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少年的你》经历撤档,在众人的翘首以盼,在没有任何宣传影片之际,10月25号上映了。《少年的你》是《七月与安生》的原班人马打造的。看完之后,确实是被惊艳到了,不单单是校园欺凌的故事,也不只是青春迷惘伤痛的主题,还有家庭教育、社会责任感。更多的是在成长这条路上,我们应该如何走好?也正如监制许月珍拍这部影片的初衷与时代使命感,“如果看完电影,每个人都能想一想,’我要做一个怎样的少年?我们要给小孩一个怎样的青春?’能引起观众这样的思考,就很有意义了”。而《少年的你》就给我这样的思考,是啊,我们也曾经是少年,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我们又该如何引导,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少年一个怎样的世界。看完这部影片,有所感动,有所思,更有所悟,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去构建一个让少年健康茁壮成长的世界。

《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一、电影里名字的象征

电影里女主人公周冬雨饰演的陈念,象征“成年”,陈念一心扑在高考,要考上好大学,改变困境。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想保护世界。她成绩优异、懂事、敏感,在还不是成人的世界里,她已经感到成年人的不易、辛酸、无奈,源于她妈妈卖三无产品面膜,经常不在家,并四处躲债;她也在应是纯净、美好的校园里感受到弱小者(如胡小蝶)的无助与惶恐,在只顾埋头苦读、不敢指责恶、揭发恶的同学(如李想)身上看到了自私、懦弱与麻木。

另一位主角,易烊千玺饰演的刘北山,自称小北,象征“小北京”,他是陈念还未考出去的另外一个“北京”,是陈念能解决眼前困境的“小北京”。小北是街头小混混,本应与身处校园的陈念毫无交集,却在一次偶然的斗殴中,陈念多事打了110报警,被迫吻了鼻青脸肿的小北。这一吻让他们相遇了,后来也换来少年小北不惜赔上青春、代罪坐牢也要护陈念周全,实现陈念考上北京,离开这里的愿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解决困境。而深陷校园欺凌的困境,小北是唯一能保护陈念的人。他是陈念的“小北京”,是陈念躲避校园欺凌的小北。

警察郑易,谐音“正义”,象征“正义”,在追查校园欺凌一事,他不妥协,不放弃,追求事情的真相。他也是导演曾国祥所要演绎的“第三个少年”,没有证据,他也不肯轻轻揭过,他力争撕破罪恶的面具。他的存在似乎在告诉我们“正义”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乃至未来,都不会缺席。

被欺凌自杀的胡小蝶,象征“蝴蝶”、“美好”。蝴蝶只有忍受得住破茧成蝶的痛,才能当得起振翅高飞的美。最后胡小蝶跳楼自杀,是高飞的,可她还没有翅膀。她的翅膀被校园欺凌(魏莱)折断了。

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者魏莱,谐音“未来”,象征校园欺凌的未来将被彻底打碎、粉碎,不复存在。

既是校园欺凌者的帮凶也是受害者徐缈也如她名字所富含那样“渺小又卑微”。

《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二、 少年之间的感情纯粹而又扣人心弦

《少年的你》将沟渠与星空、阴影与阳光、大雨与雏菊融合在一起,对比强烈,及面部大特写、眼泪与伤痕、给人视觉的冲击效果更强烈,青春的疼痛更无不唤醒观众沉睡的神经,我们也曾经是少年,也曾有少年的苦恼与困惑,让观众直面少年成长这个命题。

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出身单亲家庭,妈妈常年在外贩卖“三无产品”面膜,四处躲债,天真的妈妈认为追债人不会对小孩子的陈念怎么样,生活所迫的她从来也没精力去关心女儿在学校的状况以及她的学习成绩。

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是13岁就被妈妈视为累赘并抛弃的人,不是孤儿的他确实实在在过着孤儿的生活。陈念的一句“疼吗”让他感受到温暖,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问他疼不疼。这也让他道出了不堪的过往,在知道陈念被拍了裸照视频,如困兽一般的少年小北想去找施暴人魏莱。可即便如此,陈念依然没有摒弃善良,仰望星空。如在英语书上抄了王尔德的那句话,we are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在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陈念哪怕身处在底层,被暴打、被跟踪、被剪头发被拍裸照,在人格被极尽地被欺凌,她依然想通过读书,考试,上好学校来改变自己身处绝境的状况。如果可以,她还想保护世界。少年的心里有星空,身处阴影,但抬头总能见到阳光,不是吗?

小北在得知陈念误杀了魏莱时,这个自称什么都没有的男孩却想给他喜欢的女孩最美好的结局,帮助实现她的梦想,践行那句诺言“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我身处沟渠,可你就是星空。

小北与陈念在狱中相视那个画面,全程无一句台词,只有眼神的交汇、微笑、眼泪,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此时无声胜有胜,留给观众更直接地冲击与无穷无尽的想象。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观众百感杂陈。

小北和陈念坐在两辆警车上,那或明或暗的光线及面部的特写,将两人的一问一答拼凑一起的镜头,最后又将镜头拉远,两辆警车一前一后在在交叉桥头分别了。陈念说,“我现在很轻松”,对于未来,虽然还是有点怕。但他们一如片尾那样,陈念在前面走,小北跟在后面保护她 ,现在小北终于可以光明正大,不再弄起帽头衫,不再隐藏黑暗之中。

《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少年的感情纯粹而又弥足珍贵,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之以歌。王尔德说,世界因你而改变,因为你是象牙和黄金所造,你嘴唇的曲线将重写历史。在被欺凌的世界里陈念有小北保护。在被亲人遗弃的小北有陈念相伴。

《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三、人群的洪流中,总有一个是你,一个是我

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胡小蝶的死,在这个备战高考或将临近高考的校园里,掀不起什么风浪,就如同一个石子丢进了海洋里,连一个浪花、一声响音都没有!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可人心冷漠得就像一堵墙,自我庇护的同时也隔绝了他人。面对胡小蝶的死,只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及冰冷的拍照以及在微信群里各种无聊的揣测,这也不过是成为高温高压的高三生活的一点谈资,枯燥备战高考的学习生活的一味调味料。真正的死因或者去探查死因的一分一秒对于这些即将迈入最高的殿堂的学子来说,都是耽搁不起的,也正是大家的冷漠、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态度让校园欺凌的“恶”更加肆意蔓延!

胡小蝶的死在陈念的心湖里如同投进了一个石头,胡小蝶的死让陈年明白自身的懦弱。如果在胡小蝶被欺凌的时候,她不冷眼旁观,她做点什么,那么胡小蝶的结局是否就会不一样?也正是这点疼痛的触点,让她脱下了外套盖在胡小蝶的尸体。可这一点对死者的怜爱之举让她成为警察查明真相的对象,成为校园欺凌团伙下一个欺凌的对象。

《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是谁在纵容校园欺凌,是事不关己的同学,是认为同学间无关痛痒的玩闹、得学会处理好同学关系的老师,还是对子女缺少关怀的家长?还是社会上认为怎么会瞄上你的所谓的“大人”?或许是这方方面面地叠加,才无形中滋生、纵容校园欺凌的发展。

校园欺凌的魏莱无疑是一个有着扭曲性格的人,虽然出生在家境优渥、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的家庭里。母亲一直灌输着要和有用的人交往,才能拥有好人生的思想,她看不起出身卑微、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在魏莱的母亲身上你看不到善良与同情心。而魏莱的父亲是冷暴力者,可以因为魏莱的复读而整整一年不与女儿说话,在面对女儿的尸体,他也只是冷漠瞥了一眼,转身就走。

另两个施暴者罗婷与徐缈的家长,当面对孩子停学时,去学校跟老师求情,要么让女儿下跪,要么揍打女儿,试问这样的家庭教育,也只是让罗婷摒弃了善良成为欺凌团伙的一员;让徐缈为了不成为欺凌对象,也只能懦弱地加入到施暴的队伍,在得知魏莱死后,那发出扭曲而又尬尴的笑容,同情心、同理心在成长之路已经被遗弃了!

很难说到底是陈念、小北的处境更可悲还是如同李想一类人冷眼旁观视而不见的麻木更让人可气,还是魏莱一类的施暴者更让人觉得可恨而又更可怜?

《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四、《少年的你》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鲁迅说:“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郑易说:“成长就像是跳水,河里会有石头和蚌壳,都可能伤到你,但你还是要往下跳。“陈念说:“如果可以,我想保护世界。”小北说:“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说好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经历了改朝换代,看着面对旧社会和外来侵略者的剥削,面对军阀的混战而麻木,依然把希望寄托于神明的国民,鲁迅选择用文字来唤醒深受二千年封建专制文化传统荼毒的的人们,唤醒他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人”,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又人格健全的“人”。他坚定地认为社会会不断进步,青年必胜于老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反对“从来如此”。所以他的笔下,无论是宏儿和水生,涓生和子君等形象,都表明鲁迅寄希望于新生一代的坚定信念。

电影尹昉饰演的郑易与黄觉饰演的老警察还是有所不同,郑易关心少年一代,也想保护少年一代,更想给少年们一个美好的世界。而老警察更多地是向这个社会妥协,校园欺凌事件涉及的因素太多,有家庭原因(单亲家庭、留守孤儿)、学校(追求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社会(未成年法的漏洞)都有它们的责任,趋于表面地喊口号的作为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

而年轻人郑易在知道小北替陈念受罪时,他不放弃,依然秉着正义,少年的满腔孤愤与倔强,会剑走偏锋,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路。小北想护陈念周全,想帮她打赢高考这次战役,考上北京的学校。可郑易怕陈念在背着他人为自己代罪这样的包袱中成长,那么陈念人性中的善良与正直就会变味,一旦蔑视规则、藐视法律、无视人性的真与善,如果是这样的话,陈念的人生将万劫不复。

因为只有善良才能涵养善良,只有正直才能铸就正直,只有爱才能传递爱。

《少年的你》,人性如此复杂,成长之路如何走好

<strong>

陈念虽然坐了4年牢,高考这一战役输了,可是她却赢了真善美的健全人生。”从来没有一节课,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大人。”人生之路如此纷杂,人性又如此复杂,痛苦又随处可见,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洞察黑暗与罪恶,去找寻属于自己、并给予自身力量的美好,去抵抗生命的黑暗与不幸,抹去黑暗,但又绝不服从绝望,相信美好,相信善良,相信“相信”本身。

我们,每个人,都应走在美好的路上。

愿少年的你,一往无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