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全球性货币政策过度宽松或成世界经济放缓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全球性的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王宇在2019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说。货币政策过度宽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通过低利率、零利率和负利率政策,实行货币扩张;二是中央银行通过购买中长期国债(过去)、短期国债(现在)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扩张资产负债表。其中,零利率、负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都属于非常规货币政策。

王宇表示,目前世界面临下行风险。2017年和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7%。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五次下调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至3%。其中有两个原因比较重要,一是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二是全球货币政策过度宽松。

她进一步表示,今年以来,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降息,比如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除了降息之外,还大规模地实施了以购买国债为主要内容的量化宽松政策,即通过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到目前为止,欧洲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大了3倍左右;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大了4倍左右;日本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大了5倍左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测算,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持有国债的比重高达20-40%,不仅扭曲了国债市场,压低了国债收益率,而且缩小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空间,降低了中央银行经济干预能力。

王宇个人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全球经济衰退,更重要是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经济刺激政策或非常规货币政策;使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由最后贷款人成为最大交易商(比如,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政府对国债的大量购买和长期持有,扭曲了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价格。

“从根本上讲,非常规货币政策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性工具和暂时性措施。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常态化和长期化不仅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而且有可能损害各国经济增长的生产性基础和内生性动力。”王宇强调说。

此外,王宇还谈到了她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三点看法:一是短期内美元指数继续维持升值态势。造成此轮美元指数持续上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复苏情况相对较好,美联储加息步伐相对较快,造成资本流动方向发生逆转,大量资本回流美国金融市场,推高美元指数。

二是短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美元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计价货币,如果短期内美元指数继续维持升值态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固然可能出现波动甚至较大波动,但从整体上看,上升空间有限,短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将保持低位徘徊。

三是由于美元指数还在升值周期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继续维持低位运行,目前世界出现的“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或许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相关。需要警惕的是,一旦美元指数发生逆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就会进入上升通道,形成高位波动,造成各国通胀率和通胀预期逆转。“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的拐点问题,以及危机以来全球性的货币政策过度宽松,我们应当警惕可能出现的世界性通货膨胀。”王宇提醒说。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