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怎樣“鏈”上實體經濟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區塊鏈成為了話題中心。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此次政治局集體學習傳遞出了未來國內區塊鏈行業發展方向。聯訊證券認為,在政策紅利以及產業資本的助力下,我國區塊鏈技術應用有望快速發展,並從金融行業開始,逐漸輻射至其他行業和場景應用。

區塊鏈應用不是炒幣

近年來,在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加持”下,區塊鏈技術漸漸為大眾所瞭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令不少人將區塊鏈等同於比特幣。

例如,受消息刺激,10月25日比特幣突破1萬美元整數大關,刷新逾一個月新高,24小時漲幅逾30%。當晚,在美國上市的迅雷股價暴漲107.76%,其他中概股區塊鏈個股也集體走強。

不過,作為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防止抵賴的記賬技術,區塊鏈的應用絕不僅僅侷限於數字貨幣。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主任劉曉蕾表示,區塊鏈的應用不是炒幣。這次政治局學習傳遞的信號是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支持實體經濟,而不是短期炒作。在這個風口上,更應該警惕打著區塊鏈幌子違法違規的企業和個人。

但是,區塊鏈被視為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的核心,近年來也確實獲得了大批資本的青睞。騰訊發佈的《2019騰訊區塊鏈白皮書》顯示,2016年之前,經營區塊鏈相關業務的公司不足1000家,且數量增長緩慢。但從2016年開始,區塊鏈公司數量也開始爆發式增長,連續兩年增幅均超250%。Wind數據顯示,從2019年初到目前,區塊鏈指數的漲幅已經達到48.61%。

金融領域應用最廣

從區塊鏈具體的應用場景看,最為人熟知的當然還是金融領域。10月18日,國家網信辦發佈第二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此次共發佈309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從備案情況來看,金融行業是區塊鏈應用最廣泛的行業,憑證、票據和金融服務平臺是應用最多的領域。

在實體經濟中,也已經有不少區塊鏈技術嵌入進來。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表示,國內區塊鏈主要可以應用於6個場景:金融服務、供應鏈管理、智能製造、公共服務、教育就業、文化娛樂。

目前國內一些地區已經在嘗試區塊鏈技術應用,如河北雄安新區大量政務系統基於區塊鏈技術建設、上海2018年啟動建設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基地、杭州互聯網法院發佈了基於司法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司法應用等。

國內互聯網企業也廣泛參與區塊鏈技術應用,如阿里巴巴關注產品溯源、跨境結算等領域,騰訊偏重電子發票等金融領域的應用,京東聚焦透明供應鏈體系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等。

以公眾普遍關心的食品、醫藥行業溯源監管為例,“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藥品的身份記錄,藥品生產的全週期就能夠處於監控之下。這一方面能夠節省監督成本,另一方面提高效率,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人為事件”。劉興亮表示。

監管和數據協同待解

就目前而言,國內區塊鏈產業鏈規模仍然非常小,據工信部旗下的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2019年上半年區塊鏈產業規模約為 4.95億元,僅佔了我國上半年45萬億元GDP的0.001%。

實際上,自2016年12月“區塊鏈”首次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被寫入《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以來,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了多項綱領性文件,推動區塊鏈相關的研究和標準化定製,助力產業發展。據悉,截至2019年6月,全國已有25個地區發佈了區塊鏈相關政策。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會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10月27日在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指出,區塊鏈技術能提高結算清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未來,在供應鏈金融、醫療信息化、教育資源共享等產業變革中,區塊鏈技術均有發揮作用的潛力。“當然,仍需警惕新技術的安全漏洞,應加強對新技術的引導和規範。”

“如何解決鏈上鍊下數據協同問題,如何解決區塊鏈的監管問題,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蔡亮教授表示,只有解決好上述問題,區塊鏈才能真正服務好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當我們不太清楚某一種業態會向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必須注意風險管控。”國家外匯局副局長陸磊在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演講時表示,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業態,現在特別需要關注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近期天秤幣引發了各方對未來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全球貨幣體系的濃厚興趣,外匯局正在推動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在跨境貿易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中的應用場景。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