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一个角色一张脸",冲这眼神,她演郎平就对了

《中国女排》电影预告片发布之后,瞬间留言无数,有位网友的评论让我记忆深刻——"巩皇演技好到让我以为她和郎导AI换脸了!真的真的就是郎导本尊啊!"我点开预告片,就短短56秒,意犹未尽。巩俐干净利落的短发,眼镜后坚毅的眼神,赢球时攥紧拳头的振臂高呼,我感慨万千,这就是郎平啊!

巩俐

可见,经过几个月和女排队员们朝夕相处,如今自然状态下的巩俐,举手投足间的神韵已与郎导无二。

纵观郎平和巩俐在各自领域上的成就,不难发现,两位"华人女性之光",她们身上有着某些共同的特质。

巩俐

郎平与巩俐

1972年在漳州市建立的体育训练基地,如今已经成为"排球之乡",郎平回忆说:那时她们的排球场是建在竹棚里的,虽然条件艰苦,但这是军民同心用了28天,为姑娘们编织的有竹叶香的梦,也是为祖国在国际上征战四方开始夺冠的排球梦。

当然,那段岁月里不光有梦,还有主教练袁伟民的严苛指导,和日复一日的练习,颠球、传球、击打……无数个日月里的摸爬滚打,女排姑娘们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和泪水。

后来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全国人民的加油打气下,勇夺"五连冠",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那时候在领奖台上的郎平已经磨掉了几层血肉,她想起在漳州训练基地里,始终坚持着的信念——"再苦也要上,再难也要练"。 这大概就是"女排精神"的雏形。

巩俐

袁伟民与郎平

而巩俐对自我演绎要求的严苛也是业内皆知的。为了打磨演技,她不惜受苦受罪,用心体会生活,努力追求和角色的合二为一,这也使她获得了"一个角色一张脸"的赞誉。

巩俐

22岁时的巩俐接拍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为了把握好主角九儿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表现,巩俐来到《红高粱》作者的老家山东高密,她把自己完全当成"九儿",每天跟当地人一起下地种高粱,还练习挑水,磨破了肩膀换另一边继续挑。离开时,她已经活脱脱成为了娇俏、倔强和智慧的"九儿"。

巩俐

《红高粱》剧照

1992年巩俐接拍了《秋菊打官司》,那时的她大有名气,为了把握好主角"秋菊"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她深入陕西农村,学了一口地道的方言,几个月下来,她变成了那个做事一板一眼,粗糙真实,但有主见、善良、坚毅的"秋菊", 此形象一出,立刻深入人心,巩俐也因此一举拿下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巩俐

《秋菊打官司》剧照

2014年的《归来》赚足了观众眼泪。巩俐以亲身经历在老人院生活了两个月,她每天观察失智老人群体,看他们空洞的眼睛望着窗外,无神地对着饭菜不知从何下口的苦楚,他们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但却无人知晓……再后来就有了《归来》中经典的人物形象冯婉喻,巩俐真实地刻画出受到打击后精神恍惚失忆的老年人。

优秀的女性总是相似的,这种相似不仅表现在生活中。巩俐是个演员,角色的完美呈现是她毕生的追求;而郎平是一个运动员,她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责任,还有国家体育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所以,在《中国女排》里,对于巩俐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展现好人物特性的基础上,将其背后的精神也能表现出来。

为此,巩俐开始训练自己,专门去中国女排在宁波北仑的训练基地,先是体验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生活,另一边,也在不断地学习排球知识。

巩俐

观察郎平训练的动作、语言,甚至神态,参与训练,闲暇的时候就拿出本子记录心得。

每一步对她来说,都很难,但是越有挑战才越有突破。

巩俐

其实,没有什么天赋型演员,只有努力型演员,她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作品上、演技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才有了"巩皇"的美誉。

在好莱坞有另一位影视留名的知名女性刘玉玲也曾经说过"我从未想过开疆辟土,成为先锋人物,也从未给自己设定目标,要做第一人,我只是单纯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东西。"

或许对于郎平与巩俐也是如此,从想过成为伟大的人,只是单纯的热爱,比别人多了用心与努力,所以才会绽放光芒。

郎平退役后,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进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她身体力行地为运动健儿们梳理了钻研学习的好榜样,后来她又自费留美读书,掌握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和理论知识。

直到现在,郎平在队里也对队员们的学习进行高要求,她强调队员们要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时刻反思的意识,巩俐经常看到她在训练后让队员们分组讨论,写总结报告。

巩俐

训练指导中的郎平

同样,2000年,早已功成名就的巩俐仍然选择去北大读研继续深造,她分享过她求学的初衷,就是多学一些知识:"我过去只知道演戏 ,接触社会不多,求学读书可以让我知识面宽一些,知道的东西多一些。"

一个是带领女排征战国际排坛,让中国体育扬眉吐气的功勋运动员;一个是凭借精湛演技征战国际影坛,让中国电影艺术从此在国际上"露脸"的表演艺术家。

同样是将事业做到极致,为中国提一口气的"华人女性之光",两人连说过的话,都这样像:

郎平曾在自传里说:"我哪里伟大?我就是肯付出罢了,把自己通通贡献出来。"这份"肯付出",造就了女排的传奇。

而巩俐面对媒体说自己"高起点",回应是:"什么高起点?我只是只要面对镜头,半秒都不能松懈。"这份"不松懈",让这张东方面孔闪耀国际。

回望两人的事业发展,竟然觉得有一种命运感,仿佛这样两位传奇女性早晚有这样一次交汇,两个巅峰人物,惺惺相惜。

我格外期待明年大年初一去看《中国女排》,年轻人该了解"铁榔头"的威风,也该感受女排精神是什么。而越来越难得一见的巩皇,也许会凭这部电影迎来又一座事业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