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王张作霖曾拥有一艘航母,后来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

詹TT--


中国直到2012年,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终于结束了没有航母的历史。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当时的海军总署陈绍宽就曾向蒋介石提出了造一艘航空母舰的想法,可惜蒋介石认为航空母舰造价太高,技术很不成熟,否定了陈绍宽的想法。


在陈绍宽之前还有一个强人,他不仅有造航空母舰的想法,而且付诸行动了,最后还真的捣鼓出来了一艘超级简易版的航空母舰。

这个人就是军阀头子张作霖。

张作霖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别的军阀忙着抢地盘、造枪炮、抢粮食,只有张作霖忙着造航母。

张作霖之所以热衷于造航母,源于其之前的一次遭遇。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激战正酣,张作霖为了鼓舞士气,亲临前线指挥,结果敌方一发海军炮弹落在了指挥部附近,炸出了一道大坑,张作霖差一点儿就交代了,十分后怕。


从此之后,张作霖萌生了建造军舰的想法,后来他花重金聘请了曾在日本学习海军技术的沈鸿烈。一年后,沈鸿烈通过德国同学的关系,搞到了一艘失去战斗力的德国海军运输舰。

这艘海军运输舰排水量2700吨,航速可以达到12节,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了,可惜的是,德国一战失败后,这艘舰武器系统被拆除了,卖给了一家海运公司,改头换面成了一艘海洋运输船。

沈鸿烈又通过日本的关系,在位于旅顺的日本海军基地为这艘船装上了武器系统,这艘军舰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张作霖十分高兴,亲自给军舰取了个霸气侧漏的名字—镇海号。


有了军舰之后,离航空母舰距离就更近了一步,现在就缺几架飞机了。当时的法国水上飞机比较先进,财大气粗的张作霖一下子订购了八架。

但是,镇海号甲板太小,还是放不下飞机,张作霖又花重金请来了外国技术专家,对镇海号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两年之后,可以搭载两艘水上飞机的镇海号“航空母舰”终于面世了。

其实说它是航空母舰,不如说它是能够搭载水上飞机的母舰,这艘“海空母舰”的最大缺陷是,水上飞机若想起飞,必须先把军舰彻底停稳当了。


然而,军舰倘若“停稳”了,无异于成了其他军舰的活靶子,所以说这艘“航空母舰”,对于真正的航空母舰来说,简直就是玩具一般。

那么,镇海号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时任东北海军总指挥的沈鸿烈为了巩固防线,将镇海号凿沉于港口内,意图拖延日本海军进攻的脚步。

这艘“航空母舰”永远沉没在了海底,也算为抗日发挥余力了吧!


一半秋色


曾经拥兵自重的“东北王”张作霖竟然拥有过航母?很多人可能对此表示怀疑:航母作为大国重器、水上霸主,割据一方的军阀怎么会装备呢?但历史上还确有其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22年,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利用日本人的帮助,铲除了自己称霸东三省的唯一对手孟恩远。北洋政府也将东三省的军政大权尽数交由张作霖负责。当年8月,张作霖下令组建成立一支海上力量,即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其目的是与其他军阀派系抗衡。

彼时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沈鸿烈被张作霖委以重任:专职负责航警处的筹建事宜。由于是海防力量,军舰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但受制于自身工业水平有限,且购买外国成品军舰耗资巨大;这些都成了航警处筹办路上的巨大阻碍。

不过沈鸿烈另辟蹊径的想出一个办法: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大型商船,然后再改建!于是,沈鸿烈从烟台一家轮船公司购买了一艘名为“祥利号”的商用船。这是一艘原产自德国的海军运输船,满载排水量2708吨、最大航速12节。

船买回来后,张作霖也没有条件和能力改装,于是不得不再次寻求日本人的帮助。就这样,“祥利号”在旅顺的日本海军基地进行了军事化改造。沈鸿烈将这艘改装后的军舰命名为“镇海号”。这个名字并无特殊意义,完全是为了讨好张作霖;因为张作霖曾被北洋政府授予“镇威将军”。

改装后的“镇海号”配备了两门119.4毫米的火炮和四门75毫米的辅炮,同时还可以搭载两架“史莱克”FBA-19水上飞机。虽然“半路出家”的“镇海号”比起日本、德国的正规军舰有所逊色,但却对张作霖的军阀战争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其实,当年在购进“祥利号”的同时,沈鸿烈还购买了一艘日本产的商船“广利”号。该船同样也被改建为一艘飞机母舰,为呼应“镇海号”而取名“威海号”。

客观而言,“镇海号”飞机母舰虽然是张作霖内斗的工具,但对我国后来的海军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镇海号”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航母雏形、而且也促使海军航空兵应用而生;同时,“镇海号”也是当时全国范围内吨位最大的水面舰艇。

至于“镇海号”最终的命运,也可以算得上是“为国捐躯”!1937年底,为阻止日军舰船驶进青岛,“镇海号”和其它多艘舰船被沉于青岛小港码头。(注:因“镇海号”留世照片太少,配图并非本舰)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在北洋时期,奉系的实力非常强大。有自己的储备人才库——东北讲武堂;有整个亚洲第一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

沈阳兵工厂光外籍的技术工程师就有1500名,每天可以生产日产13式79步枪130枝,枪弹41万发,全年出17式轻机枪300挺,13式重机枪50挺。一天的产量可以装备1个营,一个月产量可以装备1个师。此外每月还可以生产80门150mm口径的新式迫击炮;甚至还可以有限生产各种山炮、野炮以及大口径重炮。除了自己生产,主要还以矿产资源抵押,从德国和日本进口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更关键的是奉军是海陆空三军齐备的军阀,也就是说张作霖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还有自己的空军和海军。

1928年东北易帜前,东北空军还有260架左右,其中光战斗机就有150架。要知道不要说其他军阀了,到了1931年,日本全国的战斗机也只有300多架,所以奉系的实力究竟什么概念?

除了空军奉系甚至还有自己的海军,不但有海军,还有自己的“航母”。

海军的元帅是由张作霖后来张学良兼着的,但是真正管事的是副总司令沈鸿烈。沈鸿烈早年在东洋留学,是有一整套完备的海军建设的理论基础的。他不但完备了整个海军各部门体系,还专门在葫芦岛建立海军学校,培养东北的海军人才。

1928年以后,也就是奉系吞并了直系的渤海舰队之后,达到了全盛时期,拥有巡洋舰“海圻”号、“海琛”号、“肇和”号,驱逐舰“同安”号,炮舰“永翔”号、“楚豫”号等大小舰只27艘,约32200余吨,要知道当时全中国的军舰也只有42000吨,东北就占了76.7%,东北海军官兵有3300余人,而全国的海军只有5400余人,东北就占了61%。

我们要说的"航母"叫镇海号,不过张作霖的“航母”是要打引号的,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航母。

因为镇海号排水量2708吨,航速10.8节,虽然巨大,但是远不及航母的要求,关键是它不像现在的航母,既没有飞机弹射器,也没有飞行甲板。但是在当时从理念上来讲已经非常先进了。因为他它可以舰载两架水上飞机。就是飞机要起飞的时候,先得把飞机推下海,让飞机在海面上滑翔起飞。,麻烦是麻烦了点。但是在当时的战场而言,威力很大,效果很惊人。“镇海”先是和从渤海舰队偷来的“海圻”号(“海圻”号在日本维修,被沈鸿烈“偷塔”了)一起伪装成商船,长途奔袭了吴淞口闽系海军,打的对方措不及防, 损失很大。关键是“镇海”号还第一次使用了舰载飞机空袭了海石、新浦等地,虽然效果装弹量有限,没有造成太大的战损,但是对对方的震慑力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镇海号原本只是一个运输船经过改造后变成的“航母”,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所以如果能够不断加以改进发展,弄不好到了二战时期,我们也能跻身拥有航母国家,弄得好还参与了自主研发。

但是很可惜啊,奉系表面光,实际豆腐渣。虽然人才很多,但是同心同德的少,乌合之众太多,内讧不断。所以东北海军很快出现了"海圻"、"肇和"、"海琛"三艘主力军舰叛沈南投广东,实力逐步下降。918事变之后,“航母”镇海驻扎在青岛;"芦沟桥事变"后,为了阻止日寇登陆青岛,“航母"镇海号把舰上的火炮、重机枪卸载下来,装备其他有战斗力的舰船,让这些舰船转移到湖北去了。而笨重航速已经被淘汰的镇海号和其他没有战斗力的舰船全部自行沉没、堵塞港口,为抗日作出了贡献。

比起918事变时,躺在东北军军火库里的飞机大炮和无数的枪支弹药,“镇海”号算是非常壮烈了 。





炒米视角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张作霖确实有一艘军舰能装载2架战机,名叫“镇海号”。

但那玩意不是真正的标准航母,严格讲叫作水上飞机母舰。

伪装成商船大昌的镇海号

1,世界第一艘服役的真正航空母舰是日本的凤翔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列强开展了第一次航母军备竞赛。

1918年1月15日,英国皇家海军开工建造竞技神号航空母舰。

日本人不甘示弱。

1919年12月16日,日本人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凤翔号航空母舰。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1923年才第一次成功在凤翔号甲板上降落飞机。

凤翔号满载排水量1万吨,航速25节,可以搭载14架飞机。

2,张作霖的镇海号。

张作霖后期比较重视海军,奉军的海军也是当时各路军阀中最强大的一支海军。

镇海号排水量2708吨,航速10.8节,是奉军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镇海号有2门119.4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

镇海号没有长甲板和弹射器,只能使用水上飞机,起飞和降落在水面上进行。镇海号加装了一个起重机,在水上飞机起飞前,用起重机的吊臂将飞机吊入水中。水上飞机降落在水面上,然后用吊臂将飞机吊入镇海号的飞机仓库里。

水上飞机有很多弱点,飞行速度慢,风浪大就无法在海面起飞。

1924年12月,张作霖向法国购买了施来克(Schreck)FBA-19型水上飞机。施来克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上飞机之一,航速每小时180公里。

3,购入和改装镇海号。

1922年8月,张作霖组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实际是奉军的海军。张作霖任命曾留学日本的沈鸿烈为航警处少将处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限制各国军舰出口。

购买先进军舰需要大量经费。

沈鸿烈决定用商船改造成军舰的方法,用性价比最高的办法迅速给奉军打造一支强大海军。

1923年7月,沈鸿烈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购买了商船“祥利”号,此船原来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船,航速为12节。经过改装后成为镇海号。

4,镇海号舰载机的战绩。

1927年7月22日,奉军派出镇海号偷袭北伐军的连云港。

镇海号放出一架水上飞机,对海石、新浦等地的目标投下了炸弹,虽然没有太大人员伤亡,但造成了当地的巨大恐慌。

1928年5月3日,镇海号炮击吴淞口,派出两架水上飞机对高昌庙和浦东投下了多枚炸弹。北伐军驻沪海军总司令部派出“甲三”、“戊二”两架国产水上飞机拦截,“甲三”号的机翼被镇海号的水上飞机击伤。

在北伐期间,奉系海军17次袭扰苏、浙、闽三省口岸,完全控制了制海权。

投奔北伐军的福建海军完全龟缩在内河航线。

镇海号为奉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北易帜,然后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12月26日,为了阻碍日本舰队的航线,第三舰队司令谢刚哲主持沉船工作,镇海号等舰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

镇海号为中国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事业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沂蓝书院赵月光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惊喜?张作霖居然有一艘航母,名字叫“镇海号”,是一艘商船改过来的,只有两架名字叫“史莱克”的水上飞机,虽然这艘航母本身是比较简陋,但是在当时也算是一艘航空母舰了。

张作霖作为“东北王”,本来对海军这块不太感兴趣,但是因为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惨败,张作霖才开始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就计划要建立一支自己的海军,于是就把黑吉江防舰队参谋沈鸿烈挖过来,任命他为航警处少将处长,沈鸿烈曾经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江田岛士官学校,对于黑吉江防舰队的实力他很有感触,力量太薄弱了,必须要尽快购买几艘舰船,但是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作霖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加上当时世界各国对华武器禁运,购买起来就更加困难,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购买旧商船,自己改造。

东北军建立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沈鸿烈从烟台购买了一艘一战时期德国的海军运输船,这艘船被一家轮船公司购入后改为“祥利号”,沈鸿烈购买后由于技术问题,只能把船开到旅顺口日本海军基地去改造,改完之后就是“镇海号”,当时东北军也有威海号等几艘舰船,

张作霖向法国订购了八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而当时这个型号的飞机一共就只有九架,还对飞机进行了动力改进,马力由原来的向后推进式改为了300马力伊斯帕诺—斯维萨,张作霖还在葫芦岛建立了陆上场地,并聘请了飞机师做中校队长,率先建立起了海军航空兵部队。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原本吴佩孚有强大的渤海舰队和当时中国最大的的巡洋舰“海圻”号为主力,但是因为冯玉祥的叛变,导致吴佩孚腹背受敌而失败,张学良的奉系赢得了战争,沈鸿烈后来也陆续把海圻号,海琛号和三支渤海舰队组成了东北联合舰队。

“镇海号”的动力装置是把烧煤的锅炉改成了往复蒸汽机,航速为12节,后来东北军从国外购买了水上飞机,镇海号也改成了水上母舰,遗憾的是舰上没有装备飞机弹射器,飞机起飞的时候需要用舰上的起重机把飞机放到水里。

不过船上配置了两门4.7英寸口径的阿姆斯特朗海军炮,4门三英寸口径的陆军炮,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让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大获全胜,这海好也成为民国时期我国最大的水上母舰。

后来,镇海号成为东北航警学校的练习舰和实习舰,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海军人才,还曾经搭载海军学校的学生到过台湾省,但是随着日军侵华脚步的加快,青岛在沦陷之前,沈鸿烈采取了坚壁清野吗方法,镇海号为了阻止日军登陆的脚步而被迫自沉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长安视界


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惊喜?张作霖居然有一艘航母,名字叫“镇海号”,是一艘商船改过来的,只有两架名字叫“史莱克”的水上飞机,虽然这艘航母本身是比较简陋,但是在当时也算是一艘航空母舰了。



张作霖作为“东北王”,本来对海军这块不太感兴趣,但是因为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惨败,张作霖才开始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就计划要建立一支自己的海军,于是就把黑吉江防舰队参谋沈鸿烈挖过来,任命他为航警处少将处长,沈鸿烈曾经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江田岛士官学校,对于黑吉江防舰队的实力他很有感触,力量太薄弱了,必须要尽快购买几艘舰船,但是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作霖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加上当时世界各国对华武器禁运,购买起来就更加困难,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购买旧商船,自己改造。



东北军建立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沈鸿烈从烟台购买了一艘一战时期德国的海军运输船,这艘船被一家轮船公司购入后改为“祥利号”,沈鸿烈购买后由于技术问题,只能把船开到旅顺口日本海军基地去改造,改完之后就是“镇海号”,当时东北军也有威海号等几艘舰船,

张作霖向法国订购了八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而当时这个型号的飞机一共就只有九架,还对飞机进行了动力改进,马力由原来的向后推进式改为了300马力伊斯帕诺—斯维萨,张作霖还在葫芦岛建立了陆上场地,并聘请了飞机师做中校队长,率先建立起了海军航空兵部队。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原本吴佩孚有强大的渤海舰队和当时中国最大的的巡洋舰“海圻”号为主力,但是因为冯玉祥的叛变,导致吴佩孚腹背受敌而失败,张学良的奉系赢得了战争,沈鸿烈后来也陆续把海圻号,海琛号和三支渤海舰队组成了东北联合舰队。



“镇海号”的动力装置是把烧煤的锅炉改成了往复蒸汽机,航速为12节,后来东北军从国外购买了水上飞机,镇海号也改成了水上母舰,遗憾的是舰上没有装备飞机弹射器,飞机起飞的时候需要用舰上的起重机把飞机放到水里。

不过船上配置了两门4.7英寸口径的阿姆斯特朗海军炮,4门三英寸口径的陆军炮,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让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大获全胜,这海好也成为民国时期我国最大的水上母舰。



后来,镇海号成为东北航警学校的练习舰和实习舰,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海军人才,还曾经搭载海军学校的学生到过台湾省,但是随着日军侵华脚步的加快,青岛在沦陷之前,沈鸿烈采取了坚壁清野吗方法,镇海号为了阻止日军登陆的脚步而被迫自沉。


琅琊利剑


早在1909年的时候,浪漫的法国人就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设想,这应该是最早的“航空母舰”相关的理念的出现。

到了三年后的1912年,英国人们开始试着将法国人的想象变为现实。他们把一艘破旧的巡洋舰进行了改造,变成了可以供水上飞机起落补给的平台,这时候飞机是水上飞机,只能从水上起飞和降落,而不是利用战舰的夹板,所以只能叫做“水上飞机母舰”。

到1922的时候,日本人建成了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可以供飞机在战舰甲板上起飞降落的航空母舰,并且为其命名为“凤翔”号,汪洋大海中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乘风破浪的航空母舰。

当东洋和西洋人都在研究航母,希望抢先一步掌握制海权的时候,中国国内的各个大帅们也很忙,忙着抢人抢粮抢地盘,海军?那是什么?但是,还真有那么个例外,那就是张作霖张大帅。

张大帅重视海军的发展,很可能与他的一次遭遇有关。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双方交战正酣,张作霖为了解战况进展亲临前线,但是结果在途中遭到了敌方海军舰炮的持续火力输出,张少帅差点提前接班。不久之后,张作霖就挖来了人才沈鸿烈。沈鸿烈早年曾经留学日本正好读的就是海军培养相关的专业,沈鸿烈自己也是关注着世界上兴起的航母热。

1923年,沈鸿烈为张作霖搞到一艘好船。这艘船原来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舰,排水量高达2700吨,航速也是相当的快可以达到12节,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相当先进的军舰了。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这艘运输船上的武器装备被全部卸下,卖给了商用运输公司当普通运输船。沈鸿烈搞到这艘船后,在旅顺口的日本海军基地对其进行了改装,重新配备上武器系统,还起了个很霸气的名字叫“镇海”号。

1924年,张作霖又下了血本在法国订购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水上飞机,据说这是法国人研究出来的号称全世界最先进的水上飞机,第一批只生产了9架,老张一人一下提了八架。

有了飞机,又有了船,1926年,沈鸿烈开始了他的航母梦。沈鸿烈通过各种关系请来了外国几乎是世界顶级的技术人员将“镇海”号进行大改,最后把“镇海”号改装成了可以搭载上两架水上飞机的简易的航母,“镇海”号也就成为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不过这个航空母舰不是现代意义上航母,而是“水上飞机母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最大可能的阻止日本军队登陆,12月26日“镇海”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


于史他说~码字不易~点个关注呗~嘿嘿嘿~


一盘拉条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张作霖确实有过一艘镇海号,可以搭载水上飞机。不过它不能定位成航母,它不是航母,而是水上飞机母舰。

航母主要是搭载飞机用于军事作战,舰载机是主要的攻击力量,数量众多。

水上飞机航母则不同。它一般会和普通军舰一样配备大量火炮,但也可以搭载1到数架水上飞机,主要用来侦查,当然也可以空袭。

水上飞机母舰是不成熟航母时代的产物。

到了二战,随着航母的成熟,这种不三不四的军舰就消失了,因为实用性不大。

当时的大型军舰,比如巡洋舰、战列舰都是可以配备水上飞机,用于侦查的。


说起来,镇海号是张作霖东北海军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它本来是德国海军的一艘运输舰,排水量2800吨,属于中型军舰,航速最高只有11节。

一战后,德国海军解体,该军舰改为商船,归属烟台政记轮船公司所有。

上世纪20年代,张作霖开始建立东北海军,出资购买镇海号作为练习舰。

作为练习舰,主要用于训练海军官兵,当然要什么武器都有。

镇海号装备2门120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主要用于水兵的炮术训练,当然也可以用于实战。

后来镇海号曾经用火炮多次海战,和对岸攻击。

当时欧洲开始流行军舰搭载水上飞机,主要用于侦察,可以大大增强舰队的侦察能力。

而东北海军的镇海号本来就是练习舰,因此也考虑配备水上飞机用于训练工作。

1926年3月,东北海军“水面飞机队”于秦皇岛成立,在葫芦岛设立了陆上场地,拥有8架史莱克水上飞机。

史莱克FBA-19型水上飞机是法国货,性能平平。

该机有1挺机枪,可挂载2个小型炸弹,时速仅为180公里/小时。

同时,镇海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所谓的改装,就是在军舰上安装一个吊臂(类似于起重机)。

水上飞机飞回来的时候,不能飞到镇海号加上上降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甲板。飞机就降落在军舰附近的海面,通过吊臂将飞机吊上军舰。

起飞时候也是一样,将飞机吊入海中,然后自行起飞。

这种起降水上飞机的方式,有很大局限。海面稍微有些风浪,飞机就不能起飞,不能适合复杂气象环境。


而且,由于镇海号只有2000多吨排水量,只能携带2架水上飞机。

所以,按照西方标准,镇海号不属于水上飞机母舰,顶多算是可以搭载水上侦察机的军舰而已。

从20年代开始,镇海号主要用于水上飞机的训练工作,偶尔也参战。

只是,镇海号水上飞机的战绩极少。

北伐军开始全面进攻时,7月22日镇海号被用来阻挡北伐军,攻打连云港。

当时镇海号释放了1架水上飞机,在连云港投下了几枚炸弹,没有造成伤亡,倒是造成当地居民的恐慌。

9月3日,镇海号又释放1架水上飞机,轰炸了上海的江南造船厂。结果炸弹投到附近的田地里,炸死了一头耕牛而已。

1928年5月3日,镇海号又来骚扰上海,释放了2架水上飞机。

然而,此次北伐军有了准备,同时释放了2架国产水上飞机拦截。

镇海号舰载机发现有敌机,慌忙丢下炸弹返航。随后,4架飞机发生追逐战,北伐军1架飞机受了轻伤,机翼上被子弹打了几个洞。

这是镇海号唯一的舰载机空战了。

1个月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随后918事件爆发,东北海军也就解体了。

镇海号此时已经老朽不堪,驻扎在山东作为训练舰,不能再作战了。

抗战爆发后,镇海号性能不足以和日军对抗,强行出阵也是活靶子。而且水上飞机也已经严重老化,使用超过10年,连日常巡逻都是很危险的。

最终,镇海号作为老旧军舰,被自沉在青岛以阻挡日军登陆。

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就这样消失了。


萨沙



答: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拥有过航母吗?

我们先来说说航母的定义是什么吧。

所谓航母,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军舰。

一条最简单的标准:即舰上运载有飞机,而飞机可以从舰上起飞和降落。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英国的“皇家方舟”号。

话说,1910年11月14日,勇敢的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Eugene Ely)驾驶双翼机从巡洋舰“伯明翰”号前部加装的长25.3 米、宽7.3米的木质平台上实现了起飞。而在1911年1月18日,伊利又驾驶飞机又在停泊状态的装甲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后部加装的平台上着舰成功,这就标志着飞机在舰上起降具备了可能性,即航空母舰的构想由此诞生。

1912年5月2日,英国海军上尉格里高利在战列舰上起飞成功,飞机盘旋一周,又着舰成功。

于是,一个新兵种——海军航空兵开始在英国海军序列中。

英国海军最先将一艘运煤船改建成航空母舰,该航母的名字就是“皇家方舟”号。

但是,以现在的眼光看,“皇家方舟”还算不上一艘严格意义上的航母,它其实是“水上飞机母舰”。

因为,“皇家方舟”号搭载的是能在水面起降的水上飞机,水上飞机并不直接在舰上起降。

起飞时,由母舰上的起重吊杆将飞机吊到水面然后起飞。

降落时,飞机也是在水面降落,再由起重机将其回收到甲板上。

舰载水上飞机这种起降方式麻烦、费时,而且起重机吊来吊去,难免磕磕碰碰,轻者对飞机伤筋,重者对飞机动骨,非常落后。

因此,“皇家方舟”很快就被英国另一艘由客轮改装成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所代替。

“百眼巨人”号的整个飞行甲板非常平坦、空旷,几乎看不到任何上层建筑,因此被称为平原型航母。

美国人借鉴了英国人的成功经验,于1922年成功地把一艘运煤船改装成了美国海军的第一艘平原型航母“兰利”号。

不过,还是日本人厉害,他们在1922年年底建造成日本帝国海军的第一艘平原型航母“凤翔”。

特别要说明的是,“凤翔”不是改装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按航空母舰设计建造的,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

八年之后,即1930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造中国航母的计划,但是,只是计划而已,根本不可能成功。

时间推移到2011年8月,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横空出世。

中国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话说回来,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拥有过航母吗?

如果英国的“皇家方舟”算是航母的话,那张作霖是拥有过航母的。

因为,张作霖的“航母”,就是像“皇家方舟”那样的“水上飞机母舰”,而且不止一艘,有两艘。

当时诸军阀中,张作霖的实力最强,腰包最鼓,他在1922年接受了从日本海军兵校学习毕业回国的沈鸿烈的建议,从烟台一家轮船公司购买了一艘产自德国的海军运输船,在旅顺的日本海军基地进行了军事化改造,在舰上配备了两门119.4毫米的火炮和四门75毫米的辅炮,同时还搭载有两架“史莱克”FBA-19水上飞机。

沈鸿烈将这艘“水上飞机母舰”命名为“镇海号”。

这之后,沈鸿烈又购买了一艘日本产的商船“广利”号,如法炮制,改建为第二艘“水上飞机母舰”,命名“威海号”。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阻止日军从青岛附近的海岸登陆,沈鸿烈下令包括“镇海”舰在内的所有原东北舰艇自沉堵塞港口。

即中国历史上曾最早出现过的“水上飞机母舰”,就这样壮烈消失了。


覃仕勇说史


中国一直有一个“航母梦”,但是却到了2012年中国完成了对以2000万购自乌克兰的“瓦良号”航母的改造之后,中国才算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实际上,中国的“航母梦”始于近代。

1928年,时任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的陈绍宽便已经提出了用2000万元建造一艘飞机母舰的建议,只是没得到蒋的同意。

可是到了1929年,他听到蒋说要为海军建造60万吨的军舰之后,便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这60万吨可以划出一部分用于建造3艘飞机母舰,只可惜仍然没得到蒋的同意。

此后,陈绍宽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建造航母的“野心”,始终在致力于让国民政府批准他的计划,只是屡屡受挫。

不过,陈绍宽显然不是第一个拥有并且迫切实现“航母梦”的人,张作霖才算得上是近代中国的“航母梦”第一人,并且他还付诸于行动。

张作霖乃是一代豪雄,从一介胡匪打拼到一国“舵手”,能力不可谓不强,手段不可谓不厉害,眼光不可谓不长远。

是的,张作霖的眼光确实看得很远,当所有人仍然在埋头发展陆军的时候,他却投入了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用于建设海军和空军。

张作霖之所以舍得投入这么多钱,正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海、空军的重要性,一国之军队,绝不能只有陆军,海、陆、空三军缺一不可。所以,他在加强陆军建设的同时,又拿出钱来去建设海军和空军。

1922年,张作霖让沈鸿烈出面组建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第二年便让沈鸿烈花高价钱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收购了“祥利号”运输舰,这艘舰船曾服役于德国海军,虽然已经退役,可是对于当时的奉张而言仍然很有价值。

既然要发展海军,又怎能没有军舰?

所以,张作霖又拿出了钱让人将祥利号运输舰改造成战斗舰,1924年完成改造之后的祥利好被更名为“镇海号”。

这艘“镇海号”的诞生,只是奉系海军发展的一个开始。

张作霖为了进一步扩充海军的实力,让海军成为一支能够用于作战的军队,他决定建立一支能让海、空联合作战的军队——海军航空兵。

海军航空兵的建立,是促使张作霖打造一艘“航母”的决定性因素。

1924年12月,张作霖向法国购买了8架“施来克”水上飞机,后于1926年3月成立了水面飞机队,可是飞机队的飞机停在哪儿?所以,张作霖再次下令让人将镇海号改造成为水上飞机母舰,也就是人们所说张作霖手上的“航母”。

但是,镇海号虽然被改造成了飞机母舰,可说到底仍然算不上航母。

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五国曾签署了所谓的“五国公约”,公约规定美、英、法、意、日各国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27000吨的航母。

然而,镇海号飞机母舰的排水量却只有2708年,这也就是说美、英等国手里排水量最小的航母便可能是镇海号的10倍了。

镇海号飞机母舰最为捉襟见肘的是,它并不具备飞行甲板和弹射装置,所以放在母舰上的水上飞机想要起飞,首先得让镇海号停船抛锚,然后再用起重机将水上飞机吊到海面上起飞,和真正的航母一比,几乎只是一件玩具。

可即便如此,镇海号的出现仍然让中国的“航母梦”踏出了最为艰难的第一步,从这一点来看,张作霖的眼界仍然值得称赞。

那么,张作霖的这艘“航母”——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去了哪呢?

镇海号飞机母舰虽然没办法和列强们的航母相比,可是和国内那些并不看重海军的军阀相比,却也有着不小的优势。

1927年3月,张作霖曾让沈鸿烈开着镇海号飞机母舰悄然南下去了上海,突袭了已经投向国民革命军的舰队,抢到了一艘炮舰作为战利品,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所以,镇海号在列强的航母面前是“玩具”,可在国内的军阀面前却也算得上是一个利器。

1928年6月,张作霖丧命于“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接手了奉系,但是张学良的能力显然撑不起奉系的场面,所以只能向蒋低头,宣布易知,奉系的海军自然从此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

当然了,东北海军的主力舰也仍然还是镇海号。

只不过,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因为东北海军根本打不过日本海军,所以时任青岛海陆军总指挥的沈鸿烈为了加固青岛的还防线,他只能选择了一个最笨,却也是最快产生作用的办法——将东北海军的舰船凿沉,用舰船来堵塞港口,阻滞日军的进攻速度,为友军争取宝贵的时间。

所以,镇海号飞机母舰便在这种情况下被凿沉了,虽然从此成为历史,可它却也为抗战事业奉献出了最后的价值。

镇海号,虽沉犹存。

镇海号是一艘了不起的军舰,张作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