的强硬,让苏联招架得不容易,特别是粮食不足和武力不足,困扰苏联人。



打仗不像平常,抗几顿不吃就不吃了,你肚子吃不饱,头晕眼花,不输才怪。另外,武器装备也有点紧张,这怎么办?美国人来了,美国从起初的少量支援到大量支援,解决了苏联人的后顾之忧。

说白了,人家美国出钱,你苏联出人,一起努力把德国赶出去。在共同发力下,德国终于溃败了。如果没有美国支援粮食和武器,苏联撑下去非常不容易。



虽然,决定战争的不仅仅是武器,还有人的意志。但,苏联如果没有了美国的支援,很难走下去,因为耗费的粮食和枪支弹药太过海量,而这些,当时的苏联是很缺的。


蓝风破晓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二战如果没有美国,反法西斯战争不可能胜利,是美国拯救了全人类。



不仅仅是苏联,大西洋端的欧洲战场,美国也是绝对的主力!而对于日本,如果没有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和封锁,以及物资武器对于中国的支持,咱们抗不了八年,更谈不上胜利。

所以,苏联面对强势的德国,如果没有美国从中给他援助的话,他是很难战胜德国的。



首先军事上的直接援助:苏联在二战时期前,有一场很值得一提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同样,这次战役的双方还是苏联与德国,德国属于侵略的一方,苏联属于守卫的一方。这次战役苏联打赢了,号称是二战的转折点,但事实上,这时候只能是让苏联缓过来了,其在整体局势上还是处于被动局面。



从一九四二年开始,苏联在战争中一直属于被打的那一方,即使有打赢的时候,那也是极少数胜利。 克里亚半岛也被敌军占领,局势动荡不安,苏联的西南防守也出现漏洞。更因为战争初期,多个地方被敌军占领导致后备粮食不够,工业人员减少,问题多样化。 打仗需要什么,需要的是粮食和勇敢的士兵,而苏联在第一个前提都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还想要战胜德军恐怕是难上加难。

所以打了胜仗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苏联人民却高兴不起来。



而这时候美国站出来了,帮助苏联解决了这一大难题,不仅供给了粮食,还给了苏联武器弹药上的支持。 当时的斯大林还请求美国能够开辟第二战线,而美国对此表示爱莫能助,美国当时能支援苏联也不真正是保护苏联,而是怕愈战愈勇的德军在取得胜利后,会把厮杀的炮弹投向自己。

所以,打败德国,美国功不可没。



第二个是政治方面。美国和苏联一直也不是什么友军关系,两个国家打过的仗也不少,苏联在与德军交战的时期,最不放心的其实就是英美了。至于远东的日本,说实话,斯大林还没有将其放在眼里。

所以,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一直都心有防备,因为如果自己投入全部军事力量,去与德国抗衡,英美在鹜蚌相争,自己得利的话,那苏联真是前有猛虎后有蟒蛇,两面夹击。



这个时候,美国为了让苏联相信自己,不会在他与德军交战时自己在背后捣乱,自己主动提出签署大西洋公约中不与法西斯为伍的条约,才让斯大林消除了顾虑,与德军奋力一战。

如果当时需要分神来一边盯着美国,一边与德国打仗的话,苏联一定力不从心,毕竟一心不可二用。 所以以两个方面来看,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斯大林不依靠援助是很难战胜当时势头凶猛的希特勒的。




其实,不管大家喜欢不喜欢美国这个国家,但是你必须要承认,在那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浩劫之中,是美国站了出来,拯救了全人类,这个历史功劳谁也抢不去,更抹杀不了。

当然,对其的称赞,我也仅仅是限于那个时代!


白话历史君


当然......不是,因为美国可以不参战,但美国却不能不援助苏联,用宝强的话说:我真的控几不住自几啊!

苏德战争作为二战时期最惨烈的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后人争论的焦点。很多人认为,纳粹德国作为国土狭小的国家,只能以疯狂的闪电战横扫对手,比如横西欧北欧,而一旦遭遇了苏联这样有着恐怖纵深的大国,德国就只能“再而衰,三而竭”了。苏联虽然在苏德战争前期丧城失地,但是因为有将近10000公里的纵深,足以让筋疲力竭的德国彻底被拖垮。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

纳粹德国本土狭小不假,但是纳粹德国在闪击波兰西部,拿下丹麦挪威,横扫比利时荷兰颠覆法国后,其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了空前的500多万平方公里,加上仆从国芬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以及猪队友意大利,整个西欧除了中立国瑞士、西班牙等国,基本都是纳粹德国的天下,控制的人口超过了16000万人,这和苏联的19000多万人的规模相差不多。

以这样的体量进攻苏联,德国能玩的,不仅仅是先发制人的闪电战。

而苏联一方,虽然国土纵深极其广阔,但人口、城市及工厂等几乎全部布置在乌拉尔山以西,这是德国闪击战第一轮就能轻松拿下的,莫斯科身后的欧洲平原以及乌拉尔山以东,特别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虽然面积广大,但天寒地冻人迹罕至,当年的白军集团如高尔察克就是被西伯利亚的恶劣气候要了老命,这样的区域,苏联连游击战都玩不起来。所以斯大林向国民宣称的,苏联在莫斯科已经无路可退,实在不是耸人听闻。

所以,能够利用乌拉尔山以西几乎整个东欧的苏联,以及占据了几乎整个西欧的纳粹德国,在体量上相差不大。

因为30年代席卷苏联军政体系的“大清洗”运动,无数优秀的军政干部被处决。虽然此举消灭了大量反对势力,巩固了斯大林的权威,客观上增强了凝聚力。但是大清洗之后的苏军一线,连级指挥员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这样的指挥官,治下军队的素质可想而知。

而德国一方,除了一战后保留的高素质军官储备,以及庞大的后备力量,更重要的是德国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就一直征战四方,战斗经验极其丰富,这和在1939年11月的苏芬战争中被打得屁滚尿流的苏军形成鲜明对比。

另外,希特勒虽然军事指挥水平相对业余,但外交方面堪称不世奇才,迷惑英法、团结民国,争取美国支持以及和苏联媾和,为德国在二战前期的所向披靡打下坚实基础。而斯大林虽然军事水平也很业余,但此时的朱可夫不在身边,希特勒的身边却集结了一干猛将。

因此,如果没有外力支持,苏军在德军的锋芒下,肯定是扛不住的。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除了苏军的破釜沉舟,更有英国的大量援助,美英等国对德国西部的空袭,这使得德国始终不敢将军队全部投向东线。再加上猪队友日本的按兵不动,最终30多万西伯利亚师万里回援,苏军终于守住了莫斯科。

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此战虽然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将战争节奏从闪电战转为消耗战,但德国仍然实力强悍。

而苏联一方似乎并不乐观,虽然保住了莫斯科,但北部的列宁格勒仍被团团包围,南部的斯大林格勒仍是大兵压境,最要命的是西部工业区和粮食产区几乎全部被德国攻占,连黑海港口塞瓦斯托波尔也被占领,苏军仍然难以避免灭国的命运。

这时,美援纷至沓来。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最大的作用不是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不是鼓舞了苏军的战斗意志,而是让美国看到了苏联的巨大潜力,所以莫斯科战役结束后,比英援更庞大的美援到来了。

整个二战期间,因为空运代价高昂,海运成为主要方式,美国从北线的摩尔曼斯克,远东的海参崴以及南线的伊朗高原将大量物资运入苏联境内,帮助苏联在失去西部工业区的基础上,在后方迅速恢复了战时生产能力。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包括:

炸药: 132237吨,

钢材: 2589766吨,

铝: 26110吨,

石油 : 2622357吨,

化学品: 631017吨,

等等,另外还有:

商船:100艘,

鱼雷艇:200艘,

小型猎潜艇:60艘,

AM扫雷舰和UMS扫雷艇美:77艘,

登陆舰:43艘,

“塔科马”级护卫舰:28艘,

雷达:1196部,

声呐:329部,

卡车和吉普车:420000辆,

拖拉机:8700多辆,

机车:1981辆,

金属切削机床:44600台,

防空火炮8218门,

反坦克炮5800门,

坦克和自行火炮:8200辆,

飞机:14000架;

枪弹:4.7亿多发等。

这些援助总额相当于今天的1500多亿美元,占到了美国《租借法案》总金额的1/4以上。

对于苏联而言,美国在二战中的援助是真正的雪中送炭,连苏军最高军事指挥官朱可夫元帅都不得不承认,正是美国的巨大援助帮助苏联起死回生。

从苏德战争的发展来看,美国可以不参战,但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不可阻挡,而这显然比参战更让德国绝望。

而当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虽然美国没有迅速直接对德作战,但美国对日本的吊打,使苏联在远东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可以说,没有美国,就没有苏联的最终胜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一看二战前几个强国工业产能的世界占比:

第一名美国,占比38.7%,

第二名苏联,占比17.6%,

第三名德国,占比13.2%,

第四名英国,占比9.2%,

第五名法国,占比4.5%,

第六名日本,占比3.8%,

第七名意大利,占比2.9%。

在德国横扫欧洲后,德国的工业产能达到了30%。



从这些数据能看出几个问题:

一,在德国闪击波兰时,英法为何会向德国宣战。

一方面是因为与波兰签订的条约的义务,另一方面是在德国吞并了捷克后,其工业实力已经赶上了英法之和,但是,英法加上荷兰比利时挪威等欧洲国家的话,工业产能对德国+意大利还是有微弱优势。如果不加以制止让德国继续侵略,必将超越英法控制下的欧洲。

这个时候苏联,德国,英法及欧洲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平衡。由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英法不惜祸水东引,希望德国在占领了波兰后去与苏联开撕,这也就能解释虽然英法向德国宣战了但是在西线并未开展积极作战。

而苏联也希望祸水西引,让德国去与英法拼个你死我活。这就能解释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拍即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军与德军在波兰会师



其实,这时候的主动权掌握在元首手里。摆在德国面前的难题是东西两个方向都不好打。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伟大的法兰西仅仅一个月竟然投降了。于是,德国的工业产能迅速的达到占世界30%的水平。

二,元首是否是因为头脑发昏放着英国不打转身去打庞大的苏联

说实话,元首头脑很清醒。现在说希特勒愚蠢地搞两线作战那是事后诸葛亮。

元首去波兰前线视察



德国工业产能虽然达到了30%,但是英苏这两个老冤家也因此而走近,这两家加一起只是与德国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大英帝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还有一个牛逼的大表弟,只要假以时日,英国牛牛必定会超越德国。苏联虽然没有海外殖民地,但是其庞大的领土,比德国多一倍的人口优势,假以时日一样会和英国一样超越德国。

这个时候类似于二战前,只是变成了德国,苏英,美国三强鼎力。美国援助大表哥是血缘关系,援助苏联是利益关系,根本无关正义。而且,如果放任苏英任何一家垮台,德国工业产能将一跃而为世界第一强,那个时候,谁也制约不住。

不列颠空战的王牌:喷火式飞机



在不列颠空战后,元首推迟了登陆英伦三岛,开始用潜艇封锁英国海上运输线,借以逐步削弱英国实力。转身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攻击。

他很清醒地判断出,斯大林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决不会等着德国占领英国后再与德国扳手腕,那样的话就是找死。苏联一定会趁着德国与英国持久作战时,从背后向德国插一刀。



于是,苏德双方开始了抢时间。元首抢到了时间,抢先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

三,不论美国是否参战,苏联都能是德国的对手

很简单,德国连英国都没能打趴下,凭什么就能把苏联打趴下。会有人说因为英国有大量的殖民地,有强大的海军,那么苏联有广阔的国土,深远的防御纵深,对德国有巨大的人口优势。不能只看到英国的优势而看不到苏联的优势。

苏联军工厂



很多美分们会贴出来美国援助了苏联多少物资的清单来以此证明美国的援助起到了多么巨大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他们怎么就不敢跟着贴出来同时期苏联生产了多少架飞机,生产了多少辆坦克,造出了多少机枪大炮的数据来跟美国援助的数据放一起比一比呢?让大家看看苏联生产的是美国援助的多少倍。让大家看看美援的数据与苏联的数据相比是多么的渺小。既然不敢贴出来对比,只能说明那些人是选择性忽视了苏联的工业产能。要么他们是被英美话语权忽悠了,要么就是跪久了,屁股决定了脑袋。要么阴谋论一点,这种人就是别有用心的狗。

美国援助苏联的食品



不否认英美的物资援助对于帮助苏联抵抗法西斯德国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对于苏联卫国战争来说,那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注意一个事实,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前期并不多,只是从1943年以3后才大规模增加了援助。而那个时候,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结束了,苏联已经开始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二次大战的转折点,这一点连英美主流观点都不得不承认。也只是这一二十年为了政治的需要西方才会有人偷偷地贩卖阿拉曼战役是二次大战的转折点。

57000名德军俘虏莫斯科游街



美国参战是锦上添花,并不是决定性的。

前面说过,德国,英苏,美国,三强鼎力。美国如果不参战的话,英苏将会很吃力地抵抗德国。这从前期英苏双方被动的局面就体现出来了。

前面也说过,无论英国还是苏联,相比德国都有各自的优势,假以时日,经过长期抗战实力会逐渐增长而与德国拉平甚至超越。但是那样的话,会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会付出更大的牺牲。



如果美国不参战,而元首又懂得妥协,那么打到最后都精疲力竭的话不排除三家坐下来讲和的可能。

美国参战后,相当于两强联手打一家,同盟国工业产能两倍于轴心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战争胜利进程大大加快。怪不得在得知美国参战后委员长会兴奋的一夜没睡,抢先向日本宣战。

同时,连投降派委员长都能在大西南抵抗住小日本,凭啥说战斗民族就干不过元首,难道斯大林比委员长的骨头还软吗?



在二战中,德军70%是被苏军消灭的,就算这些年西方为了政治需要一再制造新数据,比如把可爱的意大利军队与德军划等号,反正都是法西斯嘛。但是也没有敢把英美盟军消灭的法西斯人数改成比苏军消灭得多。


我淡如菊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苏联从来没有想过美国会援助,实际上当初英国也是反对美国援助苏联的(丘吉尔是著名的反共分子),而且在德国入侵苏联后,英美两国也认为,德国会迅速占领苏联。但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及莫斯科保卫战,让英美觉得,德国不可能迅速占领苏联,然之后考虑到,如果德国最终占领苏联的话,会反过来攻击英国,丘吉尔这个反共分子也不得不同意,美国对苏联进行军事援助。

但由于美国一时之间,也没办法给予苏联太多援助,所以在苏联最困难的时候,反而是英国给予苏联的援助,暂时缓解了苏联的燃眉之急而美国对苏联的大批援助,实际上是在1942到1943 年之间才陆续到达苏联,而那个时候,苏联已经进入大反攻了。所以,无论有没有美国援助,德国都不可能侵占苏联,只不过没有援助,苏联反攻的时间可能要延长一两年而已,这个等于中国的抗战一样,前期日军很快就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但最终还是被拖住在中国战场,最终战败。

另外,还要明确一下,英美两个的军援,仅仅战苏联二战消耗的3%左右,苏军主要的武器大多数都是自己生产的,英美的军援仅仅是一种补充,只是某些人想弱化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才反复强调和提醒大家,二战中英美对苏的援助而已。


行摄清远


1941年6月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记者会上表示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10月1日英、美特使与苏签订协议,规定41年10月—42年6月英美每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以及其他武器军用物资等。11月7日美国宣布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

41年底前,美国向苏联提供飞机251架。12月5日苏军即开始莫斯科大反攻,至42年4月,苏军消灭德军过50万,击退德军100-250公里。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使德国速胜论破产,里宾特洛甫、戈林等人相信德国无法再击败苏联,美国在这当中的作用就值这廉价的251架飞机?

即使1942年苏军南线再次大溃败,丧失大量领土与资源,苏联还是生产出坦克(自行火炮)24446辆、飞机25436架、大炮(75毫米以上)49100门、钢8百万吨、石油2千2百万吨、枪6百万支,军队1100万人。

美国援苏物资执行人斯退汀纽斯在其《租借》一书中统计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前美援苏飞机4100架、13万8千辆卡车吉普、91万2千吨钢材、150万吨食品及其他物资。而世人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它结束于43年2月2日!德国人包括吹上天的曼甩锅在此之后也就为平局而战,为平局而死!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就一路溃败到柏林陷落。

可以说没美援,苏联人胜利得更艰难些,但决不至失败。没第二战场,苏军的牺牲更巨大,但也不至亡国。

英美援苏坦克1.3万辆、飞机1.8万架、卡车吉普45万辆、食品590万吨等等共1700万吨,苏联二战消耗物资共计2亿吨,有人连这数据都不清楚,挺佩服他们张着大嘴跪地舔。尤其是分四年运到的590万吨食品养活1.7亿苏联人,天方夜谭!


历史扒粪机


这个网络社会似乎有点非正常,说真话说大实话,会被喷得体无完肤,说一些伟光正永远正确事实上做不到的话,却如微笑的通行证,似乎到处受欢迎。

实话实说,一战美国拯救了欧洲,所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事实上就是欧战,没有亚非拉等什么鸟事;二战又是美国拯球了全人类,美国曾经对世界的贡献是板上钉钉的。

二战时期,不要说美国不参战,即便美国不援助苏联,苏联早就被德国灭了,关于这点,担任驻乌克兰的苏军西南方面军政治委员赫鲁晓夫中将深有体会,在其原版《赫鲁晓夫回忆录》中写道:“没有美国大量的军备援助,苏军不可能组织任何一次大会战。单单卡车就接受了140万辆,没有这些,很难想象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调动大量的军队。”

其中,斯图贝克US6卡车这些80马力的怪物,成为了苏军炮兵的运输主力,从牵引榴弹炮再到充当喀秋莎火箭炮的底盘,它们几乎无所不能,对此,朱可夫元帅也曾说:如果没有斯图贝克卡车,那我们的大炮将很难运送。


1941年3月,《租借法案》生效,英国获得500亿美元外援中的40%,苏联获得了35%的援助。

来自英美两国的物资开始从伊朗、北极航线和太平洋这三个方向,源源不断的输入苏联,最先抵达的是多达20万吨的小麦、鸡蛋、牛奶等食品。

当时,苏军正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很多士兵都在靠着掺杂木屑、茶叶的少量列巴与咸鱼咸肉度日,这些物资的抵达毫无疑问的解决了苏军的燃眉之急。

后来担任苏共总书记的赫鲁晓夫曾动情地说:“如果没有美国的SPAM(午餐肉)罐头,我们真的不知道用什么去养活苏联红军。”

苏德战争初期,面对德军空地闪击战,苏军一溃千里,节节败退,可谓兵败如山倒,仅半年时间,苏军战死300万,被俘虏达数百万之众,17900架飞机战损,2050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被摧毁。

直到1943年2月初,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才开始逐渐实施战略反击,最终和美军在易北河会师。

历史教科书中,是苏联击败了德国,说得确实没错,但教科书不会告诉你美英两国给予了苏联你想象不到的大力援助,从战机、坦克、吉普、火炮、枪械、弹药等战争物资,一直到香烟、咖啡、牛奶、白糖、面包、面粉、牛肉罐头、水果罐头等苏联军民急需的生活生存物资等,倘若没有美英的援助,苏联军民不可能挨过1942年的严冬。

截止1945年9月,美国向苏联提供了战机1.5万架、坦克8000余辆、吉普车和卡车100余万辆、摩托车3.5万辆、拖拉机8000余辆,火炮10000余门、反潜护卫舰105艘。

此外,还有机枪131633挺、炸药345735吨、火车头1981辆、火车11115节、货船90艘、舰船发动机7784台,有色金属802000吨、油料:2670000吨、化学品:842000吨、棉花:106893000吨、皮革制品:49869吨、轮胎:3786000个、军靴:15417001双、无线电台:40000台、电子管:10000000根、机械设备:1078965000美元等。

为了让苏联拖住德国,英国也给予了苏联非常多的军用物资和技术援助,美国不仅给予了军用和民用物资,还包括其他一些技术援助等。

本文似乎引用资料过多了,就是为了让看不到这些资料的读者,能够更详细看到美国对苏联的援助真是大手笔,对苏联军民熬过严冬的巨大支撑作用,对苏联最终战胜德国的巨大贡献。

作为军迷个人非常感慨,倘若这些援助物资能给予中国,我们的军队也能将日军按在地上摩擦,彻底战胜小日本,打得拿三八大盖、掷弹筒和步兵炮的日军找不到北,分不清东和西。

综上,在苏联军民最艰难困苦的岁月,是美英的军援和生活物资援助,才得以支撑苏联军民抵抗到底的意志和决心,美英也知道苏联不能灭,苏联灭了那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所以给予了苏联大量援助,帮助苏联最终战胜了德国法西斯。

不是美国是否参战的问题,问题是倘若美国不给予苏联援助,苏联是挡不住德国进攻的,用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的话来说,苏联军民熬不过严冬,实话实说,是美国的援助给了苏联军民以抵抗的意志以生的希望。


国平军史


我是六菠萝,我谈一下看法。

如果美国不帮苏联,德国也不会完全占领苏联。

就像,19世纪初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时,没有任何外援的沙俄,照样将拿破仑折戟。所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苏联不同于任何国家,在二战中,苏军有诸多优势,下面列举几点。

1 五年计划,雄厚的重工业基础

对的,苏联在二战初期确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但仅仅是因为战略反应问题。在1924年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就搞了两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像钢铁石油等战略资源都可以自给。

2 高冷的天气

苏联地处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都在北纬60-75度,且深处欧亚大陆,温带季风很难吹到那里。所以,当德军原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后,就陷入了缺衣少粮的境地。

3 战略纵深宽广

苏联巅峰时期2240万平方公里,从最西边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到白令海东西跨度13000公里,如果德军占领莫斯科是有可能的话,那么彻底消灭整个苏联的抵抗基本没有可能。


这里是交流的舞台,欢迎大家讨论。任君畅谈!


六菠萝说历史


我是小姐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二战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同时也给后世的历史学家或者军事研究者留下非常多的经典战术、战役。史实不能去改变,但是却给后世学者留下很多假设,就二战欧洲战场,如果美国不参战,小姐姐认为英国与苏联可以打败德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姐姐给大家讲解下个人观点。



首先,我们从时间划分段来看,以1942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为时间节点来看。德国在战前由于小胡子希特勒上台执政之后,德国的经济快速恢复与崛起,在二战爆发前,德国的工业经济实力已经名居世界前列;小胡子通过宣扬“日耳曼民族主义”,大肆捕杀犹太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希特勒成立军事单位组织,扩军备战,德国经过几年积累,德国的军队、武器生产种类齐全,德国随时可以武装一支百万的常备军的军力;德国当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研实验室,德国当时是世界科学家精英的聚居地。这些都为小胡子积累开战的资本。




在资本积累之后,德国很快横扫西欧,欧洲第一军事强国法国,在被德国进攻一个多月后才亡国,英法联军被小胡子的军队逼退包围在敦刻尔克,要不是小胡子下令装甲部队暂停进攻,英法联军34w大军估计都要被小胡子的军队赶下英吉利海峡喂鱼。虽然英国本土隔着英吉利海峡,德国的地面装甲部队无可奈何花落去,可是德国的空军也不是吃素的,德国的空军从1940年9月到1941年5月份持续对英国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英国本土损失严重,不过,最终英国佬在丘吉尔带领下,英国皇家空军战胜小胡子的战略轰炸。加上敦刻尔克撤退的几十万联军,为后续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保存实力。



小胡子也许是过于自信,在西线战场还没有让英国屈服,就开始开辟东线战场,进攻当时的北极熊苏联,当时苏联的军队刚刚经过大清洗,战斗力低下,德国的官兵刚刚经过战争的洗礼,作战能力强悍,在战役一开始,苏军溃败的一溃千里,德军很快推进到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城下。不过苏联在战争前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已经由落后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工业多半已经完成东部搬迁,在莫斯科战役时期,苏联也已经完成全国总动员,苏联的战争潜力很快被打开。在德军兵败莫斯科之后,德军的一路进攻的趋势放缓步伐。




这时苏德战场天平的趋势开始向苏联倒向,尤其是1942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之后,双方都投入巨大的兵力、火炮。经过半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德国战败,虽然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损失极为严重,德军也损失几十万精锐,不过,此战过后,苏联转入战略进攻。从战略上,取得了战争主动权。由于苏联人口基数相比德国巨大,是德国总人口3倍,苏联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苏联后期生产的坦克、火炮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前线。


1942年之后,随着苏德战争陷入持久状态,德国战线扩大,战备资源短缺,德军精锐在苏德战场消耗殆尽,苏联无论是从兵员、战斗力、还是火炮方面在战争后期对比德军都占据极大优势,即使二战没有美国参战援助,苏联可能在苏德战场付出代价在多一些,战争时间可能会更持久性。不过,最终,苏联自己都可以打败德国,加之英国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英国与苏联东西夹击德国本土是完全可以战胜德国的。


小姐姐说,衡量一个国家标志,最终还是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潜力,德国虽然在二战前期可以横扫各国,不过德国的战争潜力不够雄厚,随着战线僵持、消耗,最终战败是历史必然趋势。


小姐姐讲史


我的回答是苏联会战胜德国。

有以下几点原因:

1.1942年莫斯科战役苏联顽强抵抗,消灭德军50万人,挫败了德军的进攻锋芒,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军心而且稳住了二战的阵脚。而后美国才正式对轴心国宣战。

2.英法两国作为欧洲大陆昔日的霸主,其军备物资也是极其强大的并且保留了极大的军队有生力量与德国抗衡。与苏联联合同盟后德国是应接不暇的,德国双全难敌四手。

3.美国在二战初期的态度是不参。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肯定会触动帝国主义的利益。美国不可能看着德国强大,夺取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参战只是时间问题。

综上所述如果美国不参战,苏联及其同盟国是可以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可能只是时间稍长不会迅速结束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