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洩露客戶信息維權難:騷擾電話接不完,店員、保險、銀行、車企都有嫌疑,多數人只好認命

易荷對自身隱私的看重達到了某種苛刻的程度。她手機上的應用數量很少,除了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外,其他軟件一概不用。在線上世界,她用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性別、不同的電話號碼和郵箱來將真實的自己包裹起來;線下,面對很多商家登記信息的要求時,她也會直接拒絕或是把自己的手機號碼故意填錯一位。

或許得益於這樣密不透風的自我保護,或許也是運氣使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易荷接到的騷擾電話數量微乎其微,直到一次購車經歷後,此前的種種努力才付諸東流。

前不久,易荷出於代步的考慮動起了買車的念頭,在經過多方對比後選定了一款車型,之後去了住處附近的一家4S店辦手續、交錢、提車,過程非常順利,銷售的服務態度也讓人挑不出毛病,但是問題卻出現在其他方面。

一週後,易荷的手機開始被騷擾電話瘋狂轟炸,每天8到10次不等。讓人心驚的是,這些騷擾電話對易荷的個人信息瞭如指掌,不僅知道她在大學裡任教職,甚至連她工作的具體內容都知道,"都是關於專利申請方面的騷擾電話。"

考慮到自己只在4S店登記過如此詳細的個人信息,易荷覺得她個人信息洩露的源頭顯而易見。至於是否去電4S店討個說法,易荷攤了攤手,"問了又能怎麼樣?又沒人會承認。"

4S店洩露客戶信息維權難:騷擾電話接不完,店員、保險、銀行、車企都有嫌疑,多數人只好認命

剛買完車,推銷電話馬上就來,對你信息瞭如指掌

比起易荷對自己隱私的細心保護,吳丹則馬大哈了許多。作為一名知名寵物博主,吳丹把社交媒體當成了自己的日記本,每天的動態總有十幾條,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或明媚或低落的心境都不吝於分享。

一次,吳丹下班回家,在電梯口遇到了一位陌生男子,對方中等身高,相貌平淡無奇,年紀三十歲往上,屬於扔進人堆兒就再也找不到的那種。對這個人,吳丹有些印象,畢竟光是這個月就在電梯口和小區門口都遇見過幾次,她以為是新來的小區居民,也沒有放在心上。進家門後沒幾分鐘,有咚咚的敲門聲,吳丹以為是快遞,問也沒問直接開門,門後站著的正是剛剛在電梯口遇到的男子。

有那麼幾秒鐘時間,空氣都好像停滯了。對方一言不發,而吳丹則有些莫名其妙。最後還是吳丹試探性地問了句,"您是?""我是你的粉絲,很喜歡你的作品。"對方說完就扭頭離開。吳丹現在想起來還有些後怕,萬一對方有暴力傾向怎麼辦?萬一對方當時直接往家裡闖怎麼辦?

事後吳丹分析,對方可能是根據她的自拍來確定自己住所位置的,先是通過背景中的學校來確定小區,再根據其他自拍背景中的樓層高度來確定具體位置。驚魂甫定的她沒有選擇報警,只是跟保安提了幾句,畢竟對方也沒有真做出什麼不好的事情,舉證難度太大了。

實際上,這並不是吳丹第一次遇到這類事情。早在她剛剛從事寵物博主職業之初,她像往常一樣在朋友圈裡曬出了自己即將去看的電影的電影票,在電影散場之後,坐在她身旁的一位男性探過頭來,"我就是為了看你才買這張電影票的。"受驚不小的她只好快步離開。

之後,吳丹開始約束自己發朋友圈的頻率,並且對與個人隱私有關的信息都會打上馬賽克或是做模糊處理,但接到騷擾電話的頻率仍然沒有降低。在她買房交鑰匙的當天,就有電話進來,"您的房子需不需要裝修?""我們有低息貸款,您需不需要?"更多的電話則是"滄州的別墅要不要?廊坊的商業地產有沒有興趣?"讓人不厭其煩。

一般吳丹接騷擾電話的模式是:對推銷貸款的,"大哥我貸不起";對賣房的,"姐,東五環高端別墅,到國貿二十分鐘考慮下不?""沒錢,我還睡橋洞呢";對開發票的,"請問是某某科技公司的吳總嗎?我們是做企業服務的……""不好意思,都快倒閉了"。

4S店洩露客戶信息維權難:騷擾電話接不完,店員、保險、銀行、車企都有嫌疑,多數人只好認命

吳丹不知道為什麼,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的哪個方面都會有騙子趁虛而入,感覺自己的個人信息就像四面透風的破房子,一點兒安全感都沒有。

而她三次買車之後接到的騷擾電話裡,騙子的話術也是在不斷地更新。第一次買車上牌後不久,就有電話進來問需不需要車貸,"我都買完車了,你現在問我?"第二次是全款買車,推銷車貸的沒有了,開始各種消費貸、小額貸款密集襲來,一天接到的騷擾電話,手機屏幕都裝不下,截圖都得分兩次才能囊括;第三次因為買的特斯拉,信息洩露的情況沒有之前兩次嚴重,但騷擾電話又換成推銷房貸的了。

從騷擾電話的來源,吳丹甚至能看出大環境的演變,"去年有好多P2P的公司打來,今年就基本沒有,畢竟差不多都死掉了。"

劉先生曾在北京一家奧迪4S店長期給車做保養,有動過在那裡購買新車的念頭。突然有一天,有電話打進來,電話那頭是一個陌生的女性,"劉哥,我是奧迪店的某某某,您還記得我嗎?"誰啊,劉先生有些發矇,對方就又解釋是他一直做保養的那家4S店的,"我現在自己出來單幹啦,搞了個場子,在管莊這邊,您啥時候過來玩兒啊?"劉先生當時就覺得自己的信息被賣了,而且是被那家4S店賣的。

沒過多久,又有電話打進來,又是某某人離開奧迪4S店單幹了,自己有個場子,在望京,讓他過來玩之類的話。劉先生不打算理會,不過還是讓對方把具體情況通過短信發來,就想看看對方是怎麼編的。結果沒幾分鐘,又是騷擾電話,只不過換了個人,又是單幹,又是有新場子,劉先生不耐煩又要敷衍,直接就給掛了。

有利益衝突,4S店老闆販賣客戶信息可能性不大

千夫所指之下,信息洩露的鍋到底應不應該由4S店來背?範曾在相關行業工作多年,如今以行業觀察者的角色活躍。在他看來,4S店沒有洩露顧客個人隱私的主觀動機,起碼店主沒有。

"很簡單的道理,4S店做的又不是一錘子買賣,售後的利潤甚至要超過單純賣車,一個客戶可以持續為自己創造價值,而對於銷售來說,維護好已有的客戶,還能提高對方轉介紹的概率。"範曾分析說。前些年,還會有打著辦理退稅旗號的騙子,而負責任的4S店都會在購車後對顧客反覆叮囑,千萬不要相信4S店以外的號碼。

退一萬步說,4S店售賣顧客的個人信息能得到什麼好處呢?直接的經濟利益是相當有限的。

一條個人信息值多少錢?根據已經被披露的信息來看,2014年交警隊職員李某利用其工作特性,向他人出售個人車輛檔案信息,3元一條;2016年警方發現荊州某快遞點經營者倒賣客戶個人信息,2元一條;2018年一名黑客在暗網上售賣某酒店開房數據,不到1分錢一條。

即便4S店賣出的信息價格較之稍高,也不會到很離譜的程度,相反,售賣顧客隱私帶給4S店的更有可能是害處。

範曾解釋道,"售賣客戶個人隱私其實相當於4S店把自己的財富向外推,而且又能賣多少錢呢?4S店手上的信息無非兩種,一類是已經買過車的用戶,另一類反之。如果本著價高的原則,4S店肯定會把信息賣給相關汽修行業,可這屬於和自己搶飯碗,店主不會傻到這麼做的。"

4S店洩露客戶信息維權難:騷擾電話接不完,店員、保險、銀行、車企都有嫌疑,多數人只好認命

現實情況也是如此,在得知客戶隱私被大規模洩露之後,4S店方面更是會向警方尋求幫助。據媒體報道,長沙一家4S店發現大量客戶信息被洩露後,老闆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請求找出背後黑手。該名4S店老闆對媒體表示,"從今年10月開始,就陸續有顧客向我們反映收到了另一家4S店的推廣信息。客戶信息屬於商業機密,我們肯定不會,也不能對外透露。"

據《財經》此前的報道,國內個人信息洩露數達55.3億條,平均每個人有四條相關個人信息洩露,這些信息最終在黑市反覆倒手,直至被榨乾價值。其中,80%的數據洩露來自企業內鬼,黑客僅佔20%。

4S店店員、保險、銀行、車企都參與信息買賣,維權取證難,多數人只好認命

對於4S店老闆來說,沒有必要因小失大,可具體到單個店員就未必了。

數年前,曾有顧客因被騷擾電話折磨而將保險公司和4S店一起告上法庭。法院審理後查明,被告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使用公司電話,多次向原告推銷保險產品,在原告不滿甚至拒絕接聽的情況下,被告員工仍繼續騷擾並指責原告,還準確說出了原告的許多個人信息,需向原告賠禮道歉並進行精神賠償。

庭審時,另一被告4S店否認洩露原告個人信息。原告提供的錄音證據中,保險公司員工承認信息是從4S店獲取的,但並未準確說清是哪一家4S店,故不支持原告的相關訴求。

"其實,找到4S店洩露的源頭不是那麼難。雖然看起來在4S店導出客戶信息很簡單,但經手的人比想象中要少,也就是銷售經理和負責錄入的信息員,再有就是總經理和財務,範圍不大,也很容易鎖定,難的是如何取證。"範曾說。

而除了4S店的內鬼之外,如保險公司、銀行,乃至於購車交易鏈條中的職能部門都有可能是信息洩露的策源地。

有些汽車廠商甚至會主動購買車輛的上牌情況。據範曾瞭解,"汽車廠商需要統計自己的經銷商在本區域銷售和跨區域銷售的數據,用來核實4S店反饋信息的真偽。當然更大可能性出現在網絡購車平臺上。"

4S店洩露客戶信息維權難:騷擾電話接不完,店員、保險、銀行、車企都有嫌疑,多數人只好認命

之所以大家都會把信息洩露的責任都指向4S店,在他看來,一方面是購車的所有環節實際上都是從4S店延伸開來的,這是客戶最容易想到的信息洩露渠道。另一方面是人們對於4S店普遍存在著對立的情緒,即便把眼光放寬到消費領域的所有行業,車主與4S店之間的敵意是也數一數二的。

依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等相關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其實,對於隱私洩露的源頭具體是哪裡,易茗無法也無力去一一辨明,她甚至在考慮要不要放棄自己所一直堅持的,甚至被朋友們視為刻板的自我保護方式,開始做一個假裝不在乎自己隱私的人。像鴕鳥一樣將頭深埋沙下,畢竟在這個個人隱私裸奔的時代,這或許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了。

(應受訪對象要求,文中皆為化名)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WEEKLY】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