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我收到一个投诉……


猝不及防,我收到一个投诉……


图片: Dribbble | 设计: Linda Gavin | 责任编辑: 柴君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导言

自从医疗行业被定义为服务行业后,医院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投诉。

在投诉不断的同时,医患关系也因为一些无良媒体的大肆渲染,渐渐变得越来越紧张。患者担心被医院骗,医院担心被患者讹……作为从业人员,眼看这些年医患关系渐渐变味儿,心里其实很不是滋味。

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这不,六仔仔我被投诉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周一一大早,仔仔兴高采烈地来上班,突然被主任一个电话叫到办公室:「你有一封投诉信,写个回复吧。」

我的天呐,我被投诉了!

这是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投诉信……看着投诉内容,我不禁回想起上周六拖着病躯出诊的惨烈景象(不要怪我们主任,因为儿科医生奇缺,所以只要不是病到躺床上起不来都不会请假,输着液出诊那都是常事儿)。

当时已经是下午,正值高峰期,病人很多,再加上我因为生病说话比较困难,时不时得躲到旁边诊室里咳嗽几声,影响了看诊速度。

不过,大部分病人都很规矩地排队候诊。感谢上帝,赐给我这么多耐心的家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样和谐的情景没有维持多久,还是出事儿了……

两位操着外地口音的家长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估计在老家看病从来没等过这么久,直接走进了诊室,站在我旁边开始念「咒语」:「医生,给我们先看吧,我们就开个药,等了很久了! 」

对,我没有搭理他们。按秩序排队是规则也是礼貌,无缘无故插队我是不会先给看的,而且也真的没有力气叨叨……

万万没想到,看完手头的病人,「咒语」又开始了:「医生,给我们先看吧,我们就开个药,就开个药都要等这么久!」

是的,我还是没有同意,不过这回我说了一句:「不行,排队吧!」

接着看病人的同时,「咒语」喋喋不休,已经到了影响出诊的地步。于是,我强忍着怒火,迅速开完药,请他们先走。

世界终于清净了……

不料,腹泻患儿的家长站了起来,满面怒火:「你凭什么给他先看?你难道不是按号看么?我要求换医生!」

结果专家那边不知咋了,也不给看,家长不得不回到我这边。做完问诊,开完药,家长起身离开时甩出一句:「告诉我你的名字,我要投诉你!」

然后,就发生了周一早上的事情。

好了,事情讲完了,大家觉得孰对孰错呢?

其实,这种事在门诊天天都会发生。这件事过后,六仔仔也好好反思了一下,觉得各方都要挨板子。

首先,从大环境讲,医疗资源的匮乏、儿科医生的短缺有目共睹,这导致一位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的儿科医生生病了不能请假休息,只能带病出诊。

医生日常的工作量都非常大。门诊医生要一直坐在诊室里,一上午4个小时至少看三十几个病人,平均1小时8个~10个,问诊、查体、开药、交待、写病历都需要在6分钟左右完成

,就像打仗一样。

这还是在一个医生年资较高、病人病情不复杂的情况下的速度,但凡来个抢救的或者病情稍复杂的,病人就会堆积。看诊时别说嘘寒问暖了,门诊医生通常连水都顾不上喝几口。

所以,去医院看病时,你总会觉得自己准备了好多话要跟医生讲,但真到看病时却没能说多少。其实换作是我,如果医生可以快速解决问题,我反而会觉得很高兴,因为这说明我病得很轻啊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医院不多招几个医生啊?」朋友们,儿科医生,愿意从业的人少,难招啊……唉。

其次,从个人层面讲,应该控制好情绪,好好沟通,遵守秩序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在特定的场合就需要管控。六仔仔和腹泻患儿的家长在情绪控制上都没有做好。

如果仔仔能在给插队的家长开药前,跟后面的病人解释一下为什么给这个病人先开药,可能后面的家长也能接受;如果家长能够心平气和地说「医生,不应该给那个人先开药,大家等得都很着急」,那么仔仔也更容易接受,甚至会向这位妈妈道歉。

语言可以给人以温暖,也会给人以伤痛,所以在没想好之前,先静默一下,控制好情绪,选好时机,采用别人更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达想法

说到遵守秩序,六仔仔有时候去银行也会按捺不住,觉得时间过得好慢。但如果不排队,银行那么多人去办事儿,乱哄哄的,岂不是更慢?

其实,制定秩序正是为了提高效率。仔仔确实不应该让「念咒」的家长打破原有的秩序。情况再特殊,也应该按规定来,否则人人都情况特殊,秩序还有什么用?效率还怎么保证?

所以,插队这种行为我们并不提倡,并且应该受到谴责。

再次,学会换位思考

其实,所有家长在孩子生病后都会焦虑。当看见医生竟然就在快排到自己的号时给别人插队开了药,焦虑就会转化为愤怒。感性战胜理性时,言语和行为都会失控。这些都很正常。

作为医生,我如果能考虑到一个腹泻患儿母亲的焦虑心情,大概就不会在她愤怒时与之针锋相对;这位焦急的母亲如果能够站在我的角度思考一下,感受到医生的辛苦和不易,也许我们就能互相理解。

换位思考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

还有,就是知识不对等。患者及家长了解的医学知识并不多,本身就存在危机感,再加上生病后心情焦虑,不信任感油然而生,很容易对医生的处理产生误解。矛盾慢慢积累,最终会因为一件小事爆发出来。

就这点来说,作为医生,我们需要尽到一些沟通和告知的责任;作为患者,平时多看看医学方面的科普文(比如咱们六团队的文章),掌握更多正确的医学知识,理解医生治疗过程的同时,也能让自己远离医学骗局

最后,我特别想和读这篇文章的你说:当患者病入膏肓时,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人希望他能好起来,那这个人一定是守护TA的医护!

不会有任何一个主管医生希望自己的病人好不了。

不得不承认,每个行业都有败类,但绝大部分医护都是患者的战友。他们可能比患者自己更希望赢得这场战役,不出现任何问题。然而,不是所有医生都和那些医学界泰斗一样技术高超。何况疾病总在不断变化,即使是医界泰斗也会遇到疑难杂症。

当然,作为医生,我们也要坦诚地告诉患者对疾病的看法和担忧。通常我们能做的,其实就像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一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其实态度也是互相的,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记住,医患是一体的,没必要为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儿伤害了盟友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其实,六仔仔还有好多话想对你们说,衷心希望医患都能更加了解对方,坦诚相待,并肩作战!

感谢那些在就医过程中,即使感觉到不满,也没有投诉医生的你,也感谢每一位投诉我的患者家长,让我一步一步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