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大叔收废品捡到41万元现金,看面对人性的选择他做出怎样决定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这首我们小时候挂在嘴边哼唱的童谣,不仅带给我们童年的欢乐,也让我们从小就懂得捡了东西要归还的道理。拾金不昧是中华的传统美德的事,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让人们感受到美德的可贵,也正是因为这一件小事,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本期就讲述一个以回收废品为生的50岁男子,郑学明拾金不昧的故事。看他在意外捡拾了41万现金后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50岁的郑学明和妻子租住在武汉城郊的一个城中村。一家人生活并不富裕,他们租住的房子只有9平米左,一张双人床占去了房间一半的面积。他和妻子在这间只有9平米的小屋子里已经居住了7年,每月租金是300块钱。郑大叔没有一技之长,从农村出来后,他就是靠一辆班车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每天风雨无阻外出收废品维持生计。

今年的8月份,正值暑热天气,郑大叔像往常一样,拉着板车出去收废品。每当收到的废品装满一车的时候,大叔才会就会把收来的废品送到收购站,然后分类卖给收购站。每次赚取一点差价,收入微薄,为了增加收入,他也会沿途捡拾一些废品。


8月份的一天,郑学明像往常一样走街串巷收废品,当天早上我收了一些废铁,中午他找了个凉快的地方在板车上睡了一觉。下午3点钟左右,他从板车上起刚身,抬眼就看见街心的路上有一个红色手提袋,离他不到10米远,袋口敞着,袋里大叠的钞票看得很清楚。由于当时临近7月5的中元节,他一直以为是冥币。

当郑学明走近一看,他惊呆了。郑学明说:“当时大概看了不到1分钟,我走过去,把袋子捡起来,由于天气炎热,街上人很少。当时周围也没人注意到我。拿回板车旁边细看,一沓一沓的百元现金,我呆了有10分钟左右,才意识到,这全部是真钱,当时真的挺慌。”他平日以拾废品为生,和妻子租住在几公里外,每天都在江汉路附近找活干,长这么大哪里见到过这么多钱。

与此同时,一位骑电动车女子神色慌张,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江岸区大智街派出所报警求助。原来这位女子当时准备去附近银行存款,随车带着装有41万元现金的红色塑料手提袋放在踏板上,用双脚微夹住固定。途中突然下了一场阵雨,她冒雨只顾看路,等停车时才发现脚下的手提袋没了。


当郑学明意识到问题严重以后,他一个报警电话打给了110报警中心:“我在路边捡到了一个装有大量现金的塑料袋……”就在民警核实到钱袋的颜色、捡钱地点等与失主描述一致时,正在派出所监控室查看监控的失主激动得跳了起来:“真是太好了,现在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

郑学明急忙赶到了派出所,将捡到的41万现金交给了丢失现金的女子,经过清点,女士丢失的现金分文不少,面对郑大叔,以及失而复得的41万元现金,失主非常感谢郑学明。失而复得的巨款被找到后,失主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大叔这种拾金不昧的美德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在得知郑大叔的拾金不昧的时间后,当地体彩中心送来了1万元的奖金和慰问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誉和奖励奖励,郑大叔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本欲拒绝接受10000元奖金,后来得知是公益奖金才收下。

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认为,“拾金不昧”不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准则,而是属于传统道德底线,它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防线。只有寻找道德和法律的契合点,让这种社会意识从孩提时代扎根,成为人们必备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大家有什么话要对郑学明大叔说,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