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原谅我不会说爱你


妈妈,原谅我不会说爱你



妈妈,原谅我不会说爱你


- 世 相 故 事 -

我突然明白了存在于父亲、母亲和我之间最大的交流障碍是什么:我们互相爱着对方,却因不知如何表达爱意,而将对方越推越远。


故 事 练 习 生 习 作

第 40 篇

-1-

电话响起时,我正在加班。看着亮起的屏幕上熟悉的号码,我一直等到铃声快要结束才接起。

还未开口,母亲略显着急的声音已经响起:"怎么才接电话?"

我手上工作未停,嘴里敷衍着说:“加班。"

母亲"噢"了一声,又问:“五一回来吗?"

"回来。”我回道,“现在忙,先挂了。"

母亲应了一声,我连再见都没说,直接掐断了电话。

我叫程伈,女,29岁,未婚,单身。

自大学毕业后,我便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电话成了我与家人交流的主要工具。母亲会在固定时间打电话给我,念叨着天气、吃饭、穿衣和相亲。刚开始的时候,这让孤身在外的我倍感亲切。可时间一长,一成不变的内容让我厌烦,于是我减少回应,让通话时间越来越短。

我不怕母亲生我的气,她一贯纵容我。

小时候犯了错,母亲知道后虽然板着脸,但我只要撒个娇,洒两滴眼泪,马上就能在母亲那里讨来好处,大错小惩,小错放过。

父亲则不一样。他是军人出身,管我甚严。无论是“考试没考好”或者“疯玩忘了分寸”,都会被在头上种一个“栗子”,一下能疼上半个小时。

我习惯在母亲那里撒娇耍赖,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却不敢在父亲面前失了规矩。可不知为何,父亲经常知道我的小秘密,管我越来越严。

直到初中时,我才知晓原因。

当时,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迷上了歌手周杰伦。他的写真集《半岛铁盒》被书店老板展示在玻璃橱柜里,格外吸引着我,我发誓,一定要将它带回家。一天放学后,趁着母亲帮我买文具的机会,我使劲撒娇,才从母亲手里求来了这本书,更重要的是,母亲答应我,不会告诉父亲。

短短十分钟的回家路程,我心中的快乐像气球一样胀满了整个胸腔。直到回到家中,母亲的一句话化作一根尖刺,“噗”的一声,扎漏了所有的快乐,也扎破了我对她的信任。

她说:"帮程伈买了笔和橡皮,还有一本什么周杰伦的书。"

我楞在门口目瞪口呆,望着十分钟前还信誓旦旦跟我保证不会告诉父亲的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果可想而知,我被没收了来之不易的《半岛铁盒》,同时被骂得狗血淋头。

从此之后,我再也不跟母亲说我的秘密,在我心中,她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毕业后,工作上的事情让我焦头烂额,同事间的相处也是门道颇多。

有一次,因为同事的缘故,我挨了老板的批评,心里正委屈时,母亲刚好来电。我连忙接起,将事情原原本本讲给母亲听,希望她能安慰我。谁知母亲听完后,却以“肯定是你不细心”的理由数落了我一顿,后来似乎听出我不高兴,敷衍着以“再有下次我去找你们院长”结束了通话。

我满心期待落了空,反倒又被训了一顿,心情更为低落。从此之后,工作上的事,我也不跟母亲讲了。

我与母亲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唯有一些,也只是停留在生活琐事上。


妈妈,原谅我不会说爱你


-2-

而父亲与母亲的交流,也早已停滞不前。

母亲性格要强,未嫁时在家管账,嘴碎、心软。婚后,她也经常抽空回娘家,帮外公外婆浆洗衣物。外公2003年去世后,外婆独住到80岁,之后才跟着舅舅过。九十岁那年,外婆得了脑梗,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家里人开会决定每月加钱给舅舅,让他继续照顾。

母亲放不下心,加快了回家探望的频率,每次回来后都怒气冲冲,大骂舅舅服侍外婆不尽心,拿钱不干事,责怪几个姨妈不经常探望外婆,不帮忙洗衣叠被。几个舅舅姨妈因为这事跟母亲闹翻,互相不说话。

母亲对自己情绪的掌控力为零,她发泄的方式是找茬跟父亲吵架或者骂我一顿。刚开始,父亲经常劝解母亲,跟她仔细分析事件,但母亲充耳不闻,来来回回将旧事说上许多遍。时间一长,我跟父亲再不搭理她,任由她一个人摔盆砸碗。

在我离家后,父亲一个人承受了母亲全部的负面情绪。他们之间的交流除了吵架就是冷战,家里的氛围常年跟冰窖一样冷。母亲活成了一条拥有自己单独频道的鲸鱼,身边都是同类,却没有一个人听得到她说话。

娘家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丈夫和女儿也不能倾诉,母亲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外人身上。

听父亲说,在他去爷爷奶奶家照顾之后,母亲就经常上街买衣裳,一买一整天。

后来我才发现,她其实不是喜欢买衣裳,而是喜欢买衣裳时有人听她说话。

我过年回家时,表示要帮母亲买件新衣。母亲嘴里说着不用,转头便将我带去她平日里常去的一家服装店。店老板与母亲关系极熟,对我的情况了如指掌。我有些尴尬,立在一旁看她俩眉飞色舞地交谈,店老板拿出一件又一件新衣给母亲试穿,到最后交易完成,花了足足两个半小时。

走的时候老板非常热情,对我说:"小姑娘老大不小了吧,有对象没有啊?没有的话阿姨帮你介绍一个?"

母亲在一旁跟她使眼色,我看在眼里,嘴上客气道:"还没有对象,有合适的再说,谢谢阿姨。"

谁料想,随口一句话,却牵扯出一桩不大不小的事情来。


妈妈,原谅我不会说爱你


-3-

事件爆发在五一期间。

好容易休假几天,下午我在家补眠。谁知一觉起来,家庭微信群已炸开锅,源头是母亲的账号发在群里的一张男生照片,还有回复姑妈的两个字:女婿。

我的私信也已炸开锅,都在问我什么情况。我一头雾水,父亲说已电话给她,这是旁人用她手机发的信息。

我心里明白,母亲对微信的使用方法一窍不通,除了抢红包,不会第二种功能。但事情因她而起,我坐在沙发上,心里憋着一团火,等着母亲回来给我解释。

下午将近四点半的时候,母亲回来了。她拎着一个精致的小蛋糕,奶油软绵,散发着香甜的味道。她赔着笑脸,小心翼翼跟我说话:“生气了啊,别生气。上次那个阿姨说要给你介绍对象,我让她把照片发给你,谁知道发错了。”

我憋不住心里的火,冷冷地开口责问:“什么阿姨?哪个阿姨?干的这是什么事?”

母亲坐在我身边,解释道:“这不是发错了吗?她不是故意的。”

“她就是故意的!”我喊了起来,心里委屈极了,眼泪不自主流了出来,“就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为什么回姑妈那条信息?不是故意的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撤回?你认识的都是些什么人?”

母亲面色通红,眼眶也有些湿意,她搓着手,歉疚道:“是妈妈不对,但是我不会把它消除掉,我就知道你肯定要生气。你看我买了蛋糕给你,别生妈妈的气了。”

我喊了出来,心里松快一些,看着母亲讨好的面孔,心想得让母亲知道我的脾气,以后不要再做这些不知所谓的事了,于是继续板着脸,逼问道:“是不是上次那家卖衣服的阿姨?我倒要去问问,这么没素质的事她怎么干出来的?”

我见母亲紧紧抿着嘴唇,似乎不打算将人供出来,心里更生气,说话也有些口不择言:“人家根本就拿你当傻子耍,她这样做,考虑过你的感受吗?你还帮着她,你是不是有毛病?”

说完我转头就往卧室走,想让双方都冷静一下,还没进门,身后传来“哗啦”一声巨响,我连忙回头,母亲将蛋糕狠狠砸在地上,抖着手,面色潮红,眼瞪得铜铃大,竭力朝我吼道:“不识惯的丫头,我回来赔礼道歉到现在都不行。”说完好似崩溃了一般,整个身体往下一瘫,脑袋不住往地板上撞,闭着眼、流着泪嘶吼道:“我又不是故意的,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你还要不依不饶,不都是为了你么!你爸也打电话埋怨我,你也埋怨我,我做什么都是错,干什么都不对,你什么话都不跟我说,我也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我活着一点用都没有,还不如早点死了干净!”

我大惊,立即跪下身抱住她的头,不让她伤害自己,不住道歉想让她平静下来,心里无奈到极点。

母亲闹过冷静下来之后,进去房间再没出来,连晚饭也没吃。父亲回来后批评了我,我心里不好受,邀发小出门喝茶。

发小知情后沉吟了一会,说:“乌龙事件而已,不用放在心上,现在当务之急,是阿姨的事情。

发小跟我分析:“你在外地不常回家,我也没跟你说过,其实阿姨经常来我家找我妈妈聊天,她说自己没文化,家里人都瞧不起她,你跟叔叔都不怎么跟她说话,她一个人在家快憋闷死了。”

“我知道你嫌阿姨嘴碎,但是你看,阿姨不在外工作,生活环境又单纯,有些事情只能跟你们说说。你们嫌她烦不理她,她无法排解,只能在外找人倾诉,这才惹出来这件事情,对不对?”

我点点头。

她看着我眨眨眼,说道:“其实你要是结婚生个孩子给她带,她也就不会没事干了。”

话题转折有些快,我一时没反应过来,瞪着她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笑了。

临走的时候,朋友拥抱了我:“注意不要发展成家庭冷暴力了噢,多站在阿姨的角度考虑问题,都是一家人,血浓于水的。”

我第一次听到冷暴力这个词,掏出手机搜索,很快,手机界面便出来很多条关于冷暴力的信息,我点开一条:"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态度冷漠、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

我长舒一口气,庆幸家庭关系还没恶劣到如此程度,但若继续下去,家庭冷暴力的到来将不可避免。

-4-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我与母亲之间盘旋着低气压,两人互不开口,僵局无法打破。到底是母亲认了输,板着脸先开了口:"我早上又去了那家店,那个老板托我跟你道歉。以后你的事情我也不会管了,你自己好好过吧。"

母亲对我放狠话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心里明白她在赌气,并不当真。

年岁渐长之后,我渐渐明白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越发有恃无恐。我习惯了母亲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总觉得她做什么都应该先想到我,把她的这种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我回想起高中时,有一段时间为了上学方便,我暂住在姑妈家。当时刚入冬,天气渐涼,有一天夜里突然降温近十度。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有人敲门。我开门后,北风钻进来,刮在皮肤上刀割一样冰冷锋利,母亲站在门外,鼻头已经通红,手里紧紧抱着我的棉衣,看着我笑。

我又心疼又生气,词不达意地抱怨母亲不该来,心里却又暖洋洋的。

从小到大,母亲每每为我做一件事,总是得不到感谢,我习惯性先抱怨一通,再假装勉强接受,心安理得将责任推出去。

这种行为模式跟母亲一模一样,对越是亲近的人,越是不懂表达自己的情感,觉得亲人就该无条件包容和理解自己,却不想人心也是会冷,亲人之间也需要交流。

我不想成为跟母亲一样的人,却终究没有逃过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突然明白了存在于父亲、母亲和我之间最大的交流障碍是什么:我们互相爱着对方,却因不知如何表达爱意,而将对方越推越远。

父亲爱着母亲,于是两人发生争执时,他想让着母亲,却不懂该如何得体的表达,只能沉默以示,不与争辩。

母亲爱着我,无奈能力有限,只能极力改善我的物质生活,却不懂我的真正需求,无法与我交心。

我同样爱着母亲,却因不懂换位思考,忽略了母亲的感受,险些将家庭关系推向深渊。

在心理学上,专家定义这种“不知如何表达爱”与“不懂如何接受爱”的现象为亲密关系恐惧。

被定义者多数有一个不太健康的原生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又害怕会在亲密关系中受伤,担心对方并不是真的爱自己,最终他们处理亲密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去体验情感。

而想要克服亲密关系恐惧,首先就是要对自己当前的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理解自己、理解他人。


妈妈,原谅我不会说爱你


-5-


换位思考,是我在致力改善家庭关系当中所做的第一件事。

我试着将自己代入母亲的生活轨迹,竭力理解母亲的想法。

母亲生活在一个七口之家,外公与外婆之间是媒妁之言,并无感情。从小生活在没有关心与爱的家庭之中,让母亲只能处处依仗自己,这养成了她要强的性格。跟父亲结婚后,由于手头拮据,她过得并不如意。婚姻并未让她的生活质量得上一层楼,反而降低了水准。

贫苦的生活让母亲在我上幼儿园之后选择做工谋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她吃了苦头却没有功劳,一气之下,母亲辞职在家接零工,每日低头缝补麻袋十多个小时,以至于颈椎变形,到现在还会经常犯病,头晕脑胀。

小时候,都是母亲牵着我的手,带着我东奔西走。长大后,飞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母亲理解不了的操作,例如微信二维码付款、支付宝刷脸付款,母亲时常跟我说,她觉得自己没用,跟不上这个社会,只会成为拖累。我并未在意这些话,只当她随口一说,现在想来,这确实给母亲带来打击。再加上她无法与父亲和我进行有效沟通,在她的潜意识当中,“我就是个没用的人”。

细想之后,当务之急,是让母亲有归属感,有安全感、存在感,有事情可做,这样她就不会多想。

假期结束前,我买了一台iPad,将“斗地主”游戏下载好后,送给母亲。

母亲爱不释手,在我的指导下试玩了两局,渐渐摸着了门路。我又打开淘宝界面,教会母亲如何搜索物品和加入购物车,母亲看着新奇,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临走前,我与父亲长谈了一番家庭现状,父亲赞同我的想法,决定从改变与母亲的相处关系来入手,早日改善家庭关系。

五一过后,父亲每晚都与母亲一起饭后散步,绕着长满青草的河梗快走两圈,一路上人潮涌动、热闹异常,回家后大汗淋漓,身心畅快。

母亲照旧碎碎念,说东家、讲西家、吐槽舅舅和姨妈,父亲散步时有大把时间和母亲讨论,有时候两人吵的面红耳赤,沟通交流艰难进行。渐渐的,母亲竟也改变了观念,会在跟我通话时感慨两句舅舅姨妈的不容易。

我学会了抽空给母亲打个电话,听听母亲的牢骚,给她一个发泄的借口。偶尔拣几件工作上的开心事讲给她听,博她一笑;偶尔也会讲讲遇上的麻烦事,母亲照例会说“去找你们领导!”,我便笑着回嘴:“你下次来,我带你去。”打趣间,烦恼也不见了。

父亲说,母亲现在已经学会了网上购物,家里大小包裹不停寄过来。他很纳闷,母亲不会网络支付,怎么会上网买东西。我听完笑得抽气,将淘宝购物车截图给他看。母亲iPad上登录的是我的淘宝号,她学会了加购物车,却不会付款。有空时,我就拣几个实用的付款寄回家,哄母亲开心。

专业人士说过,想要改善亲密关系恐惧,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母亲不时的负面情绪发泄,我会认真听完,向她表示我可以理解后,再传达我的感受“我有些担心你”“我很怕受影响”等等。母亲疼爱我,自然不想让我生活在焦虑之中,便渐渐减少了抱怨。

我很乐观地看到,母亲在努力改变自己,她尝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转变自己的想法,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二姑妈家里办事,亲戚们要随份子。母亲跟我小声抱怨说,小姑妈随了两千块钱,比她以前来我们家的礼金,多了一倍。

母亲感到有些愤愤,觉得小姑妈看不起我们家。

我按捺住母亲的怒气,轻声说:“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深层次的内容。表面上,都是一样的亲戚,可是私下里,两个人之间是不是有其他来往,或者二姑妈曾经给她帮过忙,我们都不得而知。她们私下的交流才是两人真正的关系,而不是你看到的关系。对于这种事情,要用平常心去看待,不必多想。何况,二姑妈和小姑妈都对我们非常好,我们没有必要猜测一些莫须有的事情,来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吗?”

母亲默默看了我半晌,轻声说:“你说的对,是我想多了。”说完她欣慰又无奈地笑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这些话。”



-END-

- 我 是 故 事 练 习 生 -

//做一个有趣的人,读书、旅行、写故事。//

作者|程南意,青年作者

图片|《生日》剧照


“我故”2019故事练习生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加入“故事创造营”,你就是未来写作之星!

妈妈,原谅我不会说爱你




About us

Contact us

微信后台留言 or 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