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人物繪畫是明清瓷器圖案裝飾領域裡的一個重要部分,涉及到淑女高士、神仙羅漢,以及傳說演義裡的各類人物等。在這些題材中,以隱士為主的“高士圖”清新高雅,構圖簡練,對提升御廠瓷和民窯瓷器繪畫的格調與品味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明成化 鬥彩高士杯 故宮博物院


一.“高士”

漢語辭典中,“高士”解釋為“志行高尚之士,古代多指隱士。”《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中有“吾聞魯仲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這裡的“高士”一般可以理解為志行高尚、目光高遠、高雅博學的人。他們往往清高不仕、隱居山野,所以“高士”極易與“隱士”緊密聯繫。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明天順 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 故宮博物院


二.歷代高士圖的主要內容

歷來文人都向往志高博學,反映在他們書畫中的高士題材也不少,最終影響到景德鎮的瓷器繪畫、製作。總體來看,明清官窯瓷中出現的高士圖主要有以下幾種: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明萬曆 青花四愛人物八方蓋盒


1.王羲之愛鵝

王羲之的書法被歷代大家推崇,其愛鵝的故事也家喻戶曉,世間流傳他曾“寫字換鵝”,《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由於王羲之在書法界的知名度,他與鵝為中心題材的圖案在明代官窯瓷中時常可見,稱得上是當時高士圖的主要代表之一。另外,因為他寫過《蘭亭序》,所以也有“王羲之愛蘭”一說。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明萬曆 青花龍鳳紋羲之愛鵝圖盤


2.茂叔愛蓮

茂叔即周敦頤,原名敦實,為避宋英宗之諱改名敦頤,字茂叔,道縣久佳鄉樓田村人,出生於一個世代書香家庭。後築室於廬山蓮花峰下的小溪上,取故鄉營道的濂溪來命名,世稱濂溪先生。周敦頤的政績、易學造詣都比較突出,他的散文名篇《愛蓮說》膾炙人口,文中作者借物抒情、託物言志,顯示出他的高遠志趣,在社會上流傳深廣,影響較大。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清乾隆 唐英愛蓮說墨彩筆筒


4.孟浩然愛梅

古代愛梅的文人墨客很多,除了上述的林和靖之外,孟浩然也是其中之一。他曾頭戴浩然巾,於風雪中騎驢過灞橋踏雪尋梅,後世經常繪畫引用。“孟浩然愛梅”與“林和靖愛梅”比較類似,容易混淆,繪者多用驢、鶴來區分彼此。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明萬曆 御窯青花四愛圖大罐


5.陶淵明愛菊

《歸去來兮辭》是東晉陶淵明的著名代表作之一,他一生深受老莊思想影響,企慕隱逸,放棄仕途,歸隱田園,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同情農民疾苦,幻想平等幸福,創作了世人皆知的《桃花園記》寄託烏托邦式的幻想生活。“陶淵明愛菊”引申自其《飲酒》詩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周敦頤在《愛蓮說》中也寫過“晉陶淵明獨愛菊”,因此世人多將該人物並列為四愛之一。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清康熙 青花攜琴訪友圖三足筆筒


6、伯牙攜琴訪友

俞伯牙是春秋時人,善彈琴,被後人推崇為“琴仙”,據傳《高山》、《流水》、《水仙操》都是他的代表作。伯牙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被鍾子期悟出,譽為“知音”。後來他攜琴拜訪子期,聞知已死,痛心之餘摔琴絕弦以謝知音,並言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其實,喜歡彈琴的文人很多,自古都說“知音難求”,因此攜琴訪友也是墨客人生的一大幸事。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清順治 青花幽居對弈圖蓮子罐


7.操琴吹蕭與對弈圖

“操琴吹蕭”在成化官窯中經常使用,易與“攜琴訪友”聯繫在一起。歷史上鍾子期的最大特點是“擅聽”,不曾聞過與俞伯牙合奏,所以該圖人物與俞、鍾無關,應是普通文人悠閒生活的寫照。對弈也是古人消遣、娛樂的常見方式,明清瓷中使用也較多。設計者為烘托氣氛,經常讓對弈者端坐青松之下,構成“松下對弈圖”。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清雍正 粉彩竹林七賢圖大筆筒


8.其它

除了以上這些題材外,“竹林七賢”、“米芾拜石”等也比較有名。“竹林七賢”大多描寫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放曠不羈,在竹林下酣歌縱酒的情景;“米芾拜石”源自《宋史·米芾傳》中記載的:“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日:‘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明正統 青花梵文攜琴訪友圖大罐


三.高士圖在元代景德鎮制瓷中的應用

湖北省武漢市文物管理處所藏一件元青花梅瓶(圖1)使用了“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梅鶴”,即人們常說的“四愛圖”。類似紋飾在明代成化、嘉靖、萬曆等時期都被御廠使用過,雖然“四愛”內容略有變化,但多少能夠反映出元代高士圖對明清兩代御廠繪畫的影響。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湖北省武漢市文物管理處藏


四.高士圖在明代瓷器中的應用

明代永樂時期御廠最初使用人物圖案,以侍女、嬰戲為主,偶爾出現胡人舞蹈,高士題材暫時未見。宣德製品繼承永樂遺風,最終形成常說的永宣朝“女多男少”裝飾特點。高士圖在天順官窯中已經出現,因為資料太少,所以本文不去深入,估計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為明代高士圖製作的初期階段。成化朝的高士圖出現較多,內容仍以“四愛”為主,加上攜琴訪友、合奏、對弈等,讓人感覺當時的高士圖創作已經相當成熟、活躍。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明成化 鬥彩高士圖杯 故宮博物院


高士圖在成化朝的大量製作及迅速發展與統治者的思想意識有很大關係。憲宗朱見深是明英宗長子,不滿兩歲時,其父皇親征瓦剌被俘,即“土木之變”。叔父(景泰帝)監國,見深隨後被立為皇太子,但景泰三年(1452年),被叔父廢為沂王,趕出太子東宮。後來“南宮復辟”,於天順元年三月再次被立為皇太子。他幼時深受叔父排擠打擊,早年受盡坎坷磨難,經歷數次大起大落,這些世態炎涼無疑使他對悠閒、恬靜的田園生活產生無限嚮往,後來反映在官窯瓷繪畫上,帶動了御廠高士圖的興起。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明萬曆 青花“四愛圖”連蓋大梅瓶


四愛題材在嘉萬時期製作也不少,因為道教意識濃,所以人物的衣著打扮經常帶些道家色彩。比較明代各時期製品,讓人明顯感受到成化朝不論造型、繪畫水準,還是製作工藝都很講究,因此可以推舉為明代高士圖製作的黃金期與頂峰。

康、雍、乾三朝,御廠瓷製作更加講究,官窯瓷在繪畫水準、制胎精細等方面更加挑剔,於是製品表現出來的文人氣息也更濃,促使高士圖製作再次進步。與明代相比,清代高士圖製品的發展主要突出在造型、繪畫內容以及彩料等方面。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清雍正 鬥彩四愛圖方瓶


1.造型方面

明代高士圖製品主要有梅瓶、罐、碗、杯等。相比之下,清代御廠因為發展創新,造型也比以往復雜許多,比如高士圖在花盆、筆筒等中都被大量應用。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雍正仿成化鬥彩高士杯


2.繪畫內容方面

清代高士圖的繪畫內容與明代相差不大,仍以四愛、彈琴、對弈等題材為主。“竹林七賢”、“米芾拜石”出現較晚,算是較有清代特色的高士圖代表。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清雍正 仿木紋釉墨彩山水高士訪遊圖筆筒


3.彩料方面

明代高士圖的官窯瓷代表作主要以青花、鬥彩、五彩為主,清代彩瓷發展壯大後,粉彩、琺琅彩、又成為主流被大量製作。


(解讀)明清瓷器紋飾“高士圖”


王少維 淺絳彩攜琴訪友圖瓷板


六.總結

從明清瓷器的紋飾發展看,高士圖可以說是各時期人物畫製作的突出代表,極具文氣的繪畫給御廠瓷增添了很多書卷氣息。在這些製品中,成化朝最有作為,其繪畫文飾被後世大量沿用、繼承,為以後的高士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康、雍、乾三朝瓷的再次奮起又為高士圖製作帶來生機,不少隱士重現官窯瓷表面,用名人逸事來記錄、描述那些動人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