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種植技術與管理技術

1 柑橘種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柑橘種植技術與管理技術

1.1 種植面積小

柑橘種植是農業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柑橘的產量便可增加經濟收益。而與柑橘產量休慼相關的便是柑橘的種植面積。當前,我國的大多數果園都是繼承過去家庭聯產承包的土地,所以種植面積比較小,並且種植技術也不高,以致種植柑橘的經濟效益逐漸下降。目前,許多柑橘種植戶都坐等著徵地賠償這一捷徑,沒有花費過多的熱情在柑橘種植上。在國家的大環境下,大多數農業企業和柑橘專業合作社等都希望擴大柑橘種植面積,但橘園沿襲至今的粗放式經營是一大阻礙,並且這一經營方式也給柑橘的規模化經營增加了難度。

1.2 生產成本高

大片的柑橘種植需要大量的肥料、農藥、勞動力等,而柑橘的價格卻十分低廉。由於新政策的出臺,農業勞動力和農資價格不斷上漲,而柑橘的售價卻處於逐年下跌的狀態,導致果農獲得的經濟效益不斷降低,還有入不敷出的可能,阻礙了柑橘種植產業的發展。

1.3 難以制定科學的栽培管理方案

目前的柑橘種植行業中,大多是中小規模,並且生產上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影響了柑橘種植質量的提升和規模的擴大。同時,柑橘種植需要以正確科學栽培技術為指導,但目前這方面的技術還比較匱乏,導致施肥、除草、抗旱、防蟲等養護技術工作沒有做到位,影響柑橘產量的提高。

1.4 沒有掌握柑橘大枝修剪技術

柑橘大枝修剪技術以頂端優勢理論為基礎,合理修剪橘樹過密的枝條。果樹枝葉過多會導致果實產量和質量降低,所以需要及時、合理的修剪。此項技術是修剪除樹冠外的影響光照的過密側枝,使樹冠蓬勃生長,並且使果樹適量成花、結果而不削弱樹勢。近年來,勞動力缺乏、昂貴,柑橘種植成本增加,沒有掌握科學完善的柑橘修剪技術,阻礙了柑橘產量的提高。

柑橘種植技術與管理技術

2 柑橘種植技術與管理策略

2.1 育苗

苗木是樹體的基礎,根系發達,主根直,無檢疫性病害和常見病害的健康壯苗是培育健康樹體的起點。容器育苗和嫁接育苗都比較常見。容器育苗有多種特點,例如:可按要求隨意配置培養土,並且多數選用成本低廉的穀殼、河沙和泥炭三種材料來配置培養土;容器育苗培育時間短,只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育苗的根系發達,主根直,可帶土移栽,育苗強勁發達的根系在輕質透氣的培養土可以蓬勃生長,並且主根垂直的育苗可以更好地存活;容易控制病蟲害。容器苗是在各自的培養器中培養,所以病毒不可能通過土壤傳播。柑橘嫁接育苗常用單芽腹接法、單芽切接法等。選用單芽枝進行接穗,並且在接後用塑料薄膜包紮所有剪口、接口,露出接芽。腹接需要在砧木距地面10~15cm處從上至下切一個深達木質部的寬切口,然後插入接穗,並用塑料薄膜包紮。嫁接成活後,要在春季萌芽和嫁接苗抽發時進行兩次剪砧,而且需要兩次解膜。

2.2 建園

水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分,所以柑橘需要近水種植。建桔園也需要建在近水處,並且還要建在海拔較低、無凍害和檢疫性病蟲害的地方。柑橘樹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均能茁壯生長。在苗木種植的同時需要先營造防風林,為柑橘樹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樹種應選用珊瑚樹、石楠等防寒的常綠樹種。秋天種植柑橘苗木,需要在嚴寒來臨前一個月結束,並且要全面做好灌水、培土等防寒工作。

建園有助於標準果園的形成,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生產管理技術是提高柑橘經濟效益的關鍵。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而農業經濟被逐漸重視。當前,我國發明的許多與人方便的農業設施機械,在農業生產中都得到廣泛的運用。而在柑橘種植中,農業機械可以減輕勞動力的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2.3 修剪和抹芽控梢

種植柑橘的前三年,適宜培養橘樹的骨幹枝,即樹冠的培養,而對幼樹的修剪主要以輕剪為主。各骨幹枝的延長枝要按要求截短,並且修剪病蟲枯枝,減少病蟲傳播。這段時間要修剪出現的花蕾,不使掛果,減少花蕾和果實對樹體養分的消耗。或於秋末冬初柑橘花芽分化前噴赤黴素,次年即可基本無花。不同季節需進行不同的整形修剪方式,如:夏季進行摘心處理,預防樹勢生長過於旺盛;春秋季剪除細小枝、纖弱枝、重登枝,並且剪掉過於密集的橘樹的主枝,使橘樹得到充分的光照。

當柑橘結果時,不僅需要及時修剪乾枯枝、細弱枝、密生枝和徒長枝外,對結果的母枝也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地修剪,以平衡結果和生長的矛盾。

柑橘生長中為減少養分消耗,需經常進行修剪和抹芽控梢的工作。對叢生密集的枝梢按“五去二,三去二”的標準,抹除太弱、太強的枝,保留健壯的中庸枝,去密留稀,使養分集中,枝條分佈均勻,生長健壯。隨後要進行土肥水管理、保花保果、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工作。

2.4 土肥水管理

正常結果的柑橘樹都有良好的根系,所以讓根系處在適宜的環境中十分必要。如果柑橘園在丘陵和山地,要經常翻土,讓土壤疏鬆透氣,易於根系深入土層,以達到防凍的效果。柑橘園可採用間種和生草來提升土壤肥力,並且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夏季用稻草、綠肥等覆蓋柑橘樹盤,保持土壤溼潤,可以保證橘樹順利度過夏天。對土壤也有具體的要求,橘園的土壤應具有良好的肥力,具有適宜的酸鹼度和有機質。

眾所周知,肥料對柑橘來說必不可少,而盛果期的橘樹一年一般需要施肥三到四次。一次是採後肥,作為基肥在10~11月間施入。採收較晚的中熟品種,可在採果前一週施用。此時,肥料給予樹體可以貯藏的營養,並且增強抗寒能力和恢復樹勢。現在常用的肥料以人類糞、豬牛羊糞及餅肥為主,也可加入速效化肥。一次是催芽肥,在天氣轉暖的春季、柑橘萌芽前1~2周施入,可以延遲老葉脫落,使橘樹健壯生長,提高結果率。一次是壯果肥,在生理落果停止後的7月份施入。施肥期要適宜,不能過遲,施肥過遲,肥料會達不到最好的效果。肥料種類主要是氮磷鉀三種要素相配合。在生產種植柑橘時,應使用含好氧菌和厭氧菌的肥料,如美國微生物肥。美國微生物肥能良好分解土壤內的有害物質,使土壤中的農業殘留下降,增加橘樹的存活率。

2.5 病蟲害防治

在不同的時間段裡,柑橘樹病蟲害防治需採用不同的方法。例如:(1)在12~2月主要防治越冬幼蟲。防治方法是修剪枯枝、病蟲枝;進行冬耕,消滅土壤中的害蟲;以藥劑用石灰:水:鹽=1:10:少量的比例刷白柑橘樹幹。(2)三月是花蕾期和初花期,主要防治花蕾蛆、紅黃蜘蛛、花薊馬等害蟲。在柑橘現花蕾時就需要進行地面噴藥;當花蕾由青色轉為白色時,進行樹冠噴藥;噴的農藥需選用兼治蟎蟲和蚜蟲的藥。(3)四月是盛花期和謝花期,要注意防治天牛、蚜蟲、吉丁蟲、卷葉蟲等。主要的方法是捕殺吉丁蟲和天牛的幼蟲,從根源防治,斬草除根;施放奧洲瓢蟲、捕食蟎、寄生蜂等,進行生物防治。(4)五月是幼果期,需防治天行、橘大實蠅、蚜蟲等,主要以捕殺幼蟲、成蟲和噴藥防治為主。

柑橘種植技術與管理技術

3 種植效益與評價

在先進的柑橘種植技術的支持下,柑橘的種植效益非常可觀。目前,我國已培育出許多優良的柑橘品種,並且優良品種的柑橘的需求量也不斷上升,因此柑橘也帶來了極高的經濟效益。雖然目前的柑橘種植技術還不夠完善,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柑橘種植技術也有所提升,所以柑橘的產量也有所提高。並且現在的柑橘進行商品化處理後,就能夠進行出口貿易交易,創造財富。不斷提升種植技術和提出適宜的管理策略,柑橘種植會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的一大巨頭。

總之,柑橘種植目前也是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實施柑橘種植管理技術,需要優選園地、科學施肥、有效地整形修剪、優化田內間作。柑橘的種植和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細節,我們需要重視柑橘種植和管理中的所有細節,這樣才能提高柑橘種植的產量,促進柑橘產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